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方法》【优秀9篇】

发布时间:

《统筹方法》 篇一

魏书生

师:同学们会在主席台上,台下千万位教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边讲方法边指导,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动作)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心情轻松多了!

师:心情轻松了,咱们上课。(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师:老师要讲的这篇课文大家可能不愿意学。同学们愿学小说、散文、诗歌、不愿学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一篇说明文,施加一个意念,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不愿学的文体学起来都快乐,那语文学习不就是一件乐事吗?我们这节课学《统筹方法》。(用隶书体板书:《统筹方法》)

师:先不要翻开书,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

生:(集体)华罗庚。

师:华罗庚的身份?

生:(集体)我国著名数学家。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叫“统筹方法”?谁能不看书,凭自己独立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笼统说明事物的方法。

师:她敢于独立思考。

生:就是系统的完成一件事的方法。

师:有点接近正确答案。下面不再猜了,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什么是统筹方法吧?那好,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答案。争取一分钟内找到并记住这个概念,现在开始!(学生看书,半分钟后陆续举手要求回答)

师:请找到答案的同学一起回答。

生:(齐)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师:对,同学们没用一分钟就找到并记住了这个概念。同学们说,这叫什么说明方法?

生:下定义。

师:对。作者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谁愿意到前面,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定义?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写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比赛好吗?(学生们热情的推荐,被推荐的男生说:“我一定能取胜”。教师赞许,男生同女生上台板书。)

师:写得正确,字很工整,看上去男同学写得更好一些。(男同学会心地笑)

师: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准备教会大家哪几件事呢?(学生七嘴八舌,教师边重复边板书:学习重点:1、字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无裨益。)

师:大家听我喊“预备-起”,用一分钟看课文下面注释,然后自问自答,可以出声。(学生迅速翻开书看)

师:我暂时不提问,下面做第二件事,我想领着大家思维的战舰驶向何方呢?(1、学生边思考边说,教师板书;2、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3、读懂全文,会说、会写、会用。)

师:先学习用图表说明事物的方法。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同学们想用多长时间在课文中找到这个例子并记住它?

生:(齐)一分钟。(接着学生立即看教材,全神贯注,学习积极性极高。教师看表一分钟后。)

师:时间到。作者举一个什么例子?

生:泡壶喝茶。(听众大笑)

师:(笑着纠正)是“烧开水泡茶”。请你把烧水泡茶过程讲一遍好吗?(学生回答)

师:他说得对不对呀?

生:(齐)对!

师:他说泡茶有几道工序?(学生历数五道工序)

师:作者说这五道工序有三种安排方法,书上还画了图表说明。大家看书上图表是对哪一种方法的说明?

生:(集体)是对办法甲的说明。

师:办法乙和丙怎么样?

生:这两种办法都窝囊。

师:作者没说“窝囊”,他的说的是“窝工”。好,下面准备把办法乙和丙也分别用图表加以说明,请男女学生各自推荐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画图。(男女生各一名到前面在黑板上画图表。)

师:让他们两人先画,咱们看书上图表,大家想,如果文章没有文字解说,只有图表,能不能看得懂?

生:光有图表,我认为也可以看懂。因为图很清楚,图上又有文字。(学生指着图述说了一遍。)

师:好!他说得很明白,的确只看图也能懂。现在大家看黑板。(女学生已经画完,教师对她小声说了句话,她转身在图上改了一处。)

师:同学们看,他们画得对不对?

生:办法乙我认为画对了,办法丙画得不对。(教师请他上黑板订正,并交待下面的同学可以商量,可以上台帮助修改。一男生在座位上小声说图画得不对,坦亲切的拍拍他的头,笑着问:“你怎么不上去改?”男同学站起来跑到黑板前修改。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的热烈商讨,有的跑上前去。黑板前有四五个学生争争抢抢,你擦我画,很是活跃。)

师:(男女生都已画完,回到座位)好,我们比较一下,看起来还是女同学画得好一些,一看图就一目了然。男同学的图表用序号表示,也算是一种创造。(女生非常自豪,男生们也觉得公平。)

师:图表说明法同学已经掌握了。现在看我们思维的战舰距离第三个目标“读懂”还有多远呀?请同学们把全篇阅读一遍,重点读结尾一段。(学生读)

师:读懂了没有?

