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通用10篇

发布时间: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想象是美术创作的前提条件,独特新颖的作品来自于大胆的想象,想象在美术活动中是不可替代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小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研究认为: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人的想象力。想象能自然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与敏捷思维,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发展美术学科的特色,努力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想象力

儿童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美术的教学内容有时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将抽象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1.营造多媒体情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形象,将遥远抽象的美术形象演变过程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上《美丽的盘子》这一课时,盘子的演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从古时候的人使用的盘子到现代人使用的盘子,如果靠老师单调的讲,既抽象乏味又让学生觉得空口无凭。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半坡氏族人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视频,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更直接明了地看到古代人使用的盘子。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盘子最初是用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这样一些死板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想象地再现出来。2.创设生活情境。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渗入学生的生活情境,因势利导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春天的色彩》这课中,更是将学生的生活联系到课堂中来。春天是我们每个人都度过的季节,在春天里同学们肯定会有各种活动,让学生尝试回想,把课堂搬到了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创设生活情境来感受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气息,春天里的色彩。很多同学在这节课上都踊跃举手说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以自己生活为蓝本,用自己纯真的眼睛看世界看生活,用自己纯真的画笔勾勒出生活,勾勒出春天的色彩,流露出的是朴实、自然、鲜活。

二、注重创新意识,发展想象力

1.巧设问题,营造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都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为书、不为我,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充分尊重他们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触发。例如在上《染纸》这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大量美丽的染纸作品,然后提问怎样染才能染出这样看似有规律的效果呢。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教他们怎么来染。学生在自己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折纸的方法染出了那些有规律花纹的效果。通过自己动手尝试练习,再让学生想象设计一些其它花纹的染纸效果就非常轻松容易了。2.自主学习,引发创新意识。在美术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美术学习中没有对与错,以学生为主体要有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上《石头中的生命》这一课,是一节美术欣赏课。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中国传统石刻艺术,从雕刻背景到内容再到方法,让学生先自主独立的学习后,老师再结合学生了解的程度来一步步的引导后开始由学生自己来谈一谈对石刻的认识。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使课堂更加自由开放,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探索观察,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从而发展想象力。

三、情景交融,激发情感培养想象力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儿童的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实物的表象或情景的再现作为想象地契机。1.音乐相融,陶冶情感。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他的魅力是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地空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能借助音乐这种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帮助绘画,将放飞学生的思绪,打开学生想象地闸门。如《树叶片片》这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欣赏表现秋天的乐曲,再配上各种鸟儿的叫声的录音,同时播放课件,出示秋天的各种树木、花儿、叶子,让学生逐个认识,并要求学生尝试说出每种花草树木的名字、颜色、形状等。当然,还会有许多种花草树木及其它景物是课件里没有的,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的颜色什么样?启发学生根据想象,自己组织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表现秋天的树叶,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看谁画的内容多,画面丰富、颜色漂亮。结果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都能较好地用图画表现出秋天的勃勃生机。2.学习成果互评,交流情感。当学生作品完成以后,请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然后来说说画面的内容,及在创作时的感受和依据。接着由其它学生来谈谈。这样的目的是要把学生画在画面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在说的时候学生可以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借鉴别人。也可以抓住瞬间迸出的火花进行分析理解再组合,形成崭新的画面。同时学生在交流作品的时候也是在交流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想象思维。新编的美术教材,改变了从前那种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材结构,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和表达。因此,教师只有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如何创新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加强创造性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其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建立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从小学美术教学入手,结合工作经验,就创造性教育的教学融入,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现状;对策

创造性教育具体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应用创造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同时培养学生个人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同时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贯穿创造性教学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构建创造性美术课堂,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教学问题。本文即围绕小学美术教学,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要求,就创造性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下,小学美术教育并未受到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的重视,美术教学侧重于基础美术技巧、知识的灌输和传授,美术课程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消极地模仿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和经验,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健康成长。创造性教育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和束缚,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与引导,从而在积极、有效地自我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维成长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背景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主要通过对教师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模仿,获得相应的绘画知识和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思维成长需求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故而在以往的学生绘画作品当中,经常会出现“千幅一律”的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性教育更加主张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和思维成长需求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对于学生健全、独立人格以及良好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进行,促使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作为教学统治者参与教学,而是更多的以教学组织者和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客观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个人创造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学贯穿创造性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创造性教育背景下,教师首先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加强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关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深入、平等的教学交流,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观的学习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小学生而言,其普遍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具备完整的观察能力和事物学习能力,且天真、活泼、好动、贪玩等心理特征较为突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只有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后,才能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二)加强小学美术基础教学

