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优秀7篇

发布时间: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语文教师教学方法 篇一

一、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二、应调动全校学生参与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三、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四、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w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五、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方法 篇二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

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再次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选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下工夫。

二、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工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强调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他们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

——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三、有效练习,深化课堂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是《花钟》教学中的一个言语训练片段:

师:找一找这些花开花落的时间?

生:午时花十二点左右开。

师:“左右”这个词可以去掉说午时花十二点开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生:去掉后表示一定在十二点开了,而花开花落的时间没那么准确的。

师:说得真好,加上“左右”显得更准确。还有与“左右”相近的词语?

生:大致、估计、大概、大约

师:在句子中用上这些词语,会让我们说的话更加准确,可信。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抓住了“左右”一词,体会意思,找相近词语,从而掌握用语的科学性、准确性。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有效地训练了言语应用技能。

最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篇三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及时给与网络延伸,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

第一:教学形式及方法要多样化。低年级儿童最喜欢是游戏、比赛等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二:识字教学,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

第三: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的起步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语文,乐于学语文。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四

对于小学生的诗歌教学大部分教师却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是机械地强调知识记忆(背诵)诗歌,忽略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品味,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这显然是有悖学生发展和《新课标》要求的。因此我在诗歌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验,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瑰宝的精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1、范读诗歌,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

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诗中“孤”、“独”二字读的深远幽邃,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把学生带入了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的环境中,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创设情景,感受诗美。

欣赏是诗歌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要读出字词句与诗人的情怀。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朗读要形式多样,如范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要灵活运用录音、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乐于读,善于读。读,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读都应该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达到由读通顺到读懂、读出感情的目的。)多媒体的感性刺激以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并体验诗歌的内涵。

3、古诗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启发学生对“绿”字进行探讨。因为探讨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寻求最佳最美境界的过程,即用最美的语言文字表达最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发掘了诗句中的语言美,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用“美”的画面,帮助学生想象

教学古诗,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本身就是书画结合的艺术品。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景。教学时,我经常运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的画面。小学生是凭借形象而引发想象的,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外,我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通过想象绘成彩色图画,只有对审美客体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增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他们对色彩的喜爱。

有时也会根据诗歌的需要做成动画、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用优美的“意境”,唤起学生的美感

意境,是指诗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揣摩意境,就是既要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又要理解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事物来表现的。诗歌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形象是诗的本质。而诗歌的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学生们)的感官,而只能借助于语言作媒介,由学生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同时由于它具有间接造型的特点,能从更多的侧面来揭示形象的丰富内涵,给学生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如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就要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在悠悠黄河、万仞孤城的广阔背景下戍关将士吹奏思念家乡笛子的画面,领会诗人抒发对朝廷不关心戍关将士生活的无限感慨之情。

又如教学《独坐敬亭山》,要通过学生探讨明白:“众鸟高飞尽”说明只留下李白孤独一人;“孤云独去闲”说明云也飘走了,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说明诗人孤寂到只有把山当朋友来倾诉心中的孤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教师盲目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有的诗歌学生可能不能完全懂,只能领略大意,教师也不要过于苛求。因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要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行。

古诗中的“美”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教学中从语言美到情感美,从悦目到悦耳再到悦心,从而达到了情感共鸣的意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

当然,古诗的教学还要体现文、理、情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古诗的审美愉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他们为争取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总结 篇五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现对自身工作进行以下总结。

一、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借阅大量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从担任班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兢兢业业,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班级和学生上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大量业余时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反对学生做的,我也坚决不做。经过一年多的言传身教,我班学生基本做到令行止禁,班级风气正,同学关系融洽。由于我处理班级事务坚持“对事不对人”,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此学生和我关系非常融洽,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大量成绩。

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六

内容摘要: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语文朗读方法主要有:表演式朗读、竞赛式朗读、配乐朗读、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关键词:例谈小学语文朗读

“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表演式朗读

(一)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先让学生读文本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演一演,让他们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文本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狼和小羊》中虽然只有两个角色,但这课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是非常有利于采用这种方式朗读。可以三个同学为一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当作者,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再到台上来表演。分角色表演式朗读能增添课堂教学情趣,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体验。

(二)动作表演式朗读。即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使很多简单易懂的课文不需教师过多地讲就能理解;一些难理解的课文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也变得好理解了。如《鹿角和鹿脚》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续用“撒腿逃命”“飞快地蹬地”“拐弯”“奔跑”等动词,把小鹿看见一只狼后拼命逃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形象。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段的理解,特别是针对“撒腿”“蹬地”这两个词,我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在做做读渎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也很容易就领悟了“撒腿”“蹬地”这两个词。

