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最新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9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四)课堂小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4页—P85页“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县令面前处死。这个县令喜欢抽签,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一张是“生”,一张是“死”,抽到“生”就可以获救,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一定不可能

【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试一试(2):让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街头转奖的x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x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把结果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六、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

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

4、拓展练习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24+9=45+30=28+7=

87-5=36-8=72-50=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1)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2)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先在小组内交流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交流。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我们一起来欣赏,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九

第一二课时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