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优秀9篇

发布时间: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鸦片战争》教案 篇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三)知识结构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①欧美

a.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b.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c.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和药材。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中国

a.经济上: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b.政治上: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驰。

c.对外关系上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威胁,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3.过程

①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示禁烟。

②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③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影响: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易错点】贸易顺差和逆差: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比较的差额。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叫贸易顺差,或称出超。反之叫贸易逆差,或称入超。即:贸易顺差=出超=赚钱;贸易逆差=入超=赔钱。

【易错点】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工业品有顽强的抵抗力,广大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对外来商品缺乏购买力和购买需求。

【易错点】18世纪中期,

【易错点】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例题:右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年份 一两白银兑换钱数

1823~1824 1249文

1828~1829 1337文

1833~1834 1363文

1838~1839 1638文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二。鸦片战争

1.过程

①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进犯

a.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b.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③妥协:清政府大为恐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撤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于是,英军南下广东。道光帝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

④抵抗

a.在议和时,英军为给清政府施加更大压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b.道光帝感到有失尊严,对英宣战。

c.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在镇江,清军满族海龄率军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牲牺。

⑤求和

a.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海面,扬言架炮攻城。

b.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易错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

【易错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2.签订/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记忆方法:割赔开税。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①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②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带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美法两国趁火打劫,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易错点】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香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香港地区)由三部分组成:香港岛、九龙司、新界。所以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的是中国香港的一部分——香港岛。而不是整个香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中英国又割占了香港的九龙司,1898年英国又强占了新界。至此,整个香港完全由英国占领。

【易错点】中英《南京条约》中赔款的单位是银元——不是白银。(当时2100万银元约等于1512万两白银)

【易错点】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最想得到的是哪一条?(或者说四条中哪一条才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是第三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而不是第四条协定关税。

原因: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最需要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而当时清政府采取的外资政策是“闭关政策”,所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要打开中国市场。至于关税的多少,因为它是发达国家,它并不是很需要这一点。而事实也是这亲,因为第四条是谈判最后才加上去的,英国代表当时也说,第四条能加就加,不能加就算了,也能证明这一点。

此外,我们还要灵活一些,如果没有第三条,而只有第四条,那就选第四条,如果问四条中哪两条是英国最想得到的,就应该选三、四两条。

【总结】领事裁判权:也叫治外法权,简单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由中国政府来处理,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来处理,这样就使得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逃避中国的法律制裁。

【总结】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一般是相互的,即两国给予对方同样的权利。但中英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享有,但英国却没有给予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易错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腐朽。

【易错点】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例题: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c )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c。中国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

例题: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c )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总结】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寻找原料产地与产品销售市场,而中国是理想的目标(大且穷)。所以即使没有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导火线,英国也会寻找其它的理由侵略中国的。甚至说,到最后没有任何理由而发动侵略战争的。因为它需要中国的市场。

三。战火再燃

1.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②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易错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拒绝其修约要求。

【易错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过程

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不满清政府指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④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易错点】最能说明英法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的是: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结果

①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a.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e.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记忆方法:公开行贿(钱的意思)。

②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对英、法赎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记忆方法:天天赔酒(九)。

③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例题:下列各项最能有利于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是( a )

a.外国公使驻京    b。准许华工出国    c。外国舰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d。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易错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都谋求在中国的传教权是为了: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与侵略。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好处指: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个国家获益最大?——是沙俄。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它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却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目的和性质相同。尤其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易错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打开中国的市场。

【易错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例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答案]d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易错点】涉及香港问题的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易错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割占中国领土。

【易错点】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易错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易错点】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例题: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答案]b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而d项革命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易错点】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易错点】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例题: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答案]b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清王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④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而③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

例题: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b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例题:下列条约中,均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条款的有(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瑷珲条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例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d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例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 )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问题】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是政治、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历史沉沦,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不能简单割裂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上的内存联系。

【问题】经济决定政治,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蓄意用武力打开贫弱的中国的大门,这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中国全方位落后,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问题】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沦为半殖民地是消极的,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则是积极的。

【问题】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手段一脉相承,都是列强凭借其船坚利炮进行武力征服,都发动了两次进攻。

④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扩大

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

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

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④领土割占更多。

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总结】中国与外国签订条约的名称、内容与影响简表

时间 条约 内容 评价/影响

1842

中英

《南京条约》 割地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通商 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关税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1843

