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观察物体 篇一

执教者:董礼焱(2004、10、26)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从不同位置正确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汽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2、  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学生汇报后评价)3、  导入  课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侦探,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怎样进行观察呢?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1、  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2、  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3、  操作: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4、  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5、  置疑: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什么画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汇报、点评)6、  拓展延伸: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8小结:从不同位置,结果是不同的。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1、  投影显示67页例1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2、  课件演示:“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四、         全课总结: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学习小组表现的最好? 五、         课后建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观察物体》 篇二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页例

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小计:

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

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设计说明: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巩固阶段,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练习1进行了改造,使得新课教学以恐龙为主线展开。并且以好人好事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思想教育,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

教师: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你仔细观察过吗?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

教师: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学生两人一起拼图。)

提问: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察物体 篇四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题,第41到42页“想想做做”第1到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学挂图

先数数

再摆摆

后画画

比一比  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

小结: 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

1,  做想想 做做第1题

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

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

3.做第3题

。 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 。讨论各有几种拼法?

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陶冶情操,深化美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方位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4人1小组玩具、多媒体(小黑板画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课件出示玩具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依次出现,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谁看到的。)。

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猜过后,出示第二幅照片,继续看…直到最后一张。

二、探究新知。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1)4人小组拿出一件物品放在中间。进行观察,并互相说出你所看到的。

(2)交换位置,再次观察这个物品,每位同学能从不同的方位看到这个物品。

2、画出所看到的。物体。

(1)4人小组再拿出准备好的玩具,每人各自选一个方位坐好,并用笔把它画出来。

(2)交流各自所画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3)思考:同样的物品,为什么画出来后是不一样的呢?

(4)根据学生所说作简单小结。

3、辨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物体。

(1)出示书中例一的插图。

(2)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做一做。”(68页)。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3)从不同位置观察下列物体的形状。

(4)让生分别说一说看到的形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观察物体的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

(4)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观察物体》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有关观察物体(推荐 篇九

区域名称:

美工区

观察重点:

孩子在游戏中的耐心程度,以及对色彩的运用。

游戏时间到了,今日我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新的材料,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颜料、彩纸、瓶盖、花片等供孩子们操作,龙龙很快来到了美工区,他先选择了用瓶盖进行印画,并进行了添画,做得很认真,一会儿就做好了一幅画,他有拿彩纸进行撕贴,整个游戏时间他一向在美工区换不一样的。材料操作。

行为分析

孩子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当看到美工区有很多新材料的时候总是很兴奋,跃跃欲试。该幼儿耐心不足做事容易虎头蛇尾,今日他能在做好一样后再尝试做另一样,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后续的支持

可能是教师投放的材料太多导致了分散了孩子的注意,以后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注意一个区不要放太多的材料,并且引导孩子做事要有耐心,坚持到底。

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篇十

二年级(上册)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那时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适宜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全单元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或这些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第二段观察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在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页例题观察长方体形状的图书柜,首先教学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已经能辨别图书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图书柜的前面又可以说成它的正面,图书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侧面,图书柜的上面更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问学生“你能指出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认识的转化。然后教学在不同位置观察这个图书柜,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三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它的两个面,有时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教材在情境图的下面又画了两个这样的图书柜,其中一幅图上画出了正面、侧面、上面三个面,另一幅图上只画出了正面和侧面。让学生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在情境图里分别感受老师和女孩的`观察,能够体会老师同时看到了图书柜的三个面,女孩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只同时看到两个面。虽然例题里没有出现只看到图书柜一个面的情境,但学生能够从看到三个面、看到两个面,自觉体会有时只能看到一个面。

“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分成三部分。

第1题是巩固对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认识。让学生分别指一指哪是洗衣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哪是冰箱的正面、侧面、上面。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两种电器,指出它们的各个面不会有多少困难。他们凭头脑里已有的洗衣机和冰箱的表象,识别洗衣机、冰箱各个面的图形;又依据洗衣机、冰箱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图形,想像这两个物体的样子。教材通过物体与图形间的这种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有学生因不熟悉这两种家用电器,指出它们的各个面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下面的实物图给予帮助。

