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案精选6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青松》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青松》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感受轻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

教学准备教学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设计意图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受青松的高洁。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看过青松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青松的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3、板书课题:18青松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见教参及后附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时”是翘舌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说说你看到的是一株怎样的青松?诗中怎样写得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引导理解诗句。

(1)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压:重压。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3)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4)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5)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6)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7)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青松的样子,与雪前青松比较,引导学生感受青松雪压不垮、苍翠挺拔、坚强不屈。

(8)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韵文。

2、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扩词。

高()()()青()()()

关于陈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很重要,对于学生理解青松有帮助。

对诗的理解先重视学生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更能使文本与学生走近。

学习生字要重视创造性的方法。

教后反思

《青松》教学思路

昨天读了寒雨的《登鹳雀楼》的教学过程,很受启发。我想通过上一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我想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一、初读古诗。

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朗读情况,可以派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一起读,由小组自己决定朗读形式。朗读之后可以师生一起点评,指出其中难读的字或纠正其中读错的字。

二、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组内讨论。我想送给他们一些妙计:“看看图,想想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联系你理解的句子,想想你不解的字词。”这些锦囊妙计我想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送给他们。(打印在纸条上,藏在一个小钱袋里。)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我想孩子们对第一句的理解能结合图用自己的话来说,对于第二句的理解中,对“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想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

三、有感情朗读、背诵

小组练习,通过点评让学生读出青松的“挺”“直”“高洁”。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在生动的朗读练习中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着重对“挺”字的书写指导。

五、小练笔。

观察校园里的松树,写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法。

青松 篇二

教学目标: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质,并能初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冬天发展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说到寒冷的冬天,你们会想到哪些词?(生说。)

师:冬天好冷呀。你们在寒冷的冬天见过哪些不怕寒冷的冬天见过哪些不怕寒冷的植物呢?

生:青松。

师:是啊,它们可真了不起,不少诗人还专门写诗赞美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毅爷爷写的《青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导入如优秀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它拥有迷人的魅力,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生字,读准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特别注意加点的生字。

(课件出示诗歌,在生字下加点,生自由练读。)

师:哪个同学来读读课文呀?

(请三到五个学生读,在读中纠正读音。)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字,看看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

(生读后交流)

师: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请看大屏幕,听老师读。(课件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师配乐范读。)

师: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读法再读课文。

(请三至五位学生读,师指导纠正后,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自读、个别读、范读、范读、仿读、配乐读让朗读指导的形式更多元,层次更鲜明,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利于学生读准、读好课文,达到教学目标]

三、理解诗意,体会品质

(课件出示:大雪重压在青松树枝上的画面,让生理解“大雪压青松”。)

师:谁能做一做“压”的动作?从“压”字上你们能感觉到什么?

(生观察交流,并通过做动作理解“压”的意思,体会青松在雪中的艰难处境。)

师:假如现在你们就是风雪中的小青松,你们被大雪压弯了腰,心里会想什么?你们会对大雪说什么?(生想象交流)

师:这时,你们会怎样站立在风雪中?

(生做动作:站直、站挺。师出示课件:挺立在大雪中的青松。)

师:大屏幕上的青松在大雪中是怎么站的?

(生观察交流,理解“挺且直”,体会青松在雪中的顽强表现。)

师:大雪终于融化了,春天来到了,青松变成了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春天的青松。)

师:青松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大家学习?(生说。)

师:是啊,经过风雪重压和洗礼后的青松没有被压垮,反而长得更高大,更茂盛,这就是青松高尚的品质。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音乐起,指名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青松傲立雪中和雪后更青翠的景象呈现于学生眼前,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眼前,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学生在动用演示、与青松对话、配乐朗读中,理解得到了深化,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

四、课外拓展,领悟情感

师:陈毅爷爷除了赞美青松外,还写诗歌红梅。

(课件出示:红梅傲然开放于雪中及诗句,生自读。)

师:你们发现红梅和青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知道陈毅爷爷要赞美它们什么吗?(生交流)

师:这两首诗都写于1950年前。当时,我国正在闹饥荒,人们几乎没有什么吃的。为了活命,人们啃树皮、嚼草根……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向饥荒屈服,坚强地和它作斗争,最终战胜了困难。陈毅爷爷写这两首诗真正想要赞美谁呢?(生交流,师引导)

师:是啊,陈毅爷爷借这两首诗赞美的是顽强的中国人民。

(生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被青松的美好品质感染和折服时,适度的拓展教学会让他们走近作者,了解到课文背后的故事。]

五、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六、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青松 篇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学习生字:挺

课时重难点:读文,明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呢?