二、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谁是朗读大王”的比赛活动。我先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好朗读的内容,然后提出要求:声音响亮,有感情,最好加上适当的动作,态度大方、自然。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好充分的准备。比赛时,我将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然后放给他们听,让全班同学当评委打分,评出“朗读大王”。

在准备、比赛、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这种活动也可以在每堂课的朗读教学中即时进行。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愿意读的学生站起来读;告诉学生,如果你要挑战别人,你就站起来读一读;最后再没有人来挑战,剩下的一个就是“朗读大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朗读大王”的名额可多一点。这种即时进行的朗读比赛还可以实行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把全班分成四组,每一组选出一个代表,其他同学一起帮代表出主意。为了使自己组得到好名次,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给代表在书上做记号,有的给代表示范读,有的提出改正意见,忙得不亦乐乎。为了使更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我规定,每次派出的代表不能重复。到规定的时间,代表到讲台上来参赛,其他各组同学为他打分。为了保持公正,自己组不能评自己组。

三、配乐朗读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审美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朗读课文时,创设情境,放些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背景音乐。

例如:朗读立意欢快的课文《写给云》时,我配以轻松活泼的歌曲《一朵花中的云》;朗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课文《春》时,配以《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朗读豪迈奔放的课文《长征》时,配上一首雄壮激越的《解放军进行曲》。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学生在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中习得了知识,融入了课文的情感中,从而更深入走进文本之中。

四、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脑海中映过。这样,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入,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的领会就会更加深刻,就会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尤其是朗读诗歌和一些优美隽永的散文,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文本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

如教学《山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投影,让学生想着去感受柳枝的轻柔、桃花的娇媚、田野的碧绿、小朋友的可爱、春雨的润物细无声……学生们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人情人境,从读书声中找到了山雨的影子、山雨的力量,进而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人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篇七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

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小学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四、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文本解读)

1、内容:

体的把握、内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语言的品味

2、文体: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目标要求的是记叙文、诗歌、说明文

3、内容的梳理:

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

4、语言的品味:语音、字形、字义、句子(语文文字的运用)

5、文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或感染

根据所提供的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对有关教学案例进行评析(教材内容及教学案例主要取自第三学段)

五、具体教学设计及典型案例

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1、依据:常规的:根据阶段目标、单元导读等;

考试的:根据阶段目标、教材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

2、内容:包括生字词要求、朗读要求以及结合教材文本得出的目标(具体用词方面可以是:理解、掌握、学会)

3、策略:

【(1)教学目标的描述无需和三维目标一一对应,需要有效整合(比如一个目标要求里可以包括阶段目标和知识技能、或者是方法和情感等,即将三维目标拆开来写)

(2)要熟悉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尤其是阅读目标)、实施建议(提高学生的什么

素养,抓住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熟悉小学高年级教材、单元要求及学科知识的要求

(4)参考教材设计前的文本分析题,可将之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关于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1、内容:语文教学重点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语文知识

2、确定标准:

(1)最基本的,即基本性知识

(2)最核心的,在一课文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等,如一课文的主题思想,一句话的真实含义。

(3)最主要的,主要章节、段落、主要人物、主要线索、重要词语等

(4)最有用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

(5)最关键的,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吗,能牵一发动全身的“那一发”,要做重点处理

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大可能考整个教学过程)

1、考点:导入设计、整体感知设计、生字词设计、句子设计、片段设计、布置作业设计、

朗读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2、规范要求:

(1)步骤清楚

(2)教师言行结合(相关的过渡语、总结语和评价语要写)

(3)不要写成教学实录,无需写细节

(4)教学设计=方法+目的;

(5)至少写3点

关于导入的设计:

1、策略:

(1)抓文章主线

(2)分3步骤写,步骤清楚

(3)过渡连接自然

2、导入的基本方法:

【设置悬念法、讲故事法、新旧知识联系法、插入音乐导入法、背景介绍法、解题法】

3、案例分析:

推一下的机遇

1、设置情境。“推一下”是易如反掌的事,在人们需要时,你帮助别人做了哪些小事(扶跌倒的人起来)

2、小结:这些细小的动作,微小的细节,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果我们经常关注这些,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

3、过渡到新课教学。机遇是什么意思。轻轻“推一下”怎么会带来意外、巨大的机遇呢?读课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0 11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