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优秀教案(优秀7篇)

发布时间: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高一年级历史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一历史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像、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和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中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

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共分为五个目。

第一目,从总体上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事实。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是比较普遍的。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形式,因此受到限制。

第二目,介绍了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匠户”的产生。并说明“工官”制度的延续,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的范围里,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在“匠户”制度下,工匠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

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在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说明当时丝绸制品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劳动人民在纺织品方面的消费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冶铸业的发展。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商代的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春秋时期出现铁器,中国生铁和块炼铁大体同时出现。中国古代的冶铁鼓风技术较早就进入了成熟期。

第五目,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说明中国原始时代的彩陶就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从陶到瓷的过渡阶段。中国古代的制瓷业高度发达,地域分布较广,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秦统一中国、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通过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描述秦朝的将与四至,提高识图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战国后期的时代特点、秦统一的过程等具体史实,认识统一的必然性,经历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和认识历史的学习过程。

2.通过探讨秦统一的条件、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意义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方法,解释和判断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我国很早就是一个以统一为主的多民族国家,辽阔的疆域、想通的经济和文化、有效的制度、共同的命运,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郡县制在当时比分封制具有进步作用,并进一步明白任何制度实际上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难点

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学习和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其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西安发现了一支沉睡2000多年大秦帝国军队——秦兵马俑。这个发现一经面世便震惊了世界。在拭去历史风尘之后,你依旧能感受到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势不可挡的雄伟气势。这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从他们身上我们又能了解到大秦帝国怎样的过往?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七课秦的统一

[板书]一、秦灭六国

1、统一六的条件

师:秦可以统一六国,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它实力最强大,但除此之外,秦能够统一六国还有哪些条件呢?下面同学们看书58页部分。(请学生读此段)

师:通过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各诸侯国为争城争地而不断征战,很多百姓在战争中被杀害,人民的生命没有保障,生活非常的困苦,这就说明了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师:那当时的百姓渴望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生答)(和平,安定,没有战争,安居乐业……的生活)

[讲述]:说得非常好,当时的百姓就是渴望一种和平、安定、没有战争、安居乐业的生活。但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长期进行战争,这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因此,结束割据战争,成为当时人民共同的愿望。

师:具备了以上的条件,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秦的统一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秦统一六国

师:以上分析的是秦统一六国的条件,那么秦灭六国的过程是怎样的?首先是秦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临国的土地,削弱其势力。其次是通过长平之战削弱了向东兼并的最大障碍——赵国的势力。

师:请问同学们长平之战对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影响?(生答)

[讲述]:长平之战之后,赵国从此便衰落,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强秦的进攻,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那秦国是用多长时间灭掉六国的?灭六国又是怎样一个顺序?

电脑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使生对秦灭六国形成空间概念。

[讲述]: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秦是于公元前230——前221年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公元前230年,首先灭掉了离他最近的也是六国中最弱的韩国;公元前228年,秦灭掉了赵国;公元前225年,灭掉了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掉了楚国;公元前222年,灭掉了燕国(燕王喜在辽东被俘虏);公元前221年秦最后灭掉了齐国。由此可以看出,秦采取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攻势。

而且,在这咱们还可以用一个谐音记忆法来帮助我们记住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亡,楚咽气(燕齐))

师:我现在出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书回答一下,(秦统一六国时在那一年?谁完成了秦的统一?定都在哪里?)请你们看书回答一下!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后,便出现了全国统一的局面。截止到此,战国时期结束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变成了统一的秦朝。

师:秦的统一对当时和后世有何重要意义呢?同学们再看一看58页的最后一段黑体字。(生答)

[讲述]: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以上就是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板书]二、巩固统一的政权建设

师:秦灭六国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巩固统一局面。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板书]1、政治上——建立专制集权制度

师:首先在政治上,秦建立了专制集权制度,那么什么是专制集权制度?我在这先不作解释,咱们先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一起学习和认知一下什么是专制集权制度。

[讲述]:首先,在秦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功高盖世,觉得夏、商、周三代国君“王”的称号已不足以显其尊贵,便下令改称号,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意思就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而且“皇帝”这个称号还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当时的嬴政还自称“始皇帝”,他为什么自称“始皇帝”?

