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金色的草地》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4534535aaa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上学期在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科学习和常规中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复述各种故事,背诵诗歌。多数性格活泼、开朗,会主动和老师交流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知道主动学习。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上课好动、坐不住、喜欢讲空话,之间的差距较大等,这些有待在本学期中纠正。这学期我们三位老师主要针对语言和计算等方面对进行加强教育,为进入小学做好前期工作。

一、各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语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

2、能集中注意力地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讲话内容。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欣赏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能有感情地朗诵和讲述,并乐意创编,对书籍、阅读和书写感兴趣。

科学目标:独立的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能积极、主动、较长时间地参加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主动运用各种感官探究答案。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班级特色:

为了配合园的主要任务,我们的班主要担任了蒙氏数学的研究工作,制定从以下方面开展:

1、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培养的蒙氏常规,创设蒙氏数学区,从而促进蒙氏数学的学习。

2、处理好繁多的其他任务和正常教育教学之间的冲突,按高质量地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和其他任务,把蒙氏数学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3、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各方面的能力。为早日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下阶段的措施和要求:

1、做好的幼小衔接的前期工作,家庭、园教育的一致性!

2、填写好的成长档案,为记录下精彩时刻。

3、做好工作,让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4、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成为我们园坚强的后盾。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学习课文的生字,理解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课(齐读课题)

1、在作者的记忆中,这是怎样的一片草地呢?你们能试着填一填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片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因此作者在课文的最后这样感叹:(齐读)

3、看来,草地和蒲公英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童年的回忆,他们是紧紧相连的,在作者的记忆中,草地多么,蒲公英多么!作者为什么这么感叹呢?

二、理解感悟:

1、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呢?(点拨:边读边勾画,很会学习)

2、老师看大部分同学在课文的2、3、4段做了勾画,首先来学习3段。

3、学习3段。

(1)请你们把第三段找出的语句读一读,并试着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句子能看出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

(2)谁来说说从这一段的哪个地方看出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

a、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①  你能练习生活中一般的花来理解,很好。他用的“联系生活实际方法”。

②  你能联系生活中其他有这种特殊的有趣现象的植物,课外知识丰富,用的是联想的方法。

③  你能想到这句话的写法,真动脑!蒲公英的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的变化,一是有趣,你们能做动作来体会吗?(板书:动作)指导读:多有趣吗,你们能把这句话蒲公英的有趣读出来吗?练习;指2人读。

④  关于这句话,你们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和变色有关)

下文……

刚才我们从这句话的本身谈了理解。你是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这句话。你们都能体会出草地、蒲公英的这种变化吗?老师想请你们看屏幕上的图画一起体会。(出画面)蒲公英有趣吗?草地可爱吗?能把这句话中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有趣读出来吗?

渡:这段中还有哪些个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

b、有一天,……我起的很早……知道草地会变色。

师:你能读懂这句哈,非常棒!刚才你读的时候,“并”字读得挺强调的,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吗?

正因为这样,激起了作者的好奇,并不断探究,最终知道了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希望你们也多向小作者学习。

你还能从这句话发现什么?(结合词义谈理解,很棒)到底什么时候是金色的?什么时候是绿色的?

你们能把这句话也有感情的读一读吗?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三段是在默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能够体现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句子读一读,并试着用这些方法进行了理解,最后又感情朗读了。你们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段落吗?

5、自学2、5段:①自学②小学交流③汇报:你从两段哪些地方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a、我和弟弟…… 你是结合词义理解的。

b、从游戏的过程;通过词义联系上文

c、做动作“使劲一吹”看图:腮帮子鼓鼓的,多好玩啊!

d、真有意思!你们都玩过吹蒲公英绒毛的游戏吗?有意思吗,能把小作者和弟弟的游戏过程演一演吗?试,指名演。

e、不少快乐?

f、“他和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能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变色的蒲公英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草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童年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因此,作者感叹到:

这片长满蒲公英的草地让我们尽情地玩耍,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此,作者感叹到:

6、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读全文,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三、读写结合:在作者的记忆中,草地是小作者最爱的地方,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同学们生活中一定也有自己自爱的给你们带来快乐的地方吧?今天,老师请你们说一说:(出示要求)

指导:

1、你最爱的地方是什么?