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能力和思维,其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实现,是学生主观思维再创造过程的具象表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授和掌握,保障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美术相关基础知识后,在引导学生对于美术的创造性思考。同时,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分,重点加强学生自主性的观察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美术上色技巧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演示不同上色方法和颜色选择的对比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主观上的选择思考,并通过学生自己的上色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对上色和颜色选择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的绘画基础。

(三)创设特殊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加之生活经验、阅历较为欠缺,其在绘画艺术表达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良好学习氛围和情景的创造。美术作品的表达往往具有抽象性、概念性特征,小学生在实际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中,较容易遭遇相应的阻碍和困难,而良好教学情景的创建,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抽象艺术表达的具象化展现,从而降低美术创造的实际难度,帮助学生在相应的艺术情景中,实现自我艺术创造的良好表达。在美术教学情景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偏好和生活化元素融入的重视和关注,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置,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丰富、直观、生动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陶泥的世界》为例,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陶泥卡通人物制作视频的方式,创建陶泥教学情景,借由卡通人物和陶泥实践课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陶泥学习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亲手完成主观思维想法的艺术表达,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成长,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评价方法的优化,通过更多肯定性、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并在不断地创造性实践中,完成个人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全面提高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尊重,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并通过加强基础教学、构建特殊教学情景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林.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

[2]张国伟.小学美术教育中弼造性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3]董志玲.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4]珍珠.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与现代化[J].软件,2015,(11).

[5]萨斯尔.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之中美术教学也日益提升上日程,我们要在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个性也是必须进行的教学。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标志,也是我们进行社会化必须走的过程,我们培育人才必须使其有独特的个性,这样才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美术作为一门最需要想象力和独特性的学科,是我们培养小学生独特性最好的手段。本文就是探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独特性的问题和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个性培养;应用措施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课堂之上多出现大班教学的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出现趋同势。小学的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出现许多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学习环境较差,等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学生的个性化的养成,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我们要培养小学生从思想、态度、行为、意志等方面都有和他人不同的个性,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培养出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现代化教学,促进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的革新。

1小学美术个性培养出现的问题

1.1老师过度进行干预: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学的课堂之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起着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独特性的养成。例如,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布置美术作业,说学生可以成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老师总会不由自主的引导,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样就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进行培养的学生,及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也只是在老师思想下为前导的,没有自己独立的东西,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真正的独立性培养的,对学生的个性化养成形成巨大的阻碍。

1.2老师重知识轻个性: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美术教学目标为两个。一者为,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授课和教学。二者为,培养学生的美学思想,学会独立的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现在的教学之中,老师只是进行性单体的示范教学,不断的传授美术知识,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的过程。学生的美术作品也只是对老师画法的复制,没有进行创新,学生的整体画风都被限制住了。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是老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造成的恶果。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会造成画风枯竭。

1.3个性的审美风格被压制: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是最能培养自己的个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许多的想法就是学生自身个性养成的关键性因素,但是老师却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发出的独特的思想进行扼杀或者进行王权否定。然后老师在讲解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这样严重的压制了学生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同时同学之间进行谈论时,提出新奇的想法,也会被同学以老师讲解方法给予否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严重限制了学生自己的审美兴趣的提升,对个性化的养成造成巨大的限制。

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策略

2.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奇思妙想最多的时候,没有过多的限制,小学生对新的是事物,经常会发出天马行空的想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之中,老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新奇的想法必须给予鼓励,使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丽。比如《影子的游戏》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可以领着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各种景色,观察不同的事物的影子;同时在这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还可以带上学生的家长,以及自己喜欢的玩具,观察不同影子的不同。在课堂实践结束后,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讨论自己所看到的,观察到不同的情景。在这时老师可以传授一些影子在在一天之间会出现不同的情境,影子总在自己的身后和影子是黑色等基本知识,促进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养成。

