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1。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差异网为您带来了6篇《《正比例函数》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 篇一

这节课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课始,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儿歌《数青蛙》的生活问题:虽然年级越高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的表现似乎会更加“理性”,有时课堂气氛是相当沉闷的。但这堂课的氛围空前热烈,他们对相关新知识渴望了解的情绪如此之高涨,探究学习如此之迫切与主动,让我对我们的学生刮目相看。课堂教学的一气呵成也让我体验了久违了的上课乐趣。

这样,由于事例为学生所熟悉,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故很快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在生活情境中,观察与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时,出示了两组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材料如汽车所行路程和时间的表格与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的表格后,先观察这两个表格,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表1、表2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

(2)表中的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思考题中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定向作用,让学生着重去寻找表中的规律。在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后,必会发现表中的两个量变化的规律。另外,由于这些生活事例熟悉,且数据计算起来很简单,便于学生口算,学生学习时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上,进而便于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运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总之,让生活场景来充盈我们的数学课堂。

《正比例函数》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4、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 =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工作效率

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板书:=公顷产量

二、导入新课

教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三、新课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出示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提问:

表中有哪几种量?

当时间是1小时时,路程是多少?当时间是2小时时,路程又是多少?

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怎么样了?(也变化了、)

教师说明: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呢?

让每一小组(8个小组)的同学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教≤www.chayi5.com≥师板书出来:=90,=90,=90,=90,

让学生观察这些比和它们的比值,看有什么规律、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比值90,实际上是火车的什么?你能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吗?板书:=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呢?〔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

2、教学例2、

出示例2:在布店的柜台上,有像下面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数量(米) 1 2 3 4 5 6 7

总价(元)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让学生观察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米数扩大,总价怎样?米数缩小,总价怎样?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然后进一步问:

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单价(一定)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思考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这两个例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都有几种量?

(2)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

(3)这两种量的比值都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上面两个例题,有一些共同特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最后教师提出:如果我们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你能将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

4、教学例3、

出示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师引导: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比的比值是什么?这个比值是否一定?板书:=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

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就是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5、巩固练习、

让学生试做第1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其中(3)要求学生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说成是生产效率和每天生产的吨数都可以

四、课堂练习

《正比例函数》教案 篇三

一、教学内容: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函数图象作图步骤。

2、能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观察、发现归纳出它的性质,并会简单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函数图象画法的学习,发现并总结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常用画法。

2、通过观察、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发现结论,了解数形结合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勇于探究,发现数学的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选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法和探索实践归纳法。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性质,因此我通过教师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交流、展示)、多观察(图象), 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六、教具:三角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1、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3x (2)y= x + 3 (3) y= 4x (4)y= x2

2、(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提问概念)

一般地,形如y= kx(K≠0)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3、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学生回答后: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及画图象的步骤,那么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课题

(二)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例1、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1)y=2x(2)y=-2x

解(1)函数y=2x中x 可取任意实数,列表如下: 描点 连线

(2)学生练习画出函数y=-2x的图象。

(3)提出问题

师:观察上面的函数图象,它们的形状相同吗?是什么?一定经过哪些象限和特殊点?

生甲:一条直线

生乙:过原点的直线,y=2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y=-2x的图象过二、四象限。

师:点评学生后

正比例函数的图是经过原点(0,0)和(1、K)的一条直线。

师:通过前面的探讨,同学们发现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为什么?

生乙:过原点画一条直线。

生丙:过原点和(1、K)两点画一条直线。

师:点评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一般规律: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kx (K≠0)的图象过(0,0),(1、K)两点的直线,我把函数y= kx 的图象叫直线y= kx ,以后画y= kx 图像时通常选取(0,0)和(1、K)两点。

(三)学生动手实践“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

11

(1)y= x (1)y= -x

22

1

y= x

2

y= -

师:比较以上函数,观察它们的图象,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的位置与K值有何联系?