2、这个地方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你玩什么了?

3、你怎们玩的?练说。

4、指说、评价。

四、上节课学习写了左右结构的字,今天接着学习书写上下、半包围结构的字。

1、读词。

2、读字。

3、在上下结构的字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4、重点注意什么?

5、察,注意什么?

6、指导写评改。

7、其余字照着一个难写2个。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里老师是这样填——学生接读:金色的草地。看到老师这样填,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老师这样填是不对的,没有金色的草地。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这样的草地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草地美吗?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金色的草地。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着要求读课文:(1)、 标好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答案。读完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反馈:

(1)检查生字词。(玩耍 谢寥沙 绒毛 假装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使劲 引人注目 一本正经)

(2)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交流蒲公英的资料。

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1自然段

文中这片草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个别回答后,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1自然段)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片草地是什么样子的?(一大片、长满、盛开)交流,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小朋友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趣味来。

你从哪个段落中找到了这片草地给我们带来快乐有趣的地方?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板块一:第2自然段

你们找到我和弟弟一起在草地上玩耍的段落了吗?

同桌相互读一读,演一演。

交流反馈:

(1) 教师范读。

看大家读得笑眯眯的,肯定发现了不少快乐的地方。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

(2)学生读

①一本正经

谁来装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S:谢廖沙 T:叫我吗?有什么事?

听到你喊弟弟,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跟弟弟说似的,连老师都被你骗了等)

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一本正经”。

(听了你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

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

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③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④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板块二:第3自然段

你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这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其他小朋友发现了吗?

请你们看到第3自然段,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这片草地是怎么变颜色的?

反馈:

① 草地在早上、中午、晚上各是什么颜色?

时间

早上

中午

傍晚

草地的颜色

② 这片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你从这个自然段中找到原因了吗?

个别找到下面的句子,出示句子。

出示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小组讨论: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ST合作用手势、语言完成这几个句子,加深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上,花朵是 ,草地是 。

中午,花朵 ,草地就变成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变成了 。)

原来草地是这样变颜色的呀,真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全班齐读。

③ 总结:原来,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我”可是通过仔细观察才知道了。你们真是会读课文,也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这片草地带给我无穷的乐趣,真是——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3)、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教师读: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理解我对草地,对蒲公英充满了喜爱,甚至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时刻不分离的感情。(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窗外的蒲公英仿佛变成了我们身边的朋友,它和我们一起玩耍,一起睡觉,一起……

拓展延伸,深层发展。

写一写:这片草地,这蒲公英还给我们带来什么乐趣?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或者东西呢?

画一画: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赶紧把它们画下来吧!

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一本正经揪掉

草地许许多多金色开心

《金色的草地》的优秀教案 篇五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蒲公英盛开玩耍叫喊打哈欠钓鱼而是

观察合拢有趣喜爱睡觉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的场景。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是呀,蒲公英金色的花开了,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乐趣!如果你置身于这片金色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交流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段落。说一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

3、自读第2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的感觉,画一画,读一读。

4、师生交流圈画的词句。抓住兄弟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

(1)你能透过对哥哥的神态描写,体会哥哥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

示例:这么多蒲公英,让我来逗一逗谢廖沙,最好趁他不注意,让他打个喷嚏才好!

(2)弟弟为什么“假装打哈欠”?他的心里又在想什么?

示例:哼!哥哥刚刚捉弄了我,看我怎么反击他!我要趁他不注意,打个哈欠,把绒毛往他脸上吹。

5、小组合作,设计表演。

过渡:多么亲热的兄弟俩!一个跑,一个追;一个闹,一个笑,玩得多开心啊!让我们来演一演吧!

