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 篇一

二元一次方程(续)

因而必同时满足x-y=2和x+1=2(y-1),我们把这两个方程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写成

x-y=2

x+1=2(y-1)

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如:   2x+3y=3            5x+3y=8

[1] [2] [3]

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了解代入法与加减法的共性及个性。

重点:探寻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的方程组的进程。

难点:消元转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小明买了两份水果,一份是3kg苹果、2kg香蕉,共用去13.2元;另一份是2kg苹果、5kg香蕉,共用去19.8元。设苹果x元/kg,香蕉y元/kg.列出方程。

新课讲解:

列出方程组

1.解方程组

分析:关键的出方程〈1〉中的2y与方程〈2〉中的-2y互为相反数。想象出如果相加两个方程,会是什么结果?

板演:

解:〈1〉+〈2〉得:

4x=6

x=

把x= 代入〈1〉得

+2y=1

解出这个方程,得

y=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解方程组

通过议一议,让学生都有感觉消去含x或y的'项都可以,但哪个更简便?

解:〈1〉 3,得

15x-6y=12 〈3〉

〈2〉 2,得

4x-6y=-10 〈4〉

〈3〉-〈4〉,得

11x=22

x=2

将x=2代入〈1〉,得

5 2-2y=4

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加减消元法:把方程组的两个防城(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练一练:

解方程组

小结:

加减消元法关键是如何消元,化二元为一元。

先观察后确定消元。

教学素材:

A组题: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4)

(5)

B组题: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你能解下面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吗?

(1)

(2)

学生读题,议一议

学生想一想,如感到困难则看道简单题。

由学生观察,如何求出x,y的值,学生再讨论。

试一试。学生口述。

老师板演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再观察,议一议

①消去哪个未知数

②怎样消去?

P112 1(1)(2)(3)(4)

作业习题11.3 P112 1(3)(4) 3 , 4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篇三

知识要点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公共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注意:①书写方程组的解时,必需用“”把各个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即写成的形式;②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但是方程组的解只能叫解,不能叫根)

5、解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或确定方程组没有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6、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和加减法)

(1)代入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的一个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把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可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求得的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第一步所得的式子中,可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就得到了方程的解

(2)加减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一个(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里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把所得到的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以下步骤与代入法相同)

一、例题精讲

分别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

解:代入法:由方程②得:③

将方程③代入方程①得:

解得x=2

将x=2代入方程②得:4-3y=1

解得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加减法:

例2.从少先队夏令营到学校,先下山再走平路,一少先队员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下山,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通过平路,到学校共用了55分钟,回来时,通过平路速度不变,但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上山,回到营地共花去了1小时10分钟,问夏令营到学校有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分为两段,平路和坡路,来回路程不变,只是上山和下山的转变导致时间的不同,所以设平路长为x公里,坡路长为y公里,表示时间,利用两个不同的过程列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

解:设平路长为x公里,坡路长为y公里

依题意列方程组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x+y=9

答:夏令营到学校有9公里二、课堂小结:

回顾本章内容,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三、作业布置:

P25A组习题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说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多媒体播放一段发生在电信公司里的情景:一顾客准备办理上网业务,发现有两种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顾客说他每月上网的费用按这两种收费方式计算都是一样多。求这位顾客打算每月上网多长时间?多少费用?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填空:二元一次方程 可以转化为 ________。

思考:

(1)直线 上任意一点 一定是方程 的解吗?

(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

(3)是否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观察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是方程组 的解?并探索: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此时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2)当自变量 取何值时,函数 与 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什么?这一问题与解方程组 是同一问题吗?

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解法1:设上网时间为 分,若按方式A则收 元;若按方式B则收 元。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计算出交点坐标 ,结合图象,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得到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省钱;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B没有区别;当上网时间多于4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

解法2:设上网时间为 分,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 元,得到一次函数: ,即 ,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答案。

注意:所画的函数图象都是射线。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1)、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 _____的图象上。

(2)、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__,由此可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象必有一个交点,且交点坐标是________。

2、旅游问题

古城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今年,大型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荆州封镜后,来荆州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据悉,张居正纪念馆门票标价20元/张,近期正在进行优惠活动,购买时有两种方式:方式A是团队中每位游客按8折购买;方式B是团队中除5张按标价购买外,其余按7折购买。如果你是团队的负责人,你会如何选择购买方式使整个团队更合算?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教案 篇五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教材分析

