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评课稿优秀8篇

发布时间: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数学评课稿》,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数学评课稿 篇一

一、“导学稿”的内涵

所谓的导学稿,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辅助,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内容问题化的,师生共用的一种教学文本。它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脚本,是把课前预习、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作业安排、复习资料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份综合性文稿。

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融合渗透,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思想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导学稿所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导学稿”具体的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文本解读合作探究达标拓展”六大环节构成,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二、“导学稿”的设计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以下是在设计导学稿时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导学稿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导学稿必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内外实践中。在编写导学稿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将所呈现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导学稿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导学稿各个环节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学生课前了解教材、设疑探究;课中讨论交流、合作探讨;课后及时小结,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满足感。与此同时,教师将学法贯穿导学稿各环节的始终,如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这些构成了一条明晰的导学方法线。

2.主题性原则

每一节课设计制作的导学稿都有一条主线,即围绕一个话题,一环紧扣一环,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学习目标具体又明确,从而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所在。

例如,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四课,学习目标是“学生能用动词过去式及 had fun doing描述自己的休息日”,所以在这节课的导学稿设计中,从课前预习、交际呈现、导入课堂,到阅读、写作及最后的巩固练习,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自然地接触、理解、掌握并学会了运用这个话题,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3.再设计性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应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针对本单元的教学话题,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再设计。导学稿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从而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导学稿还应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例如,讲解八年级上 Unit 7 Section B 2b中Listen again, write the ingredients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时,笔者觉得让学生在听一遍的过程中写下如此多的材料,有些偏难,与其让学生在慌乱中质量不高地完成听力练习,还不如重新设计。于是笔者作了修改:第一遍通过听填写数量词;第二遍完成由对话改编的短文填空。通过导学稿中对学习任务的拓展再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自然接受,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巩固了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的知识,也使学生能流畅地复述听力材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导学稿的构成

导学稿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教师的导学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讨论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解读文本是学习的有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是多元化的,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如小组合作、点拨启发、自学辅导、实践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培养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导学稿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

导学稿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教学目标,如培养学何种思维,训练学生何种学科能力,指导学生掌握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笔者设计的导学稿以课时为单位,每课时的导学稿基本包含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心得和评价等四项内容。其中,学习过程又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堂拓展延伸与作业三个要素。

四、导学稿带来的变革

经过一年多的英语教学导学稿应用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备课更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导学稿正在撬动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

变革一:及时使用导学稿,以“学”优“教”

一般而言,教师会在讲课的前一天将导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结合英语教材进行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课前预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

在教学时,教师结合导学稿中的“学习过程”这部分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导学稿进行学与练。在完成教学和巩固练习完成后,及时对导学稿进行批阅,再次进行强化反馈。由此,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明确教学重难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变革二:在小组合作中使用导学稿,以“评”促“学”

在使用导学稿中,笔者还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将班里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每位组员的学习水平不同、性格不同,这样,学习优秀的可以带领并督促后进的,性格外向的可以影响性格内向的,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作用。

组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组员的小老师。课前作业小组讨论后组长批阅评价,课内的每一个环节,组长针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后及时以导学稿向教师汇报。教师及时了解组内情况,当面点评,巩固课后练习。之后,组长对组员的课后巩固练习进行点评,体会到了教的收获和乐趣。组长要组织组员之间展开学习的比较和竞争,从而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小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

学习中获得的每一个进步、达到的每一个目标、产生的每一段感悟,学生都可以在导学稿中的“自评目标和组评目标小结”一栏中写下来,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督促和自我激励。这样,学生经历了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把学习变成一种成长的经历,最大化尊重与发掘学生“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变革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导”促“学”

教师在使用英语导学稿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学”。导学稿贯穿于学生的课前自学、课中的探索发现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而这些又是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没有充分地自主性学习,不可能保证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导学稿的使用实现了英语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特点。

二是教师要注意“导”。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角色,以学生的“学”来组织教学整体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通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讨论,或探究,教师巡回解答疑问,然后信息交流,汇报结果。教师要站在到学生的思维角度,逐步找到接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力求保证教学双方思维活动能够达到同步协调,以求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五、导学稿的实践反思

