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材解读: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儿歌“小矮人儿歌”

小矮人儿歌

1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7)张床。

1个小矮人2只耳,7个小矮人( )只耳。

1个小矮人3双鞋,7个小矮人( )双鞋。

1个小矮人4件衣,7个小矮人( )件衣。

1个小矮人5条裤,7个小矮人( )条裤。

1个小矮人6本书,7个小矮人( )本书。

1个小矮人7支笔,7个小矮人( )支笔。

教师读唱儿歌第一句(边拍手边读唱)。

学生开火车形式边填边读唱。

2、教师课件出示儿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32条腿;

( )只螃蟹40条腿,

6只螃蟹( )条腿;

7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56条腿。

学生齐唱“螃蟹之歌”。

教师提问:小矮人儿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几的乘法口诀?

学生回答:小矮人儿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诀,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题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师谈话: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二(1)班的同学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P48情境图)教师播放“庆祝六一”之歌。

2、探究体验:

师::请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3、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4、尝试练习: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分给了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①平均每组做了几颗?)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8个汽球,每7个摆成一行)(②可以摆成几行)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生练习)

(4)交流汇报:你解决了几号问题?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再(男生齐说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齐说算理)

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对的求商了吗?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学生上练习本独立完成后订正。

2、做一做:

反馈:

a、指名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b、观察每组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法里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里的两个因数,一个是除法里的商,另一个是除法里的除数。)

c、小结发现:所以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关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六一呢,现在就有几只动物宝宝正积极准备呢,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3、“小鸟回家”的游戏

师:瞧,小鸟正在练习回家的节目呢,你算对了,就能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哟!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最后一题全班用手势选择后再订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

师:大家齐了协力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坏了:原来小白兔想采蘑菇过节,可是河太宽了,需要踩着树叶过河,可是树叶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过,小白兔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P50页第1题)

让学生扮演小白兔说答案,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订正。

5、“拔河比赛”的比赛。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厉害,让我们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吧!

四、全课总结:

师:谈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解决问题????4课时

2、表内除法(一)????15课时

3、图形与变换????3课时

4、表内除法(二)????11课时

5、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6、克与千克????2课时

期中复习????4课时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课时

8、统计????2课时

9、找规律????4课时

总复习????6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三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32;5+5+553;4+4+4+444;2+2+2+2+2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6+6+6

6315

1+1+1+1+19+9+9+9+9

957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学时从加法引入,在复习准备中安排了两组连加题,一组加数不同,另一组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并介绍这组算式的另一种读法,就是几个几连加,为学习乘法做准备.

学习新课部分安排了三个例题,都是要摆一摆,算一算.重点帮助学生学好第一个例题,由教师摆,2朵2朵地摆,摆了3次,由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发现加法算式的特点,教师介绍新的算法,把乘法和求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含义,会读出乘法算式.第2个和第3个例题逐步放手让学生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和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三个例题,非常自然地概括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巩固反馈部分的安排,注意前后呼应,把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由学生选择哪组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安排了两则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 ,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小兔安家的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小白兔的家里去看看(电脑出示小兔安家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有什么?

生1:图中有大树、房子、许多小兔。

生2:图中有12只小兔,他们正在快乐地做游戏。

生3:一共有四间房子。

通过创设小白兔安家的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地在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

问题探究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白兔现在累了,要到后面的房子里去休息,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整理(重点解决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接着想办法,你喜欢解决哪些问题就解决哪些问题,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中小兔子?

生2:如果12只小兔要住3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生3:如果12只小兔要住2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写下来。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体验感悟

好,下面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 样列式的?

隨着各组学生的回答,老师整理板书如下: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争着进行回答。

各小组讨论汇报:

每间房子住的小兔少,用的房子多;每间房子住的兔子少多,用的房子少。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一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在小白兔只数不变的前提下,每间房子住兔子只数与房子的间数中相对的。

实践应用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填 一填 ”请根据我们刚才说把这们表填 完整。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小兔,3间能住下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明确,如果每间房子住5只兔子,3间可以住15只小兔,而现在只有12只小兔,所以可以住下。

1、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我们看练一练第1题,同学们独立做在书 上,做完后组长负责检查下,全部做对的由小组长奖励一朵小红花。

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看第2题,请同学们把第2题做在书上,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好,下面谁愿意把你填 的结果读给大家听?