生:(集体)基本懂了。

师:懂了,还要会说。每们学生都把办法甲说一遍,七嘴八舌的说,大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要解放自己。(学生纷纷大声述说)

师:不仅会给别人讲,还要会写。今天这节课,我们没有时间用笔写了,课上我们说,其实是用“口”写,回去以后把说过的话整理出来,就是用笔写,同学们愿意的话,回去 写一篇短文,作业 我不检查,因为我明天就要走了。请同学们增强写作业 的自觉性。除了会说、会写、还要会用。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我们应用统筹方法的实例,大家愿意商量还是愿意自己想?

生:自己想。

师:自己想也可以,商量也行。(过了两分钟学生要求发言)

生:比如说打扫一间房子、桌子、凳子、墙壁、那就可以先踏着桌子、凳子。

师:她说的凳子属于统筹安排工作过程范畴,但跟今天所学的联系还不太紧密。谁能举一个做事窝工的例子?

生:比方我星期天帮妈妈做饭菜,我家有两个煤气灶,可我却先摘菜、淘米,然后才想起烧水做饭,做完饭,才想起做菜,这样就窝工了。

师:怎么做才不窝工呢?

生:我先烧水,等水开的这段时间,淘米、洗菜。水开后,米下锅,等饭熟的这段时间炒菜。这样就节省了不少时间。

师:他讲得很好。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从厨房和家庭中解放出来,举一个别的例子?

生:学校开运动会,总是在进行竞赛项目的同时,安排田赛和团体赛,这就节省了时间。

师:这个例子说得很好。大家如果细心,还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统筹方法的例子。同学们以后参加工作,就可以用作者教给我们的统筹方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学会这样做工作就等于---

生:延长生命。

师:对!延长生命。请同学们商议总结一下咱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与学习过程。(学生们兴高采烈的说本节课三个学习重点及难忘的学习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盼望大家今后能经常运用统筹方法,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统筹方法 篇二

统筹方法

[ 教学要点 ]、初步了解统筹方法及其运用的益处。、学习下定义、画图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 教学重点 ] 要点

2[ 教学难点 ] 要点

3[ 教具、学具 ] 教学投影片

第一课时

[ 教学要点 ] 简介作者,通读全篇,解决字词障碍。

[ 教学过程 ]

一、补充解词:、统筹——统一筹划。、前提——事物的先决条件。

二、导入:

原来我们学过多种说明方法。但《统筹方法》这篇课文中用列图表的方法辅助文字说明是过去所没有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列图表有什么好处。

三、作者简介:

华罗庚( 1910 — 1985 ),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出生于江苏金坛县。 1956 年起他重视推广统筹方法,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

四、解题:

“统筹”是通盘统一筹划的意思,是一种数学方法。本文节选自《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统筹方法”是把数学原理用于工农业生产规划及工程施工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本文把复杂的数学方法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它有什么作用呢?阅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 教学要点 ] 分析课文段落层次,并分析第一段,掌握所用的说明方法。

[ 教学过程 ]

一、熟读课文,明确课文分段 ( 师生讨论 ) :

第一段( 1 ):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并介绍它的应用范围。

第二段( 2 — 15 ):设例并用图表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应用价值。

第三段( 16 ):指出应用“这种方法”需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分析第一段:、统筹方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其实用范围是怎样的?

企业管理、基本建设、有关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中。、因其运用范围广,所以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这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第三课时

[ 教学要点 ] 分析课文第二、三部分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给《统筹方法》这篇课文分了段,并讲了第一段,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解第二段。在讲第二段之前,我想问问:什么是统筹方法?(程度较差的同学回答)

二、讲解第二部分( 2 — 15 )

要求回答: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举例子:作者举了“烧水泡茶”的例子(三次)

画图表:后两次举例,作者都画了一幅图,来作进一步说明。

作比较(这不是主要说明方法,如学生没有回答,也可忽略):作者通过对“烧水泡茶”三种方法的比较,说明应用统筹方法产生的价值。

(一)第二段第一层( 2 ):用设问句说明如何应用统筹方法。

提问: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复习旧有知识,点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通过设问说明统筹方法如何应用,主要在于把工序安排好。

(二)第二段第二层( 3 — 14 ):以“烧水泡茶”为例,分三次对统筹方法的应用作了深入浅出、具体确切的介绍。、第一次举出三种安排工序的方法,( 1 )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工序安排不同

甲:烧开水 同时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乙:烧开水 之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丙:烧开水 之后 ,洗茶壶,洗茶杯, 拿茶叶

②花的时间不同,甲: 16 分钟

乙: 20 分钟

丙: 20 分钟

( 2 )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说明什么问题?