(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组内进行分工,有表演者,有文本朗读者。

(2)可以根据文本大胆设计动作、神态等;还可以发挥想象,加入其他用蒲公英玩乐的场面,如比赛用蒲公英花朵编花环、把蒲公英吹得更高更远,等等。

(3)请一组同学表演展示,师生评价,可以把自己组内的设想大胆说一说。

6、教师小结,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

小结: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所以作者才会说: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那就把这份快乐融入朗读之中吧,大家一起齐读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每个时间点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填一填,再按照时间顺序说一说草地的变化。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草地变成(金色)的了;

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小结:草地的变化主要是颜色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草地的颜色是不同的。

3、探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地的秘密的?

明确:“起得很早”去钓鱼,无意间发现的。“并不是……而是……”表明过去“我”一直以为草地就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当作者有了这样的发现,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明确:惊讶、惊奇,想一探究竟,所以会格外留心,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思考草地变化的原因。

小结:正是作者的留心观察,使他很快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妙的变化呢?作者又有怎样的发现?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书上画出你找到的答案。

5、指名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

(1)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哦,你发现了傍晚的时候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来,伸出你们的手掌,我们一起做一做张开、合上的动作。这里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一下子就说清楚了。作者以前有没有发现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没有。过去他是怎么认为的?他认为蒲公英一直就是金色的,就是花瓣张开时的颜色。那蒲公英花瓣的变化与草地颜色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3)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一边演示花朵开合的动作,一边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画面:花朵张开,金色的花瓣显露出来,一朵一朵的花儿挨挨挤挤,就像是给草地盖上了一条金色的毯子。花瓣慢慢合拢,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又露出了原本的'绿色。)

6、出示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再填一填。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朵合拢了);

中午,草地变成(金色)的了,因为蒲公英(花朵张开了);

傍晚,草地又变(绿)了,因为蒲公英(花朵又合拢了)。

7、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第3、4自然段。

小结:你们现在理解作者说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的原因了吧?(学生自由表述)是呀,蒲公英花朵的开合,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节奏,是多么相似呀!都跟昼夜变换相关。它们就像是陪伴我们、与我们一起成长的小精灵,多么可爱!多么有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第3、4自然段吧!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1、出示组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讨论:读一读这三句话,说一说作者的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花朵盛开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场景;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是作者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观察所得,更加用心了;发现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是发现草地变色以后进一步仔细观察所得,更加深入了。

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的好处。

小结:是呀,课文中的“我”不只观察了草地的颜色,还在不同时间观察了草地颜色的变化,通过更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三次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作者的观察越来越仔细。正是这种细致的观察,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探索到大自然的奥秘,从而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最后又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是把大自然当成了有血有肉的人来亲近、来热爱呀!这就是观察带来的美好享受!

四、拓展延伸,指导观察

1、出示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或知识积累,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渡: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1)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

(2)汇报展示,教师相机点拨,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变化”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2、播放课件,展示自然界中一些动植物的独特之处,教师小结。

示例:捕蝇草的“小夹子”能将外来物体包夹其中。跳舞草在声音刺激下会自动跳舞。枫树的叶子到秋天就变红。夜来香夜晚开放,白天闭合。睡莲白天开花,夜间闭合。放置的香蕉由绿变黄,再过几天还会长出麻点,慢慢腐烂。阳台上花草枝叶的疏密会随着摆放的方向发生变化。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身体的颜色。壁虎的尾巴断掉以后会重新长出来。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后长出前腿,最后尾巴变短变成小青蛙。蚕宝宝会不断蜕皮长大,然后结成茧子,最后破茧成蝶。……

小结:大自然就是一个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不管是旅途中看到的一只鸟儿,还是身边随处可见的蒲公英,再寻常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一定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

3、出示新的“观察记录单”,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进行观察实践,记录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

观察记录单

(1)引导学生与之前的“观察记录单”进行比较,明确这次课外观察实践活动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所得,侧重观察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