在导学稿使用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导学稿等同于学案练习

在设计“导学稿”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导学稿”。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稿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六环节导学稿”教学模式的优势。因此,导学稿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做一题,通一类”。

误区二: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放羊式”教学,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二

【论文摘要】针对自然科学期刊专家审稿酬金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行酬金发放方式的弊端,提出以尊重审稿专家学术劳动为前提,取消审稿酬金,在刊物总目录后参与审稿的专家致谢或赠阅刊物的感谢方式。该方法不仅缓解了编辑部的财务窘境,又向专家辛苦付出致以精神的慰问。

同行评审制度在国外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现代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中的一个重要质量控制机制。虽然国内出版界对同行评审在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中的作用有争议,但是国内多数科技期刊己经建立起了同行评审制度,专家评审成为审稿链中的重要一环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许文深、陈俊等指出的“同行专家审稿市”三审制“中决定稿件能否采用的关键一环",同行参与到期刊的编辑工作中来,对文章的学术性是有力的保障,也弥补了科技期刊拘于编辑忍受和专业的不足,可以说同行专家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进步功不可没。作为回报编辑部向审稿专家支付数额不等的审稿酬金,为调查审稿酬金发放情况,笔者通过向编辑部发送电子函件和利用编辑培训间隙向其它编辑发送调查表等途径来收集资料,针对外审比例,审稿酬金标准,是否向作者收取审稿费,审稿专家对酬金的满意程度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共收集到有效调查数据61份,以此为样本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1数据信息

1. 1是否收取审稿费不同期刊对这项费用的名称不同,有的叫注册费,评审费,处理费和手续费等,共有54种期刊设立,每篇论文审稿费50-300元不等,平均每篇89元,表现出校内与校外作者,中文稿与英文稿标准不同。不收取审稿费的7家期刊,全部为高校学报。

1. 2送审文章数及比例不同期刊因为刊期和印张数的区别,导致发文量相差巨人,相应的送审数也不具有可比性。故笔者认为送审比例即(外审文章数与刊发文章数的比值)更能反映期刊的送审情况。调查中送审比例最高的是2. 3,最低为1. 19,平均为1. 54,作者发现收取审稿费的期刊送审比例略高于不收审稿费的期刊。

1. 3审稿酬金发放标准国家对审稿酬金没有统一标准,各编辑部一般参照同类期刊,并考虑本刊以往标准保持不变或略有上调。在调查样本中,61种期刊全部向审稿专家支付审稿酬金,标准为每篇20-100元,其中每篇40-50元的期刊占样本的93. 4%,只有13. 1%的期刊近三年上调了审稿酬金标准,上调额度均为10元。也有约10%的专家主动表示不收酬金,免费审稿。

1. 4审稿专家对酬金的满意度被调查的期刊均未专门做此类的调查,对于“你认为审稿酬金标准是否满意’,的问题中,有37位编辑作答,其中选择基本满意的14位,选酬金偏低的19位,选酬金很低的4位。

2现行审稿目金制度的异端

2. 1付费标准不能体现劳动价值

众所周知,科技期刊希望同行评审专家能够帮助编辑把住稿件的科技关,所以评审专家通常是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审阅科技文章需要对题目、摘要、学术性(包括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结论、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参考文献等逐项作出评价,最后对全文有一个总评价。理工科是专业划分非常细,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审稿专家为保证审稿的质量,势必仔细阅读全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对文中的推导、演算过程进行复核,认真做完这些工作,至少需要4小时,墓前一位教授在本校讲课的课时费不低于50元/小时,至于被外聘演讲或报告,劳酬比课时费高许多,所以40-50元作为给专家的审稿报酬是极不合理的,甚至不能称其为劳动报酬,因为它与付出的劳动太不相称,不能体现劳动价值。 2. 2审稿费是科技期刊不轻的负担

