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陪伴教师随笔【最新5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5篇《幼儿园中班陪伴教师随笔》,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 篇一

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要是哪天他们没来上学,班上自然是安静多了。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教育那些调皮的孩子。其实他们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比如说:往往调皮的孩子都活泼好动,但大多数都很聪明,课堂上会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外各种活动都踊跃参加等等。关键是怎样管理这些孩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去克服缺点。

一、给调皮幼儿一份关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调皮孩子”期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他们想通过自己独有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调皮孩子”,我们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向他们表达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二、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挖掘“调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调皮”孩子虽然有不少不尽人意的表现,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有主见、较聪明等等,教师要尽量找出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美学家罗兰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的孩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班有个叫夏艺菲的女孩,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就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

三、创造条件,让幼儿有事做和“发泄”的机会。教学间隙是教育【差异网】的盲区,很多时候,由于孩子没有事做,所以开始高声说话和乱跑。因为他们往往精力过剩,我们应创造条件,允许幼儿把剰于精力“发泄”出来,如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允许他们跑、跳,带他们玩活动强度较大的游戏等。

四、让调皮幼儿有表现的机会,由于怕“调皮幼儿”闹事,所以很多活动中,老师都会尽量减少他们参与的次数。这样,那些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就减少了,让人觉得似乎除了调皮捣蛋之外,他们无所作为。其实许多“调皮幼儿”都是极其聪明的,有的还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和其他幼儿一样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五、教育调皮幼儿要有语言艺术,也许有的老师每天都是在用同样的“台词”批评孩子,“常常批评”没有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如果老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我们不妨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一点新鲜的刺激,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加强家园联系,统一教育策略,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无人作伴,所以他们在家时就会倾其所有的玩具拨弄不停,借此“渲泄”。

总之,调皮孩子是很有“个性”的,他们的这些个性恰恰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征。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因此,在面对班里的“调皮”孩子时,我们不仅不应该厌恶、排斥,而应该正确认识到他们身上的独特价值,并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培养方法来引导调皮孩子,使他们身上潜在的独特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让他们的世界充满着传奇色彩。

幼儿园优秀教育随笔中班 篇二

激发创新,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提高的灵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本事。

今日上午,在组织综合活动欢乐的元宵节时,许多孩子都把逛花灯的欢乐场面和感受经过美术表现出来,当我走到佳音身边发现她画的尽是坦克车、大炮、战斗机等,我似乎有点不满意,心想这么欢乐、祥和的节日,你的画火药味怎样这么浓。可是我转念一想还是听听她有什么想法。于是我轻声地问她为什么这样画,她兴奋地说:“教师,这是解放军叔叔开着坦克在里面点灯庆祝元宵节;这是空军把战斗机的灯都开着把天空照亮了,他们也在庆祝元宵节;还有……”。听!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真的很庆幸刚才有耐心倾听佳音的想法,才没有伤到她的自尊心,同时也让自我倾听到其内心的语言。所以,教师仅有认真倾听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切忌说“你怎样这么烦呢!”“你没看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你真傻!”等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话语。当孩子提问题或与你谈话时应当放下手头的事情,做出注意倾听孩子说话的姿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

又如:《奇妙的绳子》创新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选择了自我喜欢的绳子随处玩,任意在手中摆动,一会儿变成摇摆的树枝、一会儿变成风吹的小树在晃动、一会儿变成小朋又在跳舞,一会儿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绳中探索积累,层层拨开层层发散,由一点向多点想象,采用层层递进的时间让幼儿层层创新层层发展,有体验到模仿到创新的结构动静结合,给予孩子充分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充分错金幼儿的创新本事的发展,尝试绳子的多种玩法。

幼儿的创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自我最忠实的支持者。所以,教师应了解、认识、尊重幼儿,使幼儿感到教师是能够沟通的,是对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从而大胆地去创造,激发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更加自信、进取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萌发创造的活力,表现自我的感受。

中班教学随笔 篇三

《插班孩子》

对于插班进来的孩子来说,离开了熟悉的幼儿园,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小朋友,来到一个又要重新熟悉的新环境,对于这时的他们来说难免会有一点小情绪。就如我班今年插班进来的小女孩郁家宁,可以说她是感情很丰富的一个孩子,特别爱她的妈妈,记得那次上课,我让孩子们对着妈妈的照片说一声“妈妈,我爱你”,那时的她又一次哭了,我问她你为什么哭呀,她说:我想我妈妈了”。