①作比较

②说明 合理安排工序 (板书)的重要性,安排得好,可以节省时间。

( 3 )哪一种方法最好?(办法甲)、第 8 节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说明此处举的例子只是一个引子,有关统筹方法的科学道理还有待进一步说明。、第二次举“烧水泡茶”的例子( 9 — 10 )

( 1 )作者为了进一步说明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画图表)

( 2 )解说:“浇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

“烧开水、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是泡茶的前提”—→分析: 抓住主要环节 (板书),也就抓住了关键。

这样做可以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 )运用图表更清晰,更条理化、要求学生朗读第 11 节:

( 1 )提问:作者把日常生活中泡茶的先后工序与近代工业相比较是为了说明什么?为了说明在近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

( 2 )解说:这一节运用了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应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

A :工业生产中应用统筹方法的复杂性表现在:

①任务多:几百几千甚至几万

②关系多: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B :如果安排不好:

①个别要影响集体

②会降低效率,延长工时、第三次举“烧水泡茶”的例子( 12 — 14 )

( 1 )通过这次举例作者想说明什么问题?

可以 合并次要环节 (板书)

( 2 )解说:

①首先,作者指出“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这些工序没有时间关系,又是同一个人做的,所以可合并列出第二个图表。

②然后又用数字代替文字,列出第三个图表。(图示)

③最后,第 14 节又说明这样做不是“小题大作”,工作环节多时,就非常有必要了,再次指出统筹方法的重要性。

( 3 )小结:作者在列举了图表①以后,已经把统筹方法讲清了,为什么还要连列两个图表?后两个图表有什么作用?

三张图表一张比一张简化,而问题要害则一张比一张清楚突出。

①图 2 比图 1 简化,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②图 3 到图 2 ,用数字代替文字,用数学语言说明数学问题,这样有数学特点,也更加科学、简明。

③三张图表来概括说明,归纳,省去不少文字说明,笔墨经济。

(三)第三层( 15 ):从分析和比较中得出结论,统筹方法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不仅在时间问题上,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上都能广泛地应用,进一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

三、第三部分( 16 ):指出应用统筹方法需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小结:作者通过举例子和画图表等说明方法把统筹方法这种抽象的数学方法解说得非常明白,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统筹方法,并学会如何应用它。

五、练习: 有三张饼,每张饼的一面烤熟需一分钟,那么烤熟一张饼所需时间即为两分钟。现有两个烤炉,请问最快需几分钟能把三张饼全烤熟?(三分钟)

第四课时

[ 教学要点 ] 总结写作特点,着重理解掌握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 教学过程 ]

一、总结写作特点:、由浅入深,从概括到具体,逐层深入的说明顺序。、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总结、讲解) :

( 1 )画图表

( 2 )举例子

( 3 )作比较

此外,还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二、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设例,来说明这一原理,并了解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

[ 板书 ]

统筹方法

画图表举例

(图示略)第一次:合理安排工序第二次:抓住主要环节

第三次:合并次要环节

《统筹方法》教案 篇三

《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

2、初步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习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说明: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撰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www.chayi5.com]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谁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 (学生叙述小故事。)

总结:古人的这种智慧现代可以成为“统筹方法”

2、简单介绍作者华罗庚。(注意“庚”字的书写)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并圈画文章的路标词。

2、提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即课题:统筹方法)

总结: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经常就是文章的标题。

三、研读课文

1、读完课文,有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统筹方法”?(请用原文回答)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解释“统筹方法的”? (举例子)

追问:举了什么例子? (泡茶)

3、“泡茶”的例子作者用了几次?分别对每一次的例子进行分析,要求找出每个例子的结束语。 泡茶①:“这是小事” 泡茶②:“卑之无甚高论” 泡茶③:“这是‘小题大做’”

