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教案(精选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湘夫人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湘夫人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2、掌握《湘夫人》体现出的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导学:

我们在高中学过屈原的,从中感受到作者“ ”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一、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二、诵读指导

1、此诗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3、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渚眇罾潺

袂汀遗搴

三、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帝子降兮北渚(2)与佳期兮夕张

(3)罾何为兮木上(4)蛟何为兮水裔

(5)葺之兮荷盖

2、找出第三段中和“蛟何为兮水裔”中裔意思相同的两个字

3、能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导思:

1.提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2.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一、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1、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二、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2、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3、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4、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5、“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传统诗歌意象歌谣: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补充内容:所谓的“比兴”则是《诗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

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而屈原在他的《离骚》则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了“赋比兴”的的手法。屈原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到了后来,“比兴”就具有了诗的寄托之意。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在这首诗中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

导练:

一、背诵这篇作品。

二、完成课后题第四题2、3小题。

三、完成课后第五题。

九歌湘夫人屈原 篇二

,九歌湘夫人是屈原作品九歌中九篇之一,是以湘夫人为描述对象的文章,主要讲述湘夫人和湘君的爱情,表达了一种大胆追求爱情、追求理想的思想,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

屈原的爱情诗句

土豪诗句大全

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楚人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富有人情味。

教学方法 篇三

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

整体感知 篇四

1、课文朗读(略)

2、内容述评 注释(略)

述评

(1)、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这就像《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 “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2)、佳句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

湘夫人原文及翻译 篇五

湘夫人原文及翻译

九歌·湘夫人

作者: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

(1)选自《楚辞章句》,为《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九”是泛指,非实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目南郢之邑,沅湘之同,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杯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此篇与《九歌》中另一篇《湘君》为姊妹篇。关于湘夫人和湘君为谁,多有争论。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此篇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

(2)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

(3)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徉子。愁予:使我忧愁。

(4)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

(5)波:生波。下:落。

(6)薠:水草名,生湖泽间。骋望:纵目而望。

(7)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约。张:陈设。

(8)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

(9)罾(zēng):鱼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10)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醴:同“澧”(lǐ),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茝:白芷,一种香草。

(11)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姓别,都可称“公子”。

(12)荒忽:不分明的样子。

(13)潺湲:水流的样子。

(14)麋:兽名,似鹿。

(15)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16)皋:水边高地。

(17)澨(shì):水边。

(18)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往。

(19)葺:编草盖房子。盖:指屋顶。

(20)荪壁:用荪草饰壁。荪(sūn):一种香草。紫:紫贝。坛:中庭。

(21)椒:一种科香木。

(22)栋:屋栋,屋脊柱。橑:屋椽。

(23)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门上横梁。药:白芷。

(24)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帷:帷帐。

(25)擗;析开。蕙:一种香草。櫋(mián)櫋:作“幔”讲,帐顶。

(26)镇:镇压坐席之物。

(27)疏:分疏,分陈。石兰:一种香草。

(28)缭:缠绕。杜衡:一种香草。

(29)合:合聚。百草:指众芳草。实:充实。

(30)馨:能够远闻的香。庑(wǔ):廊

(31)九嶷(yí):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缤:盛多的样子。

(32)灵:神。如云:形容众多。

(33)袂(mèi):衣袖。

(34)褋(dié):外衣。

(35)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杜若:一种香草。

(36)远者:指湘夫人。

(37)骤得:数得,屡得。

(38)逍遥:游玩。容与:悠闲的样子。

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

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

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

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

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

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

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

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

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

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

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

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湘夫人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