年 中英《五口

通商章程》和

《虎门条约》 领带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 外国享有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无对等权利

租赁 为建立租界提供了条件

1858

年 中英法

《天津条约》 公使驻京 外国侵略者可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增开十口 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并深入内地

巨额赔款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外人入内 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内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

舰船航行 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

1860

年 中英法

《北京条约》 承认有效

增开天津 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安全

割九龙司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为它以后强租新界作了准备

增加赔款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问题】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

【问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教案 篇二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鸦片战争》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鸦片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奋发自强;体味林则徐深刻的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创设情境:

近年来,公众人物涉毒丑闻屡见不鲜,同学们了解毒品的危害吗?请谈一下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感想。

那么,同学们知道毒品是在什么时候在我国大规模蔓延的吗?同学们知道因为毒品直接导致的一场近代战争吗?(同学们回答:中英鸦片战争)

提出质疑,由此导入新课:这场战争真的仅仅是因为鸦片吗?战争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本节课就来一起学习这一内容。

2.新课教学:

虎门销烟

(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思考: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

(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那些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

鸦片战争

(1)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影响:请同学们总结分析其中危害(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小结巩固:

重点强调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知道虎门销烟的过程;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在地图上指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口岸。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和中国社会的对比,分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学会把中国近代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学会宏观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了解迅速发展中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怎样把侵略矛头指向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中国,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卑鄙丑恶,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教育学生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导学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历史,曾创造了举世文明的文化成就,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对世界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商代青铜制造艺术,汉代的丝绸、冶炼铸造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宋元文化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这对以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历史演进到17世纪时,我们却落后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屈辱挨打的历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鸦片战争。

学习新课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师:看图片,这是什么? 生:罂粟。

师:俗名大烟。它的果肉经干燥就可制成棕黑色的干膏状块。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最初是用作安神止痛的药材。后来用来吸食,毒性很大,一旦吸食上瘾,就很难戒掉,使人身体逐渐衰弱,精神萎靡,以致衰竭死亡。 师:就是这种毒品,英国商人却把它大量的走私到中国, 请看英国鸦片走私船和贩卖鸦片的趸船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师:阅读课本第2页,想一想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生:

师:这就要从当时的世界形势来分析。

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军队装备陈旧、军纪败坏,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准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封建统治已危机四伏。如此落后,怎不挨打?而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强大起来的有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而英国又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时代过渡到了机器大生产时代。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工业品在自己国内已无法销售。所以处心积虑的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师:然而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它的商品销路好不好呢?哪个国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呢?

生:不好。中国。中国人不喜欢它们的毛、棉制品。它们喜欢中国的茶叶、丝织品。

师:为什么中国会处于入超的有利地位呢?请看图示。所以为了牟取暴利,英国商人丧心病狂的把毒品鸦片大量偷运到中国。 师: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图表说明了什么?

生: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鸦片的毒性巨大。但是中国吸食的人却超过了200万。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比一比: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生:

师:毒品有这么多的危害,但目前我国的禁毒形势不是很严峻的。我们青少年对毒品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这是虎门广场被折断的烟枪雕像。它向我们召示了什么? 师:面对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灾难,有一位非常爱国的大臣主张严厉禁烟。他是谁呢? 生:林则徐

师:对,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他是怎么说的呢?大家来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师:道光皇帝同意没有呢? 生:同意了。

师: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果断措施,迫使英国商人交出了110多万公斤鸦片。于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虎门销烟发生了。为什么用“销”,不用“烧”? 生:

师:销更环保。

请同学起来说一说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回答: 师: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就是记载的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师: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的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坚强意志。林则徐出色的领导了禁烟运动,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师: 讨论: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禁烟,有人认为不是,你的观点呢? 英国如此多的鸦片被销毁了,英国是不会甘心的,英国政府的驻华代表义律向致信达愤怒,

英国国会同意决定向中国派出一支侵华远征军,鸦片战争爆发了。

(二)鸦片战争

师: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看一看:

师:思考战争的性质。

师:对英国来说,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简要叙述:在广州由于林则徐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英国舰队只好沿途北上,攻陷定海,打到天津大沽炮台,直逼京师。道光皇帝吓得要命,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南京谈判。

师:结果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失败?

