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教案最新6篇

发布时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中用电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但如果不注意安全,电也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和灾祸。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安全用电》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教学目标 篇一

知识目标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对话的形式讲述“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

本节知识学生不仅应该知道,而且,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按照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习和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本节的重点是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易采用理论和实际相对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就教材中难于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归纳后有重点地质疑,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的实际情况,对照检查有没有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并开展分组讨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本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安全用电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 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四)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

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探究活动

【课题】

调查生活中防止触电的办法

【组织形式】

个人、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怎样防止触电?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采取怎样防止触电得措施?

电工防止触电是如何工作的。

工业上、生活中有哪些防止触电的用具。

2、 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交流。

《安全用电》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解安全用电常识。

2.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

1.解安全用电常识。

2.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四、准备材料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

同学们讨论:

1.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

板书:安全用电。

学习新课

1.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

2.师提问:

(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

(①关电源②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

(不能)

(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

(①先切断电源。 ②在灭火。)

(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切断电源)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不能,以防触电。)

(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

(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①用木棍。 ②关电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

汇报,教师补充。

3.评价:

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的设计和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星级评价表”中。

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

4.拓展: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画,贴到小区的壁报栏里。

安全用电 篇三

集体教育活动

日期   2004年6月

执教教师:

班级:   

活动名称: 

原计划

调整、反思

活动目的:  * 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电给人们带来得危害。

* 了解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 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怎样安全、正确的用电。

* 选择此活动内容是根据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而设计的。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对雷电、高压电(一千伏及以上电压)、

低压电(单相220伏、三相380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是绝缘体什么是导体。

课时准备: *多媒体(雷声、闪电、高压电等;

安全用电标志。)

*安全用电竞答题

活动流程:雷电 ——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 答辩竞赛

活动过程 :

1、 用多媒体出示雷声和闪电,引出活动内容。

l        提  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闪电和雷声)

l        指  导:在有雷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出示雷电击人的图片

指导语 : *在有雷电时我们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将门窗关闭;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2、出示高压电、低压电

l      指导语 :刚才我们看到了雷电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接下来还有高压电、

低压电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

l          出示图片。

l          提问:为什么我们会触电呢?(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3、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指导语 :小朋友们看到了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安全得用电呢?

4、安全用电抢答、答辩竞赛。

要求:1、把所有幼儿分为两组。

2、抢答题谁先说的既快又对,谁得分。

3、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不加分。

4、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胜利者。

活动延伸:设计安全用电的标志。

安全用电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的原则。

能力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原则。

情 m.gaokaobaba.com 感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对话的形式讲述的有关知识,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

本节知识学生不仅应该知道,而且,应该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按照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习和宣传的知识,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

本节的重点是对原则的掌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易采用理论和实际相对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就教材中难于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归纳后有重点地质疑,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的实际情况,对照检查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并开展分组讨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本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达到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险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达到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一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一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情况下接触火线。

(二)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①人误与火线接触的原因。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裸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部分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部分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②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原因。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原因转化成为导体。

③避免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注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免打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及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一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打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注意与地绝缘,先用测 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①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一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险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险,所以看到“高压危险”的标志时,一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须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讨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免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绝对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四)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

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探究活动

【课题】

调查生活中防止触电的办法

【组织形式】

个人、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怎样防止触电?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采取怎样防止触电得措施?

电工防止触电是如何工作的。

工业上、生活中有哪些防止触电的用具。

2. 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交流。

安全用电 篇五

设计理念

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二是电路的保护──保险丝的应用,二者都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这里还要做进一步的探究,也体现了它们的重要作用。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到底怎样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呢?我主要运用了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猜想以及启发示教学方法,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不再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从观察入手,这也是走进物理科学殿堂的入口。本节课的开始教材上就安排了一幅卡通图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教案中一一列出),这也是编者的别具匠心所在。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充分展开联想大胆猜想,记下学生发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前面的知识学生自己也可以解答这些问题。当然理论上解答了,实际上又怎样呢?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联系实际,有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比如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电流与功率的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功率越大电流越大。而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烧坏电路,这里又可让学生动脑筋去想办法保护电路,同时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下一个教学内容。

对于第二部分的教学过程,也是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在教案中),发现问题。为了避免问题的发生让学生自己来改进这个实验──安装保险丝。再一次演示改进后的实验,让学生重新观察现象,并对有关保险丝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处(在教案中),一一记下,再通过实验、分析、讨论等方法逐一解答,从而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关保险丝的知识体系。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似在步步为营,又似在顺水推舟。使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而又充满兴趣和乐趣的氛围中吸取所想要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又岂能不好呢?

教学目标

一、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二、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保险丝是怎样“保险”的。

三、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12v)、电流表(0-10a)、导线(若干,包括几根粗细不同的)、保险丝的作用演示器(一套)、各种型号和粗细不同的保险丝(0.4mm、0.81mm、1.25mm)、空气开关(一只)、钢丝和铁丝(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板书)

1.让学生观察课本p41图7.5-1,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些什么?

学生答:

①用电器很多

②用电器是并联的

③插线板“感到”很累,都冒汗了

④线路可能要烧起来

⑤连接电源和插线板的导线比其他用电器的导电线粗一些。(这里老师一边让学生回答,一边在黑板上记下来,便于后面逐一解答)

2.教师问:插线板“感到”很累,甚至于要烧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答:因为用电器的总电流太大了。

3.教师问:为什么用电器的总电流就会太大了?学生答:因为用电器的总功率太大了。

4.教师进一步问:你有什么理由来说明总功率大,总电流就会大?

