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现在来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总体解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篇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了,这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组织带动下,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幼儿环境教育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市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与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的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个体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形式,切实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篇二

户外体育活动既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不能把它看成可有可无或者作为集中教育活动之后的一种放松,无目的、无计划、随意安排,它也是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因此每天的活动内容我们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预设。首先精心选择内容,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都是经过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

至今仍然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揪尾巴、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老等等,这些游戏都比较质朴、活泼,所以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会经常开展,同时根据主题的内容再挖掘生成一些新的体育游戏内容。其次确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器材,在幼儿园现有的器材中选择适当的、有层次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并在运用幼儿园现有的体育器材的基础上进行自制适用的体育器材,如纸球、沙包、毽子、拉力器等器械。最后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注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来激发幼儿的锻炼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活动器材的功能性和可变性,进一步增强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通过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以达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质就是学前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字经》开门见山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言,这里的“习”可以认为是最初的学习。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关键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依据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结合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3~6 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老师们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我利用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客人来了》,通过有感情地歌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结合社会教学《学做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朋友》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语言课上,我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说长辈们的辛劳及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再比如:我班上的幼儿在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方面做得不好,我就利用童话故事《萝卜回来了》、《小白兔过桥》、《帮助朋友》等,让幼儿从故事中吸取营养,从故事中去分清是非、辨别好坏。另外我还抓住契机,结合节日进行教育。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节日的名称和含义,我分别创设相应的活动进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培养幼儿尊敬妈妈、关心妈妈、懂得感恩的品行;利用国庆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期可塑性大。学习的波动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更不是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巩固的。因此,行为习惯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与练习的机会,方能生效。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要求各班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宝宝商店”、“小医院”、“小巧手”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在与同伴的相互交往中逐渐巩固礼貌用语,学会热情地接待客人;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关心帮助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等一些优良的品德行为。这样,幼儿的良好行为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寓养成教育的内容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有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长期细致反复地进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如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求幼儿早上入园向老师问好,离园时要说再见,这个习惯的培养就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促使

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与建构才得以培养起来的。再如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可以在喝水、进餐、游戏中反复进行。从中可看出,日常生活是幼儿开展养成教育的最佳实践场所,具有范围大、机会多、反应快、幼儿无心理负担,以及针对个别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的诸多优点。教师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幼儿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教师要求儿童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同时也在要求自己去捡,一改过去教师站立不动,却对幼儿行为指手画脚的“严师形象”;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教师也常常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谢谢”的反应;在街上偶遇幼儿家长,教师热情地向家长打招呼等等这些都看似微不足道却十分重要的教师表率行为会直接作用于幼儿。公务员之家 家园密切合作,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忽视。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幼儿打架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开展教科研活动,有效保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健康成长?我深刻认识到要以教科研带动教育教学。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专长,对养成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探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应多与幼儿互动交流,多掌握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偏食挑食、乱丢垃圾、游戏后不知整理等,教师都应该十分关注,进而开展以此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注意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究,提高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并在实际养成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美)艾里克·J·马施,大卫·A·沃尔夫。儿童异常心理学。孟宪章,等,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幼儿双语教育的必要性探究论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关键期 第二语言语言环境电教设备 摘要:语言的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学前儿童的双于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在我国虽然学前儿童的双于教育已经……

幼儿双语教育的必要性探究论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关键期 第二语言语言环境电教设备 摘要:语言的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学前儿童的双于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在我国虽然学前儿童的双于教育已经……

适合儿童生理发展的音乐教育措施分析论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育理论 幼儿音乐教育生理特点 摘要:文章概述了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重要影响,阐述了我国目前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和说明了幼儿的生理成长特点以及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的相……

师校学前教育专业课改策略探讨论文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摘要: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日前的课程体系已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大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可从充实通识课程中自然科学方而的学科门类、加大技能教育课……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6 5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