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5篇《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评课稿 篇一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一、目标定位准确

朱碧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情,把本课目标定位:

1、认读并理解“庄稼、灌溉、淹没、暴躁、冲毁、灾害”等词语。能正确、规范书写“池、浮”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聚焦动词,通过学习,读出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微课自主学习“雹子”,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能借助板书介绍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学习词语时,周老师采用了‘’图文对照法‘’、‘’情境识字‘’、‘’’归类识字法、变序教学法,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中,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新词。而且,周老师并没有走走过场,而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不断地强化中记住了这些字词。

为了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更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了解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周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借助音量示意图,让学生用不同的读法读出不同形态下水的变化,并抓住了‘’落,飘,打‘,这三个字,通过调换位置,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普作品中用词的准确性。

对于‘雹子’这种事物,南方的孩子不太了解,老师借助视频,让学生认识了雹子。我相信,由于这堂课上周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本堂课的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三、课堂突出双基教学

双基就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这是我们老一辈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目标的概括。这节课里,朱碧老师在教学中很关注字词句段的学习,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充满艺术性

周老师的课堂结构紧凑,以‘’变魔术‘’贯穿整堂课,使得课堂犹如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浑然一体。

板书图文并茂,有图有文字,既形象又有趣,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帮助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

语言温柔,节奏慢,很适合小孩子,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很让人感动。

对于本堂课,我也有几点看法,提出来拱大家研讨:

1、在学生学习课文后,可以问问学生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不好读,带着学生读读,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认识雨、雹子、雪的时候,学生在说还想知道雪的时候,老师直接忽视,对于南方这些小孩子,这材料是不是需要准备。

3、‘’落、打、飘‘’,为什么不能调换,学生说不出原因,老师要告诉他们。

4、给学生示范写字,自己一定要写好。展示学生书写的时候,拿笔修改一下,给学生直观形象,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以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总结:要看完整个谜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二)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的谜底。

谜语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谜语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三)方法总结:遇到用“我”开头介绍自己的谜语,猜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谜面中念一念,以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四)师生“雪花”这个答案代入到第一则谜语的四行字中,逐行验证。

【设计意图猜谜是二年级孩子喜欢的一个游戏,用游戏导入,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本课既是科学童话,同时是一则谜语。学生没有学过猜谜的方法,拿到30课,不知道从何入手。以两则简短的谜语入手,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猜谜方法,这方法可以迁移到课文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出示整篇课文,迁移猜谜的方法。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这么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虽然读过课文,但不一定能猜对答案,孩子们更多的是根据其中的一句话、一段话猜测出“鱼、海啸、海浪”等答案。如果学生整篇课文漫无目的地找,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件难事。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段排除,那就好比教师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翻过一座小山,学生很安全,很安静地学习着,而这一种猜谜方法无疑会迁移到孩子以后的猜谜活动中。】

三、针对不足,精讲多练

(一)创设情境,快乐学习

1.我们已经猜出谜语了,水宝宝出现了。现在的水宝宝还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现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2.出示水宝宝接到的难题卡: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信心。

(二)词语练习:

1.老师检查预习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词语的时候是唱读,谁能像老师一样领着大家把整个词连起来读?

老师示范一个词语“池子”

学生领读“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2.出示:

温和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暴躁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检查学生能否整个词连起来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教师引述:水宝宝脾气温和的时候,它会……水宝宝脾气暴躁的时候,它会……

因为水宝宝会帮人们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因为水宝宝会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

(三)句子练习:

1.出示长句子,学生齐读。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从安静到喧闹从小到大)

3.教师出示形象的句子

师:孩子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水宝宝慢慢变大,速度慢慢变快?

4.学生自己试读、个别展示读、全班齐读。

在池子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四)段落练习

1.出示第四自然段,请学生朗读。

2.指出不足:能读通顺,但是没有读出水性格的对比。

3.出示改变后的第四段

有时候我很温和,

有时候我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

让我

光做好事,

不做坏事。

4.说说发现(温和和暴躁一一对应起来写,字数一一对应,很有节奏感)

5.学生读温和的部分,教师读暴躁的部分。

6.教师小结:朗读的时候,如果能把事物的变化,把事物完全不同的特点,用声音表现出来,你就是出色的朗读家啦!