学生答:因为p=ui,而u=220v不变,所以p越大,i越大。

(这里老师还可启发学生用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进一步说明)

5.教师问:理论上来讲这是完全正确的,那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呢?

这里可让学生自己先在下面设计电路图,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让学生对比一下,并根据电路连接实物图,进行演示验证:随着用电器工作的功率增大,电流表的示数不断地增大,进一步巩固了上面的结论:当u不变时,p越大,i越大(板书)

6.当上述实验中电流表a的示数大于5a时,问:如果你们家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是5a,那会出现什么后果?为此你将怎么办?

学生答:当长时间使用时电能表会烧坏,可以换用一只额定电流更大(如10a)的电能表。

7.教师问:为什么连接电源与插线板的电线要比其他的电线要粗一些?由此你可得出什么样的猜测?

学生答:因为插线板中的电流是总电流,其他用电器在支路中,总电流要大。

可得到电线越粗,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

8.教师讲解:现代家庭用电器越来越多了,同时工作时总电流越来越大,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你家在装修更新电路时要用粗一些的电线和额定电流更大的电能表了吧?电路装好了,不便于随时更换,更要的环节是要保护电路进行安全用电。

9.教师问: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学会了哪些安全用电知识?

学生答:

①两种类型的触电,一是站在地上碰到火线;二是站在绝缘体同时碰到火线和零线。

②触电的急救方法,一是切断电源,二是用绝缘体挑开电线。

③防止电源短路。

10.教师讲解:生活是美好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还要进一步学习安全用电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演示如下图:ab两点间接有塑料层的实验导线,当i大到一定时候时,塑料层会烧起来。

演示后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危险现象,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学生答:看到导线上有烟冒出,会烧起来。这时可以切断电路。

11.教师进一步问:你有什么好方法在没有烧起来之间就能切断电路呢?请把上面的电路进行改进,并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

学生答:可以在电路上加一根保险丝。

(对保险丝的安装位置,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解答)

(因势利导引入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二、保险丝(板书)

1.根据改进后的电路重新演示,问学生注意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答:在ab没有烧之前,保险丝先熔断了,电路断路,用电器不工作。

2.教师问:由上面的这种现象,你对保险丝的特点或作用有什么想要知道的?

学生答:

①保险丝种类是否很多?

②保险丝为什么会烧断?

③保险丝的电阻大不大?

④保险丝是由什么做成的?

⑤保险丝的熔点高还是低?

⑥能不能用钢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

(这些问题老师一边听一边记在黑板上,以便逐一解答)

3.拿出各种各样的保险丝让学生观察,并通过演示实验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①保险丝多种多样

③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③电阻较大(也可分析:由p=i2r可知,当i相同时r越大,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p越大)

④是由铅锑合金做成的

⑤熔点低

⑥不能用铜丝或铁丝代替

4.分别取一些较粗和较细的保险丝接在上面的电路中,重新演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答:保险丝太粗不易烧断,不保险;保险丝太细,太容易烧断了,也不保险。

5.教师讲解:每种规格的保险丝都有它的额定电流,我们在选用或购买保险丝时要根据电路中的电流大小适当地选购,否则就不会安全保险。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另一种保险装置──空气开关(演示空气开关,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至于它的作用可在课后指导学生展开探究)。

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新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些要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向老师提出问题,大胆地猜想(哪怕是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巧妙地改变了以往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自己真的是个“主人”。特别要指出的是教案中学生回答的答案都是理想中的,在实际操作时肯定会有一些不很理想的想法或其他的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以调整处理。

对于空气开关的应用不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可适当地安排在课外兴趣小组中进行探究。还有一些实际问题,如:

①若家里的保险丝太粗了或太细了,该怎么办?

③在安装保险丝时,若拧得太松了或太紧了有什么不好?

③村委或居委更修线路时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等等这些可让学生进行课后调查访问,并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本文系原创作品,先在人教网上做内容展示,后要收录《物理教学案例与设计》,版权归人教网和作者本人所有,请勿转载!

安全用电 篇六

小班安全活动教案:安全用电

1、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学习词汇:插头、插座、触电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卡片2、电线若干、插座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谈话兴趣,启发幼儿讲述电的用途。

(1)、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见,这时候我想看书怎么办?

(2)、天气非常热,我想在一个凉爽的环境里工作,怎么办?

(3)、房间的地毯上落了许多灰尘,我想把它打扫干净,用什么?

(4)、灯、电风扇、空调、吸尘器,要让它们工作起来,都需要用什么?

(5)、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用电?

小结:电有这么多的用处,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2、请幼儿取出操作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1)、提问:这只小熊做得对不对?这样做会怎样?为什么?

出示一段电线,让幼儿观察它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知道电线的内层是一根铜线,可以传电,外层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它没有电。如果电线的保护层被损坏,人们就可能碰到电,电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2)、提问:这只小兔在干什么?它这样做对不对?会发生什么问题?

出示一个插座,让幼儿观察插座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插座内有铜片或是铜丝是带电的,外层是塑料做的盒子,起保护作用。如果将手或其它东西伸进插孔,接触到铜片,电就会传到我们身上,伤害我们。

(3)、提问: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

小结:水是可以传电的,如果将电器放在潮湿的地方使用,会发生漏电。

3、总结:

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如果不正确使用电器,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还要提醒周围的人也要安全用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安全用电》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6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