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最新5篇)

发布时间: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

摘 要:该文以俄罗斯艺术家梅尔尼科夫、卡留塔、索科洛夫为例,分析他们的艺术实践特色,从中提炼出俄罗斯当代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旨在促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性 人文性 现实主义 现代性。

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具有很多宝贵的特点,当下的俄罗斯油画是创作思想与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的典范。研究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结合时代背景,探索油画家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提炼艺术创作实践的技巧、技法,可为从事绘画艺术的同行提供借鉴。

俄罗斯当代油画起源于古罗斯圣像画,很多俄罗斯当代油画家都借鉴古罗斯壁画作为创作的语言形式。俄国在沙皇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结合的艺术创作。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欧洲意大利艺术与本土化艺术结合,一条是印象派绘画和现实主义艺术结合。俄罗斯悠久的油画艺术史促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实践的首要特色是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同时,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也是当下俄罗斯油画创作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分析俄罗斯代表性油画家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中挖掘出宝贵的艺术财富。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尔尼科夫是俄罗斯当代艺术大师,他开创了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新格局。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同时有所创新与突破,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融入了现代艺术的某些创作手法。梅尔尼科夫的油画创作主要分为苏联社会主义创作时期、人文关怀时期、追求艺术创作时期这三个阶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凸显了现实主义的特色,将人性化融入创作思想,通过写实的手法,结合细腻的情感,充分展现了油画作品的艺术内涵。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关注自然与人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表达出具有真、善、美的实践特色,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梅尔尼科夫的油画作品实现了俄罗斯传统艺术与欧洲美学思想的巧妙融合,丰富了油画绘画语言。他创作出具有主题性和象征性实践特色的作品,推动了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梅尔尼科夫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是《西班牙三联画》《觉醒》等。在这些作品中,梅尔尼科夫将现代艺术中具有象征意味和装饰意味的创作手法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艺术魅力。另外,对画面构成语言的再创造也是梅尔尼科夫重要的艺术贡献。

尤里·卡留塔是俄罗斯列宾美院当下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主要是具备强烈兼容性的艺术语言。卡留塔的油画创作兼容并蓄多种艺术流派的特色,不断完善自身的艺术特色。卡留塔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色彩表现力,充分展现了他的油画绘画技巧和特点。卡留塔擅长画人物肖像,传承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的绘画精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生命的特点。卡留塔的油画艺术作品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出去遛狗了》。该作品体现出分离派艺术特色和表现主义特色对卡留塔艺术创作实践特色的影响,疏密色彩的巧妙搭配和线条结构感的有机结合起到了强烈的装饰作用。

卡留塔在《樱桃》等作品中体现对巡回展览画派技法的应用,并突出了自身的艺术创作特色。卡留塔的艺术创作中也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的油画特色,从构图到色彩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实践特色。如,卡留塔的《圣母》展现了人物的生活化创作特色。卡留塔的油画艺术创作中还具有简单、隐喻的实践特色,他将内心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合理融入了形式语言的成分,通过大面积色块形成强烈对比以组织画面,起到凸显人物心理感受的作用。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索科洛夫是俄罗斯21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具有反映现实的实践特色,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人文性是索科洛夫油画作品的主要特色。

索科洛夫具有浪漫的诗人气质,他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重视油画作品的诗意色彩。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索科洛夫的油画艺术创作凸显出崇尚美好的特色,他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充分展现于油画作品中,真挚的创作情怀传达出对国家和生命的热爱。索科洛夫的作品《春水》用优美的笔法和色彩展现出初春的景致,富有生机的景色使观者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索科洛夫的艺术创作具有显着的实践特色,凸显了俄罗斯当代人文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中凸显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特色,其中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有机结合是其创作观念的一大特色。另外,现实主义特色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也是其主要艺术特色之一。从技法表现上说,俄罗斯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色,主要是具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娴熟的技巧与表现性技法有机结合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并学习的优质艺术资源。

参考文献:

