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篇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学习更生动的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活动目的:

畅游春天杨凌,体验健康生活。把课堂搬出学校,通过参观游览、实践体验,交际,认识自然和社会,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认知。

二、活动宗旨:

游,仅仅是知的开始。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而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当地的区域特色,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

三、活动地点:

杨凌昆虫博物馆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6日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同学们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不喧哗,安静有序,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集体

2、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关键时刻表现出了普集镇中心学校学生的文明素养。

3、所到之处,同学们不断做记录、仔细询问导游关于考察点的文化知识。在行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

4、所有同学必须在家长和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

5、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如有垃圾,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时,要搞好卫生。

6、建议同学统一穿校服、穿运动鞋。

六、如遇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意外时,要注意的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近抢救原则。

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篇二

依据县教育局关于“研学旅行”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利用国庆节假期,组织我校学生到北拐渠黄梨小镇进行旅行研学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乡村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感受美丽乡村及家乡的魅力,从而激发爱自然、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贾玉江

副组长:孟祥斌吴艳勇李献奇

组员:霍增良王文广班主任老师

三、活动过程:

本次旅行研学活动分为三个步骤:

1、组织我校舞美社成员及部分八、九年级学生参加黄梨小镇文艺汇演。

北拐渠黄梨小镇是目前房寨镇唯一一个美丽乡村。我校应房寨镇组织部的邀请,将于10月6日参加黄梨小镇文艺汇演。在汇演过程中,务必展现我校学生的良好形象,为学校增光添彩。

2、演出完成后,由学校孟祥斌校长及政教处人员带领,到黄梨小镇进行参观学习。

要求参加旅行研学的学生要认真观察,仔细记忆,深入思考。让本次旅行真正起到增进知识、锻炼能力的学习效果。

3、旅行研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参加的学生写好观后感,做好总结,明确自己今后的学习目标及今后在生活学习中该怎样做。上交学校政教处,进行评比。

四、活动注意事项: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周密组织,明确活动目的,与参与的学生家长做好沟通,教育学生旅行研学活动中一定要听从学校安排,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形象,彰显房寨中学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 篇三

为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实践育人工作,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增补武汉市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xx〕34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发挥研学旅行在拓展教育形式、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武汉基础教育实践育人范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基本构建起与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相适应,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相衔接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体系。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四种感受”(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自豪感、中华传统美德的亲近感、革命光荣历史的崇敬感、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感),实现“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1、构建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学校主体的工作机制,以系统化制度支撑研学旅行工作常态长效开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形成研学旅行工作开展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

2、形成普惠公益、普及公平、规范公开的服务规范,以阳光化运作推动研学旅行工作赢得认可认同。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规程(服务指南)。

3、建立学段衔接、学科连接、校馆对接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化研学旅行促进寓学于游、寓教于行。出台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4、整合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优质资源,以多元化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更广空间。逐年推介一批中小学生市内研学旅行基地(场馆),争取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建设项目落户武汉。

5、研制基于诊断、重于改进、易于检测的评价标准,以科学化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工作落地见效。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部门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及委托企业(机构)评价标准并予实施。

6、打造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项目,以品牌化战略扩大武汉基础教育影响力。逐年推出一批市内市外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和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课程改革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按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原则上,每学年在学期中间(不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小学四、五、六年级4至5天,初中一、二年级5至6天,高中一、二年级5至7天的研学旅行,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学生的研学旅行工作,可以参照上述学段安排酌情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区和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出国(境)研学旅行。强化课程育人,寻找各学科教学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的对接点和突破口。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区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同步研制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的政策文件。

(二)整合教育资源

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研学旅行资源,依托我市现有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大专院校、主题景区、大型企业、社区农村,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加强教育系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丰富研学旅行资源。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涵盖红色记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工业科技、志愿服务等内容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借助教育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字研学旅行资源建设。

(三)推出服务规范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xx),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在工作体系上确保规范的工作流程、安全防控、活动设计和课程支撑,在工作环节上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作为实施研学旅行的主体责任,由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组织方式(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自行开展研学旅行的,应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应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具体组织筹备研学旅行过程中,应提前拟定研学旅行计划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教育、事中指导和事后评价。

(四)构建不评价体系

建立研学旅行工作及成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导向、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加强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和研学旅行基地(场馆)评估,将评价结果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合各部门现有评价,制定研学旅行评价标准和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研学旅行基地(场馆)管理办法。

四、重点项目

(一)“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课程建设项目

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研学旅行之中,围绕“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力开展“红色电子护照”和“红色主题班会”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化。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国家建设成就、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将承续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研学旅行的沃土,着力以最美中国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创新素质实践行”核心素养培育项目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我市教育品牌“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为重要载体,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现实问题和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丰富学生生命、生存、生活体验,突出“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粮、节水、节电)、“三创”(创新、创造、创客)、“三学”(学农、学工、学军)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志愿服务项目

弘扬武汉精神和武汉教育精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取向和道德力量。

(五)长江中游城市群暨省会城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建设项目

围绕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以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为区域教育战略合作着力点,聚焦合作机制共建、实践资源共享、项目线路共设,探索区域教育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四地学生成长共进,研学特色共显,教育合作共赢。

