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其中评课是常用方法之一。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小学语文评课稿》,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一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课件了如下的教学步骤: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干什么”的句式。

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课件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课件,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课件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

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Xx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二

本周是五年级的杨絮惠老师的示范课。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就以杨老师的这堂课写了评析稿,我觉得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都是优秀的。例如:

1、李献秋老师

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角度进行评价。她说:在教学杨老师富有激情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这堂课中,快学完课文之时,杨老师这样问学生:“外祖父把手绢递给我时,此时外祖父会说些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会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己!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但今天这堂课在“生生对话”这方面不够体现出来。

2、王新新老师

(1)情穿全课。教师在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难点——体会老华侨的情感,从而设计了吟诗入情,赞梅生情,对话抒情的三个大环节。针对每一处环节老师设计了不同的过渡语,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提升,情感不断地得到升华,从而一步步的走进了文本。老师教学的情感线是很清晰的,强烈的`。

(2)浑然一体,过度自然。《梅花魂》一课讲了五件事。每件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老师利用因果关系,一一带出,推着情感不断深化、强化使情感达到顶峰,最后化作了一曲《中国心》结束。

(3)从学者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等方面进行评价。

3、黄卡丹老师

(1)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上课伊始,扬老师以课件展示梅花图,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一幅幅冷艳幽芳的梅花,如临其境,如闻其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爱梅花,歌颂梅花。在学生谈感受后,杨老师来个自然的过度:从同学们的感受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喜欢上了梅花,文中也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梅花。而且,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

1、吟诵诗词,黯然流泪;

2、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3、不能回国,痛哭流泪;

4、临别之际,送墨梅图;

5、离开星岛,送绣梅绢。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杨老师的语言饱含激情,力图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杨老师适时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并以自己的这种感受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个别读,最后齐读。)。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读”来评价:今天教师指导读书归纳起来是三大亮点

1、巧用过渡语,使学生想读。

2、教学情境,使学生敢读。

3、巧变朗读形式,使学生乐读。

我们坚持的每次教研活动后写评析稿,这样促进了每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将继续研究,继续创新,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校的校本教研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三

我们听了徐老师执教了一篇《小露珠》的童话故事课,感受颇深。为此我特意了解了这篇课文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点。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以及小露珠的无私奉献(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总结出来)。文章语言文字生动有趣,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熏陶。

徐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材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出发开展教学,营造了一个对话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把这堂课上得充满童趣。

第一,教师非常具有亲和力。

课前,老师在上课伊始,仅用了几句简单的交流,就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亲切的语言,充分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此时的学生非常用心地去看老师,其时,这就是一种教育,无痕的教育。

第二,课上得很有童趣。

课文本身就是童话,而教师在教学中更是采用了童话般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教师直接把检查学生2到4小节的朗读换成了表演读,一句“小青蛙,小青蛙,你在哪?”学生立刻回答她:“我在这,小露珠,早哇,小露珠。”,教师的投入,使得学生们也不知不觉投入其中,非常自然。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要提醒徐老师注意,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时候,可能有着自己的打招呼方式,这时的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机智,先肯定、表扬学生的发言,再引导学生运用书本上的'语言,这样会更合适。

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着学法的指导。

在指名学生读课文第四小节的时候,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徐老师说:“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学生的语速慢了下来,情感开始投入,徐老师又随着这位学生轻声地引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想象中,在模仿中把课文朗读得非常有感情。这种方法的指导,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接下来的齐读效果非常好。在教学的主要环节中,徐老师都在引导学生去发现,从发现中学习。如第一环节中“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让学生去发现三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去发现“植物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在课后练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越来越……越来越……”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学习。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处理最后一节时,徐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露珠就要消失了,可为什么还会笑盈盈的呢?”学生说出了:“因为她明天还会来的。”教师同意了,就此停住,其实教师可以再缀上一句“为什么?”把学生由童话引入到生活中,揭示童话与自然的联系,就更好了。还有就是对于三个小动物的动作:“蹦”“跳”“爬”“落”没有提到,其实这是不同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应该让学生说一说。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四

感谢郑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郑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

