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问 三学三问三提升(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学三问 三学三问三提升 篇一

2005年3月8日王君花开办了养老院。君花专门制定了试住制度,让所有入住老人全部免费吃住三天。她自己做饭、护理老人,还结合中医理论,利用自己的所学,调配红、黄、白、绿、黑五种颜色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给老人们做成各式各样的营养餐。随着入住老人不断地增加,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须要。于是君花争取镇、村领导的支持,修建新的养老院。她申请贷款30多万,二弟又为她贷款10多万,三弟四弟给了君花5万元,乡亲们也纷纷为君花筹款5.5万元。2008年6月1日,在大家的帮助下,君花在村西建起的占地7亩、建筑面积1580平米的南孟村养老院正式开业了!

王君花的养老院成立6年多来,一共照顾了700多位老人,其中为100多位老人进行了“临终关怀”,为30位老人 “养老送终”。养老院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多次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表彰,君花也多次被藁城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今年3月,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8月,王君花光荣入选“中国好人”。一说起将来,王君花一脸的希冀,“我这一生没有上大学,不能为国家做别的贡献,希望能用我这点爱心,为国家做这些贡献”。在君花的影响下,全院15名员工也都不怕脏不怕累,按摩、洗澡、洗脚、吃饭喂药,无所不至地照料着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君花来说,全院员工就是她的兄弟姐妹。谁家有了难事,她都会伸出援手。员工们对君花也以大姐相称,把养老院当成自己的家。

宽敞的住房,优美的环境,加上优质的服务,养老院吸引了正定、无极、新乐、藁城、1

石家庄市等地的老人闻名前来入住,就连保定地区的老人也闻名而来。现在,全院已入住老人134名,收养弃婴7名,其中孤寡老人68名。与其他养老院不同的是,王君花用自己的按摩手艺,每天给老人们做按摩护理。让这里的老人不但身体得到了康复,而且老人在心理上也得到了安抚。

入住养老院的既有孤寡老人,也有体弱多病甚至病入膏肓的老人。君花和她的员工们用一颗颗慈爱的心、真诚的心,无所不至地关心照顾生活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们。除了经常给老人们做保健按摩,君花特别对患有腰蜕疼痛、肢体活动不便的老人,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和康复训练。来自于廉州镇辛丰村93岁的王三女老人刚到养老院时瘫痪在床,经两个月的按摩,老人恢复了走动。现在她已经成了义务护理员,每天帮其他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我来的时候,躺着动不了。来了以后,院长给我按摩。现在我能下象棋、能走道儿了。”残疾老人杨福祥对院长的激情之情溢于言表。像他们这样在养老院得到康复的老人有三十几位。

二访优秀党员:冯志华,31岁就开始担任南孟村支部书记,任职以来连年被评为藁城市优秀党支部书记,务实杯先进个人,“一好双强”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连年被评选为红旗农村党支部。本人还被评选和推选为石家庄市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06年2月7日,作为全国亿万农民的唯一代表,冯志华参加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的座谈会,他的发言博得了总理的赞许和掌声。这件事虽然过去近两年了,但是,每次提起这件事,冯志华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们不能忘了总理的嘱托”、“我向总理表了态,南孟村要率先建成新农村”,这是冯志华对村“两委”班子说得最多的话,也是激励他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2008年1月份,冯志华将南孟村近两年来的变化写信向总理作了汇报。总理收读后,做出重要批示:“希望继续努力,做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

几十年来的工作使冯志华深深体会到,要想把村工作做好,让村民得实惠,必须要

建起一个团结务实、廉洁勤政、敢于创新、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此,他始终把正党风树正气、狠抓班子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两委”班子成员每天定点上下班,每天填写工作台帐,实行工资与工作完成情况、出勤情况挂钩,激发调动全体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冯志华十分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和惠民政策。

“公生廉、廉生威,树形象、得民心,村稳定、百业兴”是冯志华经常对村“两委”一班人说的话,即简练又实用,而且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大党员、村民对村政村务的参与力度,使每一项决策得民心、顺民意。成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相配套的“三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代表会的主要职能是跟踪参与村民管理和村内重大事项决策,扩大了村民代表的参与范围。