[1]路家明。守望。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

[2]徐万东。索科洛夫。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 篇二

《美术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的价值》

摘要:美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丰富人的思维,因此,美术教育将随着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由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要重视学生在这期间的培训,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首先就的培养他们审美能力,让他们通过一些普通的学习和认识方法(观察、记忆、认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众所周知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今社会学生获得更正确更精准的美术培养是培养正确审美观的前提,而正确的审美是引到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美术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绘画而已。

关键词:审美理解力;理性情感;表现技能;美术符号;审美意味;

正文:

美术教育就其价值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工具而言的实用价值。二是其作为修养而言的本质价值。在中国古代美术教育是以儒家“乐教”的教育为基础的,它非常重视艺术所起的陶冶情操的作用。与此同时,也非常强调专门训练,与基于教养的自我表现的追求。当今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决定了我国的美术教育应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除了传授绘画技能外,他还将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在扩展人的视野,提升人的审美境界,开发人的右脑的潜能,均衡人的理性情感,完善人的品性人格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生来就懂得美,会欣赏会理解美。一个几岁的孩子本能的会喜欢某种颜色。或爱听某些乐曲,但他却不可能去喜欢齐白石的画与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作者的经验,感受和风格。一个几岁的孩子,是绝对不可理解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理解力。

所谓的审美理解力,就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把握自然事物的意味或艺术作品的意义,内容的能力。对此,我认为通过一些普通的学习和认识方法(观察、记忆、认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新思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1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1.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1.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

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1.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

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2.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2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2.3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因地、因时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

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对各种美术符号象征意义的理解。

一些形体、线条、色彩等符号,在美术中往往都赋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红色象征庄严,绿色象征生命,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稳定感等。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因此,他们大多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去看结果。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决定颜色形态,很少顾及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在美术作业中,需发现有些学生偏爱明亮的颜色。而有些学生,偏爱灰色调。因此,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性,初步理解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再敲印中,我利用色彩之间的比较以及线条之间的排列,让学生通过色彩、线条的形状,进行想象:(1)把颜色同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看到红色,你会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又会给你怎样的感觉?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启示,很多学生都将红色与血、火、太阳甚至还将交通的信号灯、消防车等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让他们产生联想,将颜色同人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这些不同的颜色,它们又各代表着什么呢?这时的学生,思维活跃,说出了红色在节日里可代表吉祥,幸福。交通信号灯表示停止。消防车的红代表着危险等不同的含义。(2)从情感出发加以联想。如,为什么夏天喝的饮料的包装设计通常会用绿色做主题?从而引申出绿色给人们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正好迎合了人们的一种解渴的心情。由于有了先前的准备,由此学生想到了在敲印中既可使图案水平排列,也可不规则排列更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人的心情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敲印。从而使学生理解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排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会给人一种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对审美意味的理解

所谓的审美意味,是指事物或者是艺术品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审美特质。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并非靠刻苦的记忆或背诵就能获得的。它主要靠对形式的把握能力,同时有涉及到个人的经历,情感等因素。一道数学题,只要有一定的公式,经过一定的计算和推理,就能得到统一的结果。而一件艺术品就像一个千变万化的魔方,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作品的审美意味的理解就会不同。由此可见,在对审美意味的理解中,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摆脱常规思维的习惯。其次,还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画中的颜色会和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实际物品两样呢?从这个问题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的理解力还受到一般常规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他们还无法理解外界事物对所画物体的影响力,更无法把自己的感受与艺术家创作的心境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蕴味相联系。这正如一件艺术品,有人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而有人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教学小提包一课中,假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顾客,你会为自己选择怎样的提包呢?这也就为学生设计制作提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也就是在设计中,不仅仅要着眼于图案的常规排列、色彩等因素,还得考虑顾客的心情。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组合图案,而且还注意到了在折纸包时的整洁、挺括,以及为提包设计出了不同形状的手柄:有挖空形的、有穿绳形的更有自己设计剪制的手柄。课后,通过讲讲,说说,自评等环节,让学生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既说出了创造意图,又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时的提包已不再是用简单的敲、印、粘、折制作成的纸提包,而是融合了同学的感知、情感和创造。把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意蕴融会在一起,从小提包的制作中深深的感受到了学生那份浓浓的热爱生活,主动乐观的精神。