生: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英勇抵抗,仍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 师:看关天培的英勇事迹。 生:

(三)中英《南京条约》

师: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生:

师:逐条分析对中国的主要危害。 师:香港岛与香港的区别 师:《南京条约》的附件是什么条约?签订时间取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生:

师: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获得了什么权益? 生:

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 生:

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师:反思和教训

小结: 图示

齐读历史歌谣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初中鸦片战争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1.能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概况和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能归纳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正确复述出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关天培的抗英事迹。

4、能准确说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危害的分析,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6、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7.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 8.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课前在实验室里找到的两朵花的标本,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学生观察、回忆、回答是大烟花。 教师问学生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可能说是在“中华五千年的光碟”里或者师大地里看到的。 教师问学生谁能说说它能做什么用的?

学生思考回答经过加工可以制成药材,这种药材叫鸦片。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什么药用价值吗?

学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减轻身体疲劳;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奋。„„ 对同学们的表现教师给与充分肯定,然后指出鸦片是一种强调的麻醉剂,中国原来确实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谁能谈谈鸦片都有什么毒副作用?

学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对人的身体特别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无精打采;鸦片很贵,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倾家荡产;有的人为了吸毒,甚至是杀人抢劫。„„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把鸦片的危害说得这么透。是的,鸦片确实是一种毒品。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为了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那么,鸦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

(点评:本部分导入,教师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经过如何?学习本课我们应该受到什么思想教育?„„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整理如下: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虎门销烟。 2.能从多角度分析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的原因。 3.能被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愿意向他学习。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目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为了便于学生对这一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教师播放一段音像资料,同时用幻灯打出以下两个问题: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请说明理由。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灾难?

学生看完录像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师生、生生互动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结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英国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急需开辟国外市场,尤其看好中国这个广阔市场。清朝中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英国用贸易的手段未达目的之后,就开始偷运鸦片。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第二个问题归纳出鸦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点评:这部分体现了教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通过探究性问题涉及,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提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灾难,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说禁烟;把鸦片贩子杀死;严惩吸食的人等等办法。

接着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两则材料。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林则徐的上书打动了道光皇帝,于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教师然后 提出“林则徐到广州后都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结果怎样?”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自己看书,独立归纳,这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个体有了想法后,又迅速组织同桌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经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归纳出林则徐禁烟的五项措施:①缉拿烟贩;②整顿海防;③派人翻译外国书报;④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⑤虎门销烟。)

教师让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学生讲完故事之后老师提出问题:“林则徐这种销烟办法能不能破坏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思考讨论,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让学生读虎门销烟的过程被一位美国传教士记录下来的资料。再看一段音像资料,师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门销烟的壮观场景。

教师提出通过上段史料的阅读和观看音像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谈各自的感受。

(点评:这部分反映了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目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点评:本部分设计是想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在鸦片战争示意图上找到英军入侵路线。

2、归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产生见解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探讨问题。 教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讲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小组派代表阐述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提出讨论题: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思考讨论,纷纷发表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点评:本部分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意见,再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学生看书、回顾所学内容,然后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点评:这部分设计反映了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监控自己的学习结果,同时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六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辅助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讨论法。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要想掌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结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

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屏幕。

[投影显示]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导入语例示二]

请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左边是一艘称为“快蟹”的走私船,专门在海上走私鸦片。船上有很多橹,并携带武器,与缉私船相遇,既可以抗拒,又可以逃离。在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船大量活跃在广东伶仃洋上,替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引起中国社会什么变化?鸦片战争是由鸦片引起的吗?下面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语例示三]

我们经常说,中国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这与马克思说的五种社会形态有所区别,那就是我国没有资本主义社会,而多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它是以什么为标志的?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些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请看课后的“自由阅读卡”的内容《从罂粟到毒品》。“罂粟是一种看起来很美丽的花,却能制成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等毒品。罂粟经过初步加工后,可以制成鸦片。鸦片里面大约含有10%左右的吗啡成分。吗啡可以从鸦片中提炼出来,毒性比鸦片更大。如果再在吗啡里加入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就可以制成白色粉末状海洛因,海洛因比鸦片和吗啡毒性更大。一旦吸上了鸦片、吗啡或海洛因这些毒品,就很容易上瘾,每天几次不断,不然就涕泪齐下,浑身瘫软;吸食时间一长,吸食者就满脸烟容,最后骨瘦如柴,直至死去。毒品很贵,瘾君子们为了得到毒品,轻者倾家荡产,负债累累,重者铤而走险,杀人抢劫,危害社会。”在这里,我想问的是,这些鸦片是从哪儿来的?是由谁运进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把鸦片输进中国?目的是什么?鸦片进来后除了吸食者的身体、家庭受害外,对社会还有哪些影响?当时的中国政府在此事上态度如何?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到的内容。