为了发挥党员先进性,调动广大党员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冯志华对党小组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选年轻有为、有经济头脑、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担任小组长。每年“七一”,都要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年终都要组织对党员进行评议,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冯志华坚持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鼓励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充分发挥先锋作用,村内涌现出一大批党员致富带头人。在该村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全村党员踊跃捐款60多万元,有力支持了该村的建设进度,在村民中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怎样尽快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冯志华一直努力的目标。他的思路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引导鼓励村民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争引农业部投资280万元,为全村基本农田铺设了防渗管道。在良种种植的基础上,2007年冯志华瞅准市场行情,在村北规划了高效农业种植区,鼓励农民种植特色产品天鹰椒,亩均增收600多元。为把南孟村传统的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创出品牌,冯志华注册成立了养猪协会,为广大养猪户提供新品种和养殖技术服务,解

除养猪户的后顾之忧,2007年9月,他还专门从农业部聘请专家,为村里的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现在,村里年出栏生猪1.5万头。一业兴带来百业旺。与养殖业相连的饲料、运输、屠宰、贩运、服务都跟着红火起来,全村60%的劳动力都从事这些行业。冯志华紧紧抓住生态文明村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村内环境整治,2007年投资98万元水泥硬化两条街道,村内7条主要街道全部得到硬化、绿化、美化,安上了高标准路灯。成立了环卫队伍,彻底改变了村内的脏、乱、差现象。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品味,投资180万元建设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古槐公园和三霄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了藏书2万册的图书室和150平方米的阅览室。充分利用村内电教设备对村民进行文明礼仪、道德法律等方面培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村内涌现的好人好事,狠刹歪风、弘扬正气,形成了奋发向上的良好村风。在冯志华的提议下,南孟村开办了新农村建设简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本村。

三访党支部:藁城市廉州镇系井村党支部,系井村属于藁城市廉州镇管辖,位于藁城市区南一公里藁梅路西侧,距离石家庄市区20公里。现有农户960户,3600多口人,耕地面积5000多亩,去年人均纯收入6270元,集体纯收入160万元。

2006年,该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先后获得司法部、民政部“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民主政治建设示范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文明村”,藁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农村党支部”、等3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先进村。

该村是农业部确定的“国家优质粮食示范基地”。优质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0%,为了拓宽粮食流通渠道,投资建成了占地100多亩的粮食市场,年成交额达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搞好村农业结构调整,他们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到山东寿光、河北乐亭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聘请省农科院、农业局的蔬菜专家和技术员到村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现在系井村棚室基地发展到400多亩,高标准温室200多座,种植了桃、李、草莓、美国西红柿、名优花卉等新品种,仅此一项就使村

民年增收700多万元。同时,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目前,全村民营企业达20多家,年创利润800多万元。

该村为了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建设和谐纯朴的村风民风,定期组织村民开展读书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荣辱观教育活动,加强公德教育,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为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文化大院,内设藏书总量8000多册图书室,专门聘请了图书管理员,每天定时开放。村内组建了战鼓队、秧歌队等文艺团队,在农闲季节和节假日组织群众自娱自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方便群众开展活动,修建了400多平方米活动广场。经过党支部的努力,现在系井村村风正、民心顺,形成了良好的农村新风尚。

党支部把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了搞好村内卫生,制定了卫生保洁制度,成立了卫生清扫队,每天清扫村内各条街道,整个村变得整洁干净。在村主要街道栽植柿子树、速生杨、法国梧桐、江南槐等各种树木6000多棵,在村街道花池内栽植了女贞、冬枣、月季等各种花草近4万株。目前,系井村内6条大街全部绿化美化,村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真正做到了村在林中,人在树中。

如今的系井村,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劳致富蔚然成风,村风民俗追求新风尚、高层次,相继获得了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民主政治建设示范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文明生态示范村”,藁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农村党支部”等30多项荣誉称号,已经成为藁城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之一。

学三问 三学三问三提升 篇二

近期工作备忘:

河北经贸大学委员会关于2011年寒假组织学生开展“三访

三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为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推进党建带团建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和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按照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的有关要求,共青团经贸大学委员会决定2011年寒假组织学生开展“三访三学”社会实践活动。现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1年1月17日——2011年1月30日

二、活动主题

投身实践 共享成长

三、活动内容

“三访三学”即:

访一名老党员,学习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访一名优秀党员,学习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访一个党支部,学习他团结一心、勇于进取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

1、2011年4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要求各班及早通知,让大家寒假做准备。开学后一个月内(2011年3月底前)上报作品到学院。

说明: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对数统学院学生而言,主要是论文类作品,是咱们学院传统的优势项目,希望大家重视,多多参与。具体情况可到网上了解。