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青松

初读课文:

介绍是陈毅写的。指名读课题正音:“青”是后鼻音

齐读课题

谈谈松树再你脑海中的印象。那陈毅爷爷笔下的青松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

师配乐朗诵,生认真听

评价: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

告之方法:老师课前不仅反复朗读这首诗,还弄懂了生字词的含义,明白了诗的意思,所以才读的这么好。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细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压、    挺且直     待     化

指名读,齐读

回忆:以前在理解生字词的含义时都曾用过哪些方法呢?

(做动作、看图理解、联系生活实际、问长辈、查字典等)

那在这些词中你明白了哪个的意思呢?介绍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们方法哟!

生自由汇报:

压:做动作

挺且直:看图

待:等待   (查字典)

化:融化     (联系生活实际)

师小结,鼓励以后经常使用这种学习方法。

指名读整首诗    评价,指出诗的正确节奏。

同桌互查

男小朋友读一二行

谁能联系课文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呢?

指名说(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的身上,但青松却挺得很直很直)

说得真好!看(课件),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的身上,但青松仍然挺拔、直立)

请站起来,现在你们就是那笔直的青松,我就是那压在青松身上的大雪,现在,(做动作)我重重地压在你们的身上,你们怕了吗?

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生自由说)

多么勇敢 、坚强的青松呀!指导朗读好这一句。

齐读

女小朋友读三四行:

读完这一句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提出:高洁

问得好!这儿确实很难理解,就让我们借助图的帮助来理解吧!

看(课件):阳光普照,冰雪融化,雪化之后的青松是什么样的呢?

(更绿了,挺得更直了,更有精神了)

小结:是呀,虽然大雪重压,但青松毫不畏惧;虽然天寒地冻,但青松仍然傲然挺立。雪化之后,青松郁郁葱葱,苍翠挺拔,它们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纯洁呀!(板书:高尚纯洁)这里的高洁就是指:高尚纯洁

现在你明白这句诗的含义了吗?谁来说说看

(要想知道松树的高尚纯洁,要等到雪化之后)

说得真好!原来这是在赞美青松不怕寒冷的高贵品质呢!(板书:不怕寒冷)

让我们怀着对青松的敬佩、赞美之情来读读这句吧!齐读最后一句。

10、(出示整首诗):小朋友,这首诗没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样子,赞美了青松不怕寒冷、勇敢坚强、高尚纯洁的品质。(板书:勇敢、坚强)

现在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小结:小朋友,陈毅爷爷在写这首诗时,中国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但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勇敢面对,顽强拼搏,终于渡过了困难时期。其实赞美青松就是在赞美那些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的中国人民。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像青松那样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去打败它,记住了吗?

青松不畏严寒,勇敢坚强。同样翠竹和梅花也有这样的品质,它们在岁寒中同生,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

交流收集的有关诗句。

一起学习、阅读《红梅》。

学习生字

出示“挺”

认读

分析字形,练习组词

指导书写

生完成课堂练写,注意读写姿势。

青松 篇四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青松 篇五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小朋友,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陈毅探母》吗?(记得),大家都知道,陈毅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自由介绍)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陈毅元帅还是一位诗人呢!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名叫“青松”。(学生读准课题)

二、承上启下,介绍背景:

