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数学中零属于正整数吗 篇一

10是否为正整数

0不是正整数。

正整数,为大于0的整数,也是正数与整数的交集。正整数又可分为质数,1和合数。正整数可带正号(+),也可以不带。如:+1、+6、3、5,这些都是正整数。0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0是整数)。

2正整数简介

和整数一样,正整数也是一个可数的无限集合。在数论中,正整数,即1、2、3……;但在集合论和计算机科学中,自然数则通常是指非负整数,即正整数与0的集合,也可以说成是除了0以外的自然数就是正整数。正整数又可分为质数,1和合数。正整数可带正号(+),也可以不带。

整数分为三大类:

1、正整数,即大于0的整数,如,1,2,3…

2、0。

3、负整数,即小于0的整数,如,-1,-2,-3…

3正整数与整数的数量

因为正整数是可以无限递推下去的,所以不管有多少个整数,一定能找一个正整数和他一一对应。比如我如果选一个整数是10000000000(10个0)那么它相当于第20000000001个正整数。即使那个整数再往下数下去,也一定能够找到一个正整数与它对应。所以整数和正整数数量是一样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二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数学统计知识点

(一)简单的数据分析:在画条形图时要先利用格尺找准数量,做好标记后再画。

(二)求平均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篇三

一、找次品

什么是找次品?一般我们是指在一堆物品当中存在次品,我们需要利用天平找到次品。(次品个数一般为1个,外观与正品相同,质量比正品偏重或偏轻)

二、方法

尽可能将待测物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也要使多的或少的那一份与其他的只差1,这样才能保证称的次数最少。

那么平均分成几份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一般都会想成平均分成2份,但是这并不是称次数最少的方法,最少的是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

我们以8个物品中有1个偏重的次品为例来解释一下:

1)如果平均分成2份去做:第一次(4,4);第二次(2,2);第三次(1,1)。需要三次称出次品;

2)如果平均分成3份去做:第一次(3,3,2),称(3,3);第二次(1,1,1)或(1,1)。需要两次即可称出次品。

三、规律总结

如果找次品的问题你能很熟练解决了,那么聪敏的你一定能找到这个规律:

要辨别的物品数目 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的次数

2-3 1

4-9 2

10-27 3

28-81 4

82-243 5

…… ……

结论:称n次,最多可以分辨3的n次方个零件。

四、不知轻重

以上内容都是知道物品轻重的情况下,但是在不知物品轻重的情况下,物品数目相同时,所需次数是知轻重的次数多1次。这里还要注意如果只有2个物品,在不知轻重情况下是无法找到哪个是次品的!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篇四

培养孩子理解应用题意的能力

孩子对于一些应用题目的表述,不能正确的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是正常的。应用题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害怕的学习内容。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实物场景的方法,克服难点,诱发学习兴趣。

课堂紧跟老师

课堂时间的把握,我们都知道,老师是我们学到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只要自己课堂上面把握好时间,那么自己的数学成绩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上课的时候,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自己平时一定要牢记。

三步纠错法

很多孩子在做错题的时候,都只是简单改正,没有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因此,如果孩子做错题,要引导他们进行三步纠错法,从而从根源上解决错题。

当孩子做错题的时候,要引导他们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错在哪里?

2、错的原因是什么?

3、当符合什么条件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篇五

1、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偶数:是2的倍数(0也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篇六

第一课时 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叫整体“1”。

3、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5、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6、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分子是几,它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二课时 分数与除法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b≠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计算方法相同,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即一个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小于1。

3、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

5、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上一个“又”字。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数与整数的中间对齐。

6、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

(1)如果能整除,那么商就是所要化成的整数。

(2)如果能整除,那么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还可以把一个分数化为指定分母的分数。

(四)约分

第一课时 最大公因数

1、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公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从中找出公因数,最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2)筛选法:先找出两个数中较小的因数,再从中圈出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看圈出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看圈出的因数中哪一个最大。

3、解决地砖的边长及最大边长是多少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第二课时 约分

1、约分的意义: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约分的方法:

(1)逐次约分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分子和分母,除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

(2)一次约分法: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五)通分

第一课时 最小公倍数

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列举法:先分别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再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筛选法:先写出两个数中叫大数的倍数,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圈出叫小数的倍数,圈出的第一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课时 通分

1、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2、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反而较大。

3、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4、通分的方法:同分时,用原分母的公倍数作公分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选用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每个分数都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1后面有几个0,就从分子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学数学三角形的体积公式 篇七

三角形是二维图形,二维图形没有体积公式。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三角形计算公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大角对大边。

3、周长c=三边之和a+b+c

4、面积:

s=1/2ah(底x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5、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A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速算绝招 篇八

(A)60×20=『』,把60×20看作60乘2,得120,20是2的10倍,再将得数扩大10倍得1200,心算过程是60×2=120,2的后面有一个0,积120后面加一个0,得1200.

(B)估算时,把一个两位数看成是整十数进行估算,如39×40,把39看成40,40×40=1600,39×40~1600.51×30=『』,估算过程是50×30=1500,51×30~1500.

(C)35×11+『』,把35乘10得350,再用35×1=35,350+35=385,心算过程是:35×11=350+35=385,又如43×11=430+43=473.

(D)23×19=『』,把19看作20来乘,多乘龙1个23,再减去23,心算过程是:23×20-23=460-23=437,如45×21=『』,把21看作20来乘,少乘1个45,再加上45,45×20+45=900+45=945.

(E)34×15=『』,把34×10后再加34×5,因为34×5=34×10 / 2=340 / 2=170,所以34×15的心算过程是:340+340 / 2=340+170=5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2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