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优秀5篇)

发布时间:

有人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是耽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发生于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就是一批正直而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诗歌方面开始的最沉痛的反思。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5篇《《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 篇一

达标训练

1.江河,原名________,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_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2.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1)象征理想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冰冷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这句诗?

能力提高

1.“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有着怎样的联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2.比较课文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形式上的异同点,简述这两节诗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的?

3.仿照《星星变奏曲》,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作一首诗。如“太阳变奏曲”“童年变奏曲”……,要表现“太阳”“童年”……出现的不同情景以及和不同的事物相结合所呈现的情境、氛围。

开放探究

阅读《七子之歌》,回答问题。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我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诗中,诗人将祖国和澳门分别比作什么?这样比喻有怎样的深意?

2.诗中“我”和“你”分别代指什么?以第一人称“我”作为抒情主体,以第二人称“你”作为抒情客体,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诗中画横线的诗句的含义?

4.全诗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于友泽  朦胧

2.(1)星星  诗  蜜蜂  柔软的晚上  湖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鸟  白丁香  飘动的旗子  火

(2)冻僵的夜晚  寒冷  僵硬的土地  冰雪  瘦小的星

3.“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这样辉煌灿烂的光明失去了,连“瘦小的星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能力提高】

1.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2.两节诗都采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的句式开头,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不同点在第一节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句式;第二节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句式。

上下两节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但第一节主要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第二节由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变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围绕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3.略

【开放探究】

1.母亲和儿子。  这样的比喻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之间亲密关系。

2.“我”代指澳门,“你”代指祖国。这样写使抒情效果真切、诚挚而强烈。

3.表达了澳门人民对被侵略的痛恨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爱恋、忠诚。

4.表达了澳门人民渴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2、掌握本课10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分钟)

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星星变奏曲》是江河写的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样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闪现的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节组成,每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

1、重点字识记。

静谧 憧 憬 劫 难 闪烁

m 足珍贵 nng 望 寂m f 盖 冻jiāng

2、重点词语掌握。

静谧: 憧憬: 劫难:

3、文学知识。

本诗作者是 ,作品选自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一)有情感地朗读本首诗。

(二)学生读文探究,思考、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答: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答:

3、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答:

4、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又有哪些?这种物象的运用在写作中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答:

6、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答:

7、试着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结合课文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关于本诗的写作背景)

答:

四、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或学生总结。)

五、反复朗诵。(7分钟)(学生朗读,小组进行朗读比赛展示。)

《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 篇三

目标:1、诗歌的结构跳跃特点 2、了解“朦胧诗”句子的隐喻 教学过程 :两课时

一、导入 板书:中国传统节日

老师问:你知道哪些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

学生抢答出的有:春节,中秋节,儿冢ㄎ姨崾敬蠹易⒁獯沉阶帧s醒退刀诓挥ω檬俏颐枪诖辰谌眨匮艚冢ň冢ㄑ笮γ几嫠咚皇牵冢槿私冢ㄎ矣惺焙蚨哉饫嗷卮鹗强嘈γ?br>

老师:今天是阴历七月初七

学生:乞巧节

老师:对,现在大家更把它当作是中国的情人节。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 想象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想象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的生活。 今天就是传说中他们鹊桥相会的日子。我想今晚天空中最亮的两颗星就是他们吧。

星星可以代表浪漫的爱情,比如大家曾经喜欢唱的《流星雨》,星星也暗含着忧伤和短暂。

童年我们看星星,听外婆在乘凉的大树下讲那些美丽的传说,少年我们看星星,把自己的心事说给他们听,那么没有星星的时候,我们看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

二:请两个女生朗诵

翻到课后练习,看丁建华在朗诵这首诗之前做了怎样的准备?大家一起朗读:

刚接到作品时我开始有一些犹疑,因为作者是男性,字里行间都透着阳刚气。……读了两遍还是找到了一些适合女性表达的东西,抒情,细腻,有浓浓的感情色彩,渐渐地深入到诗的里面,会感到其中寓意的深邃,于是,渐渐地喜欢了……我想我不仅是一个塑造声音的诵者,一个演员,更是一个角色,一个传达思想的哲人或导师……我站在舞台上,我想不能有演的意识,只想着声音怎么样,表演怎么样,而是发自内心的,像一个思想家那样,通过我的朗诵向观众阐述一个哲理,一份感情……让观众跟随你走进诗人的心境。

(播音员丁建华谈朗读《星星变奏曲》的感受)

老师示范朗诵

学生评点 :阳刚的段落,阴柔细腻的地方

老师着重解读: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柔软”与“僵硬”两个词在我们舌尖在我们喉咙滑过的不同美感。

(学生兴奋的读着这两个词,体悟着发音的变化)

三:请学生一起朗诵,注意品味你一下就喜欢的句子

学生: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诗人把我们的生活想象成诗,构成它的是星星,我觉得很美

老师:对,诗意 的人生,谁都愿意人生的每一天都充满诗意。

学生: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

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很温柔的美丽的夜晚,很安静。

老师:对,春天的夜晚,鸟啊,星星啊,丁香花啊,湖水啊,都有了。

学生: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我觉得在火光中也能看到星星,是金黄色的。

老师:是天上的星星?

