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 www.jiaoxuela.com 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5.: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做一个“传电话”的游戏,即老师对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向后传,比一比哪组最先传到最后一个学生,这组即为优胜。做游戏时,教师注意不要强调任何游戏规矩。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刚才做游戏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把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矩板书)然后按照规矩再次比赛。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且向大家介绍游戏的规矩。”教师解释说明,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学生做游戏。

学生发言。(由于没有宣布规矩,所以估计会有很多意见。)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然后按照规矩进行比赛。

学生发言。

人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矩的重要。

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矩。

2、合作处理信息。

教师播放一组“规则”内容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课前从社会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到的各种规则。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出规则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任一领域的一条或者几条规则编成小品,现场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类、、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规矩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表演等活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在现实生活的“再现”中,体验规则意识。

3、探究研讨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规则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处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规则的?”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统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统计情况,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生活情境编成“无规则”小品,现场展示。引导学生谈感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估计会有同学对规则持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根据活动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内化、升华教师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条目进行学习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条规则的意义。根据小组发言情况和平时遵守校园规则的表现,评选优秀“规则示范标兵”和优秀“规则宣讲小队”负责校园规范评比检查工作。

5、小组活动。

民主选举优秀。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现实学习生活。做好课堂延伸活动,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中外民间进行交流的活动。

2、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吸引众多外国人的原因。

3、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应对中外民间友好来往的情况和活动有大致的了解。

2、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搜集相关的内容,在课上汇报展示。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国人“大山”引入本课题的学习。看教科书第85~87页的图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间友好往来的情况。

2、观察与讨论。

(1)阅读书上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中外民间友好往来都有哪些形式?

(2)针对某一幅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想想图中的对话。

(3)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中外交流做点什么。

3、汇报展示。

(1)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可以介绍、表演等形式)

(3)谈体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能够吸引众多的外国人的理由。

4、教师。肯定学生的搜集情况和课堂表现。

家庭作业

完成走进学习广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五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学习比较对照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有关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概括,并把要点写在大纸上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书68~69页。提问:“超市还有其他的名称吗?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吗?喜欢去那里吗?经常去吗?”学生就图画和教师的问题自由发言。

2、小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并进行引导:“和其他的购物场所相比,超市有什么特点?有那些地方和其他的购物场所相同?有那些的地方与其他的购物场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对超市进行专门的研究。“

3、将学生分小组。提醒学生要分别记录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推选发言人。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想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5、探究活动。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促使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额概括要点,说明自己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和学生一起将其与黑板上说列出来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自己没有发现?”

教师

既要可定学生的成绩,更要肯定他们的思考。

布置作业:

根据小组和全班讨论的结果,完成书70页“我的新发现”。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

2、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3、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

4、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发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里或周围的人正在从事的行业。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互动,生成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看了这个话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师相机归纳小结: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

(一)他们为我做什么?

1、感受一天中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辛劳

师:刚才同学们问了,生活中有多少行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我们不妨从一天的生活说起,今天早上你们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早上吃的早餐)

师:早餐真丰富!当你手捧香浓的牛奶,品尝可口的小菜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们经过多少人的手才到我们手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当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有多少行业的劳动者已经开始了忙碌?

2、观看录像(出示课件)

晚上在路上各种车辆在行驶;

很多奶点的工作人员开着小型车进配货场领奶,从大车上卸奶,装到小车上;

送奶员来自己的牛奶供应点领牛奶,骑上自己的三轮车送奶;

送奶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小区,保安查他的证件,允许他进入小区;

送奶员把牛奶放进了奶箱;

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蔬菜批发市场呈现出忙碌的景象;

运菜的人在赶路;

运菜的人把菜摆在摊点上;

小区内清洁工把扔在外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公路上,洒水车在洒水,清洁工在扫街道。

3、交流讨论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观看录像的感受)

师: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好!

4、说自己日常生活

师:从白天到夜晚,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请说一说你亲身经历的事。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穿的衣服先有农民种棉花,再由工人纺纱织布,然后裁剪,最后做成衣服;还有人运到商场,有人卖衣服,然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去买;在学校不懂的问题,教师会教我;有的同学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坐车来学校,司机会帮助他们;出去游玩时,导游会给我们讲解,安排路线;邮递员给我们送报纸,让我们了解很多信息;我们住的房子先由设计师设计,然后由建筑工人修建楼房,还有装修公司的工人来我家装修……)。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试着把这些不同的行业分分类。

5、学生填表

(学生在书上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这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说点什么吗?请闭上眼睛默默地在心里说吧!

(学生虔诚说心里话)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反思思考:假如……

师: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行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也许我们并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假如有一天,他们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选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假如农民都不种地了,全世界的人都吃不到粮食,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都会饿死的;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停止劳动,我们就会没水洗澡,没水喝,都要渴死了;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一团糟;假如所有的医生都不上班,病人会痛死的;假如学校没有老师,我们会没文化,也不会从老师这里懂得做人的道理;假如没有解放军保卫我们,就不会有幸福与和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是的,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访问活动

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有的我们经常见面,却很少关注他们;有的我们满怀好奇,却没办法见面。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确定沟通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

(学生交流:采访、打电话、写信、上网发E-mail)

师:想不想现在就去采访?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拟的小队采访活动

(二)讨论活动计划

师:要保证采访成功,要制定采访计划

(媒体出示小队采访计划,学生讨论分工)

师:小记者们,出发吧!

(学生分组到教师办公室、学校餐厅、校园、门房、商店采访)

交流采访收获

师: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介绍你们组采访的情况

(实物投影访问记录,学生汇报采访情况)

师:通过采访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采访后的感受)

师:我们一起大声地为辛勤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人们说声:“谢谢你们!”

四、问题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师:同学们,活动进行到这儿,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交流,师归纳:有这么多行业的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的活动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相处是长久的。在生活中,让我们面带微笑,带着问题去面对每一个劳动者。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多地参与社会、关注社会,让拥有的知识和本领去创设更加美好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资料、完成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给教师的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建议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2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