2.2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目前,我们的小学教学的过程之中经常出现问题。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进行基本美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不同作品的色彩,线条,比例等基本理论对大自然和人间的艺术品做出自己的鉴赏。老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老师要对学生提出自己的鉴赏看法时给与鼓励和支持,掌握自己的度。例如,在进行《蒙娜丽莎》的鉴赏教学的时候,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提出自己的新奇的看法。老师要对这些看法进行整理,积极的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养成。

3结语

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改变现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思想,促进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养成。我们要认识到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不仅要进行传统的美术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高重视,实现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淳尚琴.情感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个性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

[2]刘琼.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

[3]胡怀庆.“高山、树木和草丛”:对美术教学与个性培养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4.

[4]李传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4,01:370.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篇四

摘要:在小学阶段,做好美术教学工作,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美术教育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谈谈实施小学美术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心得

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这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学科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教师羡慕地对笔者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笔者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教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笔者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笔者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笔者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笔者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教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笔者想谈谈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教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笔者认为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地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美术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笔者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予激励和支持。

以上所述,为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笔者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不断地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五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拥有正确的情感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开展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总结后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欣赏美术作品,对美术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播放音乐或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够充分放松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和积累美术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和补充教材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多媒体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将图片和音乐等有机结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创作欲望和灵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二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同的作品能够传递给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各类富有特色的作品,使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懂得不同作品具有的时代特色以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教师在播放可爱的卡通形象时,学生常常会表现得很激动、很喜爱。而在播放类似《三毛流浪记》的图片时,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往往很复杂,有的同情,有的悲伤。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人物、场景、时代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三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美术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如,在上“我的新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黏土,让学生亲手制作出自己的新朋友,这个朋友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作品也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浓厚的情感。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制作的如果是人物,可以鼓励学生送给人物本人,加深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是动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与新朋友间的趣事,锻炼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根据学生的喜好制作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是表达和培养情感的关键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表达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意识。如,在讲解“童话里的小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关于“童话里的小屋”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之后再说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及其体现出的美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发言,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觉得童话里的公主好美,有的觉得公主生活的环境好美。教师也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出发点都不同,体会和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并获得不同的知识、灵感和情感。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在互动过程中逐渐渗透情感教育。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案,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美术鉴赏力,从而实现美术情感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趋于多样,电子、数码等技术不断创新带动起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动漫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即便中国的动漫行业起步晚发展慢,但是它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动画作为动漫的形式之一,以影像播放即动画片的方式呈现,对小学生成长影响巨大。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动画片;影响

动画片的蓬勃发展,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耳熟能详的动画角色,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喜爱的动画人物。众多的动画人物以其乐观、幽默或者正义和平的形象,促进着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中国的孙悟空,日本的柯南,美国的雷神等。动画片对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影响深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激发想象、提高审美;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心理不成熟,智力发育不完全,动画片中的不健康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的健康发展。

1 动画片概述

由于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各国的发展重点不同,但是他们的本土特色都浓厚。中国动画致力于创作,民主特色重,注重传承历史和教化意义,如《秦时明月》《大闹天宫》;日本动画注重超现实题材,如《天空之城》《龙猫》;美国注重高科技的应用,如《美国队长》《雷神》。

