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方案【通用8篇】

发布时间:

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校本教研方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校本教研方案 篇一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关于xx区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二期课改的有关精神,积极落实“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使教师在自己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不断进取,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

组员:xx

一、如何理解校本教研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新的严峻的挑战,建立新的教研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迫在眉睫,并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具有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力。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能促进学校和教师主动发展。

含义:从学校整体发展出发,为了学校及教师的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进行:相对于来自外部的教研要求(如各种大的课题)或孤零零的个体教师所展开的教学研究。

意义:

(1) 学校层面

强调学校的自治性和发展的自主性(如在课程发展、课程实施及教师发展规划方面,形成自我规范、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使学校成为一个文化教育实体组织而非仅仅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机构,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细胞)。

(2) 教师层面

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与专业发展能力:把教学研究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取得新经验、新认识。

二、校本教研研究内容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即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采用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助教学、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同时通过教学观摩、案例交流评选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条件。

三、校本教研活动流程

观摩:在本教研组内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听优秀教师的课,看优质课录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提出问题。

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突破口,个人和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设计:根据思考和探讨的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课例,个人说课,同行交流经验和进行“临床指导”。

实践:根据教学设计,个人进行实际操作,组员进行“临床”观摩。

反思:根据教研主题和要求,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对教学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思。

再设计:组员进行课堂评价,个人根据反思的结果和同行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教学。

四、本学期工作安排

第8周:动员阶段,学校拟定工作方案

第9周——第11周:启动阶段,教研组拟定本组的工作计划

第12周——第16周:运作阶段

第17周——第19周:总结阶段

第20周:交流汇报

小学校本教研方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关注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为了学校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基于学校研究,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改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三)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和过程

(一)基本原则

1、“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

2、“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理论假设。

3、“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二)基本过程

结合我校现状,初步设定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

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同时加强教学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当与不当,进一步清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经常有意识地问一问自己,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是否得当?这次课自己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最突出?在下次课中打算如何克服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这次课上学生的参与状态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等等。

上述所设定的四个基本过程构成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一节课为单位。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成立校本教研指导小组。

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教研组,按计划深入年级组、班级组听课、评课,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全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先进或发达地区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学年,组织教师通过先进的媒体收听收看专家讲座、讲学,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2、继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活动。

3、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4、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教师年度教研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议课课+领导评课”的合作发展型教研模式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时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三)改进和完善集体教研制度,提升集体教研的质量。

1、确保校本教研的时间。继续坚持每周二下午为集体教研时间。

2、拓宽校本教研的内容。采取同伴互助,结合课例开展合作研究办法,将“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融为一体。

3、改进校本教研的形式。采取“多人上一课”与“一课多人上”等课例研究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集体的作用。

(四)加强校本教研的宏观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指导能力。

每学期各教研组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一个主题,各教研组按组开展小组专题教学活动。围绕专题全组共同研究,人人做课,相互观摩,随时研讨,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的研究氛围。

(五)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学校纳入年终考核积分。

2、立足实效,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落实到位

(1)组织到位。学校形成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处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评价与奖惩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同时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小学校本教研方案 篇三

一、学校现状分析

教师方面

1、优势

我校拥有着一支勤奋、务实、敬业、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在职教师有着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工作勤恳踏实,学科业务考试成绩优秀。

2、不足

我校教师群体相对封闭,教学方法相对保守,以经验教学、靠大量练习强化还是不少教师的制胜法宝。老校教给教师们严谨务实的同时,也教给了教师们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因此工作中缺乏活力和现代气息,这是目前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

教学常规管理方面

根据过去教学视导反馈中可以看出:

1、备课:备课形式、备课数量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备课质量、二次备课、课后反思均不符合标准,存在一定问题。

2、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较好,评价方案和评价措施均达到满分,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较弱,评价措施欠缺。

3、在教学研究方面,教研制度、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制度类都是满分,但是听课评课、教研成果方面差距很大。

4、作业与辅导方面也是我校的弱项,学生书写普遍较差,作业本不够整洁,教师批改还不够及时、规范。

5、课堂教学有一定优势,教师个人素质不错,但是有些学科比较薄弱,如语文、体育等学科,教师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意识还可以,但是缺乏集体合作意识。

