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

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片段一

师:同学们20xx年我们北京要迎来一件大喜事,是什么呀?申办奥运会是我们国家多年的梦想,20xx年7月13日晚上10时xx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北京申奥成功了!当萨马兰奇主席缓缓走向主席台,当听到“20xx年举办城市是北京”时后,全国人民都欢呼起来,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呀?(幻灯出示申奥成功的标题画面)生:想!(课件播放申奥成功视频)

师:谁还记得这是在20xx年7月13日晚上什么时间?

生:10时xx分。

师:(幻灯出示申奥成功时刻的钟面)希望同学们能永远记住它。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个时刻——10时xx分。以前我们曾经学习了认识整时、半时和几时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伴随着申奥的时刻继续来学习关于时和分的知识。片段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谁还记得这两根指针的名字?(幻灯出示钟面)生:时针和分针。

师:除了指针,在钟面上还有什么?生:有很多格。

师:整个钟面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小组一起观察讨论。

生: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师:师生一起数大格。(出示大格可以闪动的幻灯)

师:在数小格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5个5个的数。可以用5的口诀算出来。师生一起数小格。

片段三:认识分

师:谁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幻灯显示分针走1小格)

生:1分钟。

师: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呢?(幻灯显示分针走1大格)生:5分钟。

师:分针走了几个大格?是多少分钟?(幻灯显示)生:(根据走了几个大格说出是多少分钟)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幻灯显示)

生:60分钟。

片段四:时分的关系

师:时、分都是时间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钟面。

(动画显示时针和分针同时走一圈的画面)师:小组讨论:谁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生: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1个大格。1时=60分师:1小时有多长呢?1节课加两个课间。

师:1分钟有多长呢?(看1分钟动画片)生:太短了,还没看够呢

二、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总结

师: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机的渗透德育。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和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大多数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教学的内容没有语文、思品、美术等学科那么有趣。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由于它有集声音、图像、画面于一身,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是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最佳帮手。

这节课我首先把孩子们带入了申奥成功的那一刻,通过视频播放20xx年7月13日晚上的10时xx分,北京申奥成功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奥运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记住了这一难忘的时刻。接着学生就在申奥成功时刻的带领下开始了有关时间知识的学习。在练习中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很多特别熟悉的生活场景。例如:上第一节课、做眼操、下第四节课等时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认钟表的练习。体现出时间就在我们生活中,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到不陌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加深理解。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制约,要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理性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外显成直观、感性的实物形象,帮助、引导学生从对客观事物直观、感性的认识中建立数学模型,抽象

出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完成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直观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感性的客观实体。有些客观实体可信手拈来,有些客观实体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不可能将实物或实景搬至课堂,这时,就只有请多媒体课件来帮忙解决这一问题了。

这节课讲的`是认识时间的知识,通过观察钟面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教师如果单纯利用生活中的实物钟表进行演示,一边拨一边讲就会很耽误时间,而且钟面比较小,在数格子和观察时针和分针变化的时候,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钟面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了。学生通过课件中的钟面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钟面的指针位置,从而准确的辨认出时间。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认识时、分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运用课件真的很难说清楚。本节课就通过运用课件使学生见证了分针走一圈时针确实只走了一大格,由此推导出1时=60分,使抽象的教学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取得了一点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它使我感受到:在现代教学中,有些知识是比较抽象、比较枯燥无味,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的探索,不仅能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直观形象的特点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易教,学生爱学乐学。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准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起,什么时候睡

二、探索新知

(一)复习铺垫

1、师:上学期,我们就和钟交了朋友,看谁最了解它,谁来说说,你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子。

2、师:你会认这些时间吗(学生回答)

3、出示时间表,你会读这些时间吗?你们想知道,钟表还有哪些秘密吗

(二)认识60个小格

1、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吗?

从12至1里面有5个小格,数一数,再交流,指名生回答。

从12到2有几个小格,从12到3有几个小格。你能把下面的继续填完整吗?

打开课本,然后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2、师:想一想,怎样数更快呢?

生:5个5个地数

4、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小格有5个小格,有60个小格。

(四)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师:小朋友,分针和时针它们之间还藏着一些小秘密,谁观察得仔细相信谁就能发现。

(多媒体动态演示)

师:小朋友,刚才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呢?

生: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分钟走了一圈。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小时)

教师引导归纳(板书:1时=60分),时针和分针都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称顺时针方向。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在加上10分钟就是1小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准确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创设情境、认识时分

认识时分

1、(多媒体出示例1的钟面:4时

师:这个时间是我们上课的时间,谁认识?

