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一般情况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整数解,解这类问题时,先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条件逐一求出相应的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二元一次方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及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难点: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学前准备

1、知识回顾:

(1)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什么是方程的解?

(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如何表示?

2、合作学习:

①小红到邮局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这个问题中有几个未知数,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吗?

如果设需要票额为6角的邮票x张,需要票额为8角的邮票y张,你能列出方程吗?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你能列出方程吗?

元一次方程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难点: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元”指什么?“次”指什么?

什么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习以前的内容,知道用元与次的含义,为这节课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奠定基础。

二、观看视频

观看洋葱视频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通过熟悉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发思考。

视频内容

设计意图: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视频内容,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三、探究新知

根据视频内容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提问: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共同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像这样方程组中有两个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满足x+y=10的值有哪些?请填入表中: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记作。

满足方程2x+y=16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 、y的值如下表:

不难发现x=6,y=4既是x+y=10的解,也是2x+y=16的解,也就是说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我们把它们叫做方程组的解。

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思考:3x+y=10的解有多少个?一个解有几个数?正整数解有几个?

带着问题让学生观看洋葱数学视频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视频内容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四、例题讲解

例、若方程2x2m+3+3y3n-7=0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求m+n的值。

例2、暴风雨即将来临,一群蚂蚁正忙着搬家。其中有大蚂蚁和小蚂蚁,已知大小蚂蚁总共有1 00只,小蚂蚁一次只能搬一粒食物,大蚂蚁一次能搬两粒,一场忙碌过后,洞里的160粒食物刚好一次被安全转移,求大小蚂蚁各有几只?

例3、

学生思考,试着解答,最后共同宣布答案。

设计意图:在例题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例题探究来进行总结,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重点在理解,会灵活运用。

五、随堂练习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3x-2y=4z B.6xy+9=0

C.+4y=6 D.4x=

2.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B.

C. D.

3.在方程(k-2)x2+(2-3k)x+(k+1)y+3k=0中,若此方程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k值为( )

A.-2 B.2或-2 C.2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二元一次方程x-2y=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

A、 B、 C、 D、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6.为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班计划购买毽子和跳绳两种体育用品,共花费35元,毽子单价3元,跳绳单价5元,购买方案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设计意图: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升华知识

六、拓展延伸

1.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吨,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设一辆大货车一次可以运货x吨,一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y吨,根据题意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得到方程组的解为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试计算a2 016+(-b)2 017.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巩固本课知识点,通过设置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部分的设计中,主要是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七、课堂小结

以提问进行: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是什么?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为以后的学习作知识储备。

八、教学反思

1.概念课教学模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设计时按照“实例研究,初步体会——比较分析,把握实质——归纳概括,形成定义——应用提高,发展能力”的思路进行,让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需要”而学习新知识,逐步渗透应用意识。

2.类比法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意义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方程中“元”与“次”的理解,另一方面易于理清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解”的相关知识的异同,同时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概念扫清障碍。

3.分层递进,循环上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是由低到高,逐步提升,题目的设计从单一知识点的直接运用,逐渐到多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给学生设计必要的台阶,使其一步步向前,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元一次方程 篇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2. 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消元”和“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继续向学生渗透“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通过把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解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2.教学难点 :正确地判断出可以分解的二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降次后的二元一次方程与哪个方程重新组成方程组,一定要分清楚。

4.解决办法:(1)看好哪个二元二次方程能分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它们之间是“或”的关系,不能联立成方程组。(2)分解好的二元一次方程应与另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我们所学习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有哪几种类型?

(2)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其主要步骤是什么?

(4)解方程组: .

(5)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① ; ② ; ③ .

关于问题设计的说明:

由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第一节课已经向学生阐明了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其二是由

两个二元二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由于第一种类型我们已经研究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

受了第二种类型研究的要求。关于问题(2)的提出,由于两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均为“消元”和“降次”,所以问题(2)让学生懂得“消元”和“降次”的数学思想,贯穿于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始终。问题(3)、(4)是对上两节课内容的复习,以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其中有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可以分解,因此,问题(5)的设计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准备的。

2.例题讲解

例1 解方程组

分析:这是一个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其解题的基本思路仍为“消元”、“降次”,使之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方程组或方程的解法。那么如何转化呢?关于转

化的形式有两种,要么降二次为一次,要么化二元为一元我们通过观察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有什么特点,可以发现:方程组(2)的右边是0,左边 是一个二次齐次式,并且可以分解为 ,因此方程(2)可转化为 ,即 或 ,从而可分别和方程(1)组成两个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从而解出这两个方程组,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解:由(2)得

因此,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说明:本题可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对学生的解题格式给予强调。

例2 解方程组

分析:这个方程组也是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通过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可以

发现方程(2)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而右边是完全平方米,因此将右边16移到左边后可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 ,即 或 ,从而可仿例1的解法进行。

解:由 (2)得

.

即 ,或 .