学生:是,哦,不是,是在燃起的火光中看到了星星

老师:恩,这种体验不错,即使天上没有星星给我们遥远的安慰,可是在火光中我们也能看到星星,得到温暖。

四:再读,说说你看不懂的地方

学生:“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老师:当我们没有温暖没有自由的时候,我们颤抖还是舒畅?颤抖,所以不是星星颤抖而是失意悲观的人在颤抖。

学生:“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老师: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孤独寒冷的时候,划燃了火柴,火光中她看到了什么?

喷香的烤鸭,奶奶的笑容,所以孤独中的她想办法找到了支撑她的那些星星点点的希望,也许在我们寻找光明的时候,我们肯定面临寂寞,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燃烧,比如丑小鸭面对同伴的嘲笑还是向往飞翔,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虽经魔法,但是终于等来了希望。

学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怎么形容星星呢?

老师:瘦小本指形体,那么同学们说什么时候你觉得星星形体特别大

学生:很亮的时候

老师:对,很亮的时候可以给我们遥远的安慰,那么微弱的时候呢,星星暗淡了消失了,形体当然是瘦小了,而且还被风给吹落。那么需要我们从哪里再寻找星星寻找希望呢?

五:意象的变换,结构的正反,变奏出诗意的跳跃

意象的变换:

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结构的正反:

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这一节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并由正面表达对自由的企盼转而从反面加以表达。由“谁愿意”以下八行,写出现实的寒冷与苦难。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诗人一年又一年总在写着苦难的诗,夜晚被冻僵,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被风吹落。这些描写与第一节的氛围构成强烈的对照。最后四行,则又恢复了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肯定句式,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诗意的跳跃:

一、二两段都采用了假设的句式开头,表达了在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朦胧诗用隐喻、象征、通感、改变视角和透视关系,打破时空秩序等手法,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来填补大幅度跳跃留下的空白。”所以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大量阅读朦胧诗歌。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

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升起

照耀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反思:上完《星星变奏曲》,说两句,诗歌教学中,初雪的课堂比较重调动学生的感受来参与,这很不容易,特别需要老师的感染和调度。

但我感觉《星星变奏曲》还缺乏一点大气,缺少把这首诗放在整个朦胧诗派这个平台上。缺少对朦胧诗的定位。

以下是我的一个简单导入:

一、题解与导入

板书: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

谢冕说这是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

再板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北岛、顾城、江河、杨炼、舒婷、梁小斌称为“引发全局的六位先锋诗人

关于朦胧诗:

“历史终于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这代人能够把埋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声唱出来”,“反映新时代精神的艰巨任务,已经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觉醒与叛逆    迷惘与清醒    痛苦与庄严    失落与找寻   追悔与重建――――朦胧诗的诗学主题

《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导入。

二、作者简介及朦胧诗的解说

三、学习新课

(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3、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合作学习,透过诗歌意象,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结合自己对这首诗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

教学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四、归纳本诗的主题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颤动闪烁朦胧覆盖疲倦2.下面诗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3)谁愿意,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3.诗歌中描写了两种情境,你能够说出来吗?渗透思想教育。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作业设计:1、分析《帆》的意象。2、仿写。(见练习)

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 篇五

☆课文导读

《星星变奏曲》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以及虽然迷茫而不失坚定的信念。诗节之间随句式的转换,意象的丰富,诗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氛围的对照中,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颤动(chàn)  僵硬(jiānɡ yìnɡ)

瘦小(shòu)  萤火虫(yíng)

二、词语释义

变奏曲:运用变奏手法谱写的乐曲。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朦胧:不清楚,模糊。

三、语句解读

1.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的美,每一个人都希望每天把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谱写下来,这种愿望就像星星一样的明亮,像像蜜蜂一样酿造出来蜜一样的甜。

2.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环境一定是无人打搅,十分宁静。“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一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从而反衬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

四、作家作品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五、背景探视

1976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国家初步从内乱中走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开始由内乱走向建设,社会发展步入正轨。面对一个崭新的时代和社会,作为诗人的江河满怀激情地歌唱,抒发了自己了心志。

