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方案(精彩9篇)

发布时间: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协议的重要性,签订协议是解决纠纷的保障。大家知道协议的格式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9篇《最新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方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方案 篇一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出处: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一)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方案 篇二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出处: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励志名言警句)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八大心态)

(一)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办公室

20xx年XX月XX日

校企合作计划书 篇三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内涵要求,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快专业建设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一)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运行载体

积极广泛地开展各项合作洽谈: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从企业到专业合作社,只要有利于地方、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项目,以订单委培、借用场地和仪器设备、培训考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建立旨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赢互利。在合作单位中,挑选投入多收益大的 "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增强他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管理积极性,形成"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二)认真梳理,不断更校企合作委员会

4月份召开每年一度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中理事会会议,审议20xx年理事会工作报告;审定20xx年年度工作计划。通过认真梳理,对那些长期不参加理事会工作和会议的理事单位、长期以来没有校企合作意向的单位,通过召开理事会予以劝退;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给予高度支持的非会员单位,通过召开理事会予以吸纳为新的理事单位。

二、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先导,因此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20xx年继续加强基地建设,通过走访30家校企合作企业,在原有26家紧密型基地的基础上,增加3到5家紧密型基地,开展订单培养班3个。另外,重点加强与花园农业示范园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树立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开拓学校办学的新途径。

12月年底召开校企合作座谈联谊会,对本年度校企合作优秀典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扩大宣传,树立榜样,深度推动校企合作,通过优质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

三、构建以教研室为单位校企合作主体,多形式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校企合作主体,企业派实践专家来校兼课,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访问,企业可以在学校设置展厅,可以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开展科研,可以使用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联合编写订单班的教材,共同探讨和制定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建立一支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在人事科统筹下,各教研室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校企共同培养计划,交流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制定考核细则,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对培养效果突出的教研室和企业给予奖励。

五、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抓住企业的合作要求,进一步挖掘校企合作的内涵。当企业有订单班的合作意向时,我们引导他们能够建立以企业命名订单班,订单班的成立对企业的益处是:增加企业文化的内涵,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的管理,可以使用学校的一些资源,增加学生上岗后的稳定性、可以设立"项目工作室"。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20xx年的目标与合作企业开展大型互动活动2次,开展横向科研合作4项,到账资金40万元。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以合作办学为路径,合作育人为目标,合作就业为导向,合作发展为动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全面实现开放办学。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xx年3月1日

校企合作计划书 篇四

在现代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如何利用职业学校和社会的人力资源,发挥内在潜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因此,走出去,引进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企业的生产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人力资源和信息产业的的优势,为企业培训有素质有技能有企业责任感的优秀员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校企结合形式。因此,XX望海职业技术学校以最人性化合理化的服务和培训,量体裁衣的合作模式真诚寻求各企业的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介绍】

我校是经XX市教育局批准从事学历教育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学校主动适应市场要求,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企业)无缝对接,我校创新办学理念通过新概念的校企合作整合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统筹企业建设与人员培训两项工作。

实现学校内企业办班,对学生走向岗位、步入职业的角色转换进行了有机链接。学校为了加强深入扩大校企合作工程项目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校企合作委员会。XX望海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您企业提供最详尽最权威的咨询策划,同时“有效,及时,稳定,长期”支援人力资源,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的实际困难。

【合作目标】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院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合作模式。

“2+1”的教学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该模式的内涵是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2+1”模式中的“2”和“1”不完全是时间概念,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由学校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联合教研室等构成了“2+1”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建设中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负责监督管理实施包括评估在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项具体问题。

“订单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

“工学交替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参与该模式运行的企业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要全方位地介入学校的育人过程。因此,该模式对企业的选择性较强,难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工学结合式”。该模式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经过学校的开发和认定,企业对学生的录用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参加合作教育学生的“工”和“读”轮换进行,三年在校期间学生在企业实践工作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十个月。

随时组织培训在校生调动人力资源支援企业。根据合作企业的年中生产计划,提前有效地动员组织在校生提前为企业预备。

【校企合作优势】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个基本模式,它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职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我校将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新形势下最新人力资源的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因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损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生在校期间“定岗就业”和毕业后的就业率。

定岗就业实习的优势:我校将提供学生各种勤工俭学和实习的机会,学校利用与各大企业的“校企合作”优势,在校生带薪实习定岗就业,学生可根据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安排赴境外进行短期实习(韩国独资企业)让学生既获得了收入,又锻炼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我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的整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解决新形势下企业“招工荒”问题,增加在校生就业率和定岗就业率,同时又给学生铺就了一条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绿色通道;此举获得企业、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同大力支持,这种无形的资产将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发展,为学生就业构建了稳定的平台,为学校带来至高的荣誉。这般一石多鸟,合作三盈(企业,学生,学校),无风险,校企合作方案,不是当今21世纪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合作模式吗?