一个多月来,妈妈每天送她来幼儿园她都舍不得妈妈离开,抱着妈妈不肯放手,觜里还不停的说:妈妈你早点来接我,妈妈你中午来看看我”。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当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我们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老师,结识新的小伙伴,我选出几名性格活泼开朗,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幼儿帮助接待她,多主动和她交流,和她一起玩,让她不会感到寂寞,感受到伙伴给与的快乐,而我也经常的抱抱她,和她说说快乐的事,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现在的她,早晨来虽然还是有点小情绪,但相比前一个月,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我们老师很欣慰,因为看到了她的进步,她的改变,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她一定会很快乐。

幼儿园中班老师随笔 篇四

快过节了,我们在班里挂了很多的窗花、雪花等装饰物。幼儿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几个范例、多彩的正方形手工纸、剪刀。教学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准备好的范例,孩子们都很喜欢。情绪特别高涨,都跃跃欲试。可是当我讲解示范完剪窗花,让幼儿练习时,幼儿们便接二连三的叫着,“老师,我不会。” 于是我便依次地去帮助、辅导这些幼儿。

一个活动我一直在个别指导,其余的幼儿根本无法顾及。分析:活动结束后我反复思考:是我的示范讲解不到位吗?还是幼儿对本节课没有兴趣?为什么这么多的幼儿都说不会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在缠绕着我。首先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现在在家里都是被娇宠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手的机会很少,能力也都比较差。特别是为了安全家里一般都不许孩子动剪刀一类的东西。其次既然我的。示范讲解说的很清楚,幼儿竟然接二连三地说不会。幼儿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他们对剪窗花是感兴趣的,在以前的折纸课中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我对他们不能置之不理。

所以我从他们的角度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这些幼儿里面确实有不会的;又缺乏自信心的;也有的懒惰的;甚至有部分幼儿是跟着起哄的。目的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要想改变我们班级这种现象,我首先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指导语言上,我更多的是使用谁来玩玩,谁来试试,谁来教大家等商量的口吻,激励的语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这样做让老师了解到哪些幼儿是真正不会的,

今天我们班上了堂美术课,其中一个作画要求是“涂色动物时要注意跳开眼睛”。在分组教学时我们运用了不同的语言取得的效果大不相同。 镜头一-老师:我们来给小动物的脸涂上颜色,涂颜色时要注意,脸上要画满,不能看见白颜色,涂到眼睛时要注意跳开眼睛。 幼儿反应:教师讲解时反应不热烈,作画时不能自觉跳开眼睛,需要老师不断提醒。 镜头二-老师:今天要小朋友给小动物洗洗脸,我们给小动物洗脸的时候,要洗的干干净净的,肥皂水要洗满整张脸,能不能把肥皂水洗到眼睛里去? 幼儿反应:热烈,作画时基本能自觉注意跳过去。 反思:这是教师的两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第二位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将涂色和洗脸联系起来,轻松地让幼儿明白了涂色跳开眼睛的效果。而另一位老师就显得平淡,缺少儿童化成分,幼儿兴趣不高,也不易接受,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教师能否巧妙地运用一定的儿童化的语言,与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分不开的。

中班教学随笔 篇五

《游戏就是学习》

许多家长对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往往不甚理解,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的途中常常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什么啦”?如果孩子说:我们玩游戏了!家长心中就会埋怨幼儿园,怎么老玩不学呢?有的家长看幼儿园老让孩子玩游戏,他们就在家中自己花时间教幼儿学习。这分明是将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其实,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幼儿正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起来的。

幼儿有好动的特点和天性,游戏充满各种有趣的活动,可以使幼儿身心处于积极状态,满足他们爱活动的需要。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具有自控力差和情绪性的特点,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在游戏中形象有趣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各种动作吸引幼儿游戏不需要有意的控制力。幼儿有好奇和爱模仿的得心理特点,他们对成人的许多活动都很感兴趣,但又力不能及,通过游戏可以模仿成人的劳动和各种活动,如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当妈妈、老师、司机、售货员、厨师、解放军等等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将爱游戏作为幼儿的第一心理特征。可见游戏对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幼儿园中班陪伴教师随笔》,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2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