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一

一、注重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3]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必须从父母自身做起。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自身素养、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潜。.。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小学品德课总目标也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有明确的目标,小学生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所说:“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可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有12个教学班,学生550余人。大多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监管。隔代抚养或者亲戚监管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长期以来,我校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差。比如不懂文明礼仪,说脏话;经常说谎话;学习习惯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书写潦草;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畏难情绪较严重等。作为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小学生。

根据以上校情,我们重点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四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 严格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为了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仪等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2 重视常规管理,规范学生一言一行。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为使学生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们除了让学生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规范,行为守规范,争取“习惯之星”外,还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负责检查路队、课间秩序、仪表、卫生、两操等项目,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汇总(每个方面每学期一个月),按得分高低进行考核,小干部们以身作则,公正、公平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渐增强,也增强了大家的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 寓习惯养成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师,一是要将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期教学计划,二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期末,撰写一份教育个案。

4 环境文化重熏陶,潜移默化育良习。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习惯的隐形阵地,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物质环境。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如名人名言,挂图,校歌、校训,楼道“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提示语。孩子每天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二是营造习惯培养的精神环境。

1)通过每周一“国旗下讲话”讲习惯养成的意义、方法,每周都有训练重点。

2)各班利用班队课开展主题班会,同时总结前段时间习惯培养取得的成绩,布置本周训练要点。

3)每学月评选一次“好习惯之星”,表彰在黑板报宣传栏上。

4)每学期期末,评选校级“好习惯之星”进行表彰。

5 家校联系,评价激励,多方联动促养成。

家长,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教育态度,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构建家校育人平台。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习惯培养意义,介绍习惯培养方法,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2)引导家长参与评价。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体验亲情”良好习惯养成活动。活动中,学校布置系列亲情作业,引导孩子经常性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们采取“上下联动勤督查”的方法,抓反复,反复抓。上,指学校层面的督查,持之以恒地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下,指班级、学生的监督自管,主要通过班级管理员的细化分工,引导学生自查互查。班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多个班级管理员,通过这种细化分工,孩子们在互相监督自管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德育课堂的情感培养措施论文 篇三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 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 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

小学生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在素质教育推进中,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关爱学生,呵护学生,更需要运用激励赏识,让他们获得自信自强的力量,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的素质品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赏识教育;综合素养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细节,从正面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的性格品质。在幼小的心灵植下积极健康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内心向上的情感,在不断追求提升中获得素养的提升。

一、呵护幼小心灵需要赏识教育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有些孩子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做事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没有进取精神,学习生活都以不犯错误为原则;而有些孩子行为习惯较差,小毛病不断。但也有不少早期教育比较成功的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班主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是不一样的,但是相同的是心智不健全、不成熟,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和引导。我们有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严字当头,无论什么都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这与孩子的天性和生理成长相违背。比如,孩子们正常注意力集中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而我们有些班主任要求学生整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的,上课全程投入不走神。如果学生上课插嘴,在座位上做了小动作,下课大声说话,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劳动不到位的话就要被严厉批评;如果某个学生犯过几次错误,可能就会被罚站、罚抄甚至要求带家长,或者回家反省等等。这样的班主任管理虽然可能会让一些学生强行入轨,但是有可能给学生幼小心灵造成终身的伤害。“教是为了不教”也适用于我们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生为本,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让学生有自身的发现,内心的反省,并愉悦地接受和改变。因此,我们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孩子的积极面;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肯定、夸奖、鼓励学生,让他们内心有所触动之后,自觉地去认识和改变自己身上的不足,获得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提升。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和思维处在生成期,他们对待外界的看法来源于我们成人的指引。作为担负着孩子们心理和心智成长重任的班主任,要运用教育管理技巧,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赏识教育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让他们心里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生出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心和同困难斗争的勇气。

1.了解学生成长情况,找到赏识教育着力点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我们付出真挚的爱与热切的期望,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前进的动力。我们运行赏识教育要精准地找到学生的值得赏识的点。而我们赏识要以事实说话,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为切入点。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等。可以看学生资料,可以学生写写家庭和自己的喜好等等。我们在大致了解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之后还要了解他们在低年级时候的状况。如我发现班上有个学生课堂上喜欢沉默,不怎么参与互动,作业态度和准确率也不是很好。我就想办法了解这名学生之前的状况,并与他谈心,问问他为什么在学习上态度不够积极。经过了解,原来他父母之间的关系很不好。我就开导他,父母及家庭的事情确实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影响,但是我们首先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任务,如果我们表现得很积极,或许是会改变家人和家庭关系的。然后,我肯定面对家庭矛盾的坚强,鼓励他拿出自己的学习成绩,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父母的关系。这样,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诚恳地与他交流,并鼓励他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现状。之后,这个学生课堂状态和学习表现有了改观,整个人也阳光起来。

2.多种途径掌握动态,发挥赏识的团队作用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同学间的帮扶小组,班级管理班会等都要注意引导学生的闪光点。在促成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模仿喜欢、爱戴的人,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中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和事件。如在某次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中,我们班级同学每人都积极捐款。但几天之后,班级里几个只捐了一元钱的同学找到我说班级里有同学说他们没有爱心,是吝啬鬼。小学生之间这样的事情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恶劣的性质,但是很影响情感。对此,我在班会课上,就围绕这件事情开了个主题班会。首先,我讲了个富人和穷人捐款的故事,说明捐的少的并不一定比那些捐的多的人缺少爱心。如果那些自己捐的多的人到处炫耀,或者挖苦讽刺捐的少的人,品质就显得不高尚。这样学生们明白了爱心不是用捐款多少来衡量的,人与人之间只要发现对方的优点才是可取的。我在班级管理中积极营造赏识氛围,对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由班长在课前进行全班通报,然后,我们一起鼓掌肯定这些同学的好习惯、好行为和好品质。在班会课上,班长通报最近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只客观陈述现象,不点名批评学生,给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有反省和改过的机会。总之,在小学阶段,班主任要正面引导孩子的发展,要通过赏识教育激起学生自尊自强和自信的情感,用关爱和呵护的眼光和行动让学生正视与完善自我,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明华。班主任赏识教育浅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4(24)

[2]关雅君。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浅析[J]。学周刊,2015(3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6 6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