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篇一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 m.huzhidao.com 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他不再只是数字说明的问题,环境恶劣,参与绿化人员的势单力薄的反衬,更能让人体会到老人的了不起。从这个教学处理策略让我明白。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回顾这一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两个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好。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先把阅读提示出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先让学生理解老人所处的环境,明白老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辛。再结合学生搜集到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要想植树是非常不容易的。然后学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崇高品质。从而有效地达成了目标一。在达成目标一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明白了,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不老,就永远不会老,又达成了目标二。

2、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为何课本有精读课,有略读课,就是让学生先学会精读课,知道如何自己去理解,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将精读课所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中,结合课文前面所给的提示,逐一进行攻破,给出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先自主进行预习,包括读课文、查找作者资料、查找文章背景、解决生字词等。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预习,提高他的学习能力。

当然这节课我的不足之处也有不少,我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需要再次改进。

第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由于是公开课,上课时比较紧张,学生回答后,直接就让他们坐下了,没有对他们所回答的答案进行具体的评价,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进行改进。比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想的真全面”;“你不仅回答正确,还对上一位孩子进行了正确的评价”;“你的普通话真标准”;“你的声音真好听”等。这其实不仅仅是老师课堂评价语丰富了,而且孩子们从老师的表扬中找到了自信,越来越敢回答问题,敢去思考问题,学习的能力也能逐步得到提升。

第二,提问面过于集中,我这节课总是叫那些举手的孩子,而忽略了那些腼腆的、不好意思的孩子,其实如果叫他们的名字,他们站起来也一定会回答的很出色,以后我会多在这方面注意,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争取在课上把每个想发言的孩子都提问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仅如此,还从侧面要求了每位孩子都要认真听讲,因为老师随时都可能提问到你,你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跑神,不能注意力不集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景,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清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的。有时候,还要向学生示弱,在我看来,示弱是一种智慧,省了我是事,帮助了他们的提升。今后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上出一堂更好的课我也会更加努力,力求上好每一节课。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篇二

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定位:资料上做到3点:

1、粗知大意,这篇课文讲的是这些人和事。

2、增长见识。(世上竟有这样的情和景,人和事)。

3、有所感悟,(感受、启迪)。

方法上:要求自读自悟为主,教室更加放手。

目的上:

1、训练学生略读本事,不要求咬文嚼字。

2、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文上,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我执教的这一课,目标定位十分的准确: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些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造的,联系课文资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抓住这3个问题,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并因势利导地帮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已经将自我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经过写一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真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略读课文教学,我收获不少。我明白了:

1、粗知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2、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文应当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当有更多的交流自我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但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篇三

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对于略读课文,这应当放手让学生透进语言文字自主感悟。

上《青山不老》这一课时,我在总结前几篇阅读课文教学和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后,试着把握好阅读读文教学的“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经过本节课证明,学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因为小学生,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与学习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可是,略读课文也不能过多的指导,以前我总是放不开手,生怕学生什么也不会,而过多给予引导,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

本课教学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老人在什么情景下创造了奇迹”和难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经将自我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等,进行启发,把握引导学生的“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本课还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

联系实际、际深入思考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经过本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第一个是开课开始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或实际情景谈晋西北沙化现象,引发思考。第二个是在感爱老人生活艰辛时,让学生联系自我家庭生活情景想象如果仅有“三间房”什么家具也没有的情景下您会怎样过?还让学生想象一下自我的爷爷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进城而他却坚持在山里生活时,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经过这种想象,使学生体会老人的精神。

教无定法,但对阅读课文教师的恰当引导会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的。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9 6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