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范文【优秀5篇】

发布时间:

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描述的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场景,表达了教师对教育学的体验和感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教育教学金点子案例 篇一

问题的提出

说谎是一种用语言虚构、捏造事实来掩盖自己的意图,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的欺骗行为。说谎是当今中小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家长和教师务必正视与准确分辨孩子的谎言,下大力气去教育、引导他们,消灭谎言,将学生培养为正直、诚实、坦率的人。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1、了解说谎动机

学生说谎都有其必须的心理原因,了解动机,我们才能找到辅导矫正之法。

2、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老师必要时和家长及其他任科老师联系,能够透过家访活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步纠正家庭教育方式,取得他们的用心配合,从而真正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理解教育,改正缺点。

3.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当发现孩子说了谎话时.家长、老师不要用感情去逼迫孩子,不可用恐吓手段去对待孩子,应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说谎,如果其出发点是好的,应让他透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效果

如今的刘红,最后能按时按量完成各科作业了。在学习上她也肯用功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她做到了诚实守信,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朋友,她在日记里写到:“诚信,真的很重要。有了诚信我得到了很多我以前得不到的东西。此刻我生活得十分快乐。”

应对学生的谎言

一、提出问题的原因

说谎是一种用语言虚构、捏造事实来掩盖自己的意图,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的欺骗行为。说谎是当今中小学生中的普遍现象。由于撒谎具有欺骗的性质,所以常被看作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品行问题而受到谴责。如果孩子从说谎的过程中得到了“甜头”,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发展成虚伪的、不可信赖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务必正视与准确分辨孩子的谎言,下大力气去教育、引导他们,消灭谎言,将学生培养为正直、诚实、坦率的人

二、我较为成功的做法

1、了解说谎动机

刘红,女,四年级学生,是去年新转学来我们班的学生,她的样貌长得很可爱,平时稳稳当当,上课回答问题很用心,也愿意帮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愿意帮忙别人,人缘颇佳。本来身为班主任的我也是对她印象很好,但几件事下来,我对她有了新的看法。

话说那还是三年级下学期开学时的事情了。因为她总是说没带语文作业,而她身边的同学却反映她的作业就在书包里,我让她拿出来,她支支吾吾不肯,在同学的帮忙下,拿出的作业不是一点也没写就是只写了一部分。“证据确凿”,下课我就把她叫进办公室,做思想工作,教育她,当时她认错态度较好,声泪俱下,说以后必须改正,我也就原谅了她,让她把作业补上。但是,没过几天,她又说自己没带作业,还说作业落在家里,家长能够证明。我立刻跟家长打电话取得了联系,家长答应下午给她送作业。但等到下午放学都没见家长送来作业。

同时,数学和外语任课老师也不约而同的反映她最近作业要么不带,要么没写,或“缺斤短两”,而且总是说忘记了或者说在家里,可一检查又总能从书箱里或书包里找到。总之,作业完成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三科的老师课后分别找她几次交谈关于作业的事,她开始支支吾吾不肯承认,直到老师打电话向家长求证时,她才说出自己没完成的真相。

2、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我请家长来校园,向她爸爸和妈妈反映了这件事。她家长开始不相信,之后在她妈妈再三追问和同学的作证下,她最后承认这学期开学不久就经常不写作业,还撒谎骗老师和同学。妈妈明白后十分的生气,跟我说刚刚给她生了小妹妹,平时忙于照顾妹妹,没有时间详细过问她的作业状况。因为她以前一向比较让家长放心,所以这学期以来家长每一天只是问一句“写完作业了吗?”也没空检查。就这样,被她钻了空子。最后家长表示必须严格管教,每一天认真检查作业,不再发生类似事情。

3.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送走了家长,我心平气和地找了她谈话,重点谈为什么她不写作业,是不愿意写,还是听不懂,不会写?她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她说自从妈妈生了妹妹以后,家长的精力都放在小妹妹身上,不像以前那样疼爱她了,和她说话的时间也少了,更别提像以前那样过问检查她的作业了,她很烦恼,也没有心思写作业了。

我没有一味的批评她,而是先表示理解,然后指出她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妹妹此刻小,就是需要家长的照顾,换了是你,家长也会这样对待你的。可能短时间内家长的精力会放在妹妹身上多一些,但是随着妹妹的长大,爸爸妈妈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疼爱你的,同时妹妹的长大也使你增加了一名玩伴,这是许多独生子女无法体会到的快乐。最后,你就应为妹妹做一个好榜样,让她以你为荣,自觉完成作业,让父母放心,你能自觉完成作业就是在减轻家长的负担,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你。结束了和刘红的谈话,我立即和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我请他们抽时间多陪陪孩子说话,写作业,让她感觉爸爸妈妈仍然像以前那样关心她,照顾她。

三、取得的效果

逐渐地,刘红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尽管有时作业还会有几道题空着,但老师们看到了她的进步,不断地鼓励她,相信她必须能养成良好地作业习惯。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她的作业再也没有出现过不按时按量完成的状况,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谎言已与她无缘,所以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她了。

