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精选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9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 篇一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己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难点: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开学初就进行布置)

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把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观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写下来。

2.语言具体生动,观察要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本组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把观察的经过和自己的发现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分享给大家?

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观察过程中,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根据内容取题目

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四、明确写作要求

讨论明确:

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要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五、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学生动手开始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六、佳作引航

水仙花

3月16日 星期五 晴

半个月前,爸爸从花市买回一盆植物,说是水仙,挺漂亮的,我决心认真观察它。

我仔细端详,发现它与别的植物不同,不需要泥土,一盆清水加上一把雨花石就能养活它花。水仙花的底部比我的拳头大一点,像一个大蒜头,一层褐色的外皮裹着它洁白的“肚子”。“蒜头”下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白色根须,像老爷爷的白胡须。“蒜头”顶部分开五大个枝条,它们均匀地生长,枝条中间长出一枝筷子粗细的茎。

为了养好它,我去网上查找养水仙花的方法。天晴时,我把它端出去晒太阳,每隔两三天就给它换一盆清水。

今天下午,我惊喜地发现,水仙开花了。白色的花瓣围成小喇叭的形状,中间众星拱月般围着黄色的花蕊。凑上前去闻一闻,哇,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让人舒服极了!

我看着眼前这水仙花,仿佛是从水中站立起来的仙女,冰清玉洁,一尘不染。怪不得水仙花有“凌波仙子”的美称呢!

点评:这篇日记采用总分的结构介绍了水仙花。先写买来水仙花,认识它,再写它生长环境,详写了它的外形特点,接着写查找养花资料,最后写水仙花盛开的样子。本文描写生动,巧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出了水仙花的美丽。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明确习作要求动 笔完成习作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反思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篇三

1.体味作家平淡中蕴含高深的文字境界。

2.理解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类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

3.学习文章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

重点与难点:

1.对“泉水”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对阿柄艺术风格的感悟理解。

突破口:创设音乐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学作品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爱听音乐吗?听过民乐吗?有一首中国民乐使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这首乐曲应当跪下来听,大家到底想不想听啊?

二、介绍阿炳,放送音乐《二泉映月》,听后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1.阿炳,本名华彦均,江苏无锡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练习刻苦,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儿时丧母,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落,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正是这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许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

现存的传世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六首。而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2.播放《二泉映月》。

3.引入———今天我们来拜读韩静霆的《听泉》,看他对盲人阿丙的《二泉映月》有怎样的理解?

三、师范读课文后,生再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细心品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赏析第三段“泉水一冲出深山……跑向山外的世界”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曲子的美妙动听?

齐读相关文句,问: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吗?

四、探究问题:

1.文题中的“泉”指的是什么?

2.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那作者围绕《二泉映月》写了些什么内容?(板书)

明确:(1)产生

(2)流传

(3)内容(曲子的意境)

(4)评价(崇高的艺术地位)

五、我们学习了《听泉》,你有什么感受?你赞成小泽征尔的评价吗?那你对他的话是如何理解的?

六、课外拓展: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谈谈你对这首钢琴曲的感受。

贝多芬简介: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七、背诵第三自然段。

八、欣赏春江花月夜

九、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3.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①把事情过程说清楚。②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①按不同的兴趣,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最快乐的事情,与大家分享。②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c、课堂展示:①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②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的]1、写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自己所画图画的内容。

2、写的时候要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3、写好后和同桌交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展示和欣赏。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一幅与秋天有关的图画(图片或自己画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

1、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画,让生观察,引导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画面的内容。

2、学生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3、请学生代表说说画面。

二、写画面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三、习作交流让同桌的学生把写好的习作一人读,一人听,互相提意见,根据所提的意见各自修改。

四、展示、评价

1、把学生的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价。

2、学生各自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图画和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表示颜色单音节词组成的新词。

2、朗读省略与秋天有关的对对子。

3、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4、朗读、背诵绕口令。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词语师问: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学生交流发现,师小结发现的内容。

3、词语扩展

①从课本中几种颜色扩展。

②从其他颜色扩展和积累。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①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②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2、我会填

让学生自己填后再读一读。

三、趣味语文

1、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自由读。

3、背诵。

4、学生绕口令比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巨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紧密联系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巨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评议

二、探究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进行。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交流不懂的问题。

3、师巡视,学生的问题,形成问题组:

什么是巨人?