4、第15自然段的“其他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

5、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除了举例子还有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化抽象为具体 列图表:直观、简洁

四、拓展延伸

要想让“统筹方法”发挥其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将它运用于实践中。

动脑筋:有三张饼,每张饼的一面烤熟需要一分钟,那么烤熟一张饼所需时间即为两分钟,现在有两个烤炉,请问最快几分钟,能把三张饼全烤熟? 请将其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列出图标,并辅助说明文字。

五、布置作业

1、自我总结举例子、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归纳到笔记本中。

2、运用所学的“统筹方法”帮助爸爸妈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统筹方法》教案 篇四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生活中的统筹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及相关视频。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统筹方法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生活事例

负责人王工程师讲,造一座桥,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在25天内完成任务。可是,大梁浇注要5天,大梁凝固要20天,围堤抽水要5天,砌桥墩要15天,加起来共需要45天,同学们,25天的时间做45天的活儿,能完成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2、介绍作者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观看华罗庚视频)

二、新课学习

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

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

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

三、学习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

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 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回答:

举例子:“泡茶”。举出实有的例子,用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或事实。或假设例子,但这种设例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

2.(1)问:烧水泡茶这件事有几道工序?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时?为什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种来)

学生能找到:

(2)例举“泡茶”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泡茶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以此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并加以引申,引到生产管理方面,说明运用统筹方法的意义。

(3)哪些词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如:“等”水开了的“等”、(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体现办法甲的合理性); “坐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意,不合理)、 “急急忙忙”(体现工序安排得不合理)

3.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将统筹方法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

(1)第二次举“泡茶”为例,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要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讲述:再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吃饭要一口一口吃”、“临事而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告诉人们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4.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其应用广泛。

5.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削减?为什么?

明确:这是本文的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此不能删减。(联系《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结尾,考虑到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

四、总结全文

1.使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为了把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方法讲清楚,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和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新课学习

1.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2、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 3.统筹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4、从“泡茶”的事例来看,统筹方法的作用是把工序安排好,避免窝工,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运用中,不仅是时间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考虑。

二、统筹方法用于实践的古今案例

1、千古绝唱--都江堰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践位期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

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从现代统筹理论角度,运用统筹思想来提高工程效能的。 (观看都江堰视频)

2、太空奇迹 --“阿波罗”登月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涉及到火箭技术、电力技术、冶金和化工等多种技术,还需要了解宇宙空间的物理环境以及月球本身的构造和形状,它耗资300亿美元,研制零件有几百万种,共有二万家企业参与,涉及42万人,历时11年之久,为完成这项工作,除了考虑每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工作外,还要估计各种未知因素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面对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千变万化的情况,就要求有一个总体规划部门运用一种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来解决。

(观看美国登月视频)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假如某个星期天一些同学到你家里来,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吃。请你安排好从准备到煮熟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仿照《统筹方法》一文,用几个关键词和图形,描绘整个过程。

四、拓展应用

【示例一】我在语文学习中运用统筹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总是认为少做一点语文,短时间里似乎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好,所以总是把语文学习放在“尾巴上”,在当天各科作业做完后才做语文,这样语文学习的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学习了统筹方法后,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整:把语文学习放到日常学习的前面或穿插其中。每天做作业的时候,有时先做20分钟的语文作业,然后做其他作业;有时把语文学习穿插在做其他作业之中,在静静地做完几道数理化题目之后,背几首古诗,做几道习题。这样不仅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效果也不错。

【示例二】在考试的时候运用统筹方法,也能提高考试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我总是按照试卷上习题的顺序从头做到尾。如果遇到难题就糟糕了,卡了半天才做出来,甚至仍然做不出来。知道时间不多了,就急匆匆地往后做,这样便由于草率而错误尽出,更让人慌张的是题目未做完,教师就要收卷了。经历了这样的教训,再用统筹的方法来改变自己考试的答题程序,就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形了。首先还是按照顺序做题,当遇上难题,发现一下子想不出来,就干脆搁下,继续往下做。做完了回头再做难题。这样就保证了考试的时间,也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

