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词语(优秀7篇)

发布时间:

矛和盾的集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到:“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成语?板书: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矛与盾有关,揭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响亮的再读一边。

刚才同学们听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那么当课文中的矛和盾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结果会怎样呢?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2、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两个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同学们刚才读书都很认真,哪位同学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生:坦克集合了盾自卫和矛进攻的优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4、这课的生字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和同学们见面了,想一起去认识一下吗?

矛盾  如雨点般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首次、长处  战场、蜗牛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自卫  乌龟

a、自由读生字词

b、我请一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其他同学小黑板上哪几个字是容易读错或容易写错的。

教学生识字,如“抵”“乌”字,范写“威”“神”字,正音“长”“神”“招架”等指名读,正音,不要拖音。

c、还有哪位同学能把生字朋友的名字都准确的读出来?

d、开火车

e、齐读。

5、同学们都知道矛和盾是我国古代非常常见的兵器,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抵御敌人刀箭进攻的,下面就请位同学来配合我一下。

现在我用我的“手矛”(食指)来攻击你,你用你的“肉盾”(手掌)来防御我矛的进攻。看看是你的盾厉害还是我矛的厉害。

师:看了表演,有谁能够说说“左抵右挡”的意思吗?

生:左边挡挡,右边挡挡。

师:那他挡住了吗?

生:没有。

师:噢,矛没有挡住,那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他没挡住,谁能最先找到。

生:难以招架。

师:是呀,同学们找的真认真,难以招架,哪位同学能给招架找个近意词?(生: 难以抵挡,承受)

师:那我来采访一下配合我表演的这位同学,为什么你的盾会挡不住我矛的进攻呢?

生:因为你的速度太快了。

师:是啊,矛进攻的速度太快了,那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就是什么?

生:如雨点般。

师:蒽,真聪明,矛速度太快了,如雨点般,盾左挡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出示小黑板,找出哪些词可以看出矛的利害?

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师:那位同学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和盾的困境吗?

(指名生读)还有更厉害的矛吗?

6、那老师心中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生:读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段落。师综合学生答案,总结。

师: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时处与弱势,忽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是啊,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发明家就谁都不怕啦。这个发明家还真会思考和想象,谁来读一读,读出发明家想到点子时的心态和语气。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从一个“忽然”了解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过程。

生: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本来呆在铁屋子里,谁也戳不到,很好啊,可是发明者又有了困惑?什么困惑?

生:这样的话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

师: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怎么办呢?发明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师:这样既可以防守,又可以进攻,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了,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这里的“矛”指的是什么?

生:这里的“矛”指的是枪口或炮口。

师:是的。中间这个标点符号叫“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我,发明家是不是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后,这辆坦克就是威力无比,就可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了?

生:不是的。

师: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发明家想到了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是啊,给铁屋子装上轮子,这样一来,坦克就可以在战场上进退自如,能攻能守了,看,一架坦克造好了。

多好的发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读出发明家想出好办法的语气和心情。

哪位同学还能结合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生答。

7、坦克集合了盾自卫和矛进攻的优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大显神威什么意思?( 很厉害,把潜力都发挥出来,)

课文中那些词语让你体会到坦克的“大显神威”了?

找到的同学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我从“德国兵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知道坦克大显神威的样子。

师:你是从德国兵的失败中体会到大显神威的。还有吗?

生:从“庞然大物”这个词我知道了坦克很大,让它大显神威了。

师:你是从坦克的大体会出来的。还有吗?

生:首次是第一次的意思,坦克第一次出来就大显神威了。

师:是啊。多么厉害。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第一次的意思,请你把它找出来。

生:头一回。

师:对,坦克第一次出场就这么厉害,大显神威了,指名把威武神勇读出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课,了解了发明家是如何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并且他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这位发明家是个多么善于思考的人啊,那么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位发明家学习,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勤动脑,善动脑呢。

8、布置作业。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 篇二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为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二、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整体阅读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一开始我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然后让学生阅读2-4自然段,引领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从而突出重点。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为了突破难点,于是我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那么教学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说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盾(铁屋子)、   矛(枪口或炮口)、   轮子、    履带

合二为一

七、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 篇三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七组课文,这一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该怎么看,怎么想,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知道矛和盾吗?谁能看图说一说呢?

