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八年级生物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来源:ZXXK]

重点难点: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教具教法:

课件、挂图;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师:“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说的很对。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

生: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

生: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

生:有时在水里面会看到一只青蛙爬在另一只蛙背上。

生:它们还紧紧的抱在一块儿。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就叫“抱对”。抱对后,雌蛙排出卵细胞,雄蛙释放出精子,雌雄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抱对”有什么意义呢?

生:雌雄蛙紧紧的抱在一块儿,可以使卵细胞和精子更好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来源:]

师:说得很对。大家见过这种受精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上下两面颜色一样吗?

生:见过,而且是很多粘在一块儿,一团团的。

生:它上面的颜色深些。

师:很对。上面的颜色深有什么好处呢?对,主要是为了吸收光,利于本身的发育。大家通过学习蛙的生殖活动,想一下青蛙的。生殖有什么特点?必须在水里进行吗?

生:青蛙是体外受精。

生:雌雄异体,并且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师:非常正确。青蛙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师:大家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下面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来源:ZXXK]

(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

师: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

生:它总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找。

生:小蝌蚪不知道自己和妈妈长的差别太大,因为一般动物孩子和父母都长的差不多。

师:蝌蚪和青蛙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生:蝌蚪像鱼,有尾巴,青蛙没有。

生:蝌蚪没有四肢,青蛙有。

生:生活环境也不一样,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蝌蚪只能生活在水里。

师:大家看课本P48彩图思考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几个时期呢?

(学生思考、回答)

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受精卵--蝌蚪--有后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师:大家看那组同学更正确呢?

生:第一组。

师:很好。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的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大家知道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那么谁可以确切的说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像青蛙那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师:很好。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呢?[来源:]

生:蟾蜍也是。

师:很好,其实还有很多,像:大鲵,也叫娃娃鱼,还有蝾螈等等都是。我们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那么大家总结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师:很好。大家通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那么水环境的好坏对青蛙有很大的影响。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生:保护水资源,使青蛙可以更好的生活。

生:爱护青蛙,不乱捕杀它们。

师:说的很好。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来保护青蛙吧!

测试题:课后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2、协商和辩论这样保护白头叶猴。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6-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濒临灭绝

2、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五、作业

1、如果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在地球上消失了,那么这个物种已经()

A、灭绝B、濒危C、受到威胁D、再生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迁地保护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克隆D、法制管理

3、数千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为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__县教育局全面推行尝试教学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内容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共三章。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关于第五单元的内容我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1)、关于动物部分

教材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的运动、行为以及在生物路边中的作用,其知识结构简图如下:

这样的安排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强化了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其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地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而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难点。

(2)、关于细菌、真菌部分

其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两大部分。本单元的第四章标题为“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第一节,还安排了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尽管与具体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却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说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时,必然要说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因此,将课程标准中这两项内容合在一起。

2、关于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标要求达到层次是学生能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是个热点问题,所以教材从生物各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便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三、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重点

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教学过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流感或乙脑等传染病流行时,为了大家的健康,家长会采取一项措施,就是带领你们去——

学生:打预防针。

教师:对,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打预防针呢?

学生:因为不打预防针的人往往会患病,而打过预防针的人会安然无恙。

教师:对,这一现象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学习过这一节之后,我们就会清楚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分析资料,引出重点]

教师:我们知道,人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

学生:皮肤。

教师:那么皮肤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保护身体内部结构、调节体温……

教师:除了同学们刚才提到的,皮肤以及黏膜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功能。下面,先听老师讲一件事: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能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这时发现这些病菌的数量——

学生:增加了?

教师:不,情况恰恰与同学们预料的不一样,那些病菌非但没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们的皮肤消灭了。

学生:没想到我们的皮肤这么厉害。

教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究竟我们的皮肤还具有什么功能呢?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呢?

学生: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了。

教师:对,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所以皮肤和黏膜组成了我们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板书: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学生:老师,既然有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还有第二道或者还有第三道。

教师:的确是这样,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板书: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学生:老师,这些知识可真难记。

教师:实际上,上述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学生:老师刚才说人体有三道防线,那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呢?

教师:接下来我就来说第三道防线。

板书: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关系,那么请大家根据上述知识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出水痘了呢?

学生: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之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教师:回答得很好。人类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体的这种现象后,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使人体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条件下,体内提前产生抵御某种病原体的抗体,从而避免了许多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利用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就是人类利用这种方法与疾病作斗争的一个成功的例子。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呢?