2 动画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

由于影视行业的发达,儿童的生活充斥着卡通动漫,小学生经常乐于研究动画片中鲜明的人物,喜欢在一起讨论人物的外表即穿着打扮和外貌,也乐于模仿人物的特色动作,由此可以看出,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对小学生的审美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对其美术教育也有影响。小学生由于阅历低,智力发育不成熟,对于美术的认识基本是从看和想、描和摸的方式展现,也基本以这种方式了解现实中的新鲜事物,并把它融入进美术绘画中,动画片就是由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实际生活创作而成,因此小学生经常观看动画片可以激起学生灵感迸发、激发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想象与兴趣是创作灵感迸发的重要条件,动画片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提高兴趣、以其多彩的画面激发想象;不仅如此,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难以看到课本外的世界,通过观看动画片可以开阔视野、增多阅历。以《天空之城》为例,这部动画电影通过感人的情节,奇幻的环境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切身的体验美术创作的魅力,使其对美术创作具有期待性,唤醒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再比如《创世纪传说之世界的彼方》这部动画电影的场景、人物完全是以美术的形式,用动漫软件逐帧刻画创作而来,真实性强,而且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都贴近实际原型,可以说是以实物对其美术创作的,这对学生想象力和审美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动画片对小学美术教育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美术教育实质上也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的能力,但是审美不仅局限于美术方面,审美教育也包括情感、道德审美,小学美术教学万不能因为学生小,就忽视审美教育,以免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缺失。小学生由于阅历不足以及审美经验少导致审美心理结构不完整,因此他们审美情感的经历都来自于审美愉悦的体验,只有能让他们内心接受的美术教学内容,才能够让他们投入到美术当中,就像是动画片中图像的颜色一样,明亮的纯红纯黄等饱和度高的颜色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还有就是动画片中具有语言艺术,能熏陶小学生审美意识。动画片的展现形式具有美感,它是用画稿一张张联系连接起来展示出来,因此动画片本身就具有线条美的审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3 动画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消极影响

小学生的辩知能力差,对很多事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动画片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心理道路一定有偏差,而且当今社会的发展,暴力、色情的画面充斥在一些动画片中,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语言、行为有着极大的危害,他们可能在行为、语言上模仿,以及在心理上造成错误的暗示,最终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很多动画片中搞笑、夸张的情节仅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但并不具备教育需求,这样的动画片不仅可能会导致学生为了求异而肆意模仿,更严重的是可能会消极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不用说能对美术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了。制片商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高播放量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轻视道德和社会责任,不管不顾小学生的成长健康,因此在创作动画片的时候一定要怀有高责任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心理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而观看动画片又占据孩子们的大部分的娱乐生活时间,若是动画片的内容不健康,就会对孩子们的思想健康造成消极后果,照此发展,动画片不仅消极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还会消极的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综上,由于小学生阅历不足,身心发育不完整,还无法正确的辨别美丑善恶,学校要合理利用动画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大力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篇七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力

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领域里,美术教育是不可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了。在美术教育方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小学生的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美术教育经验和方法,美术知识及传授这些知识的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效果。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灌输式教学,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粉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杯内,再拿三个空杯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带有颜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玻璃杯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里一摇立刻变成间色,学生兴趣一下高了。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孩子们看的很投入,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

3.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的前提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是它特有的优势,怎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

4.创造力的培养

4.1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方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4.2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4.3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极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和写生,积累表象材料,从而拓宽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八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国土,民族文化丰富,区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必须要和这些自然资源相结合,教师需要努力地进行挖掘和借鉴,以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以激发,能够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人文主义素质和美学思想同时得到熏陶,而且也恰恰是新课标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若想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就必须要深入、科学、有效的对于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

1乡土文化教育的概念

所谓乡土文化,简而言之,即一个特定地域内各种文化的总称,其中包括地域特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地名、地区历史、社会情况、民间风情、名人特产、民间传说、方言美食等内容。乡土小学,具体而言,即富有乡土文化,极具地区特点的小学产品,其诞生和特点和所处地位人们的生活、意识息息相关,具有小学美术教学和使用双重价值。本地区历史丰富,文化久远,有着极为鲜明的民俗特色,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和教学,如剪纸、刺绣、泥塑等,而以方言、传说等无具体载体的乡土文化也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的发展也使得我们具备了进行乡土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条件。

2进行乡土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长期以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意识到,若想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乡土小学美术教学服务,就必须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巧妙地设计将小学美术教学和环境结合为一体,并且大胆创新,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感情的变化,创作亦不应受过多的约束,这些也都是小学美术发展史和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如果有效的进行乡土教育,不仅可以宣传本地区域文化,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打下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学校、学生、教师和本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合理、科学的选择、改变和创造教学内容,使得小学美术教学和乡土文化、自然产生紧密、和谐的共鸣。