[板书]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看中国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罂粟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红罂粟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至3000卢比的高价。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基督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 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五是民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罂粟,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则徐下令封仓围馆,一面不准停泊在黄埔的洋商货船上下卸货物,停止贸易,一面将商馆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锁起来,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鸦片。当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明白解决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缴烟,3月27日,义律以驻华商务总监的身份向英商发出了缴烟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

林则徐收缴鸦片后命人在虎门镇口村码头旁挖掘了两个长宽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准备销烟。5月31日,万事俱备,林则徐搭设祭坛,庄严地举行祭告海神仪式,宣读祭海神文,请海神众水族暂行避开,以免鸦片入海伤及海神诸水族。6月22日,销烟开始,兵勇们先将池内倒入了水,然后撒盐成卤,将箱内的鸦片投入池内,浸泡半日后,再将烧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内鸦片遇到石灰倾刻便像开锅一样滚沸起来,兵丁们再用木耙在池内来回翻搅,使池内鸦片全部烧化。这样一直烧到6月25日,才将2万多箱鸦片处理干净。

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最大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投影打出或直接用挂图)

1839年10月1日,英国政府正式通过了武装出兵中国的决议,1840年4月7日,英议院正式通过了对华用兵的方案,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侵华正副公使,由伯麦为海军司令,带军舰16只,运输舰27只,大炮540门,海军1.5万人由印度来华。6月到达香港,因为林则徐防范甚严,6月30日北上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7月5日北上定海,定海失陷。8月初,进攻天津大沽白河口。道光皇帝在朝中主和派大臣的鼓噪下,把林则徐撤职,发配新疆。命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9月15日,由于季节已经入秋,东南季风已退,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劲西北风不利于英国海军有效地发动进攻,在琦善的竭力劝退下,英军撤走。道光帝认为琦善退敌有功,派他为钦差大臣,赴粤议和。

琦善到达广州,义律提出既已议和罢兵,就应撤除内河的防守设备,裁减兵勇,以示诚意。琦善下令解除戒备,裁减兵勇2/3,撤去虎门海面的铁栏木栅。等琦善做完这一切后,义律提出赔偿烟款、两国官员以平礼相交、割让香港岛,废除行商制度、偿还商欠等要求,琦善对割让香港岛一条万万不敢答应,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的。1841年1月6日,义律再次向琦善提出要求,由于没有得到满足,第二天英军便向大角、沙角炮台发动攻击。守将陈连升及部下600多人全部阵亡,两炮台失陷。1月21日,在琦善口头答应义律条件的前提下,义律宣布“穿鼻草约”订立,并于26日宣布正式占据香港,并宣布香港为自由港。道光接到消息后,立即宣布将琦善革职查办。并向英军宣战。2月下旬,虎门炮台失守,老将关天培殉国。英军直逼广州。8月15日,先侵入厦门,然后攻破定海、宁波、上海等地。8月29日,在英国军舰开到南京城下和武力逼迫下,中英双方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于香港问题,我们应清楚,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教师讲香港岛被割时,应结合下面地图讲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香港地区示意图

关于赔款问题。2100万银元约合白银1500多万两,这个沉重的负担全部加在农民头上。关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和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两款。使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产起了推动作用。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中国东南沿海的手工业受到外来商品的冲击,开始解体。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上最后一句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布置作业]

1.到广东领导禁烟运动的清朝大臣是(    )

a.林则徐

b.邓廷桢

c.琦善

d.奕山

答案:a

2.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

a.九龙半岛

b.新界

c.香港岛

d.整个香港地区

答案:c

3.下列城市中不是《南京条约》里规定的通商口岸的是(    )

a.广州

b.福州

c.上海

d.南京

答案:d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思路

(一)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

1、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这一重点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①英国与中国贸易的出超地位,使其从事毒品鸦片贸易;②走私鸦片让英国牟取了暴利,给中国带来灾难;③林则徐严厉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二是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国战败;②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③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2、难点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理解一个“沦”字,其次,分别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独立,实质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都受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奴役,仔细观察五处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是英国掠夺中国原料和倾销工业品的据点和通道。清政府军事上处于劣势,几乎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随炮火接踵而至,并占有一定成分,但清政府(中国)仍保留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其腐朽统治。关于这一内容,依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史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归纳: 提醒学生注意,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中英《南京条约》仅仅是开始,教材叙述这一内容时,“逐步”一词要特别注意。以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了解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程度的进程:开始──加深──完全沦陷。