二、研修目标

根据学校现状,我们确定了学校今后研修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学校实行备课多样化,电子备课、手写备课、修改教案并行,出台切实可行的备课检查制度,在备课上出特色。

2、开发并推广校本课程——养心阅读,悦心书法

养心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悦心书法:提高师生的书写水平,争创省级书法规范特色学校。

3、以“注重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学研修主线,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争取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区级研究课、市级研究课。

4、加强保障教学质量措施的探索,向课堂要质量。借助教材梳理,提高教师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借助校本研修,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争创区级乃至市级教学质量先进学校。

(二)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_年9月—20_年10月

1、制定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2、制定养心阅读实施方案和悦心书法实施方案。

3、统一教研活动时间、地点,利用教研活动制定有关备课、教学评价、教学探究及作业与辅导相关细则,细则力求切实可行。

4、学习小课题研究“课堂观察”相关理论知识。

5、着手梳理各学科1—6年级的教材。

第二阶段20_年10月—20_年11月

1、召开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会议,制定校本研修阶段计划。

2、聚焦课堂教学,建立课堂观察制度,从优势学科入手,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进行初步的课堂观察研讨活动。

3、全面实施有关备课、教学评价、教学探究及作业与辅导细则。

4、全面实施养心阅读和悦心书法校本课程。将书法课列入学校课程。

5、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研修的实施情况。

第三阶段20_年11月—20_年12月

1、全面开展“注重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研修模式。进行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教师的评比。

2、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展养心阅读和悦心书法的成果展示活动。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经验等在市区和学区级范围内交流,教师撰写具有实践价值的文章,结集成册。

3、搭建合作平台,建设一支团结和谐、互帮互学、合作进取的教师团队,形成多项教学精品项目,培养多位有教学风格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提高社会认可度。

三、研修措施

(一)改革备课形式,使备课更有效

我们知道,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充足有效地备课,可是,传统的全部手写备课占据了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也让教师在疲于应付的同时失去了教学设计应有的灵感和激情。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提出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有效备课上,教师可选择电子备课。

为了备课的规范,要求电子备课及手写备课均采用统一的教案模板,电子备课的教师将教案发布到自己的教学博客,学校对实行电子备课的学科进行随时检查,发现课备的不及时或不规范,将终止其电子备课,重新进行抄写备课,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进行记录。电子教案不作打印要求,学期结束后由教研组汇总一份电子教案上报到教导处,以便电子备课的资源积累,实行共享。

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开展校内优质课展评活动、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等;教师要经常浏览本校其他教师的教案(每周不少于2次),并做适当地评价交流,引导教师参与教学评价,将单一的教导处检查变为学科小组互评等,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者,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小学校本教研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_年上半年小学研训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部”研训工作计划和上塘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促进有效学习”和“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抓手,落实市小学各学科教学新常规,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严格质量监测,注重过程评价

进一步强化学校、教师的质量意识,严格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学校和教师认真过好期中测试和期末质量检测,教师认真做好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期末质量检测要按县局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严格执行,规范各学科的质量检测,认真做好低段年级学业质量项目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有效教学研讨,推进课堂变革

继续以有效教学为主题,认真学习小学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堂变革,从“有效教学”转变到“有效学习”,积极实践“学位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课堂教学理念。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组织好校教师公开课活动,达到深化课堂变革和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3、强化校本教研,开展特色活动

完善以“校本博客”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模式,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继续开展各类科教活动,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巩固学校科普特色成果。

4、,规范教学常规,深入教学调研

有效推进教学规范的落实。强化对教学规范检查工作,切实落实我校教学规范工作。突出教研“服务、指导”的职能,加强针对性主体化的教学调研,根据教师不同形态的结构,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调研,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5、积极配合好县教师发展中心和上塘学区的教学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期中考试过后,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二、介绍我们眼中学困生的有关情况

(1)本期前几次考试成绩。成绩长期在50分以下;在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

(2)平时作业阅读题基本不做或错误率较高;

(3)阅读题基本不得分。

三、我们组确定的帮助措施

1、上课前督促其进行预习,可通过读课文、写生词、圈画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加以理解,使学困生对新课内容有所了解,以便课堂更好地阅读。