前面已经分别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和一次函数(形)的关系,是这两章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今后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教学难点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学生操作------自主探索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和思考,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自主探索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形”----函数的图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迪卡儿的故事------蜘蛛给予的启示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迪卡儿有一次生病卧床,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顺着丝左右爬行。迪卡儿看到蜘蛛的“表演”猛的机灵一动。他想,可以把蜘蛛看成一个点,它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

在蜘蛛爬行的启示下,迪卡儿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下几何图形(形)和方程(数)建立联系。迪卡儿坐标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我们可以把图形化成方程来研究,也可以用图象来研究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数)与一次函数(形)的关系。

二、尝试探疑

1、Y=x+1

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

2、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

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在不在函数y=x+1 的图象上?方程x-y=-1与函数y=x+1有何关系?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计算。从函数y=x+1图象上找几个点看它们的坐标是否满足方程x-y=-1。结果都满足。然后学生就会自主和同伴交流,问一问同伴函数y=x+1图象上的点满足不满足方程x-y=-1。结果也都满足。这样他们就会搭成共识:函数y=x+1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x-y=-1。

然后学生会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另一个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y=x+1的图象上。然后开始思索函数y=x+1和方程x-y=-1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交流自动得出结论:以方程x-y=-1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同。

3.在同一坐标系下,化出y=x+1与y=4x-2的图象,他们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方程组y=x+1的解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y=4x-2

学生根据画图象的方法画出两函数图象,画出交点坐标。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学生会大吃一惊:两者出奇地相近或者干脆就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开始探究二者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函数y=x+1和y=4x-2的交点坐标就是由两个函数表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y=x+1 的解。

Y=4x-2

教师作最后总结:因为函数和方程有以上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图象法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图象问题。

三、方程与函数关系的应用

解方程组 x-2y=-2

2x-y=2

学生会很快的用消元法解出来。

老师发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给予口头表扬。如果没有人用其他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组的解呢?这时,学生就会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一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有了!方程组的解不就是两个方程变形得到的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吗?学生就会迅速动笔用这种方法把方程解出来。作完之后,互相交流。学生总结一下做题步骤:

1.把两个方程都化成函数表达式的形式。

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画出交点坐标,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

问题又出来了,有的同学的解是 x=2 有的同学的解是 x=2.1 y=2.1

y=1.9 有的同学的解是……虽然都和消元法得到的结果相近,但各不相同。

老师提问:你能说一下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的不足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用这种方法求的解是近似值。不准确。学生提出疑问:既然不准确,那学习它有什么用呢?用消元法就足够了!

教师解释一下: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遇到特别复杂的方程,用消元法解不太容易,我们就可以用电脑绘制成函数图象,很容易找出交点坐标。教师可以用Z+Z智能教育平台演示一下。

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这体现了两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数学知识,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起到化新为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让学生学会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技巧。

四、引申

方程组 x+y=2

x+y=5 解的情况如何?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用消元法开始解方程组,结果无解,怎么回事呢?学生会尝试运用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画出两个函数图象。答案有了!图象是平行的,没有交点。所以方程组无解了。哇!太神奇了!方程的问题可以用图象的方法解决了。

因为有了上面的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在这里,学生就会自觉地从函数的角度探究方程的问题,初步具有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同时也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六、作业

1. 用作图象法解方程组2x+y=4

2x-3y=12

2.如图,直线L、L相交于点 A,试求出A点坐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了三个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在探索中既体会到了探索的艰辛,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应用和引申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学生在紧张、愉快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

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六

一、复习引入

1.已知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6,则求a及另一个根的值。

2.由上题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

3.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b+b2-4ac2a,x2=-b-b2-4ac2a.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子是-b+b2-4ac与-b-b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x2-2x=0

x2+3x-4=0

x2-5x+6=0

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之间有什么关系?

(2)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与系数a,b,c之间又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2x2-7x-4=0

3x2+2x-5=0

5x2-17x+6=0

小结:根与系数关系:

(1)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的关系是:x1+x2=-p,x1?x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2)形如ax2+bx+c=0(a≠0)的方程,可以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用上面的结论

即:对于方程 ax2+bx+c=0(a≠0)

∵a≠0,∴x2+bax+ca=0

∴x1+x2=-ba,x1?x2=ca

(可以利用求根公式给出证明)

例1 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3x-1=0 (2)2x2+3x-5=0

(3)13x2-2x=0 (4)2x2+6x=3

(5)x2-1=0 (6)x2-2x+1=0

例2 不解方程,检验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1)x2-22x+1=0 (x1=2+1,x2=2-1)

(2)2x2-3x-8=0 (x1=7+734,x2=5-734)

例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你有几种方法?)

