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散文诗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

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

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

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

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

〈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1、《金色花》中“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要向妈妈保密?

2、《荷叶母亲》一文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并对此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三〉教师点拨:

1、《金色花》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总是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2、《荷叶母亲》重点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此情此景,触动了作者,产生了联想,“我”是雨打风吹下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

五、选读课文,揣摩感情

学生选读课文,品读关键语句,进行圈点批注,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理,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语句抒发了妈妈对孩子的爱怜,责怪之情。

示例二:“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句是对孩子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孩子的调皮,撒娇。

示例三: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六、比较分析,品味特色

大屏幕显示:这两首散文诗在歌颂母爱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1、相同点:两文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歌颂母爱。《金色花》借助金色花,《荷叶母亲》则借助荷叶来歌颂母爱。

2、不同点:

(1)《金色花》一诗通过“我”想变成金色花为妈妈做点事来表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间接地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2)《荷叶母亲》一文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直接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七、创意表达,升华感情

〈一〉大屏幕显示:

沐浴在浓浓的母爱中,我们幸福而陶醉,请从下面两种句式中任选一种进行说话训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1、假如我变成了,我要。

2、荷叶,我想对你说:。

〈二〉学生准备,相互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八、课堂总结

1、《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象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鲜活而深刻的印象。

《荷叶母亲》借景写人,托物言情,花本无情人有情,以花喻人,极其自然地歌颂了母亲的爱,母女的情,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灿烂的金色花,轻盈的荷叶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纯真的母爱呢?

2、再次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学生齐背《金色花》、《荷叶母亲》。

九、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散文诗》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家的温暖。

2、联系生活体验,抒发对自己对家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情感导入。

1、在音乐声《让爱住我家》中等待。刚刚我们听的是什么歌?想不想唱一唱。

2、那请黄老师为我们钢琴伴奏,好,要用好听的声音唱。

3、唱的真好,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呀?

二、说说自己的家里有什么

讨论:好,拿出你们的'调查表,谁能够第一个大胆地向大家介绍。家里有些什么东西?

三、欣赏散文诗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家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提问:你听到老师说,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听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

(2)还有谁来说说,家是什么?(家是一个屋顶)是呀,家是一个屋顶(课件)

(3)家还是什么呢?(家还是一张床)一张什么样的床,哦,家一张柔软的床。(看课件)

(4)家又是什么?(是太阳)

2、那为什么家是一盏灯,一个屋顶,一张柔软的床,一个太阳呢。让我们再来用心地欣赏一遍。

(1)为什么家是一盏灯?

(2)为什么家是一个屋顶?

(3)为什么家是一张柔软的床?

(4)为什么家是阳光?

学习相关句型,并跟着老师一起复述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提问:欣赏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

二、抒发感受

1、那么,你觉得你的家是什么呢?

老师:我喜欢吃巧克力,所以我觉得家是一块巧克力,它又香又甜。

2、画一画:家是什么。

你们都想说呀,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去告诉更多的朋友。(放《让爱住我家》的音乐)。

初一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篇三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2课时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当妈妈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又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2.清新隽永。

纵观全诗,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但却丝毫没有给读者苍白贫乏之感。相反,这些简单清新的语句,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3.意蕴深刻。

《金色花》可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好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诗人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诗,把本诗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三次嬉戏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祷告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纯真的母子之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在中外文学,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的。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2.理清结构层次。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1.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选择了其中两朵来写,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衬托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表现了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莲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红莲: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摇动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

4.这一朵红莲正是在这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被风吹倒了,压断了)

是啊,如果没有荷叶的庇护,红莲可能会像文中写到的那朵白莲一样凋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白莲的句子。

品读课文描写白莲的部分,指导学生朗读时融入作者的情感。

5.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6.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荷叶母亲

寄寓→

荷叶―→母亲

(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

红莲―→“我”

象征→

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

本课教学,由于两首散文诗都有很强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熟悉文章内容。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散文诗》教案 篇四

一、活动背景:

设计意图:生活是五彩的,阳光是七色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吸引着每一个幼儿。在小班,孩子们欣赏过儿童诗《下小雨了》,滴答,滴答下小雨了,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春雨像跳跃的音符,让幼儿带着丰富的想象,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看看周围的环境,感知周围环境的成长变化,并能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的世界。春天万物复苏,到处呈现一片勃勃生机:柳树绿了;小草发芽了;各种颜色的花开了……在认识春天的主题活动的时候,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踏春,放风筝、找小草、柳树等亲身体验春天的美好,幼儿对于春天的到来也有着无限的雀跃和惊喜。高尔基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于是,我就选择了《春雨的色彩》这个教学活动。这篇散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话色彩,很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我根据这篇散文制作了相应的课件,通过欣赏散文诗,引导幼儿感受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变化以及与春雨的关系,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欣赏美的情趣。

二、活动目标:

1、欣赏和朗诵散文诗,感受春雨的美丽。

2、初步尝试通过绘画、仿编、大胆地想象的方式,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

3、通过在与老师、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创编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春雨的色彩》ppt(演示文稿)

2、知识准备:幼儿已学会歌曲《雪花和雨滴》、《小雨和花》并认识麻雀、燕子和黄莺。活动室四周布置成春天的景色(四周垂挂柳树条、燕子、黄莺、麻雀、花、草等)

3、油画棒、水彩笔、画纸人手一份

4、幼儿随意坐在中间的地毯上。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歌曲“雪花和雨滴”律动,进入活动室。

二、基础部分

1、提问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刚才表演了什么?(雪花、春雨)雪花什么季节?(冬季,轻轻地飘下来)春雨什么季节?你们见过春雨?是什么样子的?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春雨吧。跟你们说的一样吗?