如果说素质教育意味着人的知识的统一性和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的话,那就更不能忽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目前的信息社会里我们需要用更精致的审美眼光,更因为未来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将有赖于人的审美意识的提高。

四、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格和品质。

《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指出:“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学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美育的重新定位具有了内在的依据,当代学校美育应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以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神圣使命。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也就把美育与德育区分了开来。德育偏重于思想观点、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美育则偏重于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与德育相比较,美育进入了更为宽广的文化的领域,更富于文化的意味,这一点也就决定了美育与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性质上的重大差别:其一,德育是一种规范教育,它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智力和意志力,使之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而美育则是一种发展教育,它注重在审美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建构力,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引导他们发展个性和人格。其二,德育是以理服人,重在说服、训示和灌输;而美育则是以情动人,重在引导、启发、劝诱,它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依靠学生精神的自我建构,来达到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在美育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其主动性和自由度。其三,德育注重社会性人格的培养,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服从;美育则注重个体人格的培养,更多关心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更多强调实现自身价值、发挥个人潜力、健全个性心理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建立一种更加合乎人性的合理完满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准则。总之,拿德育与美育作比较,前者偏于社会尺度,后者偏于个性尺度;前者遵循现实性原则,后者遵循理想性原则;前者持社会本位,后者持人本位,因此尽管美育与德育可以相互渗透、补充和辅助,但是二者却不能相互包容、取代和排斥。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即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情节外的思维活动被抑制。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然后再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1987年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日本安田火空海上保险公司用4000万美元抢购了梵高的《向日葵》?,竞拍时间仅4分30秒。而另一幅作品《加歇医生》在纪念梵高逝世100周年的热潮中,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纸业大王斋藤英高作品的关注和兴趣。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财,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梵高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他的创作轰毁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传统绘画的桎梏。一般说绘画风格有巧拙两种,巧固不易而拙尤难,梵高的作品中高贵的本色美深藏在朴实无华的形式里,如美玉在噗,其作品之美表现在热烈单纯的色彩和奔放旋动的笔触。梵高认为绘画的重大使命是色彩,色彩不应是静止的,而应该是跳动的。在梵高的作品中,他用深厚的块面,弯曲的线条和具有节奏感的笔触神奇地表现所描绘的对象。梵高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在构图上摆脱了传统透视的深度,将向日葵处理成平面装饰性的,并用他那粗硬的线条勾画出叶茎和罐的轮廓,显示出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梵高共画了12幅向日葵,将自己的工作室布置起来欢迎好友高更到来。高更看到后称之为真正的花朵,并还画了正在创作向日葵的梵高像。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3】湖南教育出版社《教育的艺术》。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篇三

【摘 要】“手绘”这一美术门类在现代美术发展中是极重要的,考证设计者创意的透视基础、抽象思维、概念等,多以人物景观具象抽象等表现手法。而基本的美术学理论知识对于室内外手绘这一倾向于设计灵感与抽象派别的绘画领域是否具有重要作用呢。手绘的表现技法倾向于透视基础和线条、不同物体质感的表现力上,与传统的美术类别相比之更具有现代化风格;美术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对于手绘创作作品的内涵与表现力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关键词】美术学概念;透视;表现力;意义

手绘是美术绘画的基础,对于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手绘就像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想要学好美术,必须要从手绘开始,要从其结构基础、透视线条等方面用心的钻研。而室内外手绘表现则是相当考验技巧的一门学科,其表现手法有写实画法、喷笔画法、界尺画法等,技法种类多种多样。想要准确而直观地表现出自己心中的设想,除了需要大量勤奋的练习以外,更需要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的积累。

在历史上关于美术学这一笼统的词汇的解说有许多。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用语言互相表达思想,用艺术相互传达感情。”美术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形式。从原始社会发展趋势能够看出,史前人类制作器具从最初的“便于获取”逐渐演变为“实用美观”,而这种发展被称作了最早期“美的意识”的觉醒。同时,美术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美术在社会中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任何发展都是基于经济的发展,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的层面时,人类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就开始有了所谓的“美的追求”。