鼓励各区、各中小学校结合区情、校情、生情,发扬首创精神,探索五项重点项目以外、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项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层级职责

市、区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宣传、发展改革、经信、公安、财政、交通、农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金融、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市、区结合本级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组织,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督查督办,切实将好事办好。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主责、分管校长主管、部门协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建立相关制度,制定研学旅行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整体推进、稳步实施,按照逐步调整、渐进深化、持续完善的策略,在方案总体框架范围内,根据区域现有条件和工作基础,自主、有序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既可以从试点学校开始起步,由点及面,边试边推,将试点经验辐射至其他学校;也可以全面铺开,由浅入深,边推边改,逐步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平。

(三)加强财政引导,落实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视情况由学校公用经费、家庭、社会资助合理分担。经信、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将研学旅行纳入常态业务管理,指导相关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研学旅行服务、接待工作;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金融工作部门负责加强与湖北保监局、省保险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支持驻市保险公司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四)加强安全保障,履行安全责任

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中小学校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金融工作部门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红十字会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负责开展面向中小学师生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五)加强经验学习,注重宣传引导

加大与先进城市、其他实验区以及国外研学旅行方面的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平。宣传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研学旅行工作宣传,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总结推广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 篇四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研学旅行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经研究决定举办平顶山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电视大赛。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大赛目的

通过大赛开发一批具有平顶山特色、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

二、参赛对象

各县(市、区)教体局,高新区农社局,局属各中学,市研学旅行试点学校、研学旅行基地、各旅行社、各研学旅行服务单位及热心研学旅行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等。

三、承办单位

本次比赛由平顶山市勤工俭学办公室、平顶山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共同承办。

四、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方案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和文化康乐型。充分利用平顶山地域内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场所、大型公共设施、高等院校、工矿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符合青少年特点并能够为我市中小学校、各旅行社和景区场馆提供借鉴价值的研学旅行课程及线路。选题方向可参考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2、探访名胜古迹,走读文化鹰城;

3、体验知青生活,投身广阔天地;

4、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现代科技;

5、解读以煤兴市,展望转型发展。

选题可根据以上5个内容选择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可以是一点、一地、一线的“一日研学活动”,也可是多地、多日、多线的深度体验。

(二)课程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设计,规模控制在200名学生左右。本次电视大赛以市内“一日研学活动”和多日研学活动课程设计方案(2-7天或含有露营)进行参赛。课程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重点突出教育性和实践性。设计方案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主题鲜明,创意新颖。注重对平顶山历史文化的挖掘,注重对相关资源的创新整合;符合当代青少年研学消费需求、兴趣爱好;符合课程标准。

2、科学合理,要素完备。线路设计要涵盖吃、住、行、游、学、娱等方面。

3、重视“研”“行”,突出体验。课程设计要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教法生动、学习有效,因此,课程要具有较强的体验功能,使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做到“寓教于游”“以游促学”“知行合一”“研行一致”,坚决避免“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的现象。

4、实施过程课程化,安全保障制度化。方案设计要环节齐全、过程扎实,能够充分体现自主、体验、实践、多元、评价、校本性,将单一活动变为系统课程,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将“安全”作为研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根据季节、学段、校情等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保障有力的应急预案。

(三)格式要求

上报纸质方案一律采用“Word文档”格式,A4纸双面打印,标题用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正文一律为三号仿宋体。其中,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序号为大写数字,如:一、二、三等;二级标题用楷体加粗,序号为带括号的大写数字,如:(一)(二)(三)等;三级标题用仿宋加粗,序号为小写阿拉伯数字,如:1.2.3.等;四级标题用仿宋体,序号为带括号的小写阿拉伯数字,如:(1)(2)(3)等。行间距设为固定值30磅;页边距左、右设置为25mm,上下设置为30mm。参赛作品可配少量适当图片。单位名称、个人姓名、联系方式等统一在作品封面中体现。

五、奖项设置及评选

大赛分两个方面评选设奖。市内“一日研学活动”方案拟按5项内容分类评比,每类拟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市内“多日研学活动”方案拟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两个方面各设参与奖若干名,各奖项将颁发证书和奖品。

本次大赛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参赛方案进行初评和复评。初评,市内“一日研学课程”设计方案每类拟选6件入围作品和若干参与奖作品;市内“多日研学课程”设计方案拟选6件入围作品和若干参与奖作品。初评结束后,将另行通知入围作品进行复评。复评,将通过课件展示、现场介绍、当场打分等方式,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平顶山教育电视台举行颁奖典礼。参赛作品一律不退,版权归主办方所有。评选结束后将择优汇编成册,供各单位学习、交流、借鉴。

六、报送要求

比赛经过初选后,各县(市、区)教体局、高新区农社局、局属各中学,市研学旅行试点学校至少报送3--5件不同主题内容的参赛作品,经过认定参与研学旅行服务的研学旅行基地、各旅行社、各研学旅行服务单位及个人所报作品数量不得少于5件且主题内容不同。参赛作品(纸质一式3份,单位盖章)及参评表统一报送到平顶山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电视大赛组委会,同时将电子稿发至邮箱,报送截止时间为20xx年11月6日下午17:30。