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方案 篇五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针,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紧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1、学生校外实习:与企业签定学生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接受学校一定数量、专业对口的学生实习,学生实习结束毕业时,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的生产一线人员。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合作企业需培训在职职工时,学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帮助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内容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培训师资由学校安排或企业委派,教材由学校提供。具体可签培训协议。

3、教师实践: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利用假期进行。实践教师填写企业实践登记表,登记内容应包含实践内容、实践期限、实践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培养、提高。

4、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任课,指导充实专业课教学,弥补师资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教学咨询委员会,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有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交流,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办文体比赛、工学技术比武等,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教研和学用结合,提高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校办、市场研发部和就业办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

校企合作方案 篇六

一、学校简介

xx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xx市,创建于1945年取名广西省立郁林师范学校,1952年改名xx师范,是桂东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x大学科门类,有x个普通本科专业,25个高职(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x个省(市、自治区)及东南亚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留学生)x人,成高生近x人。xx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成绩。xx年,成为广西xx-20xx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概况

学校设有法商学院、政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

二、学院简介

化学与材料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设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个教研室,学生共计x人。

学院共有就业创业发展中心、科创中心、宿舍管理委员会、文明礼仪团、文工团、医疗服务团、青协、学生会等x个学生团体委员会,

在整个学校各项工作中一直名列前茅,成绩斐然。且我院历来学生活动丰富,如:迎新杯、欢送杯球类比赛、女生节、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才艺展等等,而且是全校17个二级学院中唯一成功独立举办田径运动会的一个学院。在宣传工作方面我院院网的`校外点击率历来位居第一,校内上稿量今年全校排名第三。另外,我院曾与校外部分单位全体学生会成员在历经的各项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具备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懂得团结一致,对赞助、合作的商家予以大力支持作为回报。

校企合作方案 篇七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形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因此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内容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内容;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提供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提供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

3.校企结合,促进专业改革。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足,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在合作企业的带动下,分析当前建筑设备专业形式,分析常规企业对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设备人才,我们对原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更具区域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课程的知识点按照企业工作内容进行整合,对不同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整合。我们不仅强调水、暖、电等相近专业内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渗透,而且注意到跨学科(如安装、土建、装饰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渗透。在教师培养方面,我们通过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到相关企业参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人才需求,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从业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方面,考虑到企业在关注学生成绩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态度等综合能力。教师不再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重新制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考核其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

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结合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院、专业学生三者的共赢局面。职业教育的进步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明确方向,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业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训中区,将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

校企合作方案 篇八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

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

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四个重点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系、部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2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

校企合作计划书 篇九

在现代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利用职业学校和社会的人力资源,发挥内在潜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因此,走出去,引进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不同的方式,各有所长,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重在“结合”。因“地”制宜,即根据企业的生产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人力资源和信息产业的的优势,为企业培训有素质有技能有企业责任感的优秀员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校企结合形式。因此,xxx职业技术学校以最人性化合理化的服务和培训,量体裁衣的合作模式真诚寻求各企业的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学校介绍

我校是经XX市教育局批准从事学历教育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学校主动适应市场要求,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企业)无缝对接,我校创新办学理念通过新概念的校企合作整合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统筹企业建设与人员培训两项工作。

实现学校内企业办班,对学生走向岗位、步入职业的角色转换进行了有机链接。学校为了加强深入扩大校企合作工程项目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校企合作委员会。xxx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您企业提供最详尽最权威的咨询策划,同时“有效,及时,稳定,长期”支援人力资源,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的实际困难。

二、合作目标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院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合作模式。

“2+1”的教学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该模式的内涵是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2+1”模式中的“2”和“1”不完全是时间概念,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由学校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联合教研室等构成了“2+1”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建设中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负责监督管理实施包括评估在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项具体问题。

“订单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

“工学交替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参与该模式运行的企业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要全方位地介入学校的育人过程。因此,该模式对企业的选择性较强,难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工学结合式”。该模式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经过学校的开发和认定,企业对学生的录用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参加合作教育学生的“工”和“读”轮换进行,三年在校期间学生在企业实践工作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x个月。

随时组织培训在校生调动人力资源支援企业。根据合作企业的年中生产计划,提前有效地动员组织在校生提前为企业预备。

三、校企合作优势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个基本模式,它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职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我校将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新形势下最新人力资源的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因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损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生在校期间“定岗就业”和毕业后的就业率。

定岗就业实习的优势:我校将提供学生各种勤工俭学和实习的机会,学校利用与各大企业的“校企合作”优势,在校生带薪实习定岗就业,学生可根据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和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安排赴境外进行短期实习(xx独资企业)让学生既获得了收入,又锻炼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我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的整合,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解决新形势下企业“招工荒”问题,增加在校生就业率和定岗就业率,同时又给学生铺就了一条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绿色通道;此举获得企业、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同大力支持,这种无形的资产将为合作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发展,为学生就业构建了稳定的平台,为学校带来至高的荣誉。这般一石多鸟,合作三盈(企业,学生,学校),无风险,校企合作方案,不是当今21世纪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合作模式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最新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方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36 19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