2、上课时要加倍关注学困生,时刻关注其课堂情况,尽量与其形成互动,教授其听课、记笔记、作注释的方法。

3、课外多多关注学困生,教授其阅读的方法,帮助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使自主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段落,教师应条分理析地讲解,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容易背诵;要督促学困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如《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成语词典》等,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基本的文学素养。

4、针对学困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发现其点滴进步。

四、具体安排

时间:双周二下午

地点:实验室

参加人员:四-六年级组语文老师

主持人:z

中心发言人:z

记录人:z

主持词:

首先感谢大家参与我们高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众所周知,我们迁安的小学数学课改经教研室大力推进了一个半学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为了让大家对教研室推进的课改新教学模式有了大致的感受,我们特意录制了z老师做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下面先请朱老师为大家展示一下这节录相课。

感谢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堂精彩的录相课,下面请各位老师结合这节课及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各位教师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下面请我们各位特邀嘉宾各抒已见吧。(领导谈想法)

刚才各位领导、老师说得都非常好,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才使我们的研讨活动如此生动,才使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很大的收获。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老师在课改的道路上都不断探索,构建出快乐而高效的数学课堂。

活动安排

一、主持人主持,活动开始

二、朱老师播放视频

三、各位老师谈想法

四、与会领导做指导意见

五、主持人做总结,活动结束

校本教研计划 篇六

校本研究既是学校的一种研究制度,也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的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根据学校制定的研修规划,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际,在本学年我的校本研修目标和内容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业务素质提升为目标,以进行课题研修为载体,认真参加素质培训,采用集中研修、分散自学,集中讨论、教后反思等形式在“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远程教育培训”等方面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

1、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加强自己对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自己更新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新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题改革工作计划,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从具体案例入手,科学地创新地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帮助自己解决新课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

3、新技术:认真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同时,结合本学科以及我个人的教学实际,使自己能独立制作课件,能够灵活自如地上好多媒体课。

4、师德教育: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全面加强个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宣传,从板报、学习资料、各类报刊中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典型案例,增加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的显著提高。

5、远程教育培训:认真参加市局组织的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力争通过培训学习使自己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

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具体研修内容,积极与同事交流研讨,力争在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校本教研方案 篇七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媒体的运用、资料的收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通过一两次的全员培训,就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把新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中,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如何利用校内有限的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摆在农村小学面前的一个课题。探讨新形势下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实践价值。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等,建设“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的方式等,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如今的农村小学正面临着这样一些情况:

1、教师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小学,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教师是由代课教师民或是办教师转正而来的。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也为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现在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或是临近退休。教师超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老的还没退新的进不来,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50岁以上的教师达到50%以上,我校的老年教师的比例更是达到了64%。

2、学校的规模小。尽管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因为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学校的学生数在逐年减少,一般乡镇小学每个年级也就两个班左右,要想在年级组开展教研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以学科为单位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尽管这样有些如英语、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还是不能正常的开展活动。

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3、新课程标准: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但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对某方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新课标的制定给予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合理的开发教材、发掘教材的内涵。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校本研训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对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等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大多未形成一种模式。校本教研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不是对过去的`教研制度的否定,而是对过去教研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理念、一种策略和一种方式。作为一种理念,校本教研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教师应发挥自为作用,以研究者的姿态去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作为一种策略,校本教研要求学校利用现有教研资源,整合多种教研力量,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高效教研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方式,校本教研要求专业人员加强服务,深入学校,与教师形成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教师要加强反思,形成与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共同构成新型教研文化。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在规模小、教师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开发校内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确定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模式

1、集体备课式。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时间里,分学科对每一册教材进行分析(利用教参中的光盘进行集体分析),让每一位教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有个整体的认识。鼓励教师用电子化备课,对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及时地记录在教案中,教师只有在主战场上亲自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磨砺,才会诠释新课程理念,才能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这种教研模式使教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下一位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新的教案。2、同课异构式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教研的主要阵地。青老携手同上一堂课,进行公开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给全体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从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中学到东西,促进教师更快的成长。

3、反思评课提高。反思分为课反思和周反思。课反思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以廖廖数语将自己的体会记录在教案上;周反思是结合自己一周的经历进行自我反思,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师自我提高途径,因为教师本身只有通过自己主动、认真、深入地去思考、去探讨,才能使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接触到理论、新理念得到内化,也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二)构建校本教研模式的步骤