美术是由人类创作的,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而身兼创作的美术家们首先需要的便是一定的思想与文化修养,这将直接影响到其作品是否有引人深思的内涵和境界。放眼望去,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的美术作家,他们个人的思想感情、时代主张和自身修养造就出一批批引人入胜、流传百世的作品。而美术又是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洞窟壁画与佛像雕塑,这是美术与宗教意义的表现。

通过阅读美术史论类知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术是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也是其中各领域、各事物的全面反馈。人们所说的“全面”的社会生活,便是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其意义是,美术不仅仅能够反映当今社会的经济、生产、阶级等关系,也能够反映出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宗教、法律、道德观点等。还能够反映出人们的各种情感、情绪、审美趣味等。这是美术能够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

美术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生产形态,这是下面我们所要论述的一点。

美术是一种精神的生产形态,众所周知,美术作品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领悟或对艺术的灵感,它具有直观性、确定性和可视性这三个特点;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是高于生活的。美术作品中再现的视觉形象已不是现实生活中那个所谓的客观对象,而成为了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所进行的整理、组织和重塑后再次创造产生的新的艺术形象。新的艺术形象中注入了创作主体(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自己的态度。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美术的表现手法与媒介都使艺术作品的真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产生了相应的距离,产生了作品反映生活、再现现实艺术的假想性。以此可以得出,美术是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现实生活的。

美术学理论的重要性。

美术学理论是与人生的价值问题有所关联的。通过钻研美术学理论,能够丰富和健全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对自我的肯定等。而美术理论对于中国的美术类学生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想要成为美术理论学家,还是想在艺术创作上有所成就,都必须要打好美学理论的底子。

就像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样:在艺术领域,你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意识的多少与高低,将会决定着你的艺术眼界有多高,也将会决定着你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能够迈出多远的步伐。

手绘表现图因其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真实性,并且能够准确直观地表现其想要表达的空间结构与情感表达的艺术感染力,无可厚非地成为了艺术设计的基本功。

手绘可以说是创意的基础,是创意的开始,几乎所有美好的创意构思都来源于手绘的表达。而绘制手绘表现图则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手、眼睛、大脑的协调能力。当有了一个闪光的创意时,就需要设计者具备着高昂的创作热情,用最直接、最便捷、最真实的手绘形式将它表现出来。

手绘表现这一技法课程也是一门操作性相当强的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基本功,它的重点在于培养训练学生们快速表现的能力;“快速”和“准确”的表现力对于帮助设计师们发展其设计理念、拓展空间、交流和探讨思维是相当重要的。

在能够快速表达对象的基础上,对于各式各样表现技法的运用与组合具有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结合自身条件能力和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风格,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不断积累知识与总结并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而在绘画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艺术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具自我特色的个人表现风格,而只有这样富有神韵与自我风格特色的作品,才能够被称之为真正的手绘作品。要做到这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勤奋练习,坚持不懈,在追求自我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知识,做到在刻画对象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才能够走向真正的成功。

如今,手绘的种类和技巧变得多种多样。而室内外手绘表现技法是综合了手绘技法、透视基础、材料工具等的特点上进行的更新手法。在技法的表现上,这一门类综合了水彩、彩铅、马克笔等方式,将室内外设计逐步的发扬光大。

室内外手绘表现技法以基准透视和线条技法为主,在绘制过程中相当重视明暗光影效果的处理以及虚实关系,要突出画面主体,表达简洁明了。

室内外手绘表现技法其最直观的表现特点有以下几点:

真实性与直观性。

表现技法在生活中是对于室内外的场景真实的记录。要真实再现对象的场景和空间,注重透视和绘图基本技巧,对于透视学和色彩学基本原理的学习要求极高。所以,室内外手绘表现技法的真实性与直观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准确性与说明性。