学术期刊由于它特殊的创刊背景,生存环境、以及服务对象,造成了期刊在推动国家学术进步的同时,远离市场运行机制,入不敷出,需要主办单位全额补贴或部分补贴,每一项开支都要经过精心计算。以一年六期,每期发文30篇,审稿数为发文数的1. 5倍,审稿费100元计算,全年支付审稿费2. 7万元(邮费不计算在内),如果是月刊该项开支更高,许多学者提出科技期刊应增加发行频率,尽快报道科研信息,审稿酬金势必更多。自然科学期刊都是财务补贴单位,每年数万元的审稿酬金是一项主要开支。同时因为考虑审稿费的问题,使得编辑在送审稿件的时候有所顾忌,每个编辑部在用文数和送审数间有一个基本的比例,除了考虑专家库的人数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审稿费的问题,可见审稿费一方面使编辑部本不宽裕的经费更加紧张,制约专家审稿制度优势的发挥,不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2. 3审稿费制度不利于编辑与审稿专家的沟通

编辑部请审稿专家审稿,然后付审稿费,貌似一项劳动与报酬的经典关系,两讫了,其实不然,审稿专家布什正审稿费的打工者而是编辑工作的参与者,事情来身高的不是雇来打工的,笔者认为这种付费方式不利于编辑与审稿专家的感情交流,也导致部分编辑认为付过审稿费就与专家两清了,从而不重视与专家的情感交流,导致专家审稿热情不高,产生托审或拘审,这种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挥专家审稿的学术优势,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

3建议

3. 1取消审稿酬金

酬金作为专家的劳动报酬,与其所付出的劳动极不相称,已经失去了作为报酬的存在价值,大多数专家在明知道酬金寥寥,却仍然及时认真地审阅文章,是其对学术的执著和学科发展的无私奉献,所以是否有这几十元钱已不是专家是否审稿,如何审稿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于期刊编辑部,每年发放数万元的审稿酬金却是个不容忽视的开支,尤其是财务状况捉襟见肘的期刊,这项开支更不可小窥。专家不在乎,期刊社很在乎,故作者认为取消为好。

3. 2向审稿专家致以精神上的慰问

按照惯例,期刊在年末会刊发全年总目录,笔者建议仿效此法,期刊可在总目录后列出全年审稿专家的姓名及审稿篇数,并对他们的学术奉献行为表示感谢,此法不仅是对专家为期刊付出劳动的肯定,也是对其学术地位的肯定,毕竟审稿专家都是该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曾经看到一些专家的个人简历中提到某某期刊的审稿人,其在学术领域的认同度可见一斑。

数学评课稿 篇三

关键词: 数学草稿本 有效使用 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使用草稿本的问题笔者已经关注很久了,不过真正下定决心研究这一问题是源于一次测试,试卷中有一道思考题,班上很多学生都做不出来,只有少部分比较优秀的同学能做出来。其中有张试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下方写得密密麻麻的,但是都被自己划掉了。我一开始认为这道题他放弃了,后来仔细一看,他打了个箭头在试卷的上面写下了答案。虽然答案对了,没有被扣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为什么一个优秀的学生会把试卷做得如此乱?如果答案错了,他将把答案写在哪里呢?他使用草稿本了吗?如果用了作用何在?倘若一个优秀学生的草稿习惯都如此,那么其他学生又会怎样呢?

因此,怎样有效使用草稿本,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讨的课题。

一、数学草稿本有效使用的具体实践

(一)构建多本整合的优化模式,做到考核与评价同步有效。

所谓优化整合草稿本就是将原先的草稿本进行优化整合,将学生现有草稿本、课堂练习本、家庭作业本及错题本等进行优化整合。具体设计如下:(1)课堂上将草稿本和课堂作业本整合在一起,作业本的左边写作业,作业本的右边打草稿,要求作业必须和草稿相对应;(2)课后将家庭作业本和草稿本整合,和课堂作业本一样左边写作业,右边打草稿,也要对应;(3)每次单元测试和其他考试给每位学生单独发一本草稿本,要求打草稿的每一题都要写题号,而且书写要工整,考完试和试卷一起上交,草稿本的完成情况作为试卷的一项考核指标。