08年的3月份开始,用12个月的时间组织教师分析教材,并发动教师到各教育网站上搜索本册教案作为参考。同年级的课任教师对教案进行整理,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

在课题实施的一年时间里,以教带研开展我校的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同课异构”实践,举办家长开放日,推行家常课、推门课等活动。将教师教育过程的实录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教研活动中形成中心发言制:即确定研讨的专题,由1-2名教师重点准备并且主讲。教研组先后确定了一系列专题,教师们轮流准备着不同的专题,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内化,阐述新观点、新理念,与大家共同交流与探讨,达到了抛砖引玉、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邀请专家举办科研系列讲座;教师们带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专家引导、集体讨论、共想对策,把问题化为全新的方案带回课堂实践的培训方法。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共同的探讨,提高自我诊断的能力,由此更新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教育思路。

把教师送出去,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骨干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在校内组织教师观看“农远工程”的录像;开展校内的“青蓝工程”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互帮互学;抓住和萧山劲松小学结对的契机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

鼓励教师承担实验课题。我们做法是:骨干教师每人牵头承担一项市县课题的研究;一般教师均要参加课题组,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实现了每位教师都从事教学实验研究的要求,促使每位教师走教学上教研道路。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2、实施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实践研究。结合校本教研的开展,提出策略,提高实效,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10月)(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有着健全的教科研考核机制。每位教师都能主动地投入到校本研训当中。我校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教科研实验基地、衢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2、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组长吴植松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过多项县级课题的研究。组员潘友生、黄英华、柴振华都是学校的的骨干教师,主持过多项市县课题的研究。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吴植松全面负责,设计方案撰写报告组员:潘友生具体操作,资料收集黄英华具体操作,资料收集柴振华具体操作,资料收集

小学校本教研方案 篇八

根据普陀区《“十三五”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三年发展计划以及实际情况,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借助发展性评价等手段,激发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打造教育教学绿色质量氛围,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快乐成长的家园。

按照区教委“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以学校工作计划为目标,继续围绕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化,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以校本培训为切入点,进一步促使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深、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0学年,我校将进一步以教研组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适合师生个性、多元、主动发展的课程文化,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为指针,全面整合三类课程,凸显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设置:

科目一:

一、科目名称:构建适合师生个性、多元、主动发展的课程文化,探究校本教研

所属领域:教学能力领域 科研能力领域

二、科目简介:

深化校本教研,以落实《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为前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要求,聚集课堂教学,以稳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从素质教育的需求出发,探索基础教育的改革之路,以期学生、教师、学校达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质量改进实施方案,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和规律,追求有效教学,不断提高三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采取多元、个性、主动发展的发展策略积极构建学校的课程文化。

进一步大力倡导务实求进的作风,把“开展自己的教研,解决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育理念的认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研在实践中的落实。开展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专题的教学探究,优化教学策略。

2、分层目标

(1)开展校级、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的三级教研活动,开展“一人一课” “上同题课”等教研活动。在专家引领下,总结实践得失,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课改理念。结合实际鼓励教师与区域内外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名师攀亲结对,使自己的专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以“轻负担、高质量”为专题的教学探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设计,目标制定依据,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学生活动设计,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预测与对策,开放式作业,反思与重建等方面研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生成性、差异性和有效性。

(3)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结合“优秀教案”、 “精彩教学反思”的评比使广大教师的教研成果得到认定和奖励,引领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中脱颖而出。

(4)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继续以项目负责制的方式,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课改。抓好教师基本功大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结合市区级各类学科比赛,举行学校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使之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推手。

(5)加强校本教研,开展“骨干学科引领,在碰撞中对话;同事合作交流,互助分享得失;个体实践尝试,积极反思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联系实际、创设各种学习形式,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四、研修对象

全体教师

五、实施过程

1、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环节入手,规范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研过程管理。

2、潜心自学,专家解读,撰写体会:认真自学“两纲”内涵与相关教研类理论著作并做好读书笔记,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讲座,撰写学习体会并交流。

3、聚集课堂,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研实效。教研组、备课组根据教学部计划,以有效教学为中心,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探究,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

4、行政深入教研组、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了解各年级的教学现状,与教师一起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

5、难点研讨:找寻难点问题研讨交流。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校本教研方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36 11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