因此,原方程组可转化为两个方程组

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巩固练习:

1.教材P60中1.此练习可让学生口答。

2.教材P60中2.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扩展

本节小结,内容较为集中并且比较简单,可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种类型的方程组的解法;(2)这种类型的方程组的解题步骤如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并且有一个方程是可以分解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的解法,解这种类型的方程组的步骤是将原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两个已学习过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从而求出原方程组的解。

关于比较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师可以利用辅导课的时间补充两个二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分解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五、布置作业

1.教材P61A 1,2,3.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若关于 的方程 只有一个解,试求出 值与方程的解。

解:化简原方程,得 (1)

当 时,原方程有惟一解 ,符合题意。

当 时,方程(1)根据的判别式

∴ ,故方程(1)总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按题意其中必有一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可能产生的增根只是0或1.

把 代入(1),方程不成立,不合题,故增根只能是 ,把 代入(1)得 ,此时方程为 ,

∴当 时,分式方程的解为 ;当 时,分式方程的解为 .

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3、 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重点:

1、 用作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2、 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难点:

1、 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近似值才接近

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计算准确,方法适宜

学习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习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

(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 组 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 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 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3. 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重点:

1. 用作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值

2. 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学习难点:

1. 做图像时要标准、精确,近似值才接近

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计算准确,方法适宜

学习方法:

先自学课本,用心思考自主学习部分,努力独立完成,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未明白的内容。课上展示,针对自己不明白问题多听多问。

自主学习部分:

问题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组?写出其中的几组解。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上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们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5-x的图像相同吗?

(5)由以上的探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坐标?

(2)一次函数y=5-x和y=2x-1的交点坐标与方程 组 的解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3)由以上探究过程,我们发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除了加(差异网☆www.chayi5.com)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还可以用 法解方程组;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合作探究:

(1) 用做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线y=4-2x与直线y=2x-12交点

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变陌生为熟悉”的化归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谁能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你造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谁能知道上述方程组(指学生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是什么?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上节课我们提出了鸡兔同笼问题:(投影)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设农民有x只鸡,y只兔,则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对于列出的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如何求出它的解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若设有x只鸡,则兔子就有(50-x)只,依题意,得2x+4(50-x)= 140从而可解得,x=30,50-x=20,使问题得解。

问题:从上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过程中,你能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串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它的解法)

(1)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列方程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该等量关系中,鸡数与兔子数的表达式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

(3)前述方程组中方程②所表示的等量关系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等量关系是否相同?

(4)能否由方程组中的方程②求解该问题呢?

(5)怎样使方程②中含有的两个未知数变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呢?(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消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讲解。

由方程①可得y=50-x③,即兔子数y用鸡数x的代数式50-x表示,由于方程②中的y与方程①中的y都表示兔子的只数,故可以把方程②中的y用(50-x)来代换,即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②中,得2x+4(50-x)=140,解得x=30。

将x=30代入方程③,得y=20。

即鸡有30只,兔有20只。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讲授新课例1解方程组

分析:若此方程组有解,则这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就应取相同的`值。因此,方程②中的y就可用方程①中的表示y的代数式来代替。解:把①代入②,得3x+2(1-x)=5,3x+2-2x=5,所以x=3。把x=3代入①,得y=-2。

(本题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板书,同时教师在最后应提醒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要判断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需检验。其方法是将所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教师讲解完例1后,结合板书,就本题解法及步骤提出以下问题:

1.方程①代入哪一个方程?其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能代入?

3.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

4.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较简便?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方程组得以求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例2解方程组

分析:例1是用y=1-x直接代入②的。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不能直接代入。为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或含y的代数式表示x)。那么选用哪个方程变形较简便呢?通过观察,发现方程②中x的系数为1,因此,可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x,再代入方程①求解。解:由②,得x=8-3y,③把③代入①,得(问:能否代入②中?)

2(8-3y)+5y=-21,-y=-37,所以y=37。

(问:本题解完了吗?把y=37代入哪个方程求x较简单?)把y=37代入③,得x= 8-3×37,所以x=-103。

(本题可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三、课堂练习(投影)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与学生共同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因为方程组在有解的前提下,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所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值,故可以用它的等量代换,即使“代入”成为可能。而代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元,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概念之后的学习内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之一,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学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完以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也是为了今后学习函数、线性方程组及高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转为较简便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二院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还学会判断一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吗?追问二元一次方程组既然有解那么它们的解又怎么求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追问其他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此过程通过播放洋葱视频中的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播放致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后点击暂停,先让学生考虑想清楚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有何异同?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渗透消元的思想,然后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完整的解题过程,并在每一步做出相应的解释,怎么变化而来。

播放视频完后先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教师引导总结。接着完成配套的3个习题,强化训练。

(3)例题讲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例1和例2的对比,引出如何选择变化有利于计算的问题。

预想大部分学生例2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到底选择哪个方程变形,当学生做出例1,犹豫例2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1)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中变形的过程我们应当如何变形?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式子表示y(或含y的式子表示x)

(2)选择哪个方程变形比较简便呢?

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洋葱视频继续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在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在变形的过程选择那一个方程,选择那一个未知数变形能简便的进行运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分享?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二元一次方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