(2)幼儿观看后提问:春雨是什么样子的?春雨落在地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老师带幼儿边看ppt边朗诵: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教师边演示ppt“小鸟的叫声”,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春雨的色彩。

(1)完整欣赏文学作品,(边演示ppt,边朗诵)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说话?好一起看大屏幕,原来是小鸟啊,有哪些小鸟?它们叽叽喳喳的在讨论什么有趣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鸟们是怎么说的吧。

(2)提问:小白鸽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小燕子为什么说春雨是绿色的呢?教师小结:因为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落到柳树上,柳树绿了。所以,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师:麻雀为什么说春雨是红颜色的呢?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桃树上的桃花开了,海棠花开花了,露出红红的花苞,麻雀告诉大家春雨……(引导幼儿接下去说)师:小黄莺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油菜花、蒲公英花开了许多黄色的花。所以小黄莺告诉大家,春雨是……

(3)共同讨论:大家知道了,原来春雨颜色为无色、绿色、红色、还有黄色。可春雨说还不全面,那么,春雨还有什么色彩呢?

3、鼓励大胆绘画,表现春雨的色彩。

(1)师:小朋友刚才说了那么多的春雨的色彩,我们现在当小画家,去帮春雨画幅画好吗?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并轻轻地播放散文的录音,为幼儿提供联想的空间,鼓励幼儿画出不同色彩的春雨。

4、幼儿交流作品,尝试创编散文。

(1)画好的。作品粘贴到主题墙“春雨的色彩”

(2)教师: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有这么多,能不能把它们仿编成散文诗呢?怎样编呢?

(3)师与幼儿共同欣赏幼儿的绘画作品,请幼儿根据画面的内容,大胆的进行散文诗仿编。

(4)如作品1:教师指着幼儿作品——小河里游来游去的小鱼,请画的小主人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小鱼说“不对,不对,春雨是蓝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小河里,河水蓝了……作品2:春雨落在土壤里,土壤变成巧克力的颜色了;作品3:春雨落在葡萄上,葡萄紫了;作品4:春雨落在蝴蝶上,蝴蝶翅膀五颜六色……

故事:

春雨象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落到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落到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象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3、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表演散文。

师:小鸟们各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鸟一起来争论这个有趣的问题,好不好?

1、幼儿每人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头饰,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鸟。

2、师幼一起朗诵散文,老师利用课件提示,幼儿表演。

4、幼儿互换头饰,再次表演一次。

《散文诗两首》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掌握识记本文的生字及作者冰心的简况。

过程与方法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感,学会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感恩母亲。

教学重点

有感情流畅地读熟课文。

教学难点:解本文主旨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师导生主

教具准备:五个教学板块的纸块录音李玲玉-妈妈的吻

出示知识点:生字、文学常识、表达方式、节奏、主旨、写法、名言、故事、拓展、阅读等。

一、激情导入新课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找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困顿中的一股甘泉,当你精疲力竭时,为你送去能量。母亲的力量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准备:如让你做老师的话,你将讲授本文中的哪些方面的内容呢?(两人代表在讲桌前试说)

你们讲述的内容老师相信你们在小组内会做的更好,在此老师也有要授课的内容,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与老师配合的最默契,把你们最精彩的地方展示出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五个板块的内容。(学生活动完成)

(一)“自主”块:相信自己,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1、我来解决生字。

2、我来走近作者──冰心。介绍认识作者。

3、我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我来理清本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5、我能找出本文的主旨句,读一读。

6、我能掌握本文的写法。

(二)“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块。(老师适当参与,与学生一起交流)

1、本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3、“心中的雨指”的是什么?

(三)“合作积累材料”块。(学生交流展示)

积累有关母亲的名言、故事。

(四)“互动”块

学生有何疑问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真情流露交流展示”块。

作为农民的子女,妈妈含辛茹苦地把你们养大,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妈妈说点什么,写点什么呢?

四、结束语

是的,同学们,你们的母亲为你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作为子女的你们,应该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伴我们一生。母爱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个久盛不衰的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爱──主旨

红莲──我

《散文诗》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借什么来抒情的)

金色花——荷叶·母亲。

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找同学读课文)

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

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荷叶·母亲 ——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喜欢金色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争取让那些同学和你一样喜欢金色花,好不好?他们把你们感染过来没有,那你们就感染他们。既然都没有,咱们就一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坚持?

金色花:

1、写的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童趣——变成金色花

2、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和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

3、充满想象,把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表现母爱。

4、意境很美,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的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写出一个调皮的与妈妈嬉戏的孩子。轻松活泼。

5、结合背景,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是他心中的爱,是他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尤其伟大。

6、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爱,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谢的童心。

7、(自己再谈)

荷叶·母亲: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一起读一下二看红莲 。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们突然进入了童话王国,这朵红莲有了人的感觉,你们觉得在荷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觉?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哪句啊?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齐读这一句,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荷叶 母亲》借物喻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无论你喜欢哪一首,毕竟你都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也会很温馨,当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到金色花和荷叶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以下两题任选一道,讨论。

1、关于母爱的作品你可能接触过很多,根据你所知道的诗句(语句),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2、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泰戈尔和冰心为自己建立了一座爱的殿堂,告诉我们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在这座殿堂里,我们不是来膜拜上帝和真主的,而是来寻找真实的自己,此刻,任何喋喋不休的评论都是多余的,我们只有怀着虔诚的心,默默步入这座殿堂,在爱的星空下,我们除了勇敢的追寻,别无选择当你懂得讲话时,我希望你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散文诗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