(二)教学方法

1、学生分小组研读“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归纳成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查阅“鸦片战争形势图”,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

2、分组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获得只有国力强盛,才不致于受欺凌的认识。

3、分小组讨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历史材料说明问题,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资源

1、“课标”内容标准。

2、教材及《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

3、教学挂图和《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

4、教师提供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

(四)板书(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资料展示):走私船“快蟹”图片,提问:这艘船英国用来干什么?英国为什么要这么做?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板?书)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提?问)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资料展示)展示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年度 1765-1769

每年平均数 1795-1799

每年平均数 1830-1833

每年平均数 欧美海上输华总值(=100℅) 1774815 5908937 9192608 英输华值 1192915 5373015 7335023 占欧美各国输华总值℅ 67.2 90.9 79.8 向欧美各国输出总值(=100℅) 4177900 7937254 13443641 输英总值 2190619 5719972 9950286 占中国输出总值℅ 52.4 72.1 74.0 中英贸易中国出超情况:出超(+)入超(-) (+)

997704 (+)

346957 (+)

2615263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投影展示资料,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板书)英国入超

(提问)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人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向中国走私鸦片。

(资料展示)教材中“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陈澧《炮子谣》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使学生能够对鸦片的走私及危害有个直观的感受,得出鸦片走私“为害甚巨”伤及清王朝的根本之结论。

(小组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

第一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篇八

《第一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

2010-9-6 顾新凤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和地位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从内容上看,第一课 鸦片战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侵略与抗争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构上看,这段历史有两大线索,一是列强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进行的反抗斗争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感知历史的基础上,获取历史信息,有效提高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2、教学目标:

1、记住:(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2、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危害。

3、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设置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3、教学重点:

侵华战争与条约,反抗斗争与民族英雄。

【依据:学习历史,不仅仅要学生记住基础知识,还要认识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考点。】

教学难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依据: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归纳成线索成主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弱项。从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出发,将此定位难点。】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同步训练》

【依据:利用课件演示历史发展线索、出示导航问题,展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同步训练》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性练习,以练促学。】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对分析历史事件有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自主性已有很大提高,因此,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自主先学。同时,初二学生在对历史的学习中还是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缺少对历史线索构建的有意性和主动性,因此,设计中突出学生对线索的构建和展示。

三、说教法

鉴于上述情况,我采用自主先习、知识结构导学、问题导航、典型例题总结等方法相结合。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已有了一定预习,自主学习法比较实用,对比、归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初二课时容量大,难度大的特点,用合作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说教学流程

1、整体感知:通过直接呈现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线索和分期,让学生整体感知这段历史,并设问“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以进步区分“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意图:呈现线索,整体感知,为课时学习做准备。】

2、自学提炼:出示问题“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课重点介绍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线索图。【意图:一是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二是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线索的能力。】

3、出示学习目标,进行目标定向。【意图:学有目的】

4、先学后教:依次出示自学指导

(一)(二)

(三),呈现导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检查,点拨。归纳综合问题:(1)说出《南京条约》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2)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3)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有什么教训? 【充分讨论、展示,教师及时点拨方法】

5、总结建构:出示鸦片战争线索图,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用线索图的方式建构知识网络】

5、达标练习:学生练习——矫正——点拨 【利用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6、推荐作业:推荐预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注意分析战争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要素和方法。】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 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知道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课本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自主探索式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鸦片,吸毒有何危害。

【师生活动】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六页,看一下PPT上展示的罂粟花图片,这种妖艳美丽的花朵与鸦片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鸦片?吸食鸦片有怎样的危害呢?请在阅读卡里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之后给出答案)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可上瘾,致命。使吸食者倾家荡产,败坏社会风气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片和读材料中认识鸦片,有意识地提取有效信息。这样的导入比较适合八年级的学生,使他们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到图片上,然后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师生活动】我:吸毒者一般都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失去劳动能力,因而毒品在全世界都是被严禁滥用的,只能取少量作为医疗用途。而正是这样一种危险致命的毒品,却在十九世纪初期被英国商人大量地走私倾销到中国。