2、正比例函数中y如何随x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研讨,观察、讨论、发现结论:K>0时,y=kx 图象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图象过二、

1

x 2

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除了从图上看出,还有别的方法得出y随x的变化规律吗? 生:列表过程中

(四)巩固练习

1、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y=1.5x (2) y=-3x

2、正比例函数y=-4x的图象是过( )和( )两点的一条直线,图象过象限,y随x的。

3、正比例函数y=(m-1)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1 B.m>1C.m<1 D.m≥1

11

4、下列函数①y=5x ② y=-3x③y= x ④y= -x中,y随x的增大而

23

减小的是 。

5、正比例函数y=(1-2m)xm2-3图象过第二、四限, 求m值。

(五)小结: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知识上,方法上)学生回答后,出示下列内容。

(六)布置作业

A:课本习题14.2第1题,练习册33页 第3、9 题。 B:课本习题14.2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实践操作正比例函数 分析、发现归纳正巩固练习 图象的画法 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堂小结

(八)课后反思:另附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 篇四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学习反比例,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加上正比例与反比例在意义上研究的时候存在有必须的共性,所以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上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紧随着课之后教材安排了一堂正反比例比较、综合的一堂课,对学生在出现正反比例有点模糊的时候就及时地加以纠正。

反比例关系和正比例关系一样,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能够加深比较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经过反比例的教学,能够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难度比较大,是六年级教学资料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在确定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概念的最终一句话所迷惑(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必须或比值必须,这两种量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或正比例),学生简单地经过确定两种量积必须还是比值必须,匆匆下了定论,而忽略了成正反比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一种量会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上题中,一个圆的周长如果必须,那么它的直径也必须,至于圆周率更是一个常数,圆直径和圆周率这两种量是不会变化的,所以它们是不成比例的。诸如这样的习题还有很多,如:正方形的边长必须,它的面积和边长是不成比例的。

所以我们在确定成正或反比例时,必须要学生经过三步骤:一是先看题中给的两种量是否有关联;二是看这两种量会不会变化,怎样变化;三再看这两种量的积必须还是比值必须。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做出正确的确定,为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打下扎实基础。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 篇五

《正比例》这一节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等等。在上一节学习《变化的量》时学生已经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正比例》一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如何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这一节课我是按照课本上的一系列情境来展开教学的。首先出示正方形周长与变长、面积与边长之间变化情况的表格,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并说出两组变量之间的变化情况,然后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点。接着呈现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这一组变量的变化情况表格,先填写表格,然后观察发现了什么?

最后,引出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的依据,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的的理解:如何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依据:

1、两种变量是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

2、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种量的比值是否一定。

但是在教学中同样也感觉到,当学生在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

部分学生读出时:一分之四。这样读其实也不错,但是严格分析背后原因,学生对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的关系掌握的还是不太好。另外,部分学生对如何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不能有序、有据的思考。继续让学生通过理解来记忆。让学生相互之间、小组之间说说对正比例意义及判断依据的理解,达到对该概念的内化。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 篇六

在备课环节,本节课我参考了教师用书以及洋葱数学微课视频,然后将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确定为: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应用正比例的意义确定两个量能否构成正比例关系。

亮点:由于本节课的资料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将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讲解,在第一课时,利用形象的洋葱数学小视频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在理解正比例意义时,我采用的是将难点分散的方法。首先是从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理解何为两个相关联的量,再根据两个量的比值必须,就能够确定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个概念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此过程中,教学不足的地方是:学生未反复重复相关联的量的定义以及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以及什么样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导致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填空题涉及到填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的题目,学生不明白怎样填。

理解概念之后,开始对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是熟练掌握确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举;了两个生活中有关正比例的例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第一节课中,举的例子较少,学生对于如何确定正比例并不是很熟练,基于此原因,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举了更多的例子,让学生熟练掌握确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是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并让学生观看了洋葱数学视频,加深印象。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正比例关系的确定方法后,反比例的讲解和确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就容易的多了。

遗憾:本节课并没有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改善:采用例题讲解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正比例函数》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6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