师:因为它是第一个,是最开始的皇帝,“始”就是开始、最初的意思。而且他幻想琴的统治能够永久持续下去,他不仅自己要当皇帝,而且让子孙世世代代永远做皇帝。

那皇帝的权利都体现在哪呢?秦始皇还规定国家一切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主要官吏由皇帝自己一人任免。

那么皇帝虽然至高无上,权利又如此之大,但全国的事情那么多,皇帝一人管得了吗?怎么办?(生答)

师:找帮手,很对。

[讲述]:所以秦始皇就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来辅佐他。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者合称三公,是秦朝中央政府最高官员,但是国家大事,最后仍要由皇帝裁定,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命令。

师:这是在中央,那在地方上,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治理方法呢?现在同学们看一下书59页,(秦始皇)秦始皇身边有两位大臣,这两位大臣正在为秦朝如何巩固统一为秦始皇出谋划策。大臣李斯,他说“周代分封同姓子弟很多,结果怎么样呢?应该实行郡县制。”李斯主张的就是设立郡县制。那我告诉同学们,秦始皇最终采纳的是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主张的郡县制,而没有继续沿用“分封制”呢?咱们可以回忆一下,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是谁与谁之间的战争呢?(战争主要发生在诸侯国之间)那么,诸侯国是怎么出现的?(周初分封的结果)

[讲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为了防止诸侯割据,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作为从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

师:那郡县制具体是怎样实行的呢?

[讲述]:就是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郡县制的实行,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而且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讲述]:秦朝就是这样通过郡县制,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所谓的“集权”。又通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把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一手中,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这就是所谓的“专制”。简单的说,专制就是中央权利归皇帝,集权是说地方权利归中央

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而且这一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通过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呢?

[板书]2、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举措

师:由于各国的道路与车辆的尺寸不一,这就给给各国商人带来了哪些不便?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始皇实行了车同轨,并且加强了对水路交通网的构筑。

师: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文字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文字的发展,首先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此外还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发展到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文字。(看“马”字有几种写法)

[讲述]:最后一个是秦国的“马”字,我想同学们还可以认得,其余的“马”字我想你们就很难辨认了吧。这样的话,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就很难看懂,各地区之间的人民也难以沟通,而且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更不利于秦统一的巩固。

所以秦始皇便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但小篆写起来其实并不简练,许多笔画都是线条,象图画一样,写起来很慢。所以后来,又广为传播的一种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什么?(生答:隶书)

[讲述]:秦统一文字后,就加强了各地人民的沟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很有影响。

师:文字统一了,但除了文字之外,在战国时期还有哪些方面很混乱呢?需要秦朝去统一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组漫画,找出答案。(看课件)

师:我想通过这组漫画同学们都应该有了答案了吧,除了文字外,还有什么需要统一呢?(生答)

[讲述]:可见,当时人们想要外出做生意,就因为货币,还有尺、斗的不统一面临了很多的麻烦,给商品交换带来困难,严重的会给秦朝的经济发展带来混乱,还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由漫画中我们也已经看出,战国时货币非常复杂,形状大小、轻重、计算单位都不相同。基本币制是四大类(看课件)。燕、齐等国流通“刀币”(是从实用的刀子变化而来);魏、赵、韩流通“布币”(是由古代的除草农具演化而来的);楚国流通铜贝,也叫“蚁鼻钱”、(“鬼脸钱”);秦国流通“圆钱”,也叫“环币”。(环币是从纺织工具纺轮演变而来的),环币比起布币和刀币,计数和携带更方便,因此逐渐成为受欢迎的货币。

咱们看到,这么多的货币种类必然会给商品交换带来困难,因此秦统一后,规定废除各国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此钱中间只所以做成方孔,是因为当时人民想把钱做得精致一些,需要把钱的边缘磨圆滑,磨时需要穿一根棍上,如果中间是圆孔,则不易固定,该成方孔,再穿在一根方棱的棍上就很容易固定。又因为这种钱标准重量为半两,所以称为“秦半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这个圆形方孔钱也因其形制合理、便于使用,所以后世也都纷纷效仿,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师:在经济上,秦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新高一上历史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柯立芝繁荣”、冲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意义深远的新政。

学习本课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而罗斯福新政则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不仅保存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且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等世界史内容接触较少,需借助更多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针对本课中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多种形式的历

史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客观地去评价历史事件。

学习方法:自主研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和影响。

归纳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探究“新政”特点和影响、充分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课内外多种史料获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和勇于面对危机克服困难的精神。

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罗斯福新政措施和影响

难点:全面客观地认识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CCTV公益广告《读书-主持人篇》视频,

【教师活动】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品味和文化素养。同样阅读丰富的史料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今天我们大家一起以阅读课的方式来学习一下《罗斯福新政》。

大家跟老师一起迅速浏览课本,看一下共包括哪三个子目:

【师生共读】1.“柯立芝繁荣”;2.冲击资本主义的大危机3.意义深远的新政。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略)

二。【新课探究】

(一)自主研习

1、自读课本33页小字回答:柯立芝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2、自读课本33--34页内容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3、自读课本35--36页内容归纳罗斯福新政涉及的领域、措施、影响。

(二)自学检测、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强调

【教师引导】一战后,国际环境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也出现了一度繁荣,历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呢?