(2)教师随机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单”,指导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

预设:

①观察小动物的,可引导学生观察得更细致,如“小狗的尾巴在不同情况下有哪些变化”“小猫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状态”“爪子的伸缩变化”等。

②观察植物的,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植物在不同阶段生长形态的变化,或是不同时间段状态、颜色的变化。

③观察场景的,要注意提醒学生观察随着时间的流逝,场景中的景物(事物)有什么变化。

④如果之前观察的事物或场景不容易发生变化,可适当调整观察对象。比如在课后第3题中交流过的某种事物。

(3)明确观察要求。

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

发现事物出现变化后,要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

随时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观察时间、观察所得不受表格内次数限制。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观察记录。选择其中一项完成即可。

(1)继续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之前的基础上,侧重观察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填写新的“观察记录单”。

(2)继续观察豆芽的生长变化情况。填写新的“观察记录单”。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重点教学片段实录】

抓住典型语言,感悟草地变色的秘密。

师: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

生:“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师:这段话里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生:起得很早、中午、傍晚。

师: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草地的颜色有什么联系吗?你们细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

生:作者以前起得没有这样早,因此未能发现早上的草地与自己其他时段见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师:你说得真好!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呀,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说——(引生齐读)“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通过这个“并”字你们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现在才发现不是。

师:是呀,这一次的发现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认识。你们如果是文章的作者,此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片草地居然会变色!真让人好奇!

师:是呀!多么奇妙的“变色草地”,发现这样的奥秘怎能不让人感到兴奋、感到好奇呢?那你们现在会怎么做?

生:继续仔细观察,弄清楚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师: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生:“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作者说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打比方的方法。

师:蒲公英的花张开时是什么颜色?合上时又是什么颜色?

生:“张开”时可以看到蒲公英的花瓣是金色的,“合上”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真神奇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蒲公英张开、合上的画面)

师:看来,这奥秘就在蒲公英身上了。(出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多么形象的句子呀,谁能加上动作演示,让大家了解蒲公英的奥秘?

(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演示)

师:终于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现在这样美妙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播放不同时间不同颜色的草地),那你们能按照时间顺序,结合蒲公英的这一特点,为这些美妙的画面配音,介绍变色的原因吗?(学生练习复述)

(出示提示语句: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师:面对这片草地,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作者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们能理解这句话吗?你们觉得它好在哪里?

生:这句话非常生动。蒲公英开放、合拢的时间点与我们起床、睡觉的时间点相近。

师:是呀!这怎么能是普通的蒲公英花呢?它就是我们的朋友!面对这样可爱、神奇的朋友,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那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赏析:“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变化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起得很早”“中午”“傍晚”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明确草地颜色的变化与时间有关;接着探究颜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抓住“张开”“合上”这两个词语,运用画面、动作演示等方法充分理解草地变色的奥秘,并顺势完成了复述的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重点仍然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感悟观察带来的好处,并能将自己的观察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一是以朗读为线,在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样既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又能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以“发现”为线,围绕“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两句话,引导学生从感悟游戏之乐过渡到体验观察、发现之乐。

我首先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后草地上的美丽景象,激发情感。等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以后,我就用“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这个问题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表演朗读法,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我看来,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这一环节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地就更有趣、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发现”环节的学习。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利用复述、小练习和动作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的时间段,它的花瓣的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渗透自然知识。通过让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勾画词句这一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自主阅读的学习方法,从而体会蒲公英的可爱,以及花朵开合与草地颜色的关系。课文学到这里,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份深情,但这种感情又是如何深入人心的呢,还需要进一步升华。因此,我列出描写小作者观察到的三个场景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比较感悟,从而引导他们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渗透: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关于最后的课外观察实践,我联系了上一堂课布置的内容,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他们的观察意识,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没有来得及细细展开,收束略显仓促。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通过从读中体验,能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展开想象是孩子们乐意做的事情,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就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和孩子们同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金色的草地》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13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