文明家庭主要事迹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4篇《文明家庭主要事迹》,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 篇一

在高台县城关镇,有这样一户家庭,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却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急社区居民所急,解社区居民所困,想社区居民所想”,他们一家老少,热心助人,用平凡的举动、真挚的情感,谱写着对居民群众的奉献之歌。他们就是城关镇北河新村李xx、周xx家庭。

“社区居民健康就是我的幸福”,这是李xx常说的一句话。现年60岁的李xx是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诊所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自开办诊所以来,他经常为辖区内孤寡老人、低保户看病的行为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他的善举也带动着家里的其他成员,一家人齐心为社区居民无悔奉献着服务着,他们的感人事迹也被人们广为流传。

开办诊所为民义诊

1998年,李xx因为身患多种疾病,被迫离开了工作20年的岗位,在家养病期间,他发现他所居住的北河新村,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搬迁户,生活普遍比较困难,经常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怕得病、怕看病”的困境。看到这样的状况,李xx突然感到有些痛心,作为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医生,对于周围邻居们的困境他能够感同身受。同时,出于一个医者之心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他萌生了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状况下为附近居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的念头,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1999年初他的诊所开门营业了。

李xx诊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人、中低收入居民。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看的起病,他从不乱收费,一直坚持能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看病行医17年以来,他只收药费,从不收出诊费、服务费,行医至今他还沿用着2005年医疗卫生收费标准,从不涨价。考虑到新建东村社区困难家庭多、孤寡老人多,李xx主动和社区联系,每年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一次,并为120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从2004年开展免费体检活动至今已经整整10几个年头了,除了称体重、测血压等普通的身体体检,他还隔几年就与县上的相关医疗部门联系,为居民开展血压测试、心电图测试、血常规测试、B超等多种体检项目,在体检的时候他还一一对体检的老人讲解老人的病症,平时怎么保养,让老人们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治病救人甘于奉献

李xx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从不宣扬自己。人们无从知道,他在家乡行医的17年间为北河新村的居民减免了多少费用,人们无法知道,他为父老乡亲们奉献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人们知道的是他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尊重。无论白天晚上,不论过年过节,一个电话或口信,无论多远,李xx都会带着针药赶去,行医至今,春节期间他从来没有休息过。遇上居民买药时手头紧没钱的时候,他就让病人先将药拿回家吃,并说“没事,等你有钱了再付。”

寒冬的一个晚上,低保户贾俊武夫妇煤气中毒,情况十分危急,李xx得知后,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抢救,因抢救及时,夫妻双方脱离了危险。忙活了大半夜的李大夫刚回到家又接到粮食局家属区一突发心脏病患者的求救电话,他放下电话,急忙背起药箱赶去救治。那天他整整忙活了一个晚上,挽救了几条生命。一个下着雪的深夜,李xx接到病人电话,说感冒了肚子疼。他骑着摩托车花了两个小时才赶到病人家中,一诊断发现是另一种病症。为了救命,李xx又骑车回来拿了对症的药品送到病人家中。来回折腾两趟,等他终于忙完回家时,天已经亮了。他顾不得自己休息,心里都是为病人着想……离李xx诊所不远住着一位80多岁孤寡老人,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平时照顾老人就成了李xx夫妻俩的事,他们经常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陪老人聊天,老人的药长期来都是他们免费送。老人称:“没有李大夫夫妻的照顾,自己恐怕早见阎王了。”社区里一位患有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的80岁老人,她的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只有儿媳照顾她,知道老人的情况后,李xx夫妻经常上门去看望老人,免费诊病,直到老人去世,附近的六七个老人从生病到去世都是李xx在诊治。

言传身教家庭和美

李xx的妻子周xx今年57岁,常年在家照顾孙子,洗衣做饭,照顾这一大家人的日常起居便成了她最大的事,也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她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料着家人,为这个家忙里忙外,默默付出着,免去了丈夫、儿子儿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外打工挣钱!周xx在丈夫的带领和影响下,常常用心帮社区和周围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和好事,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并且,由于平时受丈夫的耳濡目染,周xx也掌握了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她经常深入社区和居民区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提高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李xx的儿子李大鹏常年在新坝种地,他一直秉承着父亲的人生理念,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恪守本分。儿媳濮丽娟在公公的诊所从事医护工作,公公李xx的所作所为,平凡之举,点点滴滴,对于儿媳濮丽娟来说,却是感人至深的举动,她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要向爸学习,发扬他的精神。我们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我们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收获的是社区居民的称赞和认可,这一切都值啊!”李xx的孙子如今已是解放街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在爷爷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下,乖巧懂事,爱心满满,传递和延续着这一家人的美德!