生1:矛就是打仗的时候,攻击别人的武器

生2:盾就是打仗时,用来防守的武器

师:很好,那矛和盾是怎么集合的呢?学了课文之后我们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处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生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放下语文书,来看看老师手中的卡片,这是这片课文要求会认的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生字:矛,般,坦,蜗,持,盾,

师:读得不错,那我们再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一起再读一读,

生读词语:矛盾,手持,雨点般,蜗牛,坦克

谁能够试着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生1:手持就是手里拿着的意思

生2:雨点般就是像雨点一样,课文中说矛的劲锋像雨点一样又快又多,你能联系课文来说词语的意思,真会学习,下面老师请同桌轮流读课文,你读一段,他读一段

生轮流读课文

师:好,老师想请六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谁愿意读?

六位同学轮流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来评评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1:我读第三段时读到了一个长句子,不知在哪儿停顿,连气都喘不过来了,

师:不错,第三段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子,的确比较难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

师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再读一次,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都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默读课文

师:你可以边默读边拿笔画一画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发明家发明坦克的事,

师:说得很简炼,还有谁说

生2: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师:更清楚了还有谁说?

生3:课文主要讲了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由矛的盾的长处想到发明坦克课文还写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说得好,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又是如何大显神威的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课文中哪句话解释课题的呢?拿出笔画一画

生默读课文

师:课文中哪一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的呢?

生1:第五段的第二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大显神威)

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生1:我想研究盾的自卫矛的进攻是怎样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生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

师:提得好,那么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坦克又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2页,读一读田字格里的字,看看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自读生字

师:谁来说说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神部首是示字旁,不能写成衣字旁

师:对,示字旁的很多字都跟古代的神有关系,以后同学们学到示字旁的字也要注意一下

生2:退的第六笔是一点,可不是一捺,同学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一下

师:老师来写一个

师范写“退”字

生3:盾的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撇,大家的写的时候可不要写错了

师:谢谢你的提醒,同学们,请把田字格里的生字每个写两遍,写完了之后,翻到词语表,把这一课的词语也抄一抄

生写生字词语

师:同学们刚才写得都很认真,注意到了写字的姿势,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矛和盾的集合》现在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吧

听写词语:矛盾,大显神威,后退,(注意退字的第六笔)招架,集合

师:写好了我们跟屏幕上的词语对一下,全对的给自己画上星,有错的赶快订正过来

师:同学们,还记得吗?让节课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是什么呢?

生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的进攻的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

生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师:那我们现在就先来研究第一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的呢?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然后同桌合作学习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把这个过程画下来,也可以简单地写下来

同桌合作学习

师:我们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生1:让我来详细地说一说吧开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发明家发现盾太小了,如果有铁屋子那么大,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他了,可以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不能打到敌人了,于是,发明家在铁屋子里伸出个矛,当然,这个带引号的矛就是枪或炮了可是这个铁屋子不会动,还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就这样发明了坦克

师:介绍得很清楚,还有谁愿意来

生2:我们先画了一个盾,可是盾太小了,我们又画了一个铁屋子,从铁屋子里伸出了炮口,再安上轮子和履带,这样铁屋子就能走了,

生3:我来具体地介绍一下发明家与朋友的比赛中,想到盾太小了,想到了铁屋子,又想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不能进攻,又在铁屋子上伸出炮,为了让铁屋子能像人一样行动自如,还给它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样坦克就发明出来了

师:介绍的很好,发明家根据盾的不足,步步改进,终于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于一身,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一到四自然段

生齐读一至四自然段

师:从这个合二为一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我觉得发明家很善于思考,善于发现

生2:我也觉得发明家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他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怪不得题目叫矛和盾的集合呢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呢?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吗?自己来练一练

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呢?