第2题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放在桌上的长方体形状的文具盒,看到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同时看到文具盒的三个面。教材不把这个内容作为知识讲授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体会这个内容。由于文具盒比较小,经常能同时看到它的正面、侧面、上三个面,同时看到它的上面或正面、同时看到它的上面或侧面也不难。而只看到它的正面、侧面,只看到它的正面或只看到它的侧面却不是很容易的,要把视线放在与文具盒的正面、侧面相同的高度上才能看到。教材希望学生学会把视线放在适宜的高度上观察,为下面继续学习物体的三视图作好准备。

第3~5题是观察几何体,先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再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说出看到的图形;然后是观察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指出看到的图形。在从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时,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如从正面看,应站在物体的正前方,把视线垂直于物体正面的中间。又如从上面看,应站在物体的正前方并紧靠物体,低下头看把视线垂直于物体上面的中间。另外,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必须看实物,不是看教材画出的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

2、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作为空间观念的一个表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三视图是指描绘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面的形状的平面图形。

在第87页“想想做做”第4、5题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初步体验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要领,初步使用了说一说或连一连等选择视图的方法。

第88~89页教学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例题先让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教材插图里的样子摆一摆,再分别从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把观察位置和相应的视图用线连一连。摆、看、连是教材安排的三项学习活动。

为什么先“摆”?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通过摆能够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区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便于观察;第二个原因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可观察的实物,防止部分学生因缺少几何体而去看教材插图。

“看”是例题教学的重点,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这里的“看”要注意三点:

一是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在全体学生中必须是一致的。

二是观察方法要正确,视线必须垂直于物体的那个面的中间。

三是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图形。例题里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下面是并排连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其中右边那个正方形的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两个上下连在一起的正方形。从上面看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在物体上的两个正方形面一个高些、一个矮些,但是用同一幅平面图表示它们,应该是左右并排连在一起的两个正方形。必须让学生一边看、一边体会。

“连”是表达观察结果的一种方式,教材里画出了物体的三幅视图,让学生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适当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试一试”向学生提出了两点要求,先是依据指定的正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然后是画出这个物体的侧视图和上视图,让学生比较充分地经历“视图—物体—视图”的转换活动。

依据视图摆出物体一般经历“研究视图—摆出物体—验证摆法”的过程。“研究视图”要分析视图的结构,下面是两个左右并排相连的正方形,其中左边的那个正方形上面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对视图进行分析研究能启示物体的摆放方法。“摆出物体”是在分析视图、构思摆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也会在分析视图的同时进行。如看到正视图的下面是两个左右并排相连的正方形,就拿出两个正方体左右并排摆在一起;又看到左边那个正方形的上面还有一个正方形,就在摆出的左边那个正方体的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是不是符合要求?需要验证。验证的方法是从这个物体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一致,摆出的物体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不一致,应该重摆。这道题在摆好以后还要画出物体的侧视图和上视图,画视图的要求比选择视图连连线的要求提高了些,学生能画出草图就可以了。

3、“想想做做”围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相互转化而设计。

第1、2题要求学生先用三个正方体摆一摆。其中第1题是照教材画出来的几何体那样摆,第2题是按“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这个要求摆,教学时不能疏忽这一点。

第3、4题是“依据视图要求拼搭”,其中第3题的每小题都只有一种摆法,摆好后还要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并画出视图。第4题是开放的,符合正视图要求的摆法不惟一。先把两个正方体一上一下竖着(或一左一右横着)摆放后,第三个正方体可以摆在这两个正方体的前面,也可以摆在后面。虽然摆成的物体形状不同,但正视图相同;虽然这两个物体的正视图相同,但侧视图不同。学生在体会这些同与不同时,空间观念得到了发展。

第5题里的三个物体都是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其中左边和中间的物体都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4个正方体,右边物体只能直接看到3个正方体,让学生体会还有1个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5 9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