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教案精选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 篇一

盼呀盼!终于盼到春节。此时我的心情格外的高兴。伴随着我的兴奋,天空中响起各种各样的鞭炮声。

这几天,我充分体验到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早晨,外公忙来忙去。将近中午,外公从柜子里拿出一副对联,打开后对我说:“知道吗?每逢春节家家都要贴春联、挂灯笼,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我仔细地读着大红纸上的鎏金烫字,上联是:人和家顺福星照;下联是:心想事成鸿运开,横批是:万事如意。预示着癸巳蛇年好运多多,万事如意。

贴完对联后,外公又拿出一个大红灯笼,可是一试验灯泡没亮。外公让我下去买一个灯泡重新安上,这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妥当。

父亲出车跑长途,三十早晨四点钟才赶回来。父亲、母亲和我一起在外公家吃团圆饭。席间,大家有说有笑,畅谈着一年中的趣闻趣事,其乐融融……

夜间十一点钟,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吃年夜饭。每年奶奶都要给压岁钱。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奶奶给的压岁钱是以往的好几倍。吃着年夜饭让我想起一个故事。解放前,有一个叫刘二爷的,家境贫寒,孤身一人。每逢春节都吃不上一顿饺子,邻居很同情他。每逢春节都给他端过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如今,每家每户的餐桌上,美酒飘香,菜肴丰盛,人们尽情地享用美食。享受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我感到中国年是世界上最好的节日。

体味人生作文 篇二

军训一开始,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对军训充满了好奇。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问题来了。有的同学开始抱怨,抱怨声便连声四起,一些同学向教官提出意见、有的甚至想逃避训练。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太顺畅,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少了那份同龄人应有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必须提高的自身素质。

军人也许真的是那么一丝不苟。抱着在军训中混的我,六天后,才认识到严谨的时间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哪怕是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在训练场上,我们无数次地重复着,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的体会军人的英伟。军姿的纹丝不动,跨步的整齐有力,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军人的一丝不苟。

初中的第一堂课—军训,就在今天结束了。回想起这些日子,我感慨良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是军训的体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军训的结果。军训的感悟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教会了我们对别人的关爱,它加深了我们理解保卫祖国的责任,它告诉了我们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我们至少是我不再是娇滴滴的孩子,不再是好哭的小姑娘,我知道面对高峰,我们须自己去搭造阶梯;遇到山崖,我们要自己去连结绳索。我们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中,只是看是否去把握!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微小的力量一旦积攒起来,产生的威力可是无比的呀!当别人享受锲而不舍的喜悦时,你千万不要成为功亏一篑的典型。谁笑到最后,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谁才是战胜了自我的强者。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篇三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

①文化的概念

2、理解: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养成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感知、分析文化现象,发现文化的内涵的过程,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的正确态度,树立重视文化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文化?

原因:这是学习《文化生活》模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①从社会生活现象切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与“文化”有关的现象;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③教师归纳、点拔。

【教学方法】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学法指导】

研究性学习;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课里面的第三个模块,那就是《文化生活》。可能有一些同学又在暗想了,又是一个沉闷的学期!但是,如果我们谈谈“快乐女生”,说说nba。那可能就会很有趣。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享受着文化,追求着快乐。

除了刚才所提到的“快乐女生”和nba,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参与过哪些文化活动呢?

(鼓励学生列举例子)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繁华的社会,用我们雪亮的眼睛来窥视着种种文化现象。在我们的校园中,将要进行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举例,归纳)

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很丰富,那么生活在几百或者几千年前那些前辈们,你们猜猜看,他们有文化生活吗?大概是怎样的呢?(设置悬念,学生探究)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生,谈谈海南或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习俗)

我们聊了“文化”这么久,究竟什么是文化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本课要重点探讨的理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一个热身。(出示判断题:哪些属于文化现象?略)

2、文化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得出结论)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它是指一种“观念的科学”。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那么我们反来过想一下,除了我们人类,别的物种朋友具有这些活动吗?牛弹琴?鸡跳舞?疯狂的石头?(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并且,是要经过人类的艰苦实践,在是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那能不能这么说,文化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文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3)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4)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就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来说,它是我们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通过受教育,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选作《周易》的文段)

点拔:这里的文化有“教化”的意思。

(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两个“镜头”,分析:谁更有文化?)

点拔:小学生让座,体现出了一种教养;男青年在公共汽车内抽烟,缺乏公共礼仪、教养。

既然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那么文化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和力量。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

每当大家在看电视或者参与其他文娱活动的时候,也许家长在旁边唠叨:“看电视可以当饭吃啊?”其实他们说得没错。我们想想,看电视可以抵御饥饿吗?上网可以抵御寒冷吗?很明显不能。但是,我们每每看到一段感人的节目,阅读到一段奋进的文字,都会泪流满面或者血液澎湃?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结合课本的探究活动)

从探究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文化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悲剧。比如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较大的地区和个人,如重男轻女,出现不少的社会悲剧。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

(2)文化具有不同的形式。从地域看,有中外文化;从时间看,有古今文化;从性质看;有先进与落后文化。

(3)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文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非常好,我们已经很轻松地把今天的内容学习完毕。下面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精神现象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直精神力量

(2)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3)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反馈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3.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人是最能够获得最丰富多彩技艺的动物”;后来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人就是动物加文化”;再后来又有人提出“人不是附加在动物基础上,人一开始就是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完整的”,“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4.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  )

a.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

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

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

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

(二)简答题

5.如何理解文化内涵?

(答案略)

【教后反思】

(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9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