学三问 三学三问三提升 篇三

“三学三访”实践报告

--------投身实践共享成长

2011年的寒假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假期,在这个假期之中我参加了这个名为“三学三访”的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去访问一位老党员,访问一位优秀的党员,访问一个先进的党组织部,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我对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经人介绍我来到了河北省临西县吕寨乡的一位老党员的家里,他叫孙采田,今年65岁,1965年入党,至今已有40多年的党龄了,这位老人家在乡里可算是家喻户晓,人们都常常夸他是个老好人,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会主动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说他始终都把为人民服务这几句话记在了心里,始终认识到自己是一位党员,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都会倾尽自己的所有,但是在自己的生活上依旧保持着一个党员该有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有幸能够亲自去感受一下作为一位党员他所有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到他们家里真的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做变废为宝,原来用剩的的东西经过他老人家的修理和重组又可以派上新的用场,他给我说他不希望扔掉任何一个用完的东西,废掉的东西组装组装又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东西,省下来的钱可以去帮助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何乐而不为呀,听完他说的这些话,真的可以感受到他的纯朴和他作为一个党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艰

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民族得以繁荣的支柱,从孙采田老人家的事迹中我们更能看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多么值得骄傲自豪的呀,在这个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孙采田老人家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

像孙采田这样的老党员一直就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接下我又去学习了的这位,他是中年代的代表,他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叫吕延祥,是九、十、十一届省人大代表、临西县人大副主任,已故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故乡——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自1990年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他一直以已故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为榜样,弘扬“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发展方式,为民造福,让民作主,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村里各项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1985年以来东留善固村连续2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党组织1990年以来连续20年被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被省政府命名为“模范村委会”;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被省树为十面红旗之一。2000年之后,又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法制示范村”、“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尊老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他本人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模范支部书记、优秀人大代表、优秀人民公仆、全国劳动模范。他作为一个村支书,可以说是为村里的发

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作为一名村支书,坚持学习,不断用新思维、新知识、新理念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为人民积极争取利益,他当选人大代表已20多年了。期间,他始终把参加人代会及各种学习、培训、视察活动,当做提高自己的好机会,听会认真,坚持做笔记,讨论时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已的意见。2008年1月省召开人代会时,正赶上他的心脏病复发,县、市人大领导劝他请个假,但他还是坚持参加了会议,白天听报告,参加讨论,晚上边看文件,边让在省医院工作的老乡给我输液。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他作为一个村支书更是积极努力的干好本职工作,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尽快让老百姓富起来,针对这种情况,他努力在农业和工业方面谋求突破,农业发面,他多次向省农业厅反映,请专家教授来村“把脉开方”。后将东留善固村定为良种繁殖基地,国家半旱研究中心中心示范区,在同样通入、同样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地增收200元以上。他们并在发展高科技农业上做文章、下功夫。近几年,先后从美国引进阿波罗f1芦笋种植1000亩。2009年每亩地收益达4000元,相等于3亩棉花的收入。建起了占地近百亩的食用菌基地,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又对2000多亩果林进行了改造,使品种得到优化,效益翻了两番。今年3月份,他得知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出荣获国家金奖的玉露香优质梨后,火速赶到大原,经多方联系,一次购进树苗2万多株,栽植面积近千亩,使东留善固村成了全国最大的玉露香梨示范基地。工业方面,根据党和国家的产

业政策,他建议村支两委,发展村办企业,拓宽致富门路。在创办东留善固村第一个企业——罐头厂时,他带着干粮三下哈尔滨,四奔胶东半岛,拜师求艺,随后又辗转四方,跑银行联系贷款。在资金不足又急需购买设备的情况下,他把自己家仅存的1200元钱拿了出来。这一举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全村3天捐款8万多元,使工厂提前开了工。后未,由于劳累过度,他心脏病复发住进了石家庄医院,当时正值棉纺厂二期工程施工关键时刻,人虽住了院,心却留在了工地上。在与病友交谈时,我听说一家工厂下马,闲置着一批还没用多长时间的设备,听到这个消息,他冒着半路心脏病突发的危险,几次溜出医院",进行考察和洽谈,终于用11万元钱买到了价值20多万元的设备。目前,东留善固村拥有集体、个体企业20多家。形成了“棉纺、建材、运输、酿酒、食用菌、保健品”六大行业,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全村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二、三产业,三分之二的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亿元,上缴税收800多万元,人均收入6355元。作为一位村支书他更是考虑群众利益,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村里有个叫孙俊月的村民,,因在外地打工受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孙俊月爱人看着家里的日子无法过,就回到了娘家,准备改嫁。他知道这事后,经与两委干部研究,不仅免去孙俊月全家的征购、提留、电费、孩子学杂费。而且干都带头集资近万元给孙俊月看病,安排生活。事实让孙俊月的爱人看到有党组织,有众乡亲,无论谁家有再大的不幸也都能过得去。所以又

