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悯农》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悯农》 篇一

日期 活动名称   唐诗:悯农                                  执教者 活动目标1、学习唐诗,初步理解唐诗内容,能有兴趣地读唐诗。

2、指导粮食得来不易,要珍惜粮食,不挑食。环境创设图书重点与

难点理解唐诗的内容,学念唐诗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书,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读书,你们想看吗?看看讲了什么内容。

提问: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是怎么种粮食的?

二、认读图配文的唐诗

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内容就是一首好听的唐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幼儿听教师朗诵唐诗一遍。

欣赏后提问:听到了什么?(教师用唐诗的原句回应小结。)

提问:你知道唐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鼓励幼儿根据唐诗的诗句来猜测和想象。)

3、教师根据唐诗讲述这个故事。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

4、幼儿一起再次学念唐诗。价值分析:

1、通过看图书,让幼儿想象故事图书中的故事内容,并激发幼儿大胆地表达。

2、根据唐诗创编故事,让幼儿理解唐诗的内容,学念唐诗。反思与调整:

《悯农》 篇二

悯农

悯  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第一、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第三题是形近字比较,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字形上的差别和字义的不同。(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悯农》 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中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来之不易的的寓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及节奏美,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2.运用观察、探究、比较、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歌的画面及寓意。

3.乐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股市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悯农》。

2.能发出声音的积木、筷子、日常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1、 幼儿欣赏古诗。

★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画面。

教师:请你给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谁能看懂这幅图,并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小声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 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这幅画,并进一步提问。

教师:谁知道这幅画说的是一首什么古诗?

★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他朗诵给大家听。如果没有幼儿知道,教师有感情地,以较低沉的声音朗诵诗歌,尽可能地表现农民的艰辛。

2、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 教师:这首诗里说了些什么?

★ 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

★ 教师重点解释大家都不能准确理解的文字及诗句,幼儿理解的则由幼儿来讲。

3、 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 幼儿看图跟随教师朗诵诗歌。(注意朗诵的语速稍慢,表现出农民的艰辛)

★ 教师动作在前,引领者幼儿打着拍子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 教师请幼儿自己探索,选择能发出和谐声音的物体,并学习打着拍子朗诵诗歌。

4、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 教师:朗诵这首诗歌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 教师简单介绍粮食的由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知道农民种粮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 教师:农民这么辛苦地种粮食,我们应该怎样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悯农》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个小朋友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陈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浪费粮食)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

(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理解:

悯:同情,怜悯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谁,农,午,辛,苦)

午和牛的区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谁读好拼音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a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锄禾:用锄头锄禾苗周围的土

农民中午的时候正在田地里为禾苗除草

b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c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这句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谁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师范读全诗。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读,齐读。

4、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幻灯出示)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 ù)谷子;栗粟。

3、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指名背古诗。

板书设计:

悯农

李绅

辛苦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教案 篇五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悯农》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05 9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