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小学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二、引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

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三、探究问题

1、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

(2) 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 2 1 5 4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

(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

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

(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

(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四、总结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及三个基本特征。

2、能利用数射线的特征找相邻数,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感知到排队整齐的美感,初步渗透沿着直线排队比较整齐的方法。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排过队吗?我们来看看小花,小树的队伍。再欣赏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队伍。

课件展示:小花的队伍,小树的队伍,小朋友,大学生,解放军的队伍;

师:你知道他们排得整齐的小秘密吗?

2、师:数宝宝们也想学他们的样子排队,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给数宝宝排排队。(出示0—10的数字卡片)

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积极性,力求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数射线的基本特征。

1、戴上小口罩把这些数宝宝读一读。

2、把这些数宝宝按从小到大排一排。

师:怎样才能让这些数宝宝们像小树,小朋友们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呢?回忆一下刚才整齐的队伍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体会到沿着一条直的线排可以整齐。)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直直的线。师:现在就让数宝宝到线上来排队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三、引导学生体验到从小到大地排,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师:接下来排谁呢?

四、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认识间隔一样。

(1)师:真好,我们小朋友知道要从小到大地排了。谁来摆一下?

(在排1,2的过程中,有意设置2的距离与前面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2)小结:(指着黑板)一个一个数宝宝空开的距离要一样,为了做到一样长,我们可以按相同的长度,把他们的位置定下来。

(3)请学生把剩下的数宝宝全部排好。让学生感受排得整整齐齐的数宝宝。

五、认识箭头

4、认识箭头。

(1)师:看到这么整齐的队伍,10后面的数宝宝11也想和他们排在一起。

问:11排在哪儿呢?怎么办?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估1:紧挨着10写。(再次强调距离要一样,这样不可以。)

预估2:把线延长。(标好11后,追问12怎么办?还有别的数宝宝呢?)

(3)能不能想一个标志,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条线还可以画下去?

小结: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这条线可以一直延长下去,所有的数宝宝都可以上来排队呢。

六、取名字

5、总结:

(1)观察排好队的数宝宝,师:这条神奇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复习3个特征)

(2)给它起个名字吧?

(3)回忆:谁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创造出这条数射线的?

引导学生回忆:要一条直的线,0是起点,排在第一个,后面的数宝宝从小到大一个接一个排在后面,空开的距离要一样长,最后还要加个箭头。

(可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今天认识的数射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 思考: (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 (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 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只需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考。 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 (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探究使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看除数,想口诀,找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 (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31页1题。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页2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整百、整千数加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逐步养成探索、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答。

600里有几个百?300里有几个百?

6000里有几个百?3000里有几个百?

15个使是多少?14个百是多少?

2、口算。

60+3040+20xx+30

50+870+560+4

口答时选择不同类型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可以这样想:几个十加几个十是几个十,就是几十。按照这样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的。

提问:按照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方法想,600加300就是几个百加几个百,得几个百?就是几百?600+300等于多少?师配合板书。

谁来说一说,口算600+300要怎样想,得数是多少?

(2)出示第(2)题。

提问:按刚才口算600加300的方法,6000+3000要怎样想?得数多少?(板书得数)

哪位小朋友再说一说,6000+3000是怎样口算的?请大家在第7页这道题里填上得数。

(3)指出:口算几百加几百,或者几钱加几千,可以想几个百加几个百得几个百,是几个百;或者几个千加几个千,是几千。

2、教学例4。

(1)出示第(1)题。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算80+70要怎样想,得数是多少?

让学生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算法。结合学生汇报板书。

(2)出示第(2)题。

提问:900+500要怎样想?

谁来说说900+500是怎样口算出得数的?

学生填上得数。

3、教学试一试。

指出:几千加几百就是几千几百。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题,其余做在课本上。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怎样想的,为什么上下两道题的数不一样?

3、做想想算算第3题。

4、完成练习二第1题。

5、出示练习二第2题。

6、指名学生口算练习二第3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4题(一道学生看懂表格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确定位置(北师大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2、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

2、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

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去年也就是20xx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二、 引导探究:

1、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物体的位置,同学们有这样的体验吗?

2、如果现在有同学想去看电影,

(1)如何找到电影标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号为例,指名说,再用课件展示),

(2)如果是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座位吗?如果将6排3号记作(6,3),3排6号该怎样表示?

(3)从刚才的讨论中,你知道了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吗?这两个数据都代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是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两个数据可以确定一个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学: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吗?

4、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图上是利用什么来确定位置呢?请看题(P126随堂练习)

(1)分组讨论: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

(2)在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到位于东经1130、北纬400的城市吗?你能描述大连的大致位置位置吗?哈尔滨呢?

小结: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象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5、除了刚才谈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6、示例1:(多媒体展示舰艇图)

(1)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交流;

(2)补充问题:你能说出我方战舰2号的位置吗?我方战舰1号呢?你能描述我方潜艇相对于敌方战舰C的位置吗?

(3)小结: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一般也需要几个数据?哪几个?(距离和方位角)

7、出示广州市地图: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所在的区域吗?广州火车站呢?

三、小结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在电影院找位置,在战争中确定对方的位置,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或地区的位置,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不同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总结 篇六

1、教学效果

2、个人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流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

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

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如果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3、练一练,练习二第6~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怎样计算套管体积?如果知道套管的内周长和外周长几套管的长,怎样求套管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