热心公益乐于助人

李xx一家还是热爱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能看到他们一家人的身影。看到居民赵俊杰精神状况不太好,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李xx就主动与赵俊杰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为他做身体检查,过年过节为他送去衣物。看到北河新村附近的居民没有活动场地,儿子李大鹏就和社区商量,组织人员配合社区铺垫场地,先后为社区门球场拉送黄沙20立方,联系专用机械平整门球场,并多方联系协调篮球架一副,建起了北河新村篮球场。2012年7月份,附近爱好曲艺的老年人商量着成立一个合唱队,专门开展一些曲艺演唱活动,成立之初,一切活动都不规范,李xx就帮着合唱班起名字,制定规章制度,协调社区帮助制作演出时的横幅,打印节目单,编排节目顺序,指导动作,还负责敲鼓,在他的帮助下,合唱队运行的渐渐规范起来了。

在工作之余,李xx还特别注重对年轻人的教育,他发现了一些不务正业,小偷小盗的小青年,就总是去找他们谈心,耐心教导,并和他们成了朋友,在他的教导下,那些小青年们也都痛改前非,踏实做人。

这么多年,李xx一家人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着,没有鲜花和掌声,但他们得到的是社区居民群众感激的目光和钦佩的心声。对李xx、周xx一家来说,舍小家顾大家,正是他们所奉献的精神所在。在李xx的带领下,在这个温暖和美的家庭里,一家人身上都闪耀着至情至爱的人性最美光芒!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 篇二

小陈一家人互相谦让、互相体谅,相敬相爱,和睦相处,幸福美满。

他们同年过七旬的父母、婆母及婆母一家居住在一起。双方的父母都要照顾,谁家有什么事,都跑前跑后的帮忙。双方父母过生日,都要在一起庆贺一下。年三十几家聚在一起过,既是娘家又是婆家,那些陈年老令在他们这行不通了。虽说在物资生活丰不算宽裕,但他们全家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家中同样表现得更细致入微。他妻子的母亲身患心肺病,长年卧床,为了照顾好母亲,家里备有氧气、血压计等,他的妻子学会了打针等一些护理技术,常年陪在母亲床前。母亲每次病重需要住院治疗,都是爱人用手托着上下楼。他还主动承担起家务,孩子自小也非常懂事,常在姥姥床前递水送药。

不但对母亲如此,对婆婆也一样细心照料。记得一年婆婆得了“带状疱疹”,民间俗称“龙缠腰”后背长满了水泡。这种病很凶险,及易留下后遗症。她找医生请教,上网查找治疗及护理方法。和小姑子一同护理,每天用针管将一个一个的泡液吸出,再涂抹药物。经过精心的护理,婆婆很快康复了,没有留下后遗症。创造了一个家庭护理的奇迹。

总之,还是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一个美满的家庭之所以让每个成员都感到幸福。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有一个能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生活氛围;是因为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因为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对幸福的家庭归结一句话:那就是——家和才能万事兴。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 篇三

张xx,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公用事业分公司生产科科长;马爱卿,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公用事业分公司自来水厂安监员。

自从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张xx、马爱卿夫妻二人一直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公用事业分公司工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张xx担任公司生产科科长以来,负责公司生产运行管理和考核工作。

他认真践行情况了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难点突破在一线、服务重心在一线的工作原则,各项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肯定;作为成果主要创造人之一,完成的《西山矿区供热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山西省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度一等奖。

20xx年开始,妻子马爱卿担任自来水厂的专职安全员,责任大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深入一线查隐患、堵漏洞、促整改不遗余力。

文明家庭主要事迹 篇四

她——一位有62年党龄的清贫老党员,一位88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更是一名无私奉献、优秀的共产党员!张xx。

她热心青少年教育,投入其中,甘于奉献;她热心社区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她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无私捐助。她不图名、不图利,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她生活俭朴、默默奉献,她用毕生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将革命事业自觉进行到底!尽自己所能将党的温暖带到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不图任何对自己的回报,但求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旗添光彩!

她住在学府街天大六村社区。该社区位于天津大学西南方,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占地6.1平方公里,是天大老住宅区。社区有1022户居民,3455人,其中625名党员,670位60岁以上的老人。经过旧楼改造,统一清整翻盖小院,重新铺设甬道路面,修建花园,安装健身器材,去年又新盖了社区活动站,现在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难忘经历坚定信念

她名叫张xx,1945年怀揣着理想参加革命,入过狱,负过伤,是一名为新中国的成立挥洒过青春热血的老党员,离休近30年来,解放战争的硝烟、老区人民的身影和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倒下去的战友们还经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激励着她履行党员义务不停步,人退休思想不退休,坚定信念永不变,落实党的宗旨永不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不变,时刻把社区群众的冷暖放心上。