那你知道,陈毅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吗?原来,1949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虽然解放了,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是,由于长期的战争,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人民还比较贫穷,一切都刚刚才起步,尤其到了1960年,新中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收成很不好,全国各地经常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而国际上,有些国家也对我们中国进行着压迫和孤立。种种困难,压在人民头上,人民生活极其艰难。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看到人民正遭受着苦难,陈毅是多么的痛心和忧虑啊 ,为此,他常常晚上睡不着觉,于是,在一个冬夜,他爬起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青松》,听……

[这首诗表面好像在写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讲解诗人作诗时的历史背景,在学生们初步了解过去历史的基础上,再去学习古诗,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诗词内容,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诗词字面上的理解,外加上教师的饱含深情的讲解,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行为的践行,促使他们的情感升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无声息的爱国主义教育。有道是:无声润物,情自生。]

三、初读课文,读准诗句

1、录音范读。

2、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准字音。

3、指名多人读准古诗,随机正音。

四、精读文字,品味精神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细细地来品味品味。

(一)大雪压青松

1、指名生读。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大雪吧!(出示课文插图,生自由描述图中青松身上的大雪是什么样子?)

3、老师想把“大雪压青松”改成“大雪铺青松”,你们看行吗?(生:不行!)为什么?(生:把“压”改成“盖”、“铺”,就感觉不到雪的重、厚、多了。)

4、师:哦,你看松树身上那厚厚的大雪,它们好像在恶狠狠地对青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自由想像说话)

5、感情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大雪对待青松的凶狠读出来吗?

(二)青松挺且直

过渡:面对大雪的重压,青松有没有被吓倒呢?

1、指名读第二行。

2、师:哦,我已经读懂这行诗了:虽然大雪是那么大,那么厚,可是青松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说第二行诗意)。

3、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此时的松树吧:(生自由说看到的松树:站得直直的,像勇敢的战士,像坚定的勇士,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像威武的将军……)

4、 我们好像听到青松在坚定地对大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能用朗读来为大家描画一下松树挺拔英武的风采吗?

6、感情朗读第一、第二行:

(1)指名两生分饰大雪和青松,分别表演并朗读这两行诗句,演并读出大雪的“压”和青松的“挺且直”。(学生评点)

(2)女生饰大雪,男生饰青松,分读这两行。

[学习第一、二行诗句时,主要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孩子们分别想象大雪和松树心里的想法,不知不觉中将两者人格化,凸显出大雪的凶狠和松树的坚强,更由大雪的“压”反衬出松树的“挺且直”。其后的表演朗读,更让敌对的双方形象化,也因此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

(三)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师:虽然,我们面前的青松是挺且直的,但他是否能坚持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呢?那还要等雪全都融化之后才能知道,这就叫做(生齐读):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那么,想象一下,太阳出来了,雪滴滴嗒嗒开始融化了,青松这时是什么样子呢?(青松像洗过了澡,更干净,更苍翠了,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松树很漂亮;雪融化成水,青松喝足了水,挺得更直了。……)

3、师(高兴地):青松终于抗过了大雪的压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时,你心里对青松有什么感觉呢?(佩服、觉得它了不起……)

4、你能不能送几个成语给青松,来赞扬一下它呢?(坚强不屈、不屈不挠……)

5、青松这种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诗的第二句中用了一个词语来概括(生找出:高洁)

6、师小结:对,青松面对重重压迫,不屈不挠,永不服输,这是多么高尚而纯洁的精神啊,这就叫高洁。

7、感情朗读第三第四行。

[“高洁”是对一种精神一种品质的形容和概括,极其抽象。如何对二年级的学生阐释清楚?以上教学环节由想象雪后青松的挺拔美丽,到进一步体会到青松的威武不屈,称赞青松,再到通过学生找词,教师语言描述,了解“高洁”的意蕴,可谓简洁准确,水到渠成。]

五、联系实际,深化主题

师:小朋友,诗学完了,此时,让我们好好想一想,陈毅元帅心系百姓,满怀忧虑,在寒冷的冬夜起身写下这首《青松》,有什么含义吗?(他希望人民都能向青松学习,坚强不屈;他是为了鼓励人民勇敢地面对困难;他相信人民一定也能像青松一样经受住重重困难……)

师(高兴地):事实也确实像陈毅元帅所希望的,最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抵抗住了种种的困难,很快度过难关,迎来了现在这样的好时代!