必须符合对象的比例、空间、结构等要求。

科学性与艺术性。

室内外手绘表现技法绘图是需要建立在科学的透视制图原理以及一定的艺术学审美基础之上的。这需要绘者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及透视学基础。只有按照基本透视原理进行再加工创造,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称之为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综上所述,一幅好的作品,不光有技巧,还要有其内涵与表现力;而不能因为过度追求所谓的“艺术美感”而忽略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学习,这样只会厚此薄彼。

参考文献:

[1]彭吉象。美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邓福星。美术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美术教育学毕业论文 篇四

《初中美术教育困境及教育策略刍议》

摘 要:初中是学生从少儿到成年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同时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也是从儿童画转向成人画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学生的心理在这个时候也是逐步地成熟,

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不断地加重,教师教学任务也逐渐增多,这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美术;困境;教育策略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影响美术教学的因素,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美术问题进行探究,在对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策略,努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绘画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一、初中美术问题提出的原因

初中美术课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美术教育面临着小学和高中都没有面对的困难,一方面,学校还是能够像小学那样开足开齐美术课,而且美术老师都是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比小学的美术老师要专业很多。

另外,学校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小学,美术课被其他主科课程占据,美术课也是本着能不上就不上的原则,美术老师的边缘化教育可以说是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下对美术是“学无余力”,还有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家长对美术学习也不够支持,和小学以及高中相比较,

初中的美术教育就被这些科目挤占了,美术老师就是一个闲缺,他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就会有一种失落,在心理上有很大的矛盾,甚至沮丧和委屈。

其实初中生正是世界观以及知识框架结构的一个重要“灌浆期”。

在审美上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重要升华阶段,美术教育的优劣对初中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同时也是关系到素质教育的一个全面实施的重要过程。

所以说,对初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对初中教育策略进行探索,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开展初中美术教育的策略

1、努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

兴趣是我们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常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爱好要持续到15岁,随之而来,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以及未来职业目标的的逐步确立,少数人会继续在美术的天地里去品味其中的乐趣,

但是有大部分人就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了。

初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可能不会像童年时期那样的强烈以及浓烈,但是很多孩子还是对美术学习保持着最原始的爱好。

所以,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最好要开展多元美术评价,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把美术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特别是把创造能力作为进行美术评价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还有就是对于那些有创意性的作业,即使有很多的时候技法不是很高,或者说是没有技巧,我们也要对学生的画作进行充分的品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学生不敢画的心理障碍,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点就会不断地被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地提高,老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以及布置的时候,

要强调“主题”还有就是“意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进行技法学习只是进行美术学习的一个小的部分,我们要鼓励学生来进行方法的创新,对艺术进行大胆的表现。

在进行作业辅导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很多想法,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尊重,少用“应该怎么样”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束缚,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对学生技术上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最好选择最简单,学生能够进行掌握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顺利表达,同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方法来进行“童年学习乐趣的创造”,这样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学生发现老师提出的某些方法更加利于表达自己创意的时候,学生更愿意接纳。

2、通过写实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初中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是由一个美术的参与者变成了一个美术的批评者,他们不仅仅乐于去批评别人的作品,有很多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说学生对写实的渴望不会因为是“多元评价”就会逐渐减弱,因为初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儿童画的阶段,要逐步向写实性绘画过渡,这也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让他们在心理上确认自己的作品已经远离了儿童画的阶段,逐步向写实性绘画过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这也是进行美术教育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

所以要学会保证他们在这个区间进行过渡,这样学生才能够取得足够的成绩以及长足的进步,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对美术的成就感,学生进入写实性美术学习活动,

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随之提高,对写实性美术进行学习,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就会得到训练以及提升。

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进行写生,还可以临摹写实性的作品,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实训练的时候,要顺其自然地引导他们走向写实,还有避免写实教学可能引发出来的弊端。

因为,写实训练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写实很容易就会走向“描摹主义”,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

所以,我们在进行写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多老师根据初中叙事性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尝试开设了卡通和漫画风格的连环画课程。

我们根据学生进行关注的现实特点,来开设教室和学校环境的美化课程,还有就是校园服装随拍评价课程,这样我们可以把美术学习和学生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的高涨,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装点自己的书房、床头以及教室,将所学的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绘画以及手工作品来布置自己的生活环境,这样就是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3、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减轻