人虽退休奉献不止

自八三年离休来到社区后,她牢记党中央提出的,老一代的干部要关心培养革命接班人,对青年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尽可能找机会与青年联系,与学生们交朋友、谈心,热忱的为他们服务;她以旺盛的精力自愿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她到幼师学生宿舍值班帮助教育那里的年轻学生;她去天大图书馆加班加点服务青年学子;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患多种慢性病的身体,放下失业、下岗的儿女,诚心诚意为广大青少年服务,关心帮助、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家庭困难生活俭朴

张大娘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她的老伴儿去世多年,儿女又早早下岗,她的生活来源只有自己的离休工资,而且她退休早工资低,自己又体弱多病还要吃药,她却省俭仔细,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吃穿都非常简单。对于五个生活也不富裕的子女,她曾经跟他们说:“你们都长大成人了,我有我的生活,你们有你们的生活,要想有好的生活,要靠你们自己去奋斗,我是给不了你们什么帮助的。”对于社区困难群众,她却说那些困难群众比她艰难,共产党员就该先人后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社区居民都知道,她平时买菜捡最便宜的,身体不好也舍不得花钱请保姆,但帮助困难群众时却十分慷慨!

融入社区发挥余热

张大娘常说:我不工作了,但还有一份养老金。看到那些生活有困难的邻居,我心里就过不去,就要去帮助她们。帮助了她们,我心里就有一种幸福感,我想:我这是在为党做工作。

她积极投入社区工作中,扎根社区、奉献社区、服务群众!她主动找社区党组织当志愿者,当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先为社区80岁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自费买些营养品,代表党组织入户慰问,给独居老人送上生日蛋糕,为残疾人送保健品,耐心给情绪郁闷的老年人做思想工作。

看到社区里患病在家的老人孤独寂寞,张大娘不顾自己年事高腿脚不好时常上门与他们谈心聊天,嘘寒问暖,为生病的老人送去药品、可口的饭菜,她每年入户探望的群众多达二、三百人次。

邻居王金梅是她经常关照的孤寡老人,她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白天家中没有人照顾,每次看望她时张大娘都要给她带上一些可口的饭菜,有一次,王大娘患病发高烧,张大娘情急之下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腿疾,竟蹬三轮车把王大娘送到了医院。

社区老年活动站成立了,她自费购买了钟表、书籍等物品,还年年冬季送上500元钱买煤,为大家取暖。

她还总是拿出自己的养老金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邻居,她每季度多交50元爱心党费,每年双节期间她都交给社区党组织1000元,让以党组织的名义给社区的困难家庭买些生活用品送去,还一再嘱咐:“不要说是我捐的钱”。在历年的募捐活动中,她都带头捐款捐物,XX年的汶川地震她捐款1000元,XX年的“四助”活动和台湾莫拉克风灾她捐款1000元,XX年青海玉树地震又捐款1000元。她每年捐款和帮助他人的资金至少有3000余元,多年来少说也有几万元。当她一次次交上特殊党费时,总要叮咛一句:“要以党组织的名义交到困难群众手中。”张大娘还经常自己买了慰问品直接送到困难家庭,这部分已无法再进行计算。

家徒四壁荣誉生辉

多年来,张xx始终用她的一言一行为构建和谐社区做着贡献,为党旗增光添彩!张大娘家境清贫却慷慨奉献,她那光线昏暗、装修简陋,摆放着陈旧的家具及老人常用药品的屋内,还摆满了张大娘那一张张载满她过去光辉岁月的旧照片和一本本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她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党员,文明市民,她胸前佩戴的抗战胜利和50年党龄纪念徽章是她毕生的骄傲和力量!

精神力量感召无限

天大六村社区的居民是这样描述张大娘的:张同志历来是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我们是多年的老邻居,她几十年来一直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上班工作时她孝敬公婆、抚育子女,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离休后到社区,她待人热情,经常主动帮助困难邻居,经常个人出资以党支部的名义帮助他人。她的子女下岗后,她还是一如继往地热心帮助他人。她说;子女独立了,应该自己去创造生活。她总是一心一意地为党工作,她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出钱出物去帮助他人。她时刻不忘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是活着的焦裕禄!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在张大娘精神的感召下,天大六村社区党总支的党员90%以上缴纳特殊党费。

坚守一生奉献一生

面对来自各界的荣誉、大家的赞誉和敬佩,张大娘却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入党时我就宣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树立党的形象,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工作这几十年我是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我在六村住了50多年,这里就是我的大家庭,现在建设和谐社区应该是大家都努力,作为一个党员更应该带头干,但是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也没有多大的力量,只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力所能及的为人民干些有益的事!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坚持我的做法。

有段毛主席语录是张大娘记忆最为深刻的,那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多年来,张大娘就是在社区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播撒着和谐奉献的种子,她用自己多半个世纪对誓言至死不渝的坚守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文明家庭主要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65 4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