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二力平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力平衡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作业

习题5、6、7.

(四)说明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力平衡》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称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等。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1、运动状态有哪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是否一样,并且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新课

(一)平衡状态

1、讲述: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平衡力。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板书)2、除了上述的信息,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提出问题: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你是怎样来判断的?2、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3、播放多媒体课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4、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板书)

(三)平衡力的应用

1、阅读教材“想想议议”,并完成书上的思考题。 2、完成练习。

三、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P27页

1、2、3题

五、板书

7、5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②大小相等

③方向相反④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平衡》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

习题5、6、7。

(四)说明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力平衡》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力的平衡

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阿阿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1)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3)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便,既“控制变量法”。

(4)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A、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观察现象。(此时小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B、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观察现象。(小车象勾码多的一端加速运动)

C、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将线移到一端,使木块受到两力方向相同。

D、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实验请同学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5)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例题:重力为6N的木块在阿阿阿阿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A、确定研究对象:木块B、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C、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为平衡状态:静止---平衡状态D、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关系:二力平衡

E、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N= G=6N方向:竖直向上练习:

(1)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少N?

(2)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的牵引力是1000N,则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两种情况: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也可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拓展:

“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一)、板书设计:-、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力平衡 篇五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2.新课教学

[板书1]三、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2]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

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

[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

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

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

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

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答: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定)研究对象:电灯。

(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

(判)运动状态:静止。

(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

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

(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

(3)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重力、阻力)

(4)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阻力)

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

(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研究对象:汽车。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牵引力f,阻力f.

两个力的关系:f>f,两个力不互相平衡,f合=f-f.

运动状态:不能处于平衡状态。

结论:汽车在f合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

当f=f,f<f时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请同学们分析。

例3.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答:支持力是2牛。

3.布置作业

(1)思考题:课本第108页“想想议议”。

(2)书面作业:课本第108页练习1-4.

(3)做做看:课本第112页巧找重心。

(四)教法说明

1.讲述物理规律的课,一般分四步进行:(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通过实验研究问题;(3)分析、概括得出规律;(4)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懂得按照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来认识、处理问题会更有效。

2.教法上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对传统的二力平衡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演示的现象更直观、鲜明,便于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看清现象,可在实验装置后放一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

力平衡 篇六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2.新课教学

[板书1]三、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2]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

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

[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

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

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

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

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答: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定)研究对象:电灯。

(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

(判)运动状态:静止。

(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

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

(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

(3)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重力、阻力)

(4)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阻力)

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

(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研究对象:汽车。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牵引力F,阻力F.

两个力的关系:F>f,两个力不互相平衡,F合=F-F.

运动状态:不能处于平衡状态。

结论:汽车在F合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

当F=f,F<f时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请同学们分析。

例3.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答:支持力是2牛。

3.布置作业

(1)思考题:课本第108页“想想议议”。

(2)书面作业 :课本第108页练习1-4.

(3)做做看:课本第112页巧找重心。

(四)教法说明

1.讲述物理规律的课,一般分四步进行:(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通过实验研究问题;(3)分析、概括得出规律;(4)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懂得按照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来认识、处理问题会更有效。

2.教法上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对传统的二力平衡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演示的现象更直观、鲜明,便于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看清现象,可在实验装置后放一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二力平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1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