主动回来安排生产,操持家务,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破镜重圆了。现在,孙俊月家已经盖了新屋。村民吕天恩原是个运输户,后因生了个弱智儿子,精神萎靡振,失去了以前的那股干劲儿,老伴得病死亡,更是腰弯的直不起来,整天混天度日,无所事事,作为村支书的吕延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次对其教育、开导,领着父子俩上医院看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吕天恩又重新振作起来,带着儿子到企业上班去了。前几年,吕天恩的儿子也结了婚,现在小日子过的蛮舒坦。吕延祥是千千万万优秀党员中的一份子,在他们的带领下人民的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学习他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后来我又到了一个党支部去学习。仓上村,总人口3812人,10个党小组,耕地面积3174亩,工业总产值5900万,2006年集体收入9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几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该村在以支部书记张志刚同志为首的村支两委班子带领下,立足本村实际,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脚踏实地地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使该村的整体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模范村。为壮大集体经济力量,更好地为民服务,村支部充分利用毗邻县城的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从事商品生产,并在场地、资金等方面提供方便,并充分利用仓上多年形成的集市,积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目前,仓上村民从事小商品生

产、批发、服装、鞋帽、建筑、饮食等行业的达到80%以上,同时,本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将集体的窑厂、百货公司、建筑公司、轴承市场、仓上大酒家以及集市街道的门面楼房等可承包租赁的,全部明码标价,竟标落锤。经过村支部的一翻努力,原窑厂的承包费由每年26万元提高53万元,百货商场也由4万元增加到8万元,其他单位和个体也增加了承包费或租赁费,确保了集体经济平衡有序地发展壮大,为更好地为民服务提供了经济保障,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这些便是这个假期所进行的“三学三访”实践活动的成果,在这个活动中,这些党员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始终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学习与生活之中要不断地向他们看齐,不断激励我们前进。

学三问 三学三问三提升 篇四

“三访三学”实践报告

————投身实践 共享成长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们党总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大力发展皮装、裘皮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种皮毛动物养殖业及相关的二三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努力实现致富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团结一心、勇于进取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无一不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为之传承、坚持、奋斗。

首先来访问一下老党员张国兴。

张国兴老人1998年退休后一直坚持为社区居民免费服务,谁家的水管漏水,马桶堵了,暖气不热,只要居民找到他,他都有求必应。12年来,他义务上门维修服务1200余次,却从不要任何报酬。

当问到老人为什么坚持与水暖打交道,为什么不安享晚年时,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的水暖工,维修就是我最大的爱好,能帮助别人也是我最大的快乐。我是一名老党员,就应该多做贡献,活到老奉献到老,能帮助街坊四邻做点儿什么我很开心。老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贡献着自己的余热,令人钦佩。

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老人本着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原则,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工具,有钢钎、钩子、铲子、勺子、叉子等。并用这些工具从便池、下水道等处掏出过各种物品。另外,老人还有个“百宝箱”,里面装着许多替换下来的旧零件。修理的过程中有的就能派上大用场,废物利用,既省钱,又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一举两得。而且有时老人不仅帮助社区居民修理管道,还负责购买修理时需要的零件。除了省钱,老人还特别节约用水,是社区的节水宣传员,堪称节水标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老人身上彰显的淋漓尽致,可敬可佩。

据群众反映,老人长期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图名利,不要报酬,乐于奉献。退休后老人义务上门维修服务1200余次,不要任何报酬,没收一分钱、一份礼。当有人要谢他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用谢我,要谢就感谢共产党吧,是党的培养才有了我的今天,你以后多做些助人为乐的事,比请我吃饭还好。多么质朴而又高尚的一句话,不为名利,乐于奉献,你不震动吗?