3小学美术教学的载体应当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自然资源,从而使得教学和生活之间产生有效的联合。因此,在设计和开发教学内容和课程时,应当充分的对于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和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例如,在素描教学时,应提前嘱咐学生带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陶器制品,如罐、瓶、壶等,以及玉米、萝卜、土豆等常见的土产品。这种方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以使得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而且可以极大的刺激其学习积极性,利用常见的日用品和土产品来作为素描的教学,从而画出富有美感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植物秸秆、粘土、树根、玉米皮等极为常见,但是从小学美术教学的角度而言,却是非常特色而又贴近生活的材料,值得进行开发和创造。因此,应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较为特殊,却又非常特殊的材料,进行创新和创造。在进行《树枝创意造型》的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对于美的眼光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勇于创新的品质。此外,应当注意对于学生艺术修养和生活品味的培养,并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小学美术教学应当以优秀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为载体

在我们身边,有着极为丰富、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小学文化有着极大的共同点,并且特点鲜明,生命力极强,不会被其他文化所同化。正因如此,作为一种艺术魅力和个性特点相结合,并且需要落于实践的课程,乡土小学必须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传承本地文化,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乡土小学美术教学绝对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应当走入社会,发掘当地优秀的乡土文化。实践中,笔者组织学生来到本地古文化街,进行写生课的学习,这就可以确保学生可以直观的进行感知和观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对小学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不仅教学效率极高,而且可以为学校的小学教育加入新的活力,开拓新的途径。

5乡土文化教育的价值

5.1乡土文化要和其他学科相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在促进小学美术课的学习时,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极大地促进,可以为学生美学思维的确立打下基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载体,乡土文化绝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将龙灯、旱船、狮舞、二人转等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且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小学美术知识的同时,扩展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5.2结合社会实际,以实践来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在课内外对于相应素材进行收集,加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也可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5.3对于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以德育来丰富内涵:乡土文化资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利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国乡土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内容,对此要进行有效的挖掘,寻找其中可以被小学教育利用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展多样的活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道德觉悟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深入、科学、有效的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来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康海燕.漫谈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亚非.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研究,2008,(07).

[3]曲阳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2012年第10期.

[4]李剑梅.小学美术课教学要符合生的年龄特点[J].贵州教育,2008,(07)[10].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九

摘要:

美术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尤其是色彩教学,它能引领小学生走进美术课堂,感知美术的魅力。对色彩的把握,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发现并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从色彩教学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构建良好的美育环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色彩有不同的感知,这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心理学把色彩与学生的思维建立起关联,尤其是色彩的感知、触觉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水平,促进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因此,笔者通过对比分析色彩艺术形态,从色彩的感知与想象力来优化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一、色彩艺术的形态表现

色彩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分析色彩时,除了本身的物理色差之外,教师的心理感知也会呈现出一种意象。如红色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所以公共场所的一些标志通常是红色的;橙色具有强烈的色彩意象,所以救生衣、登山服、消防员的服装多以橙色为主。研究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之后,笔者发现有些色彩的组合会显得更加和谐、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如在照相时,选择冷暖色调搭配的衣服,能在不同的比例下形成主次分明的色调,以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色彩与色彩之间的搭配,以临近色阶较为和谐,如绿色与蓝色衔接、黄色与橙色衔接。在对比中,不同色相之间会显得更加突出,如黄色与紫色、橙色与蓝紫色、红色与绿色等,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二、色彩与学生心理的关联

色彩与心理具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色彩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如红色让人联想到火热的太阳,黄绿色让人感知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而黑色则使人感知到不详、神秘或悲凉。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更喜欢冷色系中的蓝色或绿色,而女生则喜欢暖色系中的红色或粉色。学龄期的孩子对色彩的敏感度更高,如偏爱橙色的学生,性格较为外向,心地善良而直率,充满好奇心;偏爱绿色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和包容性,喜欢集体生活,但显得低调,能够与周围同学保持融合的关系。在小学生美术课程中进行色彩教学并非易事,由于色彩与学生的感知能力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色彩。如借用橡皮泥、彩纸、彩色画笔等,让学生感知到色彩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的玩具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如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不同色彩的组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从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中感知微妙的变化。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方法

