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个人事迹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借助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6篇《袁隆平的个人事迹》,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中国杰出人物袁隆平事迹简短 篇一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与科学成就写满祖国大地。年轻干部要心怀信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做新时代拓荒农。

心怀信念,种下梦想的“种子”。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农业报国誓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接下来袁老袁一生践行自己的誓言,用一甲子去寻找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百姓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的“种子”。回望袁老一生,誓言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当前,面对疫情叠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干部要胸怀报国热情,种下中国梦的“种子”,坚持红心向党,朝着党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心有希冀,不畏艰辛,不再迷惘。用实际行动传递信心与信仰,凝聚奋进的力量,共做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奔跑者、追梦人。

脚踏实地,耕耘希望的“田野”。“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老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为追寻合适的温度与阳光,袁老就像候鸟追着太阳,从云南到广东,再到海南,重复着一场又一场试验,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烈日当头,甚至是刚刚做完眼疾手术,袁老依旧坚持每天都去试验田里看一圈。时代需要担当,时代呼唤实干,年轻干部不能空怀满腔热血、停留在空谈与喊口号上,要保持初生牛犊不畏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毅勇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沉下心来实干苦干,干出一番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事业,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要立足本职岗位,高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圆满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

志存高远,追寻丰盛的“收成”。袁老始终以理想主义的精神努力“向前看”,他放弃了本可安享晚年的岁月静好,一直奋斗在水稻育种一线,一次又一次攀登科技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奇迹,干了惊天动地的伟业。甚至在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他一心想着奉献,一心扑在事业上,他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年轻干部永远学习的时代先锋、时代榜样,年轻干部要有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不躲闪,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进取之心,不存自满之心,勇敢面对自身短板与不足,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提升能力;保持专注与自律,集中精力专注于目标,保持专注、专心与专一,追求卓越,努力把工作做到极致,以实事实绩与老百姓同舟同济,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旗的英勇先锋。

袁隆平人物事迹 篇二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拥有了理想和抱负,才会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驰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1987年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科文科学奖,11月2日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

少年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农艺师。从农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了育种研究。

然而,使袁隆平铁下心来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却是1960-1962年中国连续3年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无数的农民被活活饿死。袁隆平感到了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他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农民多打粮,摆脱饥饿!

确定了志向之后,然后就是选择突破口。他最初拜倒于米丘林、李森科的门派之下,但是经过实验和思考后,他觉得他们的理论太空洞、太教条。于是,在一位老前辈的启发下,他开始对孟德尔的杂交优势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袁隆平下定决心,“改变方向,搞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但是均未能达到水稻杂交优势的目的。他认真地翻阅前人实验的各种记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第一步,找到雄性不育株,即母禾;

第二步,找到一种特殊水稻品种作父本,即保持系;用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其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即不育系;

第三步,选择一个稻种与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叫恢复系。

三系配套,便可制种。

在目标确定后,袁隆平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他独自在田野里寻了半个月;为了寻找远缘品种,他与助手远上天涯海角,每天在野外奔走。得到了不育株,又需要授粉、浇水、观察,精心照料,忙碌半天有时只能获得几颗种子。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尝试了多个栽培稻品种的杂交实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1966-1976年期间,他虽然没有蹲“牛棚”,但是愚昧和嫉妒编制的厄运却他无法摆脱的。一次,他从家里返回学校,发现实验田里的秧苗一根不剩地被人拔走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他丝毫也不灰心,反而加强了他把实验搞好的愿望。

为了育种,中只在家中过了3个春节;然而最遗憾的是,父亲死前也没能和他见上一面。

天道酬勤,在其他农业研究机构和同志们的协助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终于研究成功!这一品种在短短的几年内,为国家增产粮食2120亿斤。它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技术转让给美国,比当地的良种增产37%;日本、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国相继引进实验,增产都在20%以上。袁隆平成为人类绿色革命的使者。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济世的朴素的思想,在这种朴素的思想支撑下,才有了他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的志向,才有日后籼型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为我国、为世界增产粮食的美好愿望。

袁隆平简介及主要事迹900字 篇三

您曾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穷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您让世界数十亿人民摆脱了饥饿。

这是您离世的那天,我在海边偶然间拍到的一张照片。一株嫩绿色的芽儿,正从沙砾中萌发。凑近一瞧,那绿油油的叶子上,还零星地挂着几颗沙砾,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地发着金光。一阵海风吹过,这株芽儿便开始舞动着、摇曳着、舒展着。

您看到了吗?这株嫩绿色的芽儿,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您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您可知,这是谁洒下的种子?也许,这颗种子曾随着风的律动,从您的稻田里散落到了这里,扎根在这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您瞧,那粗壮有力的根茎,钻开了沙砾,冲破了束缚,奋力地向上生长着。

您看到了吗?不远处,一家人正沉浸在这惬意的时光里。初夏的傍晚,阳光褪去了那份炙热,大人们并肩坐着,一边聆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一边眺望着远方的天际。您瞧,孩子们将沙子和着海水,堆成了城堡的形状,玩累了,就钻进父母的怀里打起了盹……我想,假如您也能看到这幅场景,您一定会感到欣慰吧!您热爱这片热土,更热爱这片热土上的人们。

您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您曾说,您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您不图名,湖南省农科院院长的职位曾被您以“耽误研究”为由给婉拒了;您不图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金被您全部捐了出来。您图的只是“想要人民不再挨饿罢了”。是的,您更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您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在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前,您穿着深色的西装,您说:“到北京去领奖,是非常庄重的一个事情,所以我要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周围的人问:“您觉得自己帅不帅?”您点了点头,又立马“害羞”地否认:“现在不能讲帅了。”您的一席话,逗得身边的人哈哈大笑。您曾给妻子写情书:“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是的,您更是一个浪漫体贴的人。

人们说,您从泥土中来,终到白云中去。于是,我仰起头,凝望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此时,一缕阳光从云缝中钻了出来,暖洋洋地洒在沙滩上。夏日傍晚的阳光,温暖得能让人睡去。您说,您梦里的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也许此刻,您正在梦乡里酣睡。

您听到了吗?千万人的送行队伍中,人们一遍又一遍呼唤着您的名字。袁爷爷,一路走好!愿您禾下乘凉,梦里稻香满园……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简短 篇四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的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人物事迹 篇五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的一生事迹概括 篇六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再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袁隆平的个人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65 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