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呆板以及低效率的,在一堂课40分钟,老师要讲5到10分钟,学生画15到20分钟,还要进行评讲5到10分钟,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更多地注重学习的环节,对学生效率不是很看重。

还有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互动的关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角色是要进行互换互动的,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任务就是在这种角色频繁的互换中不断完成的,我们没有必要把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分得很清楚,还有对于作业的布置要灵活。

其实作业完成的本质是自主实践,作业开展的形式可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我们可以用家庭作业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的轻松,家长也不会反对,这样能够给美术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初中阶段应该是少儿成长为成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同时也是儿童画走向成人画的一个重要过渡期,教育界以及心理界都会普遍认为,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基本“成型”期,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会有剧烈的变化,还需余姚各个方面的人员来进行关心以及引导,所以,要想要初中美术教育兴盛,就要更多的人来关注以及精心的耕耘。

参考文献:

[1]李政。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困境及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3-5.

[2]罗才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0-11.

[3]远征。浅析初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创新[J]。美术教学研究,2013(04):10-11.

[4]杨烨。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39.

作者简介:董星星,男,1986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浙江省浦江县壶江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学。

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 篇五

《美术教育策略》

[摘要]美术教育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是发挥传道授业的启蒙家,因此,如何教好每一节课,都事关学生美术素质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 策略 教师技能 素质 多元美术文化

1.简论美术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美术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材安排,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活动,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方式主要有:教师的讲述,提问,师生之间互动中的交流与讨论,技能训练,课堂展示等。

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扩展为课内与课外,室内与室外,校内与校外等多种渠道,多角度的进行,新型的课堂是教师展示魅力的舞台,是教师体现价值的场所,也是教师生命飞扬的地方,同时,课堂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场所。

我们在讨论教堂教学的成功率和有效性的时候,始终强调的是教师在有个性的课堂教学中能否让学生获得了知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和有效性目标追求是取决于教师的课堂里的教学智慧,课堂里的智慧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过程与辅导方式的选择,以及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调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美术能力

青年学生的艺术发展,应视为是个体身心素质继续发展的过程随着青年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艺术阅历的逐渐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也会自然向前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仍以素质教育为准则,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即提高审美修养,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发展多元美术文化。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把美术教育重点放在解决专业写实技能方面,把教育研究的重心放在解决专业素描学习问题上,其结果导致美术教育的路子越来越窄,对学生成长也并无益处。

学生艺术造型能力是依靠视知觉进行的美术创造活动,他们依据切身体验去表现感受,因此,美术学习中的观察不单纯只是视觉记录,而是一种视觉的认识,推理等判断过程,可以说“看”和“观察”,是两个层面的认识,观察需要唤起视觉记忆进行比较,类推与判断,观察形成的知觉认识与看一看的印象,在造型表现中结果是不同的。知觉具有主动探索,选择、补充、组织、构成、判断作用,是人的创造思维活动,学生的美术创造主要依靠感觉和情感进行表现,如果美术教育在观察中注意培养知觉能力,他们视觉的主动性,选择性,组织性就会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的艺术转型主要体现为认识上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他们的审美因素的表现,如节奏、平衡、对比、和谐等,反映他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性,这种倾向如果能在教育中,有意识的加以保护和引导,就会使他们的创作由无意识表现向有意识的主动创造发展。

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写实绘画不再是艺术表现的唯一形式,艺术发展需要广阔的发展空间。美术教育在满足他们写作技能要求的同时,应注意发展他们创造中的各种表现能力和想象力。在艺术形象思维中,想象活动常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把过去的感觉,记忆,经验,利用新的方式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形象,艺术作品往往考想象,他们常习惯用简单符号图形来表现,造型比较概念化,在学生艺术的发展中,如果注意把真实与想象结合,以生活真实为原型,通过想象去发展画面,使生活真实为原型,使艺术的创作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以虚构揭示素质,就会帮助学生转型有自然的过渡。