六、文体浅谈

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用隐喻、象征、通感、改变视角和透视关系,打破时空秩序等手法,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来填补大幅度跳跃留下的空白。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静谧(  )  憧憬(  )(  )

劫难(  )  闪烁(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  )足珍贵  nínɡ(  )望

寂mò(  )  fù(  )盖

冻jiānɡ(  )

3.辨析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4.从朗读的角度看,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⑴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⑵像星星落满天空

⑶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⑷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5.分析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

⑵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

⑶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

二、整体感知

1.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

⑵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

涌出:

⑶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闪闪烁烁:

2.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⑴象征理想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象征冰冷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一句中,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

⑵本诗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朦胧诗。朦胧诗最主要的特点是用语模糊不清,给人的理解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其代表作家有:舒婷、顾城、江河等。(  )

⑶“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这句话中“燃烧”代表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所作的牺牲,“寂寞”则突出了这种寻求过程的孤独。(  )

⑷这首诗直白式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

4.本诗的题目称为“星星变奏曲”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自己的经验等。

b.本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达追求光明的主题。

c.本诗的上下两节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相同或相近,具有同样的韵律。

d.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三、课内阅读

星星变奏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____________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____________

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____________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在诗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词语。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鸟落满枝头”比作“星星落满天空”,你认为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中的“涌出”改换成“冒出”或“跳出”,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话,表达一种期盼或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阅读

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

刘益善

夜色中,我们溜出

村子

躺在草地上面

我们数星星

她数是一万

我数是九千

不行。再数一遍

她却说是九千

我却说是一万

晚风拂过草地

飞来莹莹的光点

我们又数起来可总是数乱

我说莹火虫是月亮下的蛋

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我们争着、吵着

笑着、闹着抱成一团

啊,两小无猜的时代

天真无邪的童年

(选自《刘益善诗选》)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第一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象,请写出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你们看到天上的繁星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请把你的想象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回眸

(兰州卷)6.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可以写理解,谈感受,做评价。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摘内容进行批注。(3分)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穆勒

内容: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已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

青春的朝气是—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前进不已的好奇心是一种拼搏奋进的精神,人生需要这种态度和精神,只有如此,人生才精彩,才有意义。

读书批注卡

作者:汪国真

内容:诗是属于青年的。如果身为青年而不喜欢诗,这真乃人生—大遗憾。

答案:批注:①饱含感情和富于想象是诗的特征,而富于感情和联想也是年轻人的特质。所以,年轻人应该喜欢诗。②青年人应该多读诗,诗能陶冶情感,丰富想象,提高文学修养。(意思对即可)(点明“诗”的特质1分,点明年轻人的特质1分,强调读诗之重要1分。)

☆写作小练笔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作文素材

郑振铎酷爱藏书

郑振铎,酷爱藏书,家中藏书十分丰富。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卷振铎寄存于虹口开明书店100多箱古书,被战火烧光,他痛惜不已。上海沦为孤岛时,他仍然大量买书。当他看到中国书店要把大批古书卖给造纸厂,于是把全家十口人买口粮的6千元钱拿出来,买下七百多种古书。1958年卷振铎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后他的失人一次向国家捐献郑的藏书就达十余万册。

一、1. mì; chōnɡ;jǐnɡ;jié;shuò  2.弥;凝;寞;覆;僵  3.jiǎo  角落  jué  角色  chàn  颤抖  zhàn  颤栗  nán  困难  nàn  难民  kōnɡ  空间  kònɡ  空闲  4.⑴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⑵像星星//落满天空⑶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⑷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5.⑴比喻、反问;⑵反问、通感;⑶拟人。二、1.⑴既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温馨,月光的柔和与淡雅,更能把一个静夜中心灵的不平静表现得淋漓尽致;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星星”出现的多、快。⑶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2.⑴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飘动的旗子、火;⑵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瘦小的星。3.⑴√⑵×⑶√⑷×  4.a  三、1.闪闪烁烁、朦朦胧胧、星星点点  2.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也流露出淡淡的无奈之情。3.都有数目众多、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引人注目之感。4.不好。“涌出”一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星星”出现的多、快,而“冒出”和“跳出”就没有这种效果。5.示例:如果我是一座高山/就让我矗立在祖国的最边缘/帮助战士们守卫着祖国的大门//如果我是一条小河/就让我流淌在母亲的心底里/帮助孩子们抚慰着母亲的心灵……  四、1.初夏、星星、萤火虫  2.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数星星  3.我说萤火虫是月亮下的蛋/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4.都认为自己数得很清楚,都认为自己有理。/啊,两小无猜的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  5.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星星变奏曲》自学评估》,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7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