例4 已知方程2x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的值

变式一:已知方程x2-2kx-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

变式二:已知方程2x2-5x+k=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

三、课堂小结

1.根与系数的关系。

2.根与系数关系使用的前提是:(1)是一元二次方程;(2)判别式大于等于零

四、作业布置

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5x-3=0 (2)9x+2=x2 (3)6x2-3x+2=0

(4)3x2+x+1=0

2.已知方程x2-3x+m=0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根及m的值

3.已知方程x2+bx+6=0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根及b的值

课前预习: 篇七

一、阅读教材P99-P102内容

二、独立思考;

1、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如果要消去x,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如果要消去y,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方程 有两个解分别是 和 则 =_________, =___________。

3、解方程组 为了计算较简单,最好是( )

A、①7-②3 B、①-②3 C、①+②3 D、①2-②

4、已知方程组 ,则 与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点B( )关于 轴对称,则 的值是_____________。

6、解方程组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大数和小数相差8,和是32,由大数是___________,小数是_______________。

8、已知方程组 ,则 =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课堂教学

探究一: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

步骤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1 变形 使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变成相反数的形式。

2 加减

3 求一元

4 求另一元

5 写出解

探究二: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探究三: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小麦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自我能力评估

一、课堂作业:

1、教材P102练习第1.2.3题。

二、作业布置:

教材P103习题8.2第3、5、7、8、9题

三、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将两方程左右两边_________,消去未知数______。

3、已知方程组 用加减消元法消去x的方法是_________,用加减法消去y的方法是_______。

4、方程组 ,可用______________消去未知数y,也可用___________消去x。

5、方程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

6、用加着消元法解方程时,你认为行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不解:

(1)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方程组 ,不解方程组,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 满足 ,那么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6cm和9cm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解方程组比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 )

A、用含y的式子表示x,用代入法 B、加减法

C、换元法 D、三种方法完全一样

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下列解法不正确的是( )

A、○13-○22,消去x B、○12-○23,消去y

C、○1(-3)+○22,消去x D、○12-○2(-3),消去y

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其解题步骤如下:(1)○1+○2得 ;(2)○1-○22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2)都不对 B、步骤(1)、(2)都对

C、本题不适宜用加减法解 D、加减法不能用两次

4、若二元一次方程 有公共解,则m等于( )

A、-2 B、-1 C、3 D、4

5、已知方程组 的解为 ,则 的值为( )

A、4 B、6 C、-6 D、-4

6、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点P( )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如果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x、y的差是7,那么k的值是( )

A、-2 B、8 C、0.8 D、-8

(三)解答题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2、用适合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3、若方程组 的解满足 ,求m的值。

4、已知方程组 中 的系数已经模糊不清,但知道其中表示同一个数,也表示同一个数,且 是这个方程组的解,你能求出原方程组吗?

5、已知关于 有方程组 的解是 ,求 。

6、解方程组 。

7、在一本书上写着方程组 的解是 ,其中y的值被盖住了,你能求出p的吗?

8、已知 , ,求 的值。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10、解这个方程组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篇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

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导学提纲: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

2.阅读教材问题1思考下列问题

⑴.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算术法解答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

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

⑵.此问题中有两个问题如果分别设为x、y,怎样列式呢?(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⑶.对于方程x十y=73x+y=17请思考下列问题

①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②这两个方程有没有共同特点/若有,有河共同特点?

③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从教材中找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书写方式,方程组中的各方程中,同一个字母必须代表同一个量

4.与是否满足方程①与是否满足方程②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注意:(1)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时,才是方程组的解。若取,时,它们能满足方程①,但不满足方程②,所以它们不是方程组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数,而不是一个数,所以必须把与合起来,才是方程组的解。

5.思考讨论在方程组①②③④

⑤⑥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达标检测:

1.根据下列语句,分别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

(1)甲数的比乙数的2倍少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托车的时速是货车的倍,它们的速度之和是200千米/时:________;

(3)某种时装的价格是某种皮装的价格的1.4倍,5件皮装比3件时装贵700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2x+x=1B、x-3yC、x+x-3=0D、x+y=2

3.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x+3y=5m+3m=152x+3x=0m+n=5

A、B、C、D、

2x-3x=3+=3-5y=02m+n=6

x=2

4.在方程3x-ky=0中,如果是它的一个解,则k的值为_______.

y=-3

5.若mxy+9x+3y=-9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n=_______.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5 7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