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爱莲说》说课稿》,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爱莲说》说课稿 篇一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说课稿 篇二

各位评委老师:

我叫xxx,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习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2、学习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学习等学习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四方面:说学习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习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习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说课稿 篇三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

一、走进文本: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习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习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习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习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

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 ”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习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习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

(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

(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习。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习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过程:探寻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步骤,即“引莲——读莲——赏莲——爱莲——论莲——咏莲”, 下面依次进行(展课件):

第一步:芙蓉出水——引莲

1、课堂导入:莲花是美丽的,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由此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写莲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介作者及“说”这种文体: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以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认识作者,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点评:“引莲”环节为课堂导入,值得肯定的是,教师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回顾所学的写莲诗句),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既有利于营造学习情境,又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第二步:清香袭人——读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训练我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听。设计意图: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诵读能

够营造氛围,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

(2)仿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将课文读通读顺。

(3)试读。指名学生读课文,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知道学生读书情况。

(4)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文意。

(5)疑读。小组合作,讨论疑点;相互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取知识,产生疑问,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点评:正如执教者所言:“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的确如此,朗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它对感知文本、形成良好的语感作用重大。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读莲”环节最为出彩之处,通过五个步骤的“读”,学生循序渐进地研读课文,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另外,自主探究、质疑解惑、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步:冰清玉洁——赏莲

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

问题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表现了莲花哪些品质?

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揣摩品味课文描写莲的语句,领会莲的君子风范,学习莲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个长句(予独爱……)。作者从生长环境、形体姿态、香味、气质四个方面来描写莲,把莲比作君子,赋予莲高洁、质朴、正直、庄重等品质。

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衬托的手法,以解决文章的难点。这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问题3:作者想通过本文来表达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由此借赞美莲花来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从而表达作者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讽刺。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是学习本文应着重掌握的一种写法。

点评:“赏莲”部分为问题探究,是课文研读的深入,主要采用问题牵引的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分别从文章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落实了教学难点,且由浅而深,由表及里,颇具匠心。如果对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再提炼一下,使询问的头绪更集中一些,效果将会更好。

第四步:放飞思维——论莲

引导学生讨论: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学生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不仅获得了教育,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

第五步:积累美文——咏莲

(1)学生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古诗文中咏莲名句。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

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2)学生练笔:布置学生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结束:莲,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歌唱家们讴歌的对象,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曲《爱莲说》中结束新课。

点评:第五步是教学的结束部分, “学生背诵”环节与前面的“课堂导入”相照应,凸显了对语文积累的重视;“学生练笔”环节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附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简洁明了的概括,浓缩了课文的要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点评:教学板书是教学要点的浓缩,优美的板书,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多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教师忽略甚至遗忘了板书,这是不可取的。本说课案注意了教学板书,且设计合理,值得肯定。

三、课堂评价——点亮精彩的人生课堂

我的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常见字词和领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感受“莲”的形象和内涵,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方法重在以读为主,安排了“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等教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同时注重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的导入、主体、结束等各部分结构完整,安排紧凑。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角度,靓丽的画面、优美的诗句把学生引入一种古典的氛围,新课结束时我顺应了现代学生的心里,以一首歌曲《爱莲说》结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莲,如诗,如画,如歌,整节课结构完整。

2、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来疏通文意,通过读来理解内容,通过读来领会写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点评:这里的课堂评价即教学反思,常言道“千金难买回头看”,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对经验的认识水平,有利于专业的成长。与本说课案的其它部分相比,教学反思部分显得用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内容较为单薄,浅谈辄止,不能精确而充分地揭示出本说课案的主要特点及其不足。

总评:

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它要求说课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行为以及理论依据,以达到促进交流研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专业水平之目的。它之所以倍受青睐并广泛采用,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全面性。与课堂教学相比,说课更能看出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因为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有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拟定,有教学过程和课堂板书的说明,有教学反思和设计意图的阐述,所以说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全面性。

②理论性。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即学理依据,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③交互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那么说课则是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过程。由于说课人与听课人可以及时地交流互动,因此具有很强交互性,有利于实现“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认识了说课的特点,再来看本说课案,就会感觉到它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教法学法选用恰当、教学流程顺畅清晰、课堂板书设计合理,课堂评价比较客观。其中主要亮点有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一,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学习过程中。说课人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并落实到位。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实现了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学生“学”的转变,这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他们语文能力的发展。

其二,注重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阅读理解是研读文本、构建意义的过

程,学生是阅读理解的主体,所以语文教学决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本说课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采取“听读、仿读、试读、译读、疑读”五步阅读法,这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也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其三,“设计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前面说过,“说课不仅要说清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图”,说课人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安排了“设计意图”,它们或点明学理依据,或指出教学意图,较好地诠释了教学行为,从而使说课更具理性色彩和研讨价值。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说课案也存在着瑕疵,需要改进和完善。一是对重点字词的检查落实和对重点句子的揣摩品味尚显用力薄弱。尽管在“译读”环节安排了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相互交流答疑,但对初二学生来说仅靠自己消化理解是很难奏效的,需要教师的提示、强调与指导,否则教师的“主导”就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二是“设计意图”及“课堂评价” 稍嫌深度和力度不够。有的“设计意图”只是经验式的介绍,缺乏理论阐述;还有的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如第五步“积累美文”的设计意图,有些话是前面“学法”部分的重复。

《爱莲说》说课稿 篇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习: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爱莲说》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7 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