【设计意图通过“让水宝宝前进“这样一个情境营造,引导学生快乐地进行下面三个板块的学习。在童话的环境中学习童话,这能让孩子快乐学习。第一学段,字词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如果面面俱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少。在课前检查预习的时候,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到课堂里进行专项练习,目标明确,时间保证,学生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项本领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范读对模仿性极强的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这是的示范。】

四、整体感知形态变化

(一)继续营造如童话般的学习环境:

1.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现在水宝宝已经从池子里跳到小溪里了,这都是小朋友的功劳啊!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2.还愿意送水宝宝去江河吗?(出示:江河的图片)

3.出示水宝宝接到的“一级难题卡”要求:

读读一、二自然段,圈一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二)朗读一、二自然段,圈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三)选择老师给出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

4.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用这两种句式清楚地告诉大家水变成了什么。

5.看看水宝宝有没有变化。(动画出示水宝宝从小溪进入江河的画面)

【设计意图水宝宝第一次前进,孩子们花的时间很多。而这个板块短小、轻松,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有张有弛,孩子们才不会疲劳。】

五、简单学习一二两段

(一)营造氛围

1.水宝宝即将到达大海啦,孩子们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解决最后的困难好吗?

2.出示水宝宝接到的“超级难题卡”要求:

水是怎么变成云的?

云碰到冷风会变成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着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2.第一次感受从水变到云。师边说边板贴“水”“汽”“云”三张小卡片黑板上只点两三点

师:一点两点小点儿够了吗?重点感受“无数”

3.第二次感受从水变到云。水弟弟也想变,谁来帮它变一变。一个学生上台贴,其他学生下面讲。

师:小点儿分开可以吗?重点感受“连城一片”

4.第三次感受从水变到云。水妹妹也来啦,谁来帮它变一变。师:想帮水宝宝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说水变化的过程,说得越整齐,水宝宝变到空气中小点点就越多,我们一起整齐地来变一变好吗?

学生齐说,老师板贴。

5.联系生活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这些云有时候穿着白衣服,(出示图片)那就是——白云

有时候穿着黑衣服,(出示图片)那就是——乌云。

早上的太阳照着云朵,云朵红彤彤的(出示图片),那就是——朝霞

晚上的太阳映着云朵,云朵红艳艳的(出示图片),那就是——晚霞。

(三)学习第二段

1.(播放“风声”)云娃娃在空中散步碰到了谁?引出第二段。

2.云娃娃碰到这些冷风会变成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刚才摆在黑板上的三张写着“云”的卡片反过来,三张卡片分别变成“雨”“雹子”“雪”

3.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引述:水珠水珠你叫什么名字?

小硬球小硬球你叫什么名字?

小花朵小花朵你叫什么名字?

作者用这种写法,把雹子、雪花的样子写得多生动呀!

4.摆卡片,感受“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雨”“雹子”“雪”,他们如果一起落下来的时候,位置各不相同哦,教师把“雨”“雹子”“雪”,三张卡片摆成中、低、高三个位置。(因为打的速度最快,飘的速度最慢)

5.想象画面,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妙

师:老师读到“落”的时候仿佛看到小水珠撑着降落伞从天而降。你读到“打”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呢?读到“飘”的时候又看到什么了呢?

6.三个动词、三个比喻把水各不相同的样子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吧。这次沈老师要闭上眼睛喽。

7.亲爱的同学们,因为你们完成了“超级难题卡”,现在水宝宝已经在大海里唱歌跳舞开大会了。不过现在水宝宝一变,又变到了汉字中,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设计意图第一自然段中,从水变为云,如果让孩子重复读会很乏味。通过摆卡片、画简笔画的方式,学生能清楚地感受到水变化的经过。但是了解变化经过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我通过三次摆卡片,让学生从不熟悉到有点熟悉到完全知道,学生通过动手摆摆、嘴巴说说,不知不觉中练习了对课文语言的复述。第二自然段,三个比喻的生动,三个动词的精准如果拎出来讨论无疑是乏味的。把“雨”“雹子”“雪”,三张卡片摆成中、低、高三个位置,学生通过说明理由,无疑自己会告诉自己,作者用词真准确呀。】