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逐步发展认识的过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逐步发展认识的过程,是两种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学生的美术教学应体现为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经过推理,分析后主动进行创造表现的过程,因此,帮助学生思维方式的转换十分重要,学生依靠直觉去写生,通常用局部观察局部描写的方法,逐渐自由发展画面,造型方法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学生造型训练培养学生建立整体观摩习惯,帮助个体认识和了解物象的内在联系,理解结构关系,才能较正确把握形象,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线描写生等素描结构分析对比作业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艺术思维转换。

3.微笑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有效性,创新性需要不断地反思与研究,还需要教师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有智慧地去教,我们还必须要有智慧地引导学生去学。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效,获得高成功率,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在课堂里智慧呈现是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这智慧主要来自微笑。

重视微笑和善于微笑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学智慧的一种重要体现,让我们用微笑武装自己,用微笑营造和谐,在微笑中和学生一起享受教育的成功。

微笑是教师职业修养的体现,微笑也是教师的一种人生态度,微笑是人类之间的交往一种最亲切,最友好的表情,它能让彼此获得真正的沟通,信任与友谊。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使用微笑这种肢体语言让自己的教学产生无穷的教学魅力,课堂里教师的微笑还能让学生在充满和谐的环境中活跃思维,增强自信,乐于参与,有效反思,课堂里教师的微笑还能给学生以成长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勇气。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教授詹姆士对人的微笑注解:“面带微笑的人,通常对处理事务,教导学生或销售行为,都显得更有效率,也更能培育快乐的孩子,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观察与研究那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尽管在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所呈现的方式充满个性,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课堂教学里都会有一个教学共性,那就是――微笑。他们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他们用微笑让自己课堂里充满温馨的人情味,他们用微笑让传递心灵和爱意,他们用微笑改变课堂和学生的情感。

4.美好的心态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成功虽然由很多因素决定,但是教师的心态和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课堂效果。课堂里的微笑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心情愉悦,思维开阔地学美术,课堂里的微笑能激励学生乐于参与,引导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里的微笑能最直接,最便捷地调节气氛,营造和谐课堂。从教多年我最大的体会与收获是学会用微笑面对学生,面对生活,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懂得,当微笑成为自己的一种职业习惯的时候,也就是你教学变得成熟的时候。微笑的魅力与强大的作用,使我无论在病中,还是经历着生活中的不悦时,只要我走上讲台,我绝对会沉淀一切影响教学的因素,酝酿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微笑地走进课堂。

重视微笑和善于微笑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学智慧的一种重要体现,让我们用微笑来武装自己,用微笑营造和谐。在微笑中和学生一起享受教育的成功。

5.热爱学生

要爱自己的学生,要和学生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我们互相关怀,教学相长。我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悲伤着学生的悲伤,我一直非常感谢我的学生,庆幸自己的职业,校园里总是那么的纯净和温馨,那么的和谐和美好!我和学生们融洽相处,相互关爱,彼此真诚沟通,在学校里的课堂上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彼此享受着相互带来的尊重与快乐!我们既是师生,也是好朋友,校园里我和我的学生每天都发生一些很有趣的故事,那是我们真诚交往中的插曲,我想在这里记载着我与他们的一些事情,是为了不忘记我们曾经的友谊!我也想思考教育教学的经历,这些故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环绕,让我浮想联翩……。

教师职业让我觉得崇高起来,也感到责任很重,原来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却会给学生带来那么大的影响,看来我真得好好的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了,在自己做学生的那些日子里,我也觉得在学校所学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影响力。我想在我身上很多,习惯和素质除了遗传基因之外,都是教师的影响力。这润物无声的教育中,才让我懂得什么是影响力,什么是教师的责任,这个责任,是这么的重要。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个还需要大家多探讨,有待提高的一门学问,所以优秀的教师是超越了职业倦怠的人,他们对学生的爱从单薄到厚实,从易挫到坚韧,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被动到自发,从小爱到大爱。这种超越,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强烈的教育动机,高度的人文关怀,善良的人格特征,也是因为他们深深体验到:热爱学生,既造福学生,也造福自己。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关于美术教育的毕业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6 4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