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精选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2个、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1)活动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表述的质量。

(2)活动二:探究新知

师:两个三角板它们都是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

量一量它们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组合作进行,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60+30+90=180,第二个内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室60+60+60=180。

小结:这山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

关注学生的结论。

(3)活动三:操作验证

师: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性的方法多。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进行验证,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组探索,全班交流并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

(4)活动四:探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摆一摆,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同桌俩合作进行,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指名交流,集体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关注学生的验证方法。

(5)活动五:巩固练习

师:做教材45—46页的6、7、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公主学生交流的质量,给予一定的评价。

(6)活动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创意作业:在自己周围找一找与课本类似的铁塔,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七、板书设计: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八、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说规范话、说普通话的水平。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4至25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近角和边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因而,“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学准备

除了准备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等,课前布置学生把课本三角形剪下来。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教材12个三角形组成的图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归类的依据,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图案(采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图案像什么?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2、考考你的眼力,这几个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具体说一说)

在三角形这个大兵营里,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

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引入课题,即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直奔放主题。

(二)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游戏巩固

利用教材第25页猜猜来个教学游戏:

猜出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答对者,就把里面的三角形送给他。

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不同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指导学生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由于让学生观察的三角形个数较多,要逐个测量边的长度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比较费时。所以这一环节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发放的学袋,由小组长来安排分工测量,填好研究报告单,然后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一起分类。师再依据小组代表发言后引导归纳,从而引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三)小小辩论会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由正、反两方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师再适时点拨,让学生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更上一台阶。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开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意在突出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有学生分类的作品展示,有教师板书的知识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篇三

★教学背景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学生在预习和日常生活中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已有所了解,只是还缺少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三角形稳定性的得出。

2.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体会稳定性与容易变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分享。

教师预设: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3、三角形具有的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有。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拿出木条制作的三角形,请两位力气大的同学用尽全力拉一拉,发现了什么?(形状不会改变,说明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2、再对角拉拉木条制成的四边形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边形容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拉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试试看。

4、如图,你能解释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为什么呢?(这样把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窗框就不容易变形了)

5、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产中的应用

(1)、找一找,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件展示。(木架屋顶、自行车、起重机、衣服挂架、放缩尺)

(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课件展示(伸缩门、活动衣架等)。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练习

1、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

练习

2、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几根木条?五边形木架和六边形木架呢?

四、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主要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一节实践课,本节的知识内容较少,而且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教具:

三根木条、三根钉子、四边形和五边形木框各一个,三角形图片、小棒、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出示下图,指出哪些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教师:它们是三角形吗? (2)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板书)

(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3)练一练:图片中哪些是三角 m.baihuawen.cn 形?为什么?.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

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木条、钉子每人做一个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3.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自行车、屋檐、吊车等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教师拿出手中的教具示范给孩子们看:拉动一下三角形与四边形,让学生看明白: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动,四边形一拉就变形。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引导学生把有关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出示图形,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三、游戏: 把磁力板上的三角形拿下全部放在一个盒子里,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或两个角让学生猜各是什么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2.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篇五

三维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

2、培养学生从周围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具有确定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1、问题:

通过观察,你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观察结果,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生行为: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房梁、建筑工地的脚手架、自行车车架、乐谱架、起重机的起重臂等。

(教师播放实物投影)

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为什么要把它们做成三角形呢?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推进新课

活动2、以四个同学为一合作小组。

探究下列问题:

(1)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断、实际操作,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篇六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A

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C

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3)表示方法:△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

活动二:(量一量算一算)

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b、c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a=___a=___a=____b=___b=___b=____c=___c=___c=____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精设练习巩固新知

1、(口答)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3cm、4cm、5cm()(2)8cm、7cm、15cm()(3)5.5cm、7.5cm、2.5cm()(4)10cm、5cm、4cm()

技巧:比较较短两条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

或比较较长两条线段之差与最短线段的大小。

2、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冒着生命危险斜穿马路。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吗?

3、有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条,任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组法。A.2B.3C.4D.5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巧设坡度,降低难度,弱化学习障碍的影响。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会学到会用、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创新应用新知

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果取一根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3)聪明的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4)要选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x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解:(1)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2)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3)(略)

(4)3cm<x<13cm归纳总结:

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条件: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变式递进训练:1.△ABC中,AB=2,BC=4,AC的长为奇数。则AC=_____.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7cm,求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之后,变式训练的设置,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浅谈体会感悟反思

(六)走出课堂应用数学

1用若干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并给所组的图案加一句形象的解说词

2、搜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并在同学中交流。

五、板书设计

5.1认识三角形

(一)(二)三角形有关的概念A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定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元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表示方法BC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抽象概括应用训练教学设计说明《认识三角形》这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然后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随后的练习和例题中,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考虑到:

1.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愿意并且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必须创设生活化的现实情境。所以这节课中,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以及与同伴交流,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思考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充分作好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的角色。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了一个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3.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学知识、用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所学的舞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整个设计以教材和学生实际为基础,体现老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经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应用,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授之以“渔”体现学会学习的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重点:

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是实际应用

难点:

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与生产生活之中

课前准备:

小木条8 个,小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课本P73投影出来

二、做一 做

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 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 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3、在 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三、议一议

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与同伴交流。

三角形木架形状不 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四、三角形稳定性应 用举例、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的应用举例

五、练一练

课本P74练习

作业:课本P75――5,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7 1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