生:4时

动态认识4时5分,4:10, 4:15……….4:45

2、教学8时25分的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强调8时25分电子表示法,让学生观察,)板书:8:25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认读时间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巩固新知识

1、学生拨钟(或同桌之间一组拨时间,一人拨钟,一人说时间)

五、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说一说

3、生活中的时间应用

六、课堂总结,思想教育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时间,还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同时我们还知道1小时=60分)。

老师希望你们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个时间的小主人。送格言

七,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分针

8时25分

1小时=60分8:25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教师:请你们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列式计算。

13÷4=3(组)……1(根)

教师: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预设2:摆(圈)小棒。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

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教师(出示下图):这就是除法竖式。看看这个除法竖式,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问,理解12是4和3的乘积,即除数和商的积。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教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看来这对大家有些难度。下面我们就对照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一边分小棒,一边写一写除法竖式。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边分、边写、边说。

(2)沟系。

教师(板书):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边写边说):再写被除数13(要分的13根小棒)和除数4(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

教师:请你按要求把13根小棒,按照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教师: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这个“3"写在哪里?

教师: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以分3组。)

教师:谁能边分边说说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师: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有4根,有这样的3组,3个4是12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3×4的积是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板书:12。)

教师:我们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板书:。)

教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分13根小棒,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你是怎样知道的?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剩1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要分的13根减去已经分掉的12根,还剩1根。

教师: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它是怎样算出来的?(补充板书:1)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教师:我们一边分小棒一边写出了这个除法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又是怎样写竖式的?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想完后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今天又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你觉得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分小棒的过程与写除法竖式的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边分小棒边写竖式这种对应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奠定基础。在回顾对比的过程中,对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的理解。)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出示第62页“做一做”第1题):请你边分边写除法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汇报。

5.通过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如果我们有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自己分一分,写一写。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6.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出示第63页“做一做”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然后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

教师:这个竖式表示什么意思?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法竖式有什么好处?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出示三角形、五角星)

(引出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1.找角

师:在教室里你能找到角吗?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2.1指一指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

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找一找。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师: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指角

2.2摸一摸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仅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你有什么发现?(生谈感受)

2.3认角名称

师:同学们通过摸一摸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你们真了不起,其实数学上的角的各部分有自己的名字,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剪刀、吸管和水龙头抽象出来的三个角,让学生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巩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3、体验感悟,画角

师: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画一个角好不好?

(生自主思考画角)

(生展示)

教师示范: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试着再画一个角。

学生活动:画角。

4、辨一辨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和角成为了好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可有一些“假角”经常混在角的队伍里,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一眼就能辨别真假。(课件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

(总结辨别角)

4.动手操作,做角。

师:你能动手做出一个角吗?

师:小组四人合作,先想想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做角。然后可以用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角的样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学生用硬纸条、图钉、细绳、小棒等做角)。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三、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师:同学们,说一说生活周围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学生边说边指)

四、归纳总结

1.全课总结

2.知识延伸

画一画,做一做角展示给父母或同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顶点边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我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等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建立空间思维的时候要借助一些材料。2、他们的自主性不是特别强

二、教学设计

本堂课设计了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巩固练习、本课小结等几个环节。围绕重难点设计的。主要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角、到认识角、再到学会画角、最后学会制作角。一步步深入课堂。其中我主要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堂课,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些环节收放自如,但同时自己的设计的与自己上课中还存在很大

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高估学生的学情,本堂课是探究式的教学,但是在引导学生时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学生混乱,譬如我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说其他的感受了,并不会说到我想要的点上,因此我应该让学生跟着我去摸角,接着我再让学生明确方向后在进一步感知,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

2.组织力度不够强

在引导学生进行画角这一难点时,我不能够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进行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处理,不能很好的把学生的问题作为典范突破教学。

3.思维逻辑性不强

由于自身的逻辑思维不够清晰,导致在教学中出现思维不严谨,自己有时候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三、教学基本功

通过这节课,发现自己教学基本功还存在很多不足:

1.语言重复啰嗦

在课堂中总是重复啰嗦一些没有必要话语,使得整堂课沉重复杂,该

如何如何减少话语的重复啰嗦,我必须要多练习。

2.板书不够整洁

我的粉笔字不够好,以及排版的设计还要多注意

3.逻辑性不强

逻辑性不强会使自己陷入错误中,怎么可以更好的教授学生呢?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许多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决定今后努力改正,争取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05 7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