说说“当我们领到巨人的身份证,才有资格在时代的`舞台上微笑”一句话的意思。

学完这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4、针对以上问题再次展开讨论,师指导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师评议、点拨

6、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拓展创新

1、出示多媒体课件---古代人的生活情况和现代社会的高科技术,学生学生在对比中说一说科学的力量。

2、未来社会将是怎样的?科学将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3、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用事实证明“能上银河摘星,可入龙宫寻宝,改天换地的‘盘古’传人,天天把新的神话创造”这句话。

四、课堂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水浒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水浒传》

1、播放《好汉歌》,出示水浒108将人物图,调动人物情绪。

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 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 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

1、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

2、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

四、作业。

《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

1、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

2、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

3、办一期以“水浒英雄人物”为主题的小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附:板书设计

4*火烧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1、CAI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四、课时安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目标重难点:

习作练习及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

教学时间: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及习作

(一)口语交际

1、生自由读要求,思考:本次交际的内容是什么?(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2、生自由分组交流。师提示:要说清这个自然奇观在哪里?奇在何处?最好能说出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3、生推荐生一名参加全班交际。

4、全班交流,师生注意评价。生可以提问,也可补充,还可以讨论。

5、全班评议。

(二)习作

1、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3、生与同桌同学交流。

4、生拟定草稿。

5、师初评:

(1)语句通顺。

(2)没有错别字。

(3)有条理,有顺序。

(4)有重点、清楚地介绍。

6、生根据提示,四人小组评议。

7、定稿,抄习作。

二、我的发现

(一)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二)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三)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四)总结

三、日积月累

(一)生自由读,思考: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二)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三)生上台表演。

(四)师生齐读,再背。

四、趣味语文

(一)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二)

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2、师生再读。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词句段运用”,一部分是让学生为动物找家,另一部分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关于秋天的谚语。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了对文本的理解。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抓中心句、中心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

教学建议:

“平台交流”这一板块的内容是要学生养成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

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5.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谚语。

教学反思:

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教学时,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乐,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

《飞向月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1—4),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第二段(5—6),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第三段(7),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本课6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字词的预习情况利用早读等时间解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二、络查找加深体验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2.学生用“ɡooɡle、百度”搜索器,输入“杨利伟太空之旅视频”观看上的自拍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3.络中的太空之旅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三、学习课文彰显个性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四、课外拓展解决疑问

1.教师:除了课文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查找资料,进行。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飞向月球

知道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他们……

2.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消息,我们有机会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3.那么,我们进行一个简短的入队仪式,全体起立,“欢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我们鼓掌表示通过”。——请坐下。

4.现在就有一个飞行任务交,跟着课文中的三名宇航员一起——飞向月球(生读课题)。临行前,老师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们能否把旅行中有趣的经历认真地记录下来,带回地球,跟我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5.那我们准备出发吧,穿上价值三十万美元的宇航服,登上“阿波罗11号”飞船,准备发射,倒计时开始,10、9、8、7、6、5、4、3、2、1升空!(音乐起,学生开始自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有趣的见闻)。

二、精读体悟

1.现在,老师已收到部分队员发回的信号,请求飞回地球。

2.很高兴,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地球,不知道你们带回了什么有趣的见闻,能否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交流:(说到哪儿讲到哪儿,但建议作适当引导,避免先讲第六自然段后面的文章)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交流后出示:“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

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

2.通过朗读表达你的体会。

3.那么,当你刚抬脚,就跳起三、四米高,你心里害不害怕?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4.还有哪些宇航员也认为这很有趣的,请你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表达你们的`体会。

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交流后出示:“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

2.在空中睡觉你感觉如何呢?(轻飘飘的,自由自在)请你读出这种感觉来。

3.谁还愿意来轻飘飘一回的?

4.指导朗读

5.交流出示:“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6.请你通过朗读来感受吃饭的特别。

7.指导朗读:个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第六自然段(提前要求阅读飞向月球助读第141—143页)

1.交流出示:“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2.当你登上月球时看到高山耸立,巨石嶙峋时,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

4.“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5.抓住三个“有时”来指导朗读。

6.“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

7.景色的确太美了,棕黄色的陆地镶嵌在蔚蓝色的海洋中,还不时有几朵美丽的云彩在上面飘荡,在月球上看地球真是太美了,真是令人——百看不厌。来,你来读好它,感受一下它的美。

8.美吗?谁再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景。

师:我们都觉得这次旅行非常有趣,也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景色,那么大家是否留意过身边的三名宇航员,他们在干什么呢?

1.“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开关,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A.你亲眼目睹了他们工作的情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老师听了也非常的佩服,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一赞他们吗?

C.指名读

D.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几位工作认真的宇航员。

2.“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等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指好“小心翼翼”这个词语,再指好句子。

3.“宇航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壤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

A.经科学家研究分析――接读课文至结束

B.大家查找过资料,具体是哪种元素呢?

(铝、钙、碳、硅、钛、镁、钾等66种元素)

C.这些元素就是我们地球上所缺乏的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资源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月球也将成为我们人类另一个家园。

三、拓展

1.各位见习宇航员,请问我们现在能否到月球上居住?能说说原因吗?

2.那你想为月球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做些什么?

3.除了66种元素,你还有本课相关的哪些资料推荐共享?

4.课外收集资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5.听了大家的设想,老师信心倍增,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能成为我们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一起努力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2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