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案【最新3篇】

发布时间:

《梦想的力量》原名《瑞恩的井》,作者是江菲,收录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即5年级下册课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本,选作课文时有部分改动。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梦想的力量》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认识6个生字。

学习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28﹡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 钻井机流泪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xx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文章在写作上,虽只是对事件进行了叙述,但却让人读着无比感动。这感动来自于每一个文字的描述,来自于对瑞恩表现的描述,来自于对瑞恩语言的描述,来自于对人们行为的描述……虽是白描,却融情于叙,是学生体会感悟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募捐、水泵、颠簸、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语。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3、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

难点:

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各自的梦想

1、(板书:梦想)说说什么是梦想。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2、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

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梦想有关的文章,感受梦想的力量。(完成课题板书)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

(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走进瑞恩的梦想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完后,找出文中有关瑞恩梦想的句子,划出来。

交流,出示,齐读。

(在交流时,随机理解“迫不及待”,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理解梦想产生的原因

(1)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的梦想呢?特别是老师的话中的哪一句深深地触动了瑞恩的心?(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2)出示非洲孩子缺水的资料。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读了这段话,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你有什么话想说?

在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环境里生活,非洲的孩子最渴望——

(设计理念和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展和补充,使学生了解到非洲缺水的严重和受污染的水对非洲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深入理解瑞恩的梦想作好情感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知道非洲的孩子处境是这样的艰难,水对他们是这样的重要,6岁的瑞恩才会有这样有一个梦想——(回读梦想的句子)

于是刚一放学,他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对妈妈说——

在学校里,他下定决心对自己说——

当一位工程师告诉他:“如果有一台钻井机,凿井的速度就快多”时,他声音很小,但很坚定地说——

因为他对非洲的孩子充满了——(爱心、同情心)(板书:爱心)

三、探究“实现梦想之路”

1、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还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谈何容易?要想把梦想变为现实,必须——(要有行动,付出巨大的努力)。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交流,讨论。

(1)瑞恩为攒够70元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课件出示: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美金。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美金。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奖励……瑞恩把所有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①这些额外的家务活对只有6岁的小瑞恩来说太不容易了!仔细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用心,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或者使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感受到了什么?

②创设情境:读着,我非常感动,因为——

读着这个词(句)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随机采访:假如你就是小瑞恩,你费力地拖着笨重的吸尘器,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累吗?你想过放弃吗?你是怎么想的?

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了,你一个人留下来,难道你不想去吗?你心里想——

北风凛冽,天寒地冻,难道你不想呆在屋子里暖和暖和?因为——

(板书:不懈努力)

③老师从课外了解到,为了筹集这70元钱,瑞恩是从1月份开始做额外的家务活的,课文告诉我们他一直坚持到——(4月下旬),也就是说,瑞恩整整坚持了4个月。

在这4个月里,他放弃了玩的时间,放弃了玩的机会,遇到困难,瑞恩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回读梦想的句子)

他坚持不懈地做着每一件事,就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回读梦想的句子)

(设计理念和意图:阅读教学要求注重朗读的指导,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瑞恩梦想的句子,我采用了复沓回环的处理方法。第一次找出句子,初读感知;第二次在了解非洲严重缺水的情况后再读,感受瑞恩梦想的强烈;第三次在想象瑞恩干家务活的情景后又读,体会瑞恩对梦想的执着和坚定。三次朗读,三次回环,既培养了语感,又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螺旋式上升。)

《梦想的力量》教案 篇三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

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 000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

这三个步骤对瑞恩来说如爬山,一步比一步艰难,瑞恩的梦想,瑞恩的善良,瑞恩的同情心面临着一次比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需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法。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执著的态度并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2)对词语的理解。

下旬: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水泵:泵,是吸入和排出液体的机械,能把液体抽出或压入容器,也能把液体提送到高处。水泵就是指用来抽水或压水的泵。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颠簸:上下震荡。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二、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

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然后说一说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本课的重点。

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交流: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要顺势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使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立起来。

3.课文题目含义深刻,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认真加以体会,然后谈谈对题目以及有关语句的理解。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瑞恩和其他自愿参加募捐活动的人以及非洲人民等角度去思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梦想的力量》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3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