六、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一)出示“冲、池、浮、黑”四个字

(二)发现水宝宝在不同的偏旁里。

(三)出示教师事先拍下的学生练习的字

1.今天老师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把“冲”字写得很好,老师就不教了。

2.比较学生写的“黑”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横斜了。教师指导“四点底”写的时候的注意点“一左加三右两大包两小”

3.比较学生写的“浮”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弯钩倾斜了。

4.比较学生写的“池”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竖弯钩不够圆润。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体指导。

师:如果能够把老师今天指出来的三个地方写好,就得优秀。如果还能观察到其他细节,老师会打两个优秀。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我是什么》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了解“我”是什么。

课前准备

1、有关“水”变化的图画或课件。

2、写着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题目入手,引出新课

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我们今天就将围绕这个题目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掌握生字,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以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字音掌握的情况。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1)对“红袍”“小硬球”,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理解。

(2)温和:指脾气、态度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本课形容水的平稳。(可联系生活中具有此种性格的人举例,说的时候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

(3)飘浮:停留在空气中或液体的表面,顺着风向或液体流动的方向移动。(可用动作表示,加以理解)

(4)散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就是慢慢地走。

(5)灾害:给人们造成害处的事情。联系本文内容理解灾害是指什么。(发大水)这些事给人们造成了危害,就叫灾害。可用扩词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如:火灾、虫灾、水灾、风灾。.。.。.

4、记忆字形,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记忆字形,记住了的打上符号。

(2)交流难记的字,教师适时点拨。

如:(比较法)屋:和室比较。

(3)练写生字。在课后第2题的第一个田字格里先写一个。

(4)自评,交流自己哪个字写得好,教师适时点拨个别难字的写法。

如:“助”字,左边“且”的最后一横要变成提;右边“力”的撇要撇到左边提下面。“灾、害”,这两个有宝盖头的字,宝盖头一定要写在上半格的中间。

“屋”的“尸”的撇要长一点。

(5)完成课后练习2。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我”是什么?

2、抽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之间交流答案。(板书: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巩固练习

一、复习交流

1、上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我”是“水”。

2、同学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水的?分成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3、谁来向大家说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教师适时总结、板书:变化、地方、脾气,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了解它就是“水”,多奇妙的水呀!它竟有这么多变化,它竟有这么多的家,它的脾气竟是如此多变。同学们,你们最想了解它的哪个方面就再去仔细读读有关的部分吧!然后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自读自悟)

二、自读自悟

1、交流:(学生说到哪个方面就引导学生学习哪个部分)

A、“水”的变化。

(1)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水的变化,教师和简笔画或摆图形的方法展示水变化过程的示意图。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为什么有时穿白衣服、有时穿黑衣服、有时穿红袍?)

放录像(云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白衣是平时所见的白云;黑衣就是平时所见的乌云;红袍就是我们平时所见的朝霞、晚霞。

作者让不同时间的云朵穿上了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多么有意思呀!让我们想象着云儿多变的色彩,一起再来读读这句吧。

(3)云儿的颜色有变化,碰到冷风时它又变了。引读第2自然段。板书:落、打、飘,写时可有意打乱顺序,让学生质疑。教师再适时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请学生做做这几个动作,加以体会。

用得多准确呀!让我们想象小雨妹妹、雹子大哥、雪花娃娃各自从天上落下来的样子,美美地读一读这段吧!

B、“水”平时所在的地方。

(1)水平时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

(2)对这段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共同解决。(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大会?)

(3)放录像或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水在这些地方不同的情景,来帮助理解:

水在池子里它(睡觉)安安静静;在小溪里它(散步)慢慢前行;在江河里它(奔跑)流速快,充满生机;在海洋里它(舞蹈、唱歌、开大会)波涛翻滚,气势磅礴。让我们把对这段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C、“水”的脾气

(1)有时温和,表现在做好事。.。.。.

有时暴躁,表现在做坏事。.。.。.

如学生答不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可变换提问方式。(如:温和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暴躁?)