【投影展示】自学检测一:柯立芝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最终引发了股票狂跌,企业倒闭、一些大股东瞬间变得一无所有【投影展示】资料和漫画

【教师引导】这样1929.10.24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就在美国爆发了,那么这场危机具有哪些特点呢?

【投影展示】自学检测二:归纳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回答】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说明

【教师引导】这场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大家阅读以下史料探究”经济危机的影响”

【投影展示】反映经济危机影响的历史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角度说明“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师引导】这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乃至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害的是美国,灾难中的美国此时迎来了第32届总统大选。胡佛和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下面大家共同读他们的竞选主题,

【投影展示】胡佛和罗斯福竞选画面和竞选主题

【学生活动】学生读竞选主题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美国的民众,你将把宝贵的一票投给谁呢?

【学生活动】投票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加一个小插曲,【投影展示罗斯福的生平】据此阐述一下罗斯福最让你敬佩的地方在哪?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了解一下罗斯福执政时遇到了那些棘手的问题?

罗斯福总统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投影展示】危机中美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教师引导】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共同归纳一下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新政的特点就在”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使美国成功渡过了危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共同了解一下新政后的美国,归纳一下“新政的影响”

【投影展示】新政后美国社会发展的资料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归纳新政效果。

【教师引导】新政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新政不仅挽救了美国,而且使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得以保存,更重要他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二战后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广,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期。就此能否新政“完美无缺”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罗斯福新政’呢?

(三)师生交流园、拓展延伸

【投影展示】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罗斯福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教师引导】问题1.新政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如何理解“新政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新政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投影展示】全面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资料

【教师引导】目前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从成功的改革案例中用应该吸取哪些经验呢?

三。以史为鉴:改革路上的探索

【投影展示】列宁新经济策:——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罗斯福新政:——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教师点拨】启示:开拓国际视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发展进步,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教师引导】本节课我们利用大量的可内外资料探究了“罗斯福新政”的重点知识,下面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本课内容,以便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四。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学生根据板书自行梳理知识结构

新版高一历史教案 篇四

神圣抗战的开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的重点课文,是前面学习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发展的结果。从这节课开始至第12课,学生将学习中国抗日战争史。因此,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材结构:

----------------------------------------------------------------------------------------------------------------------------------------------------------------

--------------------------------------------------------------------------------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日军的侵华罪行(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和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对抗战的危害;南京大屠杀(时间、经过、被杀人数)。 2、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明确以下几点:(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共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3)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比较努力地进行了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来-的妄想,但由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使中国丢失了华北、 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4)从南京大屠杀,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分析国民政府要抗战初期的功过,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看问题的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四)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南京大屠杀。难点是:对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功与过的评价。二、教学教法:

高二历史说课稿神圣抗战的开始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如纪录片片断、照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简要地回顾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我东北、华北、华东的侵略活动,说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二)讲授新课:

