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读书计划【3篇】

发布时间: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教师个人读书计划》,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教师阅读计划 篇一

我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10年间,我和学生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一种叫“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验。这项实验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4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于是,我的平时阅读和假期阅读就跟我的教学密切相关。

教师的阅读从教学出发,即从学生在某一学段的学习需要出发,这就决定了我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充分考虑“读什么”和“为什么读”的问题。

教学需要引导教师“读什么”

以我为例,暑假过后我要引导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诗经》、《边城》、《老人与海》、《中国当代诗歌(1979年—20xx年)》等4个专题的研究性学习,那么我的暑期阅读计划就会围绕上述4个专题进行。

就《诗经》专题来说,我要再一次翻阅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余冠英的《诗经选译》、程俊英的《诗经译注》、金启华的《国风今译》、褚斌杰主编的《与楚辞》和王巍的《诗经民俗文化阐释》等书,以此来反思自己在上一次《诗经》专题中的长处或者不足,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补遗。

当然,仅有书籍阅读是不够的。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有关《诗经》研究的最新成果也会成为我关注的对象。如第一次的《诗经》专题,我就搜索到王开林著的《穿越〈诗经〉的画廊》中的系列文章,李书磊著的《重读古典》中的《河边的爱情》,洪烛著的《抚摸古典的中国》中的《里的那条河》。为了再次做好《诗经》专题,我又在互联网上发现了文金写的《流动在〈诗经〉里的河》、若风写的《投我以木瓜》、刘冬颖写的《〈诗经〉中的上巳节》、曹红蓓写的《我们的示爱史》以及著名学者傅道彬写的《至于顿丘》等好文章。当然,暑期阅读还将不断充实我的专题学习“资源库”。

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围绕着学生“读什么”来推进教师的阅读计划最大的好处是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成长。

学生成长影响教师“为什么读”

“为什么读”涉及学生在“这一阶段”成长发展的语言、思维、思想、精神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高一学生需要发展的语言、思维、思想、精神等方面都有些什么规律和特征呢?为此,我会在假期集中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如:

20xx年暑假我集中阅读了徐友渔著的《精神生成语言》、刘焕辉著的《言与意之谜——探索话语的语义迷宫》、王占馥著的《思维与语言运用》、申小龙著的《语言学纲要》、王坤庆著的《精神与教育》和李海林著的《言语教学论》等。

20xx年暑假我集中阅读了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梯利著的《西方哲学史》、余虹著的`《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陈嘉映著的《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叶秀山著的《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观研究》和石中英著的《教育哲学导论》等。

20xx年暑假我集中阅读了洪堡特著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索绪尔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萨丕尔著的《语言论》、海德格尔著的《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罗伯特·费尔德曼著的《发展心理学》、英格丽德·约翰斯顿著的《重构语文世界》和帕特里克·斯莱特里著的《后现代时期的课程发展》等。

为了准备20xx年这个暑假的阅读书目,我早早订购了陈嘉映20xx年著的《语言哲学》、A.p.马蒂尼奇编的《语言哲学》以及M.W.艾森克和M.T.基恩著的《认知心理学》等。

阅读中实现精神成长

通过这些阅读和思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生成思想才能够生长出高质量的语言。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走这样一条思维发展的主线——高一年级由“感悟”发展到“思辨”,高二年级由“思辨”发展到“研究”,以此为学生进入大学深造、走向社会打下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基础,我的“精神和言语共生”的语文教育观也是由此而来。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教师的精神成长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教师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把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这是教师扩大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直接和最见成效的方法。

教师阅读计划 篇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读书,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二、主要措施:

1、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研读一本教育刊物;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读书心得体会或论文。

2、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3、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即读书与反思相结合;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读书与课改相结合;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

三、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经典阅读:《每个父母都能成功》、《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2、选读书目:《赏识你的学生》《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差异网§www.chayi5.com 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让读书充实我们的每一天!

教师阅读计划 篇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必须与书结缘,以书为友,走进书本,终生与书为伴。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三个工程”号召,以“阅读人生,智慧育人”为主题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为此,我制订个人读书计划。

一、读书目标:

1、通过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使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教师。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日常教学活动中,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点滴感想的好习惯,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2、通过读书,找出自身的差距,从而激发自己向上发展的动力。

3、通过读书活动,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学教师。

4、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读书内容

1、网上阅读:初中英语教学网

2、本人订购《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报刊杂志等。

3、从图书室自选书籍

三、具体安排

1、坚持做到每天读书学习半小时至一小时,以书为友,充实思想。

2、读书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做好勾画和批注。

3、坚持做好读书笔记,摘录教育教学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发挥网上资源共享的优势,经常上网学习,了解各种读书信息。

5、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其他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心得,多反思,多总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读书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去享受读书。“阅读人生。智慧育人”,让我们在这响亮的口号的指引下,一起捧起书本,汲取无限的精神力量,为自己的工作打好基础,为我们的生活点燃希望!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教师个人读书计划》,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