四、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说谎行为是班级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行为,因为凡是说谎行为的出现,背后必然有其原因。教师在这方面就要针对学生说谎行为,深入了解学生说谎的原因与困难之处,才能为学生带给适当的协助。要了解学生说谎的真正原因,教师就就应设法解除学生自我防卫的心理,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最后帮忙他们解决困难,摆脱困扰,也就没有必要再说谎了。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理越来越健康。著名教育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做人,而诚实是做人的起码原则。所以,培养孩子的诚实品性,对家长,对整个社会,都是任重而道远。

教育案例 篇二

“学生打岔”可能是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当学生插入老师的口型时,当老师讲解、指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句子;当学生插入学生的嘴时,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时,一些学生会无意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带来了多少烦恼,多少困惑,多少欢乐,多少思考!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这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

分析:1。在传统的“问答”和“听说”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为教师的“谈话”;学生不敢在雷池上走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得到老师的同意才能发言,课堂上不会出现“学生打岔”现象。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在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打岔”现象是合理的、无可争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学生打岔”是学生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不受限制、无负担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打岔”。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专注的、有益的。这是一种从学生的直觉、洞察力和灵感中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3.新课程人格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能的平台。“学生打岔”现象将检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控制水平、应急潜能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打岔“不令人满意”时,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坐下;如何激活教学,如何进行教学的“二次设计”,如何在学生“打断”的同时使学生“打断”充满挑战,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和学习资源。

教育案例 篇三

教育无痕”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教师需要这种智慧,班主任尤为需要这种智慧。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班主任经常公开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惟恐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孰不知画蛇添足的说教不只降低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期望值,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案例概述

一次以《--我想对你说……》为题的作文课上,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把倾诉的对象放在了老师和父母身上,其中有一个小男孩的作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学习好的同学,我想对你们说……》这一文题就与众不同,其间表达了他也想向优秀生那样出色,但他们的一些行为,却也让他不满,例如都不爱值日、常欺负人等。小作者叫刘帅,是班内一名学习中等的学生,平时言语不多,可这次的作文却写了500多字。

二、思考及处理

读罢他的文章,我没有及时写下评语,仔细地审视了他在作文中所提出的关于“学习好的学生的问题”。下午放学值日时间,我装作匆匆忙忙去教室拿东西,进屋的短短几秒钟,我偷偷地环顾了教室一周,确如刘帅所写的那样,正在值日的是几个平时学习上不太突出的甚至较差一些的孩子,而另外几个所谓的学习优秀的学生正在闲聊、看书,我什么也没说,快速走出了班级……当天晚上思索着事件的前后,我们是小额班级,人数少导致学生两极分化问题较突出,优秀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较多,长期以来他们心里就产生了优越感,这确实是个问题。

第二天的晨会上,我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了新的值日工作分组方法,那就是抽签法,这一提议激起了大家的兴趣,当然谁也想不到我在其中动了手脚!抽签结果很快出来了,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分到了一组,他们欢呼着,觉得自己是高层次组合呢!两个组还分别起了个名字,“必胜组”和“加油组”,接下来的一星期内先由“必胜组”做值日,他们在一周的检查中共扣了5分。一周过去了,我只是静静地观战。第二周时,我悄悄地给“加油组”开了个小会,鼓励他们在劳动上胜过第一组,并教给了他们秘方:分工负责,团结协作!果然在这一周中我们班的卫生检查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当流动红旗挂在教室门前时,我召开了班会,大张旗鼓地表扬了由刘帅等人组成的加油组合,表扬他们为集体着想,注意细节,团结协作等。看着几个优秀生低下了头,我依然什么也没说。班会后,我留了一篇日记,第二天的日记批改令我感到欣喜:李杰写到“我们组成员在值日过程中没有做到团结协作”,李兰写到“我平时总跟陈明艳一组值日,倒垃圾的活都是她的,这周我们分开了,可我给班级扣分了”刘帅写到“我喜欢现在的值日组,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是时候给优秀的学生开个会了,我把他们几个单独召集到一起,当着他们的面故意卖弄了一下我写给刘帅的评语:“教室盆里的水,总因你的勤劳而清澈;卫生角的工具,总因你的认真而整洁;同学们的队列,总因你的指挥而整齐!”孩子们的脸红了,他们纷纷向我道出了平时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也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表示要向其他同学学习,争取改掉自身的缺点。现在的他们,值日工作已经不用老师再操心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改变,当然是让人欣喜的改变!

三、主要依据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所以在处理这一案例时,我运用了心理暗示法,以无批评的形式使学生接受批评,对学生不产生心理压力,不强求学生接受,而最终能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优秀生往往长期处于金字塔尖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有时甚至可以人为制造一些障碍,正确运用“识己暗示”来引导他们来认识自己的不足,使优秀生在与他人集体互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一句好的评语,给学生增添一份自信,同时也拉近了你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会乐于与你亲近。切记:赞美莫忘中等生!