一、以图说文,介绍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战的爆发。 在本目的讲解中,注意使用课本中的《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来说明卢沟桥在军事上重要地位。并结合课件,简要讲述事变的经过和二十九军将士英勇抵抗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二、联系旧知识,认识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的经过。 在讲述本目之前 ,应提醒学生注意标题中的“正式建立”这四个字,并引导学生回忆西安事变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的情况,然后分四步(即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结合课件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经过,最后讲明其重大历史意义。三、讲、读、观察相结合,了解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 在讲述本目之前,应向学生说明抗战一开始就存在两个战场,即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而本目讲的是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将在以后讲述。接着讲述日本在占领平津之后,制定了三个月-的狂妄战略计划,以使学生对日本的全面进攻有一个总的了解。面对日本的全面进攻,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进行了抵抗,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结合课件,重点讲述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在讲述淞沪会战中,课文中的小字部份宝山县城姚子青营守城殉国和谢晋元团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事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材料,应让学生认真阅读。注意:在讲述淞沪会战结束,南京失守后,将教材放在最后面的“南京大屠杀”一目作为一个小点提前讲述,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时间概念上的连续性。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利用课件并结合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小字部份,要求学生记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被杀人数,从而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以使学生牢记这一深仇大恨。 在讲述平型关大捷时,要求学生记忆时间、我方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在抗战的地位(即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通过演示课件中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八路军英勇作战的情况。同时提醒学生学生注意:尽管平型关战役取得胜利,但整个太原会战是失败了(为以后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在讲述台儿庄战役时,要求学生记忆时间、中国军队指挥官、歼敌人数及在抗战的地位(即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作战的激烈和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同时了解尽管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但整个徐州会战以失败而告终。 在讲述完武汉会战之后,引用毛泽东的话:“从一九三七七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那些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英勇斗争的军队和在战争中牺牲的官兵,都应受到崇敬和纪念。”对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作战情况作一个小结。 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军队一度英勇抵抗,并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但却不断丧师失地,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因为国民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具体分析:片面抗战路线即不发动群众,单独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因为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和人民是对立的。它害怕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因此不敢发动人民战争。最后指出片面抗战路线的严重危害:使中国丢掉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三)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小结及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时教学内容

高一历史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坊与市、交子、商帮等重要概念;知道商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提高思辨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各代商人发展状况的了解,感受商业发展的辉煌,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代商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

【难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周书》中关于农工商业的描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古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商业活动?商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商业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古代商业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先秦商业

过渡: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家知道商人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秦汉商业

过渡:秦汉以来,面对商业的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教师总结: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三)隋唐商业

1、商业繁荣的原因

播放敦煌纪录片关于敦煌莫高窟45窟盛唐时期壁画《胡商遇盗图》片段,同时展示开元通宝图片,学生思考唐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出原因:社会繁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的流通。教师补充材料,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启发学生回顾大运河开凿的意义。学生联系旧知可回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隋唐商业的繁荣。

2、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师出示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提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体现了唐代的商业交易场所是什么?学生可知是市。教师进一步补充,城内仍有坊、市之分,并受时间限制。政府在市内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同时市中有邸店、柜坊,出现了飞钱。此时邀请同学上台模拟唐代商人贸易现场,理解邸店、柜坊和飞钱的含义。

师生共同总结: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

(四)宋元商业

1、宋代商业

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提问这幅作品是哪个朝代的?描绘了哪些繁荣的场景?

学生答出: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店铺林立,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错落有致。

教师进一步提问,看出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学生自由阅读教材第13页,同时出示交子图片,学生可知一是城市商业的繁华,以开封和临安为例。二是商品种类繁多,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商品化。三是纸币的发行。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出现了交子。

2、元代商业

过渡:元代蒙古人征服了欧亚大陆,版图,那么元代的商业发展又如何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元政治统一后,海陆交通便利,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重新疏浚大运河,南北海运畅通,东南沿海交通发达。

接着出示材料提问:材料一中“此城”指哪个城市?材料二中海外贸易的港口在哪里?

学生解读得知,材料一中“此城”为元大都;材料二中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常有百艘以上海船停泊,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五)明清商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找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简要概括明清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城镇商业呈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燃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接下来教师安排小组交流讨论:思考穿越唐宋元等几个历史朝代,看到的商业活动会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分别上台表演。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可从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等多方面回答。学生发散思维后,教师总结:盛世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路港口发达,文化繁荣。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请大家为当下“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建言献策,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交流。

高一历史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过程】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神农”的传说

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

长江流域—种植水稻

2、农耕格局

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表现:

(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

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

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

(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三、水利事业

1、大禹治水

2、水利工程和技术: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四、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很少有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6)天生脆弱。抵抗风险的能力差。

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人教版 篇七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

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新课学习

一、伟大的转折

“-”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

-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1、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展示: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图片

以上事件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各起了什么作用?

1、形成过程

(1)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i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

(4)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合作探究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

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等等。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一,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第二,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调查研究等方法。第四,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

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其地位和意义是什么?

1、提出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地位和作用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

1、(2012o山东基本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

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2010o天津文综)20世纪50年代,-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

答案:D

2、解析:《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故本题选B项。

答案:B

板书

板书设计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2、过程

(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②意义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创立-20世纪80年代

(1)明确提出

(2)系统概括

2、逐渐成熟

(1)南方视察

(2)中共十四大

(3)中共十五大

3、内容

(1)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4、评价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2)中共面临新问题

2、内容

(1)代表发展要求

(2)代表发展方向

(3)代表根本利益

3、地位: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高一年级历史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1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