板书:温和暴躁

做好事做坏事

(2)你还了解水能做哪些好事 www.jiaoxuela.com ,哪些坏事?(适时总结水对人类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分角色读。女生读表现水温和的部分,男生读表现水暴躁的部分。

(4)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板书:(利用)

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

三、拓展

1、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

3、小结。

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板书:(保护)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4题

板书设计:

变化(水)地方

脾气

温和暴躁

(做好事)(做坏事)

保护、利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我是什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写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带来灾害。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晒、极”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会写“天空、傍晚”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写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

小石猴,人人夸,七十二变本领大,保护师傅去取经,路上妖魔个个怕。(课件)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非常厉害,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会变的朋友老师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师:如果让你给题目加一个标点,你会加什么符号?

(生答:问号)

师:为什么?(表示疑问)

请你带着疑问的语气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步感知

1、课题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呢?“我”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快速翻到第五页,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开火车朗读,检查字音。

2、读完课文,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究竟是什么?(水)(画图水)

3、学习变字

(1)我在整篇课文中一直没有告诉同学们“我”就是水,但是,“我”可一直给大家提示呢!瞧,“我”刚一开口,就透露了自己最大的秘密,请大家找一找。(我会变。)

(2)出示图片,认识甲骨文“变”

大家知道,一个善于弹奏出美妙曲子的人,一定是善于变化的,不会一直单调地拨动同一根琴弦。

大家可以看右图,变字的演变。原本是上面三根丝,下面一只手;后来中间的丝演变为言,可能意味着要边弹边唱、或者边弹边说。

(3)学习书写变字。

(三)、深入解析

既然知道了水会变,我们就一起看看它都变成了什么

1、分析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小声读读第一自然段,请你按照先后顺序,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汽)你从文中那句话看出的?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画图)简单解释“晒”字和“汽”的构成。

(2)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提问:“极小极小”到底有多小呢?指导朗读这句话

(3)学习书写“极”字,通过不同的图片词语,理解“极”的含义这些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这就是--(云)画图:云

(4)生活中,你们都见过怎样的云呢?(预设:只说明形状的变化)

课文中介绍的云,可喜欢打扮自己了,请大家看看大屏幕(出示不同颜色的云)师配图范读。请同学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

那你可以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不同时候的云吗?白衣服--晴空万里黑衣服--乌云密布

红衣服、丹霞似锦(朝霞,晚霞)

2、分析第2自然段

(1)过渡:云在空中漂浮,遇到冷风又变成什么了呢?

自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水又变成了什么?(雨)(小水滴)

(冰雹)请你找出那句话读一读冰雹是什么样子的?(硬硬的)比较“雹”和“袍”

(雪)雪是什么样子的?(小花朵)

提问:他们从天而降的样子一样吗?(不一样)从哪里看出来的?小水珠--落下来

小硬球--打下来(体积重)小花朵--飘下来(体积轻)带着理解,好好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过渡:水太会变了,能变成--、变成--,变成--,生活中水还会变成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出示句式)仿写:“有时候,我变成……”

(五)、小结:水在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变化,而我究竟住在哪里呢?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我是什么》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

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 )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 )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 )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 )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 )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反思案例一

《我是什么》本课是一篇主要用拟人手法写作而成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类的利弊关系。

一、成功之处

1、谜语导课激发兴趣。采用了有关天气的谜语进行导课,迅速引出对新知的学习。

2、字词教学自主扎实。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3、整体感知方法得当。采用关键词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桃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4、细读文本灵活多样。第一、二自然段时,我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辨析形近字。这些做法能够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

5、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本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1、识字环节漏掉了“躁”的教学,导致在开火车读字卡时进行补充,占用不必要的时间,影响后面教学。

2、朗读指导时,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需再凝练。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反思案例二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通过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在讲课时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习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二、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字词为今后读好课文,开展有效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机械单调的识字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魔方识字,开小火车,找朋友,读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

三、整体把握,感悟变化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四、多媒体辅助,升华感悟

本教材是一篇知识性的科普短文,全文围绕一个"变"字,讲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形态。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十分缺乏,我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一目了然,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

五、拓展练习,感悟提升

课文在即将结束时教师以一首诗让学生体会感受水的用处,同时也将这节课的内容也得到了升华。

当然整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师的评价语还应在丰富一些,同时对学生的上课表现的评语还应在具体而又有针对性一些,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语速还应在慢一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相对比高段要来得慢一些,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在本堂课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让孩子去说去想,发挥他们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二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9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