生1:读“1916年……十公里”

生2:我觉得他还没有把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我再来读一读

师:的确是大显神威呀,能谈谈你读后听感受吗?

生1: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真是厉害,德国兵头一回见到坦克这个庞然大物,被吓得哇哇大叫,拼命地喊“救命,救命”乱成一团,打都没打,就败下阵了,

师:那发明发家发明坦克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你们能不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同桌间试着讨论讨论

同桌间讨论

师:可以交流了吗?谁先说

生1:我能举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现在的铅笔就是把铅笔和橡皮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这样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师:对呀,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呢,还有谁说,

生2:我还能举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航空母舰就是把飞机和轮船的长处集合在一起才那么了不起的

师:你们真不见多识广

生3: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启发很大,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应该将这些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进,进行创造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从发明家发明坦克这件事情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道理,课文中还用了不少好的词句呢,请你们来抄一抄吧

生抄词句

师:也要注意写字的姿势

师:谁来说说你都抄了哪些词语

生1:我抄了“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

生2:我抄的是“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我要把这个道理记在心里

生3:我摘的是几个四字词语

师:你们真会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矛和盾的集合 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难以招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游戏:成语猜猜猜

二,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认识矛和盾,了解矛和盾的用途。

2,揭题:矛和盾的集合

三,初读课文:

1,按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参考"我会填")

2,交流反馈:检查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悟理:

1,引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质疑:发明家究竟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带"然"的词,把它圈出来。

交流板书:忽然 固然 当然

(2)出示: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理解"忽然"一词了解当时发明家产生想法的原因。

b同桌现场演绎当时的情景,联系句子体会"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朗读。

c体会发明家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c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小结:产生想法

(3)出示: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了。

a查字典,通过选择正确的解释理解"固然"一词,了解发明家本来的想法。

b发明家本来的想法有什么问题吗

c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怎么办呢

出示: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认识破折号;体会发明家修改自己想法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板书小结:修改想法

(4)出示: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a理解"当然"一词,由此了解发明家想法的延伸。

b观察坦克图片,认识履带,轮子,"矛"和"盾".

c看了这样的发明,谈谈你的感受。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板书小结:延伸想法

(5)归纳总结:

a把三句话连起来读读,从这里你能读懂什么

b引导学生了解并能简单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

五,拓展升华:

1,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里的谁仅仅是指坦克吗 引导学生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六,生字指导:盾,兵,退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材料

穆湖实验学校 周文婷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5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于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让学生参悟透。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结合穆湖实验学校学生的实际,利用成语故事进行课前谈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学于乐,玩的同时积累了成语,又了解了矛和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之中。然后,利用课件让孩子们形象直观地认识"矛"和"盾",对它们有个初步的认知,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研究的兴奋点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揭示的是一个道理,是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处理,就是让学生直面文章的重难点,质疑:发明家究竟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学生一下子陷入沉思,并由此萌生处强烈的探知欲。整堂课老师和孩子始终围绕重点句进行学习,研读悟理,试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中,我吸收了刘云生老师的一个匠心设计,并加以了修改,赋予了其鲜明的个性。就是在直面重点后,捕捉到三个"然"字词语,并且引导学生透过这几个词语弄清了发明家"产生想法——修改想法——延伸想法"的思维过程。不同的是,我让学生的理解过程循序渐进,强化了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突出了重点。教学时, 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查字典,观看图片,现场表演,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这样,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真正让语文课上的语言能力训练落实得扎实有效。

在最后的总结中,我们又回归到了"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重点句。 这时候,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关"集合"的例子以及他们自身的想象,顺理成章地从重点句延伸开来。这个目的在于延伸拓展,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体会到语文就是生活。一方面是语言能力的训练,一方面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对重点句含义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集合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也是一个道理,是一种理想和追求。

矛和盾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矛和盾的集合 篇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2、请你在图中找一找,哪个是矛?哪个是盾?