学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

教师:同学们提到的疾病人类现在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预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对比我们前面所学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线称之为——

学生:特异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书: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五

课前检测: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

2、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 、 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3、 昆虫的特点:身体可以分为 、 、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 ,一对 和一个 ;胸部有三对 ,一般有2对 。体外还有防止水分散失的 。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设计:

一、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 生殖:有性生殖

2、 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P9页图)

唐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蚕的默默吐丝行为赞扬了一大批甘于奉献的人。不过,应对此诗句稍作改动,因为蚕虽然丝吐尽了,但并未死亡,只是化为蛹了,所以古人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特点: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二、 其它昆虫的发育

1、 昆虫的发育都是变态发育

2、 变态发育的种类: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①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蚊、蝇等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也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时期, 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②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运的昆虫还有蟋蟀、螳螂、蝈蝈等

蝗虫的发育和家蚕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现蜕皮现象,共蜕皮5次。

3、 蜕皮: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

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幼虫期。家蚕的幼虫要蜕5次皮才能化蛹。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皮发生在若虫期。蝗虫的若虫跳蝻要经过5次蜕皮。

4、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有性生殖,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有性生殖

二、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例:蜜蜂、菜粉蝶、蚊、蝇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例:蟋蟀、螳螂等

课后巩固:

1.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

A 卵→若虫→蛹→成虫 B 卵→蛹→若虫→成虫 C 卵→若虫→成虫 D 卵→蛹→成虫

2.跳蝻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本质区别是( )

A 形态结构不同 B 生活习性不同 C 身体较大 D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3.对蝴蝶的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毛毛虫、蝴蝶、蛹 B.受精卵、毛毛虫、蛹、蝴蝶

C.蝴蝶、毛毛虫、受精卵、蛹 D.蛹、毛毛虫、受精卵、蝴蝶

4、 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要多次蜕皮,如蝗虫要经过5次蜕皮才能发育成成虫。那么他们蜕皮的原因是( )

A. 进行气体交换 B. 外骨骼不能随生体的生长而生长

C. 减轻体重,利于运动 D. 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灵活

5.蚕茧代表家蚕的( )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6、明辨是非

①.所有昆虫的幼虫都要经过五次蜕皮。( )

②.蝉的若虫所蜕下的皮称为蝉蜕。( )

③.昆虫的发育过程之所以有蜕皮现象,原因是旧的外骨骼限制身体的生长。( )

④.蝗虫的成虫不再有蜕皮现象。( )

⑤.蚕的幼虫吐丝作茧是为了人的需要。( )

7、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生殖方式都是

发育都是 发育

完全变态

蝗虫

八年级生物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⑵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2技能目标

⑴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⑵学会进行组织培养。

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霉菌的孢子生殖。

3情感目标

⑴体会生物生殖的多样性。

⑵体会无性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提前准备

教师:⑴准备培养基质和营养液

⑵酵母菌和根霉的培养

⑶相关的课件材料

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有关无性生殖的资料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⑴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的概念

⑵营养繁殖活动

难点:⑴植物营养繁植活动

⑵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对前几节内容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了人和动物的生殖方式。那么在生物圈中,其它的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如,植物、微生物又是如何生殖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其它生物是如何生殖的。

(课件展示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

[探究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人和动物都是怎样生殖的?

学生:都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课件展示受精作用的过程)

师生归纳:人和这些动物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较强。(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举然界中还有那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各种植物名称)

教师引导: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呢?

(课件展示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绿色开花植物又是用什么来繁殖的呢?

学生:种子

教师引导:种子形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呢?

学生: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胚的发育。(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你能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吗?

学生:(讨论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花粉形成的

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胚长成一株幼苗,形成新个体。(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属于有性生殖呢?

学生回答:是

教师归纳:对。种繁殖方式也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所以也是有性生殖。

教师引导: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他的产生后代的方式吗?请举出用其他方式繁殖的例子。

学生:(举例)

(教师补充举例)(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象上面我所举到的这些植物的产生后代的过程中有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学生:没有

教师:对。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殖方式呢?

学生:无性生殖

师生归纳: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同有性生殖相比较,无性生殖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归纳: ①产生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②无性生殖后代的生活力下降。(课件展示)

教师:上面我所举到的用马铃薯的块茎、蒜、草莓的茎等是植物的是营养器官还是生殖器官呢?

学生:是营养器官

教师:这种利用绿色植物营养器官的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你能说出营养生殖的特点吗?

学生:有利于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课件展示)

教师:既然营养繁殖有如此多的优点,你能举出生活中见过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补充后引导学生归纳:(课件展示)

营养生殖:1、扦插:葡萄,月季,秋海棠,伞竹

2、嫁接:桃,梨,苹果,大枣,柿,龙爪槐

3、压条:类竹桃,桂花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和常用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你们想不想尝试着来进行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营养繁殖的活动。注意,在这里我们仅仅只为你介绍怎样去进行营养繁殖。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一种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把具体的实践过程写成报告在班级中交流。请你们通过阅读书中植物的营养繁殖内容,以获得进行营养繁殖的方法,同时,探讨如下问题:

1、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繁殖哪种植物?

2、植物的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有何不同?

3、举例说明生产上怎样利用植物营养生繁殖的优势。

[巩固练习]

P95思考与练习:1、2两题。

学生反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八年级生物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1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