大家都说,张国兴同志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关心国家大事,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积极报名参加奥运治安巡逻队,主动要求在中午天气炎热的时间段参加巡逻;在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中,带头捐款捐物;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又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带头发言。老人说: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要给群众做好榜样作用,做到退休不褪色、退休不忘本、退休不变质。人活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帮助别人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我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党旗增辉。虽然我年龄大了,但只要我的胳膊腿还能动,就要继续为大家服务。热心公益,不断进取,我们不该向老人学习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张国兴同志的好思想、好作风,在有些人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当今社会,是何等高尚,何等可贵呀!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张国兴同志的事迹更值得大力宣扬与学习。

接下来是对优秀党员林秀贞的访问。

林秀贞是1971年10月入党的老党员,40年来,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在赡养孤寡老人期间,以老人们的需求为目标,以老人们的满意为目的,把老人的幸福当成自己最大的心愿。

以自身的进步推动周围环境的改善和经济、(www.chayi5.com)社会的和谐发展。三十多年来,林秀贞赡养了6位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资助了20名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步入了大中专院校,其中16名已经走向工作岗位;收养了1名弃婴。她说她觉得做好事、起示范带头作用不能光喊口号,要有实力和资本。为了能更大地发挥作用,我以知天命之年的高龄学微机、学管理,创办了我村第一家橡胶厂和玻璃钢厂,安排了10名残疾人在我厂就业,通过工作,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盖了新房,买了拖拉机、摩托车,人人有了手机,像残疾人吴如水还如愿地娶了媳妇,生活的非常幸福。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党员,她还组织本村和附近的妇女姐妹学科学、学技术,科学致富,还成为衡水市女能手协会副会长。另外,林秀贞还给村子里修路、打井,给文艺队置办服装、旱船等道具,给学校修校舍、买桌椅等,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特别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有新作为、新贡献。而林秀贞自己在生活上过得很简单,不奢侈,省下钱用在公益事业上,手里钱有多少就往外捐多少。无论是汶川、玉树地震还是舟曲洪灾,几次带头捐款12000多元;修乡级路(“秀贞路”)捐资52000元;中宣部、团中央召开的“关爱空巢老人”启动仪式上,她作为被邀请的唯一一个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参加,当场捐资10000元;还有全国各地求助的,有拄着双拐的、坐着轮椅的、背着铺盖卷的……她不光是自费安排接待吃住,还负责接送、付路费,而且还专门准备了成箱的鸡蛋和挂面,先让客人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鸡蛋挂面汤,让客人有回家的温暖感觉。这些年来由于言传身教,影响了一大批人,衡水涌现出了全国“爱心妈妈”王小芬、全省第一个赴川女农民陈巧荣、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衡水中学等等,在衡水大地上,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村风淳正,广大妇女正以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林秀贞说:我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强多了,是党的富民政策让咱老百姓得到实惠,我应该回报社会、回报党恩。虽然我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我相信,在我的带动下,千千万万的林秀贞会逐渐成长起来,大家集中力量拧成一股绳,一定能为老百姓办大事做好事。现在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这个基层共产党员一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当优秀共产党员!

林秀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的好榜样吗。一人带百人、千人、万人。当整个中国都处于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潮中时,哇哦。场面和谐的简直不可想象呀。

最后来访一下党支部张可山的事迹。

张可山196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5月任巴沟村村委会主任,2008年12月任巴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0年1月24日,因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2010年1月27日凌晨病逝。

几十年来,张可山同志始终坚持创业发展,把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自己一生追求。“只要巴沟的群众需要我,就是把命搭上,我也愿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可山同志为办好集体企业,累得大口吐血,却仍然带病工作;为修水利工程,他第一个跳进冬天冰冷的水沟,清除淤泥。2005年任村委会主任以后,年逾花甲的张可山同志,更是以忘我的斗志投入到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事业中。一个多月时间,他带领群众完成了三十余个新农村建设项目;为解决群众住房问题,他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坚守工地严把质量,建起了一栋栋的农民公寓;为了村里的长远发展,他集思广益,主持绘制了巴沟村发展规划,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安排村文化大院建设。学习张可山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保持忘我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带领群众创业发展、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学习张可山同志,就要学习他坚持发展、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张可山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他带领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开办企业,使群众生活逐步由温饱走向富裕。他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面对群众最为关心的住房问题,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建起多栋农民公寓,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群众生活有了困难,困难家庭学生上学缺少学费,他都想方设法给予资助。向张可山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党的宗旨,心系人民群众,始终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团结一心、勇于进取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他完美的刻画了他作为一个党员的人生。

学习各位党员的优秀品质高尚情操,时刻鞭策自己要以他们为榜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三学三问 三学三问三提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44 10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