3、矛和盾的作用是什么?同时,提醒学生矛和盾的字形

4、在插图合适的位置上也写一个“矛”和“盾”。

5、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小朋友仔细读故事,读通读顺,边读边标好自然段号码,遇到生字请拼音帮忙,遇到难词可以请教词册和小朋友。(自由读)

2、检查词语: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履带胜利者大显神威乱成一团左抵右挡庞然大物

三、梳理课文

1、引出集合,说说生字“集”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学生在写字本上写一个“集”。

2、找一找课文中和“集合”意思相近的词(合二为一)咱们找到课文中的语句来读一读。

3、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到了矛的优点进攻和盾的优点自卫的,请你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并划一划。

3、矛的优点是什么?

4、盾的缺点呢?

在这儿,课文用“固然”告诉了大家盾虽然能安全防卫,但却存在不足,我们也试着用上“固然”说说矛的优缺点。

5、你还能在坦克身上找到矛和盾的影子吗?你还了解坦克的那些知识?

6、课文中介绍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能让我们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自由读一读。

7、运用练习:让我们也来称赞这一下子把敌人吓退了十公里的坦克。

(a)庞然大物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合二为一难以招架

被人们称为的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在战场上。它令敌人,。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

(c)把这些四字词语摘录到积累本中。(生摘录)

8、我们下节课将继续细细探究发明家是怎么产生这样的奇思妙想的,说他的想法妙,究竟妙在什么地方呢?课后我们还可以搜集有趣的发明故事,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矛和盾的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叙事简洁清楚。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语言转化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研读观察,解悟思想方法。

1、看屏幕,边看画面边读课文,通过这个画面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特别是能理解哪些词语和句子。

2、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长处(进攻、自卫)等关于矛和盾的词语句子。

(2)理解“庞然大物”、“履带”、“炮口”等关于坦克的词语。

(3)理解“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紧张危急”。

3、观察发明家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紧张、危急、计上心来、急中生智等)

4、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用心去读读课文1-4段。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反复想,直到把问题读懂。读完后,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

5、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就是这样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四)欣赏诵读,放大创造成果。

1、课件出示坦克图,边欣赏边议论。

2、读课文第五段,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以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如自豪、惊喜、成功感。

3、“大显神威”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说说大显神威的情景。

4、大屏幕播放坦克作战的录象片段,感受坦克的威力,指导朗读。

5、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式(写一写):这样的集合真()!(棒、好、妙极了等)

6、启发:

(1)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发明家说什么?(一个能思考得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集合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学习的时候碰到了难题,你会对自己怎么说?

7、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我们再智慧地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五)举例讲授,理解课文道理。

1、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也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笔”、“橡皮铅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鸡尾酒”、“电视电话”等等。

2、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内容。

同时板书出示:()和()的集合

3、引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4、其实,学习也包含了许多集合的过程。只要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别人会了懂了,我们也要努力去会,努力去弄懂,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看故事《胡服骑射》(学生默读,相互帮助理解)。

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

5、有时,为了把事情办好,或者办得更好,人们常常用合作的办法,把大家拥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一起想,共同做。

阅读《优势互补》。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强强联手”。在强强联手中,我们还会懂得“扬长避短”的方法。

6、小结: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发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集思广益。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受益终身。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教学时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六)查找交流,拓展学习活动。

1、查成语字典,理解“集思广益”、“兼听则明”、“楚材晋用”、“三顾茅庐”等的意思,然后联系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学习,谈谈对这些成语的新理解。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次故事交流会。

3、综合学习活动:与爸爸妈妈一起,查看资料,了解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典雅奥运会的开幕式点火创意,集他们的优势,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点火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学道理,了解发明家的灵感缘于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就应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

附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盾————铁屋子

坦克

矛————炮口

()和()的集合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矛和盾的集合》词语》,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5 3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