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

赵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赵老师课前备课十分认真,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

,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郑老师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五

这堂课改变了古诗教学一味讲解、生硬体会诗意的传统教法,从板画激趣、读中自悟、画中延伸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力求让学生从画中体验古诗的意境,在个性化朗读中感悟诗意和情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体现了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新理念。

一、以画激趣,唤起情趣

教学开始,学生自读古诗,根据大意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一幅村晚的简笔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作者在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在本课教学中,读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初读中,不同形式的读多达五次,使全体学生真正读通课文,为下一步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后,让学生再次好好读课文,并让他们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没有了束缚,朗读伴随着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个性化朗读得到了充分展现,每个学生读的表情、音调、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摇头晃脑仿佛就置身于诗中的境界,体验着诗人的情感。

三、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在学古诗时,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扣住关键的精彩词语。如诗中的“衔”字,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夹在两座山峦之间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诗中抓住对“横、无腔、信口”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这不仅是在教给学生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导学生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激发想象的丰富性。

四、画中延伸,体验成功

在实践环节,老师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们各个都画得非常认真,非常用心。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学生在边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学生兴致都很高。

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六

美在心中。溢于言表。语文的阅读教学担负着不少的重任——它既是基础教育。也是爱的教育(人文)。有人认为它还是美的教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言是美的意境是美的朗读也是美的。很多的文本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优美呈现。体现了作家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这是作者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魅力之一。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审美的能力。每个人对美的欣赏也可能因人而异。这位老师不仅对美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而且她能在课堂上很好地作出诠释。能再现情景——用真实可感的美图。用优美婉转的描述。电子图像或许已经不是现代课堂上的新鲜之物了。关键在于使用者这次并没有生硬地进行展示。而是以图片为引。把学生引进文本。导入生活。三者的结合还颇为巧妙。如她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放在了一起并适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如在理解“应接不暇”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就像姚淑华老师说的“答案就在文章里”。我觉得答案也在生活中。此外。老师还特意把这篇美文中的诗情画意展现出来。为此她别出心裁地把其中的段落编排成诗的格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这些尝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请原谅我的少见多怪)静心一想:散文与诗歌确实有许多共同之处。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积累。如开头词语的。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师在南街小学听了王淑军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和赵艳红老师执教的《开天辟地》两节阅读课。收获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始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始终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王淑军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注重了朗读和写字的指导。王老师检查词语读音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在容易错的字音上。王老师进行了强调与强化。力争全体学生都能读正确。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学会。在检查朗读课文时。注重了学生朗读姿势与朗读能力的培养。王老师从细节处着手。让孩子们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并教育学生要大声地、口齿清晰地把文章读出来。这就是朗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阳光、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老师亲切的语气。微笑的面容也给了学生读好文章的信心。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语文能力训练。王老师在了无痕迹中达到了这一要求。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内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听赵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可以用“行云流水”一词来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赵老师始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去感悟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如。教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个巍峨的。巨人……”两个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动作、神态。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从哪读懂的?让学生再做做盘古把天和地分开时的动作。师此时配乐朗诵。学生在举臂一分多钟时的累与盘古的“一万八千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盘古的伟大精神跃于眼帘;紧接着。赵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献身精神。

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们一些收获。一些思考。还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军老师在教孩子们写字时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老师要在孩子们中间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的本子上写几个范字。让写的不好的学生零距离地学习临摹老师的字体。更能拉近师生情感;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写。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

2、赵老师整体上看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太少。感觉像蜻蜓点水。开课伊始。就直接问: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标画有关语句。在学生对整体还没有意识时。这样未免太仓促。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赵老师像是在牵着学生走。一步一步的没有放开。学生在感悟时谈的太浅显。没有真正触及心灵。

总之。听了这两节课。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学生读'。

书时间少。问题意识不浓。想象力不够。表达能力不强……这都与自己平时课堂上放的不够有直接的关系。想起叶老曾经的号召。“所有学生要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贡献力量。”所以。对于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如果落实了该落实的工具性。影响了该影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算是“语文课”了。也就有了语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语文味的好课不断呈现。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更多一些。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小学语文评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7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