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 篇五

为将黔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研学旅行目的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精神,结合我州研学旅行资源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快研学营地、基地建设

(一)完善研学营地基础设施。各县(市)完善建设景区、乡村旅游点、绿道等旅游基础设施时,要适当设置符合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安全、服务等功能的各类设施。每个县(市)至少要建设2至3个主题营地、基地。

(二)认定和公布一批研学营地基地。州教育部门要联合州文化广电旅游部门制定《黔南州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申报认定和管理细则》。认定公布历史文化研学游、地质奇观研学游、茶文化研学旅、乡村体验研学游、户外运动研学游等一批州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创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实现“零的突破”。

二、设计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线路

(一)设计推出七条主题研学旅行线路。

一是利用中国天眼、天文体验馆等资源,设计推出“天文科普之旅”主题线路等。

二是各地教育、旅游等部门指导推动利用黎明关战斗遗址、邓恩铭故居以及各级党校等资源,设计推出“红色研学之旅”主题线路。

三是利用我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绿水青山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推出“生态研学之旅”主题线路。

四是利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名人足迹、特色村寨、博物馆藏等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推出“民族文化研学之旅”主题线路。

五是利用都匀毛尖、贵定鸟王茶等资源,设计推出“茶文化研学之旅”主题线路。

六是利用乡村季节农事和农事活动等资源,设计推出“乡村体验研学之旅”主题线路。

七是利用州级和各县(市)组织的各种体育赛事活动资源,设计推出“户外运动研学之旅”主题线路。

(二)打造开发五条营地基地辐射型研学线路。

各县(市)教育、旅游等部门指导推动以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为核心,周边景区、乡村旅游点等基地为辐射圈,打造五条辐射性线路,发挥研学旅行边际效应。

一是培育打造都匀—三都—荔波—独山世界自然遗产线路;二是打造都匀—平塘—罗甸—惠水天文科普线路;三是打造都匀—三都—荔波和都匀—平塘—惠水民族文化线路;四是打造都匀—贵定茶文化线路;五是打造独山—荔波红色文化线路。州级研学旅游联盟要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营地基地网。

三、开发研学实践旅行课程

(一)建立区域性研学课程体系。州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县(市)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开发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等主题研学课程,构建体现层次性、多样性特点,以乡土县(市)情、州情、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二)建立校园研学课程。各中小学校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组织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统筹安排,根据学校特色开发出立意高、目的明、有特色、可参与、能教育、有提升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三)建立营地、基地研学课程。每个研学营地和基地至少具备一个研学旅行活动主题,依托自身资源和研学旅行目标,开发有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四、建立一批研学旅行人才队伍

(一)培养一批研学导师。各中小学校要根据自身研学旅行特色,指定2至3名有学科专长、热爱研学旅行的教师作为研学旅行导师和辅导员,协调学校安排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并有计划地安排到外地、高校培训学习。

(二)培养一批研学营地基地讲解员和辅导员。各县(市)要指导营地基地培养与其规模相匹配的讲解员和辅导员队伍,负责该营地的讲解和研学辅导。

(三)培训一批研学旅行安全员。针对研学旅行吃、住、行、学等安全需求,各县(市)要培训一批研学旅行安全员,在交通、餐宿、研学等环节指导学生,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身心健康。

(四)建立研学旅行专家库。州县两级要在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优秀手工艺人、本土旅游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文物保护专家、红色文化宣讲人、地质、林业、工业等行业专家中选择一批人才,分别建立研学旅行专家库,各尽其能地参与指导研学旅行产业发展。

五、构建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

(一)强化研学旅行安全工作领导。各县(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研学旅行安全保障协调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研学基地、设施等进行安全评估,对研学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对学校教师、研学导师等进行安全培训,对学生进行行前安全教育。

(二)完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州、县(市)两级的交通、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积极配合,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

(三)强化活动报备。严格实行“一活动一报备”制度,州内各中小学校在开展校外研学旅行活动之前要将研学旅行方案提交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备。交通部门要指导责任心强的运输企业负责研学旅行人员的安全承运工作,并报交通、交警部门备案。

(四)强化研学旅行安全检查。州县文化旅游执法部门牵头,适时对州内研学旅行营地基地、住宿、餐饮等场所和课程进行抽查和检查,并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打击非法组织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

六、积极筹措研学旅行资金和落实优惠政策

(一)建立资金筹措机制。各县(市)要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支持学校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建立研学旅行教育基金,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给予适当补助,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的享受参与研学活动的机会。

(二)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州内景区、场馆、酒店等场所要针对研学旅行特点,制定优惠政策,及时向社会公布。承担研学旅行组织、接待的相关单位(企业)或机构,对精准扶贫对象、城镇低保户子女、社会救助少年儿童执行优惠政策。

(三)强化研学旅行保险购买。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学生投保费用实行优惠,不购买保险的,不得组织参加校外研学旅行活动。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研学课程的设计方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36 8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