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组概念教学策略(通用5篇)

发布时间:

染色体组概念教学策略 篇一

染色体组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或在科学研究中,模型和模型的方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组”是“染色体变异”一节中的核心概念,既是重点、难点,又关系到“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的理解。本文尝试利用模型方法教学策略来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初步感知染色体组概念

[策略]利用自制果蝇染色体物理模型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模型,然后让一个学生上台摆出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

教师:在精子中有几条染色体?

学生:4条。

教师:这4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怎么样?

学生:不一样。

教师: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4条染色体的功能是否相同?

学生:不同。

教师:这样的一组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非同源染色体。

教师:精子中的一条染色体与外面相对应的一条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学生:同源染色体。

教师:对,那精子中的一组染色体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否完整呢?

学生:是。

教师小结:虽然精子中只有4条染色体,但这4条染色体已经包含了果蝇在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那么,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教师:看到同学摆好精子中的染色体都是红色,那我将其中一条换为大小相同的黄色行不行呢?为什么?(颜色不同表示来源不同的两条同源染色体)

学生:可以。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

教师:这个过程发生在什么时候?

学生:减数分裂。

[教学反思]本环节运用了物理模型直观教学法。物理模型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要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表象,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根据前面的引导,学生容易理解雌雄果蝇配子中的一套染色体,但对“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理解还不深刻。

二 深化对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

[策略]学生分组活动,构建模型类比分析。

[教学过程]

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按照花色对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进行分组(一副扑克牌可以分为四组:红桃、黑桃、方块、梅花,每组13张)。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分组后的四组扑克牌的特点。

教师:每组的13张牌的数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从小到大不重复。

教师:对,每组牌中的13张都是各不相同的,从1~13,没有重复的数字出现。其次,每组牌中有1~3种数字,而每副牌中共有13种数字,一组牌包含了这副牌中全部的数字种类。

教师:如果我们把每张牌看作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这个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

学生:52条。

教师:如果这样,那一组中的13张牌应代表什么呢?

学生:13条染色体。一组形态大小都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即一个染色体组。

教师:对。如果让梅花5和方块5互换一组,新组成的13张牌是否还是一个染色体组?

学生:是。因为梅花5和方块5是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种类没有少。

教师:很好,13条不同染色体包含了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种类,携带着这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根据教师的引导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一个染色体组的概念并交流。

教师点拨: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他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教学反思]本环节运用了模型类比的方法。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扑克牌,创设情境,解释染色体组。通过动手实践和积极的思维体验,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提倡的“主动参与的原则”。教学中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有助于理解后面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

三 进一步内化染色体组的特点

[策略]利用模型变化,进一步引导分析归纳染色体组的特点。

[教学过程]

变化1,教师从一个同学的一组13张牌中抽走一张。

教师:这样还是不是一个染色体组?

学生:不是。

教师:为什么?

学生:缺失了染色体。

教师:对,缺失染色体等于缺失了什么?

学生:遗传信息。

教师:对,缺失了一条染色体,遗传信息就不完整,就不是一染色体组。

变化2,教师在一个同学的一组13张牌中增加一张。

教师:这样还是一个染色体组吗?

学生:不是。

教师:为什么?

学生:多了染色体。

教师:对,出现了相同形态的染色体,说明遗传信息重复了。

教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哪些条件?

师生总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条件:(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教学反思]本环节运用了模拟实验的方法。利用模型的变化,以及教师层层追问,从多个角度对染色体组进行分析,学生很快归纳出染色组的三个特点,为后面判断染色体组数打下很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范可〕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二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3-0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的基础,更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解决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对概念有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学生如果对某一个概念理解模糊,那么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出现困难。可以说,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学好概念。教师要上好数学课,必须上好概念课。怎样才能上好概念课?

1教概念有法

概念课作为一种课型,自然有它的教学环节。现在初中课堂概念教学一般经历如下环节: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

1.1概念的引入:一般可通过如下途径引入新的数学概念:

1.1.1用实际事例或事物,模型进行介绍。让学生从实际中获得对于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建立新概念。这些实例可以就地取材,就近取例,贴近学生生活。比如“正负数”概念可以从相反意义的量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从电影票上排号座号引入。

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 篇三

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课?数学概念是指客观事物中数与形本质属性的反映,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理论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本学科的精髓、灵魂,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数学概念课就是以数学概念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因此,数学概念课教学是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二、数学概念课的特征

1、体验过程的直观性。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教材实际、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实际、生产和生活实际等),以问题入手(直观具体的、本学科的、跨学科的),通过与本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直观、具体例子的体验中感知概念,由知觉到感觉,形成感性认识。

2、提炼过程的概括性。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以归纳的方法提炼、概括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知觉过渡到表象。

3、定义过程的严谨性。提炼、概括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可在学生尝试、补充、修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形成简明清晰、准确严谨的定义。

4、巩固过程的层次性。数学概念形成之后,严格地逐字逐句叙述、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是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和解题能力的形成。必要时通过反例、错题等进行辨析,完成掌握概念。

三、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步骤

1、引入课题:任何一个概念在学生没有掌握之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要概念教学内容,预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课时要以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概念,概念的引入要简洁、不能纠缠不清地浪费时间。