四、自我评价和体会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颇深。在思考这个案例时,我不露声色地引导了优秀生戒骄戒躁的心理,帮助中等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我觉得,班主任要培养良好的班风,一定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而前提是要深入学生生活,细心观察;要面向全体,一视同仁,捕捉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细心观察学生要做到:第一,见微而知着。对学生的观察应从审微开始,审清其微,才能明辨其心,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二,察近而料远。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学生,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要知利害,明未来。

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想办法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把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看成一次对全班学生引导教育的契机,让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一次净化,推动班级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不急于求成地去挤压孩子们敏感的心灵,以尊重为前提,双轨道去处理问题,从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在轻松与平和之中更好地寻求教育智慧,在春风化雨中做到智慧育人,让“教育无痕”。

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篇四

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摘要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

关键词:氯气;教学案例,化学

一、主题内涵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因此,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二 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第一种教法:

1、思考: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

2、因为问题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一一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1一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明?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教师提问:氯气与水有无反应?如果有反应,可以得出结论一一氯气可以溶于水。

2、教师指出:我们暂时假设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NaHC03(aq)、AgNO,(aq)、HN0,(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

3、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将实验过程记录在《学生实验报告》上,填写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一和H+,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教师将红纸打湿一小部分后放入氯气中,证明了氯气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且氯水具有漂白性,再结合前面的结论,总结出氯水还具有酸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为探究的深入培植肥沃的土壤,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1、把问题探究过于简单化、具体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垒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施工图纸”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要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改为开放式管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四 问题的争议

1、传统教学是否真的应该摈弃?但传统教学确实有这么一个优点: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以缓和化学课课时紧张的特点。

2、新课程改革是否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会不会有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氛围.探究性的课在时间方面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驾驭方面会比较难掌握,从而影响知识点的落实?

3、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垒齐美的度?教师引导探究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5、化学学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感染熏陶”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6、如何恰到好处的指导学生实验,使他们既不会由于讲解太泛而无从下手,也不会由于讲解太细而产生预习的惰性?

教育教学英语案例 篇五

教育教学英语案例

教育教学英语案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的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升学压力,如何上好每堂课,做到既兼顾升学应试教育,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设计要既能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设计上的几点体会和感受。

一、单词教学设计

针对教学时间紧,学生基础薄的实际情况,笔者通常利用早读课教生词。笔者把早读的半小时分成三段:前十分钟教学生读,按照元音、辅音、重读的顺序领读,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拼读,如ignore中有两个元音,笔者先带读元音,然后由学生去拼读;第二个十分钟让学生听写昨天已学的单词;最后十分钟让学生读课文,不求多,只求每一段都会读。

二、听力教学设计

听力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词汇与语法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课文中的情景对话及常用句型与特殊的表达方式,扩大听、读量。除此以外,还要求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初步的了解。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就很难取得满意的成绩。学生在做听力训练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集中注意力。学生在听力训练时要充分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和听各段对话之间的停顿时间,速读一遍题目和全部选项,看清楚考的是哪些方面的题目,以便在听的时候能够心中有数。

第二,注意题目的背景声音和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重音。对话或独白往往发生在一定的场景之中。如:关于天气、问路、购物、事务安排等。学生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某些事情的细节,如:数字计算(时间、价格等)、地点与方向、身份与职业、计划与打算等,这些都有一套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学生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常用的词汇和句型,将有助于判断话题的范围,极大地提高理解程度。

第三,学会捕捉意群。以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为基础,紧紧围绕“5W”(即:when,where,what,who,why)迅速捕捉意群,切忌刚开始就要每一个单词都弄清楚,要一边听,一边进行理解、推测和选择。

第四,注意特殊的词汇和句型。听力中一般不会出现过于书面化的语法或过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句子的时态、语气和语态经常体现说话人的意图。

第五,做好听力笔记。有的题目材料长、信息多,尤其是人名、地名、日期、数字、时间以及常见的计算单位和容易混淆的词汇,需要用笔记录下来,便于进行必要的。换算与推理,这样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记录时充分利用缩写词和符号,充分利用阿拉伯数字、人名、地名只用第一个字母,以节约时间。

第六,调整好心情和心理状态。在听的过程中要全神贯注,沉着冷静。如果考试过程中有几道题没有抓住,千万不要为此而慌张,耽误了后面的答题,答题要果断,即使没有把握,也应快速答题,否则会影响后面的考试。

三、语言点的教学设计

重复是语言点、单词学习的关键,语言点的学习不是靠教师讲得精彩,而是靠学生反复的重复。对于语言点的教学,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一节课的前5-8分钟直接展示语言点,不必用什么华丽的背景和引导词,接下来对语言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并让学生用所讲的语言点口头造句。对一些经常出现或考查频率很高的语言点的用法,笔者通常花较多时间讲解。

四、课文的教学设计

笔者在分析课文(包括复杂句,长短句等分析)时,经常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本单元的语言点进行回顾,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点的记忆。在下课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一些遣词造句的作业。为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笔者批改学生作业时把错误句子摘抄下来,把得满分的句子也记下来,然后进行归纳,在第二天的课前几分钟通过课件来展示,让学生自己纠正过来。这样,经过几次纠正后,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语言点,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对于批改后仍有学生弄不懂的错误句子,笔者在第二天课前将错的句子展示出来,让会了的学生去指出错在何处,怎样去改。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经验,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有效拓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等能力都能得到相应发展,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3 6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