【教学内容】了解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以及鸦片流入造成的危害。 【师生活动】我: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第二页最左侧的快蟹号的资料,想想它为什么叫做快蟹?英国人用这样先进的船只来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为了什么呢?结合课本第二页的正文第一段,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快蟹能逃逸能抵抗,好像螃蟹。英国人走私鸦片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打开中国大门。 【师生活动】我:是的,之前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英国商人并没有赚到钱,因为中国农民自给自足,不接受他们的产品,所以他们想到了鸦片这种罪恶却暴利的毒品来打开中国的市场。同学们看第三页的图表,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学生: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我:如此大量的鸦片流入中国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页到第三页的内容来总结一下。

学生:一是白银外流,二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三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是民风日下。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学内容】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 【师生活动】我: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注意到了有这么多的鸦片进入中国,腐蚀着当时的中国社会,于是朝廷中出现了两种主张,一部分大臣认为,不用过于紧张,慢慢禁毒就可以了,而另外一部分则认为禁烟刻不容缓。那么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的大臣,你们会建议皇帝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学生:立即禁烟。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社会问题,真正体会当时爱国人士的忧心,假如答案出现说不必立即禁烟,要进一步询问学生这样回答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同 chayi5.com 时根据情况给予肯定,因为历史上确实有朝臣有着同样的建议。而最终皇帝决定听从林则徐建议立即禁烟,也是因为林则徐奏章中说出了皇帝最在乎的统治大权的问题,财政。所以很容易引导学生去理解,为什么立即禁烟是当时中国不可选择的自救道路。

【师生活动】我:同学们的想法与大臣林则徐不谋而合,他当时就上书给道光帝说到,如果不尽早禁烟,清朝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能当军饷的白银了。这一下就让道光皇帝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便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奔赴广州查禁鸦片。同学们阅读一下第三页剩下的文字资料,回答我的问题,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呢? 学生: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我:之前让同学们自己学习了虎门销烟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他所知道的虎门销烟。(学生讲完之后根据时间来决定是否播放视频,以及给学生讲解销烟与烧烟的区别) 我:那么老师接下来就要提出问题了,请同学们一起回答,虎门销烟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学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的时间,结局以及影响

【师生活动】我: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入英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入侵中国,用武力手段打开中国市场,于是英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挑衅活动,并最终升级为战争。我们看看第四页这两艘兵船,左边是中国兵船,右边是英国兵船,哪一个更先进?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从船上的大炮上看出来。

我:英国在海上的实力远超过当时的中国,中国显然是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但是我们看一下第五页左边的战争形势图,有没有同学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英国军队同样的路线进攻了两次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阅读第四页的正文部分,来告诉我答案吧。 学生:因为前期林则徐在海上有积极防御,后来被撤职查办,南方海域才彻底失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图的同时,学会在图片细节中收获不同的历史信息,带着信息中自己发现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自己提问自己解答,让他们明白历史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知识是非常有趣的,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是值得去深入了解探究的。

【师生活动】我:战争的结局,当然是中国战败,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条约使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转变,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呢?我给大家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解释一下,半殖民地半封建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失去了部分主权,一部分自主,失去的部分主权由殖民国家行使。在经济上呢,半殖民地半封建指的是当时中国既保留着当时自己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同时还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了列强殖民经济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带着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疑问,来解析一下南京条约,同学们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呢? 学生:答出四条内容。 我:首先,我们看到,香港岛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土,在条约中被割让给了英国,这就意味着国家的主权以及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香港岛变成了殖民地,归英国管理,这就是我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再看赔款一条,这一条虽然不关乎主权,但是金额巨大的赔款并不是从皇帝的腰包里出,而是从国库里拿钱,国库的钱来自于当时农民上交的税收,所以赔款无疑会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了英国殖民者倾销货物的地区,冲击了自然经济,在经济上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路,同时也让他们的侵略势力突破了海上防线,渐渐向沿海地区渗透。最后一条,则是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使中国的关税始终处在英国人的监视之下。所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才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设计意图】这一提问如果学生可以直接给出答案,说明前面的解读应该基本已经被了解,如果学生有懵懂的感觉,就继续回到南京条约的解读中,让学生发现,鸦片在条约中几乎没有被提到,赔款也不是主要项目,结合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通商口岸的位置,让学生明白,通商才是英国人的最终目的,然后回答这一问题,自然而然便可以得出答案。

【师生活动】我: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今天学过的内容,复习过后有一道思考题,大家下节课来一起回答。

本课结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