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通用4篇)

发布时间:

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的所思所感,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总结经验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内在得以提升。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思想品德教育》,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思想品德教育 篇一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篇二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 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篇三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有赖于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各科教学无疑要突出创新教育。基于上述,我在所任的思想品德课中认真进行了创新教育的实践,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进行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吧。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过去的“应试教育”习惯搞“注入式”教学,为应试大施题海战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消化不良,提出素质教育后,我首先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以中央的《决定》为武器武装头脑,强化创新意识,寻求有助于学生摆脱学习低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在教学中突出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指南,转变了教学观念,教学气氛就迥然不同,什么“注入式”、“灌输式”、“填鸭式”、“应试式”一概抛之脑后,代之于教学的是“启发式”、“异步式”和“创新型”、“实践型”、“导学型”、“自主型”……等教学。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带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伴随着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僵化的“应试教学”变成生动活泼的素质教学,师生的“苦教、苦学”,变成了“乐教、乐学”因此千百年来固有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变成了“书山有路‘创’为劲,学海无涯‘乐’做舟”的崭新局面。

二、改革“应试教学”模式,创构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因受应试的束缚,一切为了应试,因此课堂气氛呆板、机械,往往以老师的一言堂贯彻始终,在这种教学环境里,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特别是最需要的创造力被窒息了。今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势必要摈弃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创设能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的、民主的、科学的、和谐合作的教学条件,为此,我积极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猎取创新教学信息,了解创新教育动态,同时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报刊,借他山之石攻玉,在教改实践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研究课堂语言艺术,特别是尊重学生的情感,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上放胆课,在学习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体会,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有创造性的观点,有新颖独特的设想,教师立即给予积极地评价。除此之外,我还深入学生,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努力建立以一种新型的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实践表明,有了培养创新精神的沃土,再加上园丁用心浇水、施肥、除虫,一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学效果便源源不断萌发出来,并与时俱进。

三、渗透心理品质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心理品质与个性发展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就要注重心理品质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中性格、兴趣、爱好各有特点。这些性格、兴趣、爱好构成各自的个性。教育学告诉我们,有个性才有创新。所以,我在进行创新教学时,十分注重对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 www.jiaoxuela.com 的个性、个体潜能的挖掘与培养,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由此给创新教学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性。再说,个性的核心,就在于个人的创造精神,因而我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培养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力促个性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 篇四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德育教育 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品课德育的实效性,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注意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品质。我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反对那种把政治课仅仅看作是一门文化知识课,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属性的错误倾向。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社会上有很多人把“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指标,认为只要分数高就一切都好,然而现实的评价标准却是多方面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任务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而且是铸造学生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体现了对学生比较系统的德育知识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觉悟。

二、示范教育身体力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品德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并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素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做好本职工作。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细节,寓教育于情感之中,合理渗透德育思想。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功夫,但决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误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地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创造条件,扩展教学阵地,搞好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巩固拓宽课堂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思想品德教师们要积极探索适合课外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与政治课内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关的报纸杂志和课外书籍;组织时事报告会和法制报告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很好作用;观看著名教育家邹越的视频,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写小论文,不仅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调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无形中得到增强,促进正确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钱东恒。教改新形势下更应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思想品德教育》,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