色彩教学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来表现传统绘画的民族特色。但是,国画中的技法、笔法教学缺乏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把典故作为课堂导入的主题,把宣纸置于木板上,利用泼墨方式来进行浓墨勾勒,再调以淡墨,在纸面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从而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对水与颜料的感性理解;在水彩画教学中,水彩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学生的观察力上。水是水彩的组成部分之一,清澈、柔和,而色彩则是颜料,五彩斑斓。由于水彩在绘画实践中不易把握,所以低年级学生可以先用油画棒绘画,从日常花卉、器物、常见用具的临摹中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与想象。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水彩感,训练学生分辨不同的颜色,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总而言之,在色彩教学中,教师需要把丰富的色彩环境作为学生感知色彩的条件,从色彩感知与心理启发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小学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性格、强化学生的德育品格为主,而色彩教学,则让学生从五彩的画面世界里感知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篇十

摘 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美术教学取得实效。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引导想象、走进大自然发展想象、运用感官提高想象、通过欣赏激发想象。

关键词:小学生 美术教学 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艺术课程。人们通常会将小学美术教学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从不会画到会画、从画得不像到画得像的过程,习惯了以“像不像”来评价学生的画作,却忽略了其身心发展与认知事物的关系;而美术教师和家长也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临摹作品,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样理解是简单而片面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画匠”,而永远成不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并实践的课题。

一、深入生活引导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深入学生的生活来引导学生想象。任何想象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不存在与生活无关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当然,想象是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的,并非是现实的简单机械的翻版。所以,美术教师万不可以“像不像”来简单评价学生的画作,那样会使学生都向“像”靠拢而让作品失去想象力。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让学生改变思路,同时肯定其想象力,以防止其形成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教学《游太空》一课时,课堂上我首先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准备去太空遨游,你希望怎样上太空呢?同学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后,分别画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他们的想象力是那样丰富:坐飞机、乘热气球、坐太空船、坐UFO、长出一双大翅膀飞上去、搭建天梯爬上去……接下来我问同学们:你到达太空后会看到什么呢?让同学们继续大胆地想象,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太空想象图。绘画过程中指导学生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变形、夸张、错位、组合、打乱、改动……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想象方法,结果同学们都画出了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实践表明:小学生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并且其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会带给我们以启迪。

二、走进大自然发展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来发展想象。法国教育家蒙门说:“自然和社会是我们最好和最伟大的教材。”许多教育家也都主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和学习,通过大自然直接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同时让他们去大自然中发现美,从而创造美。因此,小学美术教师有必要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四季变化等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想象也会随之迸发。例如在教学生《大树的世界》时,我带领学生们去户外观察各种大树,并让他们讲述那些大树的枝干是什么样的、叶子是什么样的、高矮粗细等等,再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大树的图片、特征等内容,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学生们了解了各种大树的特点和特征后再进行创作。结果同学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大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感官提高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提高他们的想象。调查表明,大脑信息的80%都来自于视觉,学生认识世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看”。另外的20%是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这些感官在艺术想象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中,观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过程,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让学生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激发他们的触觉系统;通过让学生闭上眼睛闻一闻各种各样的气味,激情他们的嗅觉系统;通过让学生舔一舔各种物品(前提是卫生和安全),激发他们的味觉系统;通过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或者各种声音,激发他们的听觉系统。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思想、表达感受,再让同学们利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自己的各种感受,画出自己的想象作品。实践表明:运用感官系统的这些尝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四、通过欣赏激发想象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来激发他们的想象。纵观凡高、毕加索、米罗、莫奈等大师的绘画作品,无不充满个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这些经典作品很多都值得永远学习、借鉴和观摩。通过欣赏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引导学生向名家学习,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还可以将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集中展览,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观赏的习惯,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和提高其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说: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之所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其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立足本职,认真研究与探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6 9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