【示例三】在打扫教室卫生的时候,我们组几个人总是一齐动手,各负其责。两个人扫地、一个人抹桌子、一个人倒垃圾。只有扫地的人较单纯,扫一遍就够了,抹桌子和倒垃圾的至少得有两次。因为扫地以后,桌子上又会沾灰尘,新的垃圾又成堆。现在我们组运用统筹方法进行了合理安排:四个人一起扫地,然后两个人抹桌子,两个人倒垃圾,这样既不需要花多时间,也不要重复工序。

五、课堂总结

1、使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为了把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方法讲清楚,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和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六、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裨( )益 卑( )之无甚高论 耽( )误 统筹( ) 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

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七、布置作业

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

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八、板书设计

《统筹方法》 篇五

教学目的:

一、了解的简单原理,认识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本文设例、配图表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第2—1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将用于社会实践中去。

关键:同难点。

方法: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设例绘成图表示意。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 完成情况后导入  新课: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认真研究,大有裨益。

二、快速默读课文后分段。

1.第一自然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下定义,总领全文)。

2.“如何应用呢?”这一设问有何作用?

——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结构上又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3.作者怎样说明的应用呢?

举例;设例;

4.作者用烧水泡茶这一设例引出的是什么原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二段第一层里,已将统筹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再画出两幅图表,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②抓主要环节——引出近代工业管理(9—14)。

5.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补充说明:应用极广(15自然段)。

6.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可以削减?

——这是全文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的广泛应用,因此不能删减。

三、布置作业 :

练习四。

板书:

一、,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1)

二、如何应用:1.设例(2—8)

2.抓主要环节(9—14)

3.补充说明(15)

三、优越的制度有利于发挥这一原理的更大作用。(16)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二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同上。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抽查订正上节课作业 。

二、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小结: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的原理及应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线。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直观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四、布置作业 :

1.自己设例并给出统筹图表。

2.练习七。

统筹方法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必须把事理说得具体、形象。

2.了解统畴方法在生产中的价值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通过预习,划分段落,初步懂得“统畴方法”的应用,通过实例绘制图表,掌握统畴方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订正字词:

文学常识:华罗庚,著名数学家,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数学家,他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优选法”、“统筹法”,并大力推广。

解题:

《统筹方法》和《死海不死》一样,通过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提供了文章的线索,但《统筹方法》不同于上篇文章的是以一个科学术语的含义及其应用来安排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见书)

(一)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实用范围。

(二)说明统畴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

(三)说明统畴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第1句是什么句子?两个重点词语是什么?

(判断句,“安排工作”和“数学方法)

判断句,这是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为什么要给它下个定义呢?就因为它是个科学术语,不下定义,不用简明语言揭示它,我们就不明白,下定义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个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

①2节前句是何句式?

(白问白答的设问句)即抓住“应用”提示下面的说明内容,扣住上文“安排工作进程”这个特点,那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

②下面文章三次以泡茶为例加以说明,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举例)以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使人们对一个陌生的、深奥的科学术语容易理解,感到亲切。

(围绕统筹方法“如何应用”这个问题展开的)

③三次举例有何不同?

(侧重点不同)

一.说明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重要性。

二.要缩短工时,提高工效,必须抓主要环节。

三.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课文三次以“泡荼”为例都是围绕“如何应用”统筹方法来展开的,那么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是什么?文章在举例之后,明确说明“这里讲的主要是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只是突出了它的一个特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④总结三次举例中的说明方法

(一)举例、比较,画图表

(二)举例、画图表

(三)举例、画图表

第三部分(略)

小结:说明方法

1.下定义(注意与作诠释的区别)

2.画图表

[例]①洗锅(1分) ②烧开水(15分) ③煮面(5分)

④洗碗筷(1分) ⑤配汤料(3分 ) ⑥拿面条(1分)

⑦盛面条(4分)

语法·句子的主干

(一)句子主干的定义

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

(二)句子主干组成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

[例]“统筹方法”(见书)

(三)抓住句子主干的意义

遇到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无毛病。

[例]“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下个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见书)

(四)注意问题

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放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意相反。

《统筹方法》 篇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 姚孟洪

教学要点:学会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

二。将统筹方法用于实践。

找一些题目,让学生自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最简便省时的顺序,用统筹图表表示。

练习:

1.李林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

(1)做作业 (30分钟)、

(2)烧饭(40分钟)、

(3)(3)打扫院子(8分钟)、

(4)(4)洗碗(2分钟)、

(5)(5)整理桌凳(2分钟),

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

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 (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统筹方法教案 篇八