2、出示目标:要求学生围绕课题自己说出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收获的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是学生边说教师边写,也可以出示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让师生共同达成要完成学习的内容、获得的方法等的意愿,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形成概念:就是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逐步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教学中要注重提炼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忌空洞的讲解。

4、巩固概念:就是通过训练题或数学活动,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巩固要及时,要加强对比与类比训练,要恰当运用反例和变式,同时,要注重练习过程中的即时反馈与评价。

5、发展概念:就是一个概念提升的过程,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练习,提升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一部分的设计要注重综合性、灵活性、应用性。

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四

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长春市九十中学西校 郭天景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进一步学习的成败,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正确归纳、推理和判断的充要条件、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才能在推理、判断中得出正确结论。所以,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我在数学概念的教学采用以下策略:

一、设置情境,引入概念

数学教学中,概念很多,如数 www.chay chayi5.com i5.com 的概念、形的概念、运算的概念等等。这些概念的形成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从完整的表象概括为抽象的规定;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触感完整的表象,还要从中抽象出概念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所以引入概念的教法大致有两种途径:

1、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例,设置情景,形象的引入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三角形、圆等概念。

2、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如在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二、分析概念,了解本质 数学概念大多数是通过描述定义给出它的确切含义,它属于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对于这类概念要抓住它的本质属性,必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对定义的基本点“再加工”,重新提炼,排除其非本质属性,使学生对概念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正确运用概念。例如互补角概念教学,应启发学生归纳其本质属性:

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180€埃桓鼋俏?80€盎蛉鼋侵臀?80€岸疾皇腔ゲ?角,互补角只就两个角而言。

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这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

三、巩固概念,应用提高

正确的概念形成之后,往往记忆不牢,理解不透。这就要求采取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复习巩固,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

1、利用新概念复习旧概念。如在初中几何第二册四边形这一章中平行四边形具有四边形共有特性,矩形具有平行边形共有特性,菱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共有特性,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共有特性。这样链锁式概念教学,既掌握了新概念又加深了对旧概念的理解。

2、加强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先考虑概念题的安排,精讲精练,合理安排,选题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多样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重要概念反复练。

3、对学生在练习中,课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紧抓不放,及时纠正。既使其它方面的错误也要找出有关概念方面的错误,予以分析纠正。

4、每一单元结束后,要进行概念总结。总结后,要特注意把同类概念区别分析清楚,把不同类概念的联系分析透彻。

四、概念的发展

运用概念进行归纳、推理、判断,必须加深概念的理解,要抓住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举例,促进抽象的定义和具体的实例有机结合,消除歧义,加深理解,启发学生进行系统归纳、推理、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总之,我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采取以上策略并收到良好成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五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中学校:张勇军

【摘要】: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

【关键词】:情境教学;必然性;创新意识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它明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先决条件。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上好概念课?如何让概念课上得生机盎然、富有情趣?如何在概念课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知识储备而进行有效的概念学习?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认真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笔者试谈一些初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概念往往是由一些实际实例和具体的数学材料抽象概括而成的,学生总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宜根据教材和学生实情选择素材设疑置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导入恰当,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利用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趣闻创设愉快的乐学情境。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接触了长方体,给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教学时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1)都有四条边;(2)对边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使学生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二、依托教材,抓住本质,落实双基。

1.重视教材,注重概念引入的必然性

一个重要概念的产生,总有它的必然性和它的原因,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7上1.1正数和负数一课中,负数的引入就是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而产生的。为了表示零下几摄氏度、加工误差、银行储蓄中的支出、体重的变化等等实例,用以往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引入新的数——负数的必要性。

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讲授时注重细化

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语非常重要,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平实的语言分析、细化关键词语,以学生较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领会那些至关重要的字、词在概念中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例如,17章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讲这条性质时必须严格强调“在每个象限内。”

3、注重结合实践理解概念

数学中的一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某些数学概念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但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概念,特别是在实践中理解概念,可以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4.3讲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块钟表,让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亲自感受时针和分针围成的这部分图形。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

1、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思维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概念教学要避免“满堂灌”,“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模式,就要在概念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应突出体现在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即:教师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质疑的思维方法。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不是向学生展示概念,而是结合概念自身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巧妙问题情景,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其思维能力。

2、“投”“机”取巧,常见常新,营造创新环境。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演示和过程模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具不能灵活变化,缺乏形象直观,可感性差。而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高分辩率以及完善的彩色绘图功能,并可发音。利用计算机绘图,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向机器输入各种图形参数,赋予图形千变万化,这一点是任何其他直观教具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微机的绘图的功能的过程宏观化,直观可感,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客观评价、快速反馈,激励士气。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突出标新立异,重在激励,鼓舞学生学的士气,数学课堂有两种评价做法:一是只管批评否定的做法,二是一味表扬,如:不管对错与否,一律“真好”、“真棒”的灌迷魂汤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其思维独创之处,有待完善的方面,明确教学导向,引导学生勇于发散思维,求新、求异,对学生的评价中,明确学生的肯定之处与不足的方面同等重要。

总之,概念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平日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同时让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注重数学概念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照,“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数学教学研究 [2]李彦娟。浅谈数学概念教学。中学数学,2005,3 [3]周松青。浅谈数学概念教学。数学研究。[4]《教育心理学》:邵瑞枕主编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染色体组概念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6 7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