3、电脑出示第85页第3题:

二(1)班有36人参加体操比赛,请你们帮他们设计一下,怎样排队,请画出相应的图,并列出算式,看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一组一问一答。

学生集体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在书上。

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把图画下来,列出算式。

一题多变拓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亲自感悟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及时对讨论好的小组发放小红旗,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小结。

4、请同学们打开书上85页,看第四题,谁得第一。小组之间展开比赛。

5、电脑出示第85页的第5题,谁来说说图的意思。

请同学们完成在书上,然后教师订正。

教师小结。

学生说图意

板书设计:小兔安家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只)12÷3=4(间)

12÷6=2(只)12÷2=6(间)

二年级最新数学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2课题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课型:练习课。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新课教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子。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教法:

引导、观察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PPT,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若干,较大的正方体4个(教师示范用),方格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

展示课件

师:下面是小黄人的三张照片,你能说说三张照片分别拍的是它的哪个面吗?

预设:生1: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小黄人的正面

师:正面。板书“正面”“第二张呢”

生:2:第二张拍的是小黄人的上面。

师:上面。板书“上面”“最后一张呢”

生3:侧面。板书“侧面”

师:侧面又分为“左侧面”和生:“右侧面”

师:这个小黄人,从不同的方位去拍,拍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2、展示课件

师:这个正方形是徐老师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所看到的形状。大家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

预设:生1:正方体;点正方形——变成正方体,正面一闪

生2:长方体;点正方形——变成长方体,正面一闪

生3:棱锥;点正方形——变成棱锥,正面一闪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猜对了吗?点击正方形,形成长方体;师:原来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说明我们只从一个面去观察物体能确定它的全貌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从正面,上面,侧面去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

二、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探究新知,获得经验

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1.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正方体,摆成了这样一个立体图形。

课件展示立体图形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也搭出立体图形

(1)从正面观察

师: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1:一个倒着的7

师:倒着的7,左边是一竖,右边是一横。那左边竖着的是什么图形?右边的一横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1:左边是2竖着的长方形,右边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形状?

生2: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师:这个不规则的图形是不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成的呀?“是”

师:怎么组成的呢?

生:下面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上面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一说?

师:第一层是由2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第二层是一个正方形,放在左边。

(2)画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和笔,在方格纸1上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那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

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先描绘出这个形状的边框,再在方格中画平行的斜线,

师:请同学们对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订正,进行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点PPT)播放课件

师:我画的和同学们一样吗?

(3)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从上面看,怎么看呢?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上台演示。走到正面,眼睛从立体图形的上方,视线垂直向下看。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真清楚。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

生:我看到一个长方形,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

师:从上面看上去是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我是用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从上面看只看到2个正方形,还有一个正方形去哪了?

预设:生:上面的那个正方形把下面的那个正方形挡住了。

师:原来如此,上面的这个正方形把下面的正方形给挡住了,所以只看到2个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把你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组内交流。

师:来看看老师画的。播放课件

(4)从左侧面看

师:从左侧面看,怎么看?

指名学生演示:走到左边,平视立体图形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一个由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非常清楚。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生:看到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看上去是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长方形。请同学们把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然后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

师:对比从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预设: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生:一个是横着拼的,一个是竖着拼成的。师手比划。

师总结:说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看来三个立体图形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们把难度加大,用四个正方体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样一个立体图形,独立观察,并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师巡视,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来看看老师观察的结果。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点拨升华

1、师:其实4个正方体不仅可以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还可以这么搭。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独立想象,连一连。

师: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怎么连的?

师:同学们和他连的一样吗?

2、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强,那我们换一个方式:我搭你看

课件展示:这些是已经搭好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A?

师:你怎么辨别的?

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B?

师:通过这个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从正面去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正面形状可能完全相同。

3、师: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小组合作试试。课件展示

指名小组上台展示。

预设:有小组搭出棱与棱重合的情况。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只研究至少有一个面重合的情况,但是你能想到棱与棱重合的情况,非常棒!

4、拓展

师:终于找出了符合要求的三种立体图形了。同学们辛苦了,现在不用同学们动手搭,想一想,如果我不限制正方体的个数,能搭出多少种?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小组合作:①小组任意搭出一个立体图形,并且确定正面;②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上面、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28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