统筹方法

教材分析:阅读说明文,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学生情况分析:能够阅读事物说明文,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掌握了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2理解什么是统筹方法。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学生能知道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 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 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 二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词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临事而迷 错综复杂 小题大做 不无裨益

临事而迷:临到事情却迷惑

错综复杂 :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小题大做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不无裨益:不是没有益处。

2、整理出全文的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段 )概括介绍统筹方法的性质以及应用范围。 第二部分(2-15 )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 第三部分(16)指出统筹方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 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回答:

举例子:“泡茶”。举出实有的例子,用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或事实。或假设例子,但这种设例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

2.(1)问:烧水泡茶这件事有几道工序?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时?为什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种来) 学生能找到:

(2)例举“泡茶”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泡茶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以此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并加以引申,引到生产管理方面,说明运用统筹方法的意义。

(3)哪些词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如:“等”水开了的“等”、(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体现办法甲的合理性);

“坐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意,不合理)、 “急急忙忙”(体现工序安排得不合理) 3.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将统筹方法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

(1)第二次举“泡茶”为例,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要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讲述:再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吃饭要一口一口吃”、“临事而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告诉人们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4.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其应用广泛。

5.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削减?为什么?

明确:这是本文的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此不能删减。(联系《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结尾,考虑到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

第三课时

一.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 二.将统筹方法用于实践。

找一些题目,让学生自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最简便省时的顺序,用统筹图表表示。 练习:

1.李林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 (1)做作业(30分钟)、 (2)烧饭(40分钟)、 (3)(3)打扫院子(8分钟)、 (4)(4)洗碗(2分钟)、 (5)(5)整理桌凳(2分钟),

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

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教学反思:

《统筹方法》 篇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设例子、配图表的说明方法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本文通俗活泼的语言     3、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在学习生活中,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说明: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必将学会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课文激发兴趣以“春季校运会班级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因没有合理安排,而丢失了比赛的机会”事例导入。倾听、思考、初步交流。以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入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初步的交流,会产生矛盾的冲突,意见的纷呈,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课文掌握原理提出要求:自读课文,什么是统筹方法?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散读课文,圈划课文主要内容。“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明确: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读书必须动笔墨的好习惯。 深入学习懂得方法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这种方法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可抓住一些“路标”;讲解“举例子”和“设例子”的区别;讲清: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1、  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给课文分段分层:“如何应用呢”——承上启下;“当然,这种方法……”——承上小结。2、  明确本文的说明方法:设例子、配图表;并明确:“设”,是设计出来的例子;“举”是列出事实存在的例子。3、  学习“烧水泡茶”例子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画图表,并借说自己所画的含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逐步教会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概括内容。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将此环节的教学更为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具体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中的关键的环节。通过文本的阅读,转化为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范读课文11节,并说明科普作品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阅读,语言须通俗活泼。体会并举例说明通俗活泼的语言特点。口语: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通俗)成语、文言词汇:错综复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卑之无甚高 (活泼) 教师的范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就将感受说明文语言通俗活泼的特点。再指导学生归纳小结,就将更容易掌握了。拓展练习学会应用提出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统筹方法懂得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张洪每天早上起床后,需要花费:淘米一分钟,烧早饭八分钟,漱口一分钟,洗脸一分钟,整理被子一分钟,早锻炼四分钟,然后吃早饭上学去。用统筹方法原理,合理安排顺序,设计出最佳方案,并用图表法将七件事的合理顺序表示出来:淘米1烧早饭   8         整理被子 1        漱口     1                洗脸     1       早锻炼   4   吃早饭、上学学生运用刚学的统筹方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将自己所画好的图表讲述出来,口头表达能力有得以训练。思路点拨以课文中所设的例子为突破口,提出要完成烧水泡茶这件事该如何安排?在同学们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先不急于回答,而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再来对照自己原先的设计,找出差距,孰优孰劣,说明理由。 练习举隅    1、词语积累:错综复杂   通力合作   临事而迷   不无裨益    2、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自己设例并绘出统筹图表。

上一篇:阅读选文——九个炊事员(片断)

下一篇:《统筹方法》教案3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统筹方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3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