[这本应是课文教学的难点,但由于有了课伊始时老师的那段背景介绍,再加上在之前所有环节中对大雪和青松一恶一善两种力量的深刻认识,学生们很快就能将人与物一一对应起来,难点迎刃而解。]

六、朗读全诗,传达心声

齐诵:让我们用诵读来赞扬可敬的青松,更用诵读来传达我们对伟大中国人民的崇高敬意。(感情朗读全诗)

七、学习生字(略)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肃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

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设计思考: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想象、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说过: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了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换位想象,教学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青松》教案 篇六

一、导入

1、小朋友,现在是冬天啦!在这寒冷的冬天,你知道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啊?

2、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人们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3、陈毅爷爷啊,他也很喜欢这岁寒三友中的青松,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青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

1、小朋友,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音。

出示生字,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我们来开小火车读一读。

说一说,你有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请你再带大家读一读。

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3、小朋友们,你们字音都读准了,课文你们肯定也能读好了吗?

指名读。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

1、小朋友,陈毅爷爷写的青松到底什么样子的呢?想看吗?

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象?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能不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呢?

青松是什么样子?指名说。挺拔且笔直。

2、师总结图意。是啊,小朋友们,你们刚才说得仿佛是一幅画,说得真好啊!在这大雪的重压之下,松树还是那样挺拔、笔直。我们说了这么多,陈毅爷爷只用短短的一句诗就描写出来了。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3、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诗,想一想,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得真好,你从哪个词最能读出--青松不怕冷。(挺、直)板书

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啊?你能做个动作吗?

小朋友你还从哪个词读出青松不怕冷?板书:压。(雪大、雪重)

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小朋友,你们真会思考,已经学会从关键词来体会文章的含义,是啊,青松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却仍然傲然挺立,真让我们佩服啊!师范读。

现在你像老师这样能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还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读。齐读。

5、面对这大雪,青松没有害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看到这样的情景,陈毅爷爷忍不住吟诵到: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小朋友,请你读读这句诗,想一想,冰雪消融后,青松是什么样子?(高洁)板书:化

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这青松是怎样的高洁。

7、小朋友,你们刚才想象得很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后青松得样子。出示图片。谁再来说说雪后青松的样子。

说说他比下雪之前有什么变化?

(比下雪前更绿了。)对这就是青松的高洁之处。(比下雪前更高了)这也是青松的高洁之处(他的叶子比下雪前更晶莹透亮)这也青松的高洁之处。他不怕寒冷是他的--高洁(生说),他不怕重压也是高洁。

小朋友们,在风雪的重压之下,青松更加苍翠,洁净,这就是高洁。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青松的高洁吧!(声情并茂很有气势)。齐读。

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是高洁了吗?(坚强不屈、坚忍不拔)

8、学到这儿,你想对青松说什么?

9、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一棵坚强的小青松吗!

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好吗?让老师听听谁最像一棵小青松。

配上柴可夫斯基的《钢一协奏曲》齐读全诗。分小组读。指名读。

背诵。指名上台背诵表演。加上动作齐背。

四、了解背景,点明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陈毅元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简介写作背景后,问:你们想想文中的青松还会指谁呢?“(生:陈毅,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在陈毅爷爷的鼓励下,全国人民度过了难关。陈毅爷爷用他是告诉我们困难,只是短暂的,它终将过去。小朋友,你也是这坚韧不拔的中国人民的一员,让我们再读诗句,读出中国人民的坚强。再配上动作背。

2、师总结写法。

陈毅爷爷这种,由青松来赞美人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他啊,在为了鼓舞人民,用这种方法,还写了《红梅》这首诗呢!

跟老师读。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课后将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五、指导写字

课文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你能给他们组一个词吗?

你来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你们说的这么棒,是不是也能写的这么棒呢?

生提出难写的字:挺、压。

指导观察范字,生指导老师范写,生:试写。师生评议。

生描红,临写这两字。教师巡视,辅导个别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青松》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5 6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