(二)确立班班对比的实验模式,做到实践与研究同步有效。

为了检验上述设想效果,笔者在自己执教的两个五年级平行班上进行了试验。一个班还是和原来一样,学生自行准备草稿本,对草稿本的使用不做任何指导,学生使用完之后老师不检查不批改,也不反馈,我把它称为普通班。另一个班像前面设想中一样给每个孩子发放专门的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和草稿本,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整合后每个本子的用法,课后老师或者小组长对每一类本子进行仔细检查和批改,并且老师每天对学生的完成情况都做反馈,这个班定为实验班。

(三)注重数据分析的反馈模式,做到习惯与能力同步有效。

实践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这一设想的实施效果还是不错的,为了将实验效果更好地量化,笔者对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了单元测试,结果显示,横向比较,实验班的各项得分率几乎都高于普通班,其中填空和计算尤为明显,纵向比较,实验班本单元测试和上一单元相比,在计算正确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

数据反映出的是学生成绩方面的变化,除此之外,自上述设想实施以来,学生的一些隐性特质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1.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优化整合草稿本”设想实施以来,我要求学生每天课前将草稿本与数学书同时摆放,使它成为课前准备的必需品,交作业本时,将草稿本也同时交上来。通过反复督促,学生草稿本的书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上课开小差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此外,我还积极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在家里认真督促学生持之以恒,逐步养成使用草稿本的好习惯。

2.保障学生多种能力发展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打草稿”就是对不能口算的题目笔算,其实不然,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画一画、折一折、撕一撕等,如数学中经常遇到有关段数和锯的次数的问题,学生常常会出错,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草稿本撕一撕,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草稿纸还可以作为检查的依据。在平时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经常让他们把草稿本拿出来重新分析,在老师讲解之前先自我反思。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草稿纸,一定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草稿本有效使用的经验分享

上述实践表明,平时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打草稿训练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提高练习质量。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专稿专用,保证草稿本的使用地位。

每学期学校都会给每位学生配备3-4本数学本,开学初,我就给学生规定好每本本子的用途,让学生在本子的封面分别写上: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错题本和草稿本,做到专稿专用,保证草稿本的使用地位,突显它的重要性。

(二)榜样示范,规范草稿本的使用方法。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树立好榜样示范的作用,在黑板上写清楚解题过程,要画清楚示意图,同时应该及时告诉学生,你们在草稿本上可以这样画,这样抽象的问题就变得具体化,解决问题就容易得多。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学生明白,草稿本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还可以用来画一画、折一折、撕一撕等,让学生对草稿本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及时监督,提升草稿本的使用质量。

结合我校“星级队员”评价体系,在班上我开展了“星级草稿”评比活动,并设计了草稿应用情况的对照记录表(见下表),让学生每天对照填写。表格主要记录学生一个月的草稿使用情况。使用草稿的情况主要分书写、条理、对照三个方面。评价采用三星制,即草稿书写规范得一颗星,草稿有条理得一颗星,作业与草稿对应得一颗星。

在对草稿进行监督的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途径:(1)一天一查,起点在同桌互查;(2)一周一结,要点在教师检查;(3)一月一评,重点在展示学习;(4)期末奖评,亮点在星级评比。

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四

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当教师要求学生坚持数学打草稿时,许多学生的内心却因平白地多了一项“任务”而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如何才能使学生打消这种观念,促进学生打草稿习惯的养成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激发学生打草稿的兴趣

1.强化认识

常言道:“知之甚则爱之切。”以教学实践为例,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教者任意出示一道稍有难度的数学计算题:“23.5-(5.07+6.18)+8.25”。此时,有的学生在直接进行心算;有的学生能够主动拿出草稿本,进行规范的列式计算。在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教者积极引导学生对所选出的草稿规范,且计算正确的作业本进行评价。同时引导问:“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的草稿本成为优秀草稿本吗?”同学们齐声回答道:“想!”并趁机宣读了“草稿本的使用要求及奖惩条例”。通过如此强化认识,学生打草稿的兴趣在第一节课里就被调动了起来。

2.引入故事

兴趣与认识密切联系着情感。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的认识不到位,怎么可能产生兴趣与情感。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浓厚。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使用草稿纸不太重视,认识不足,打草稿好像成了他们的负担。打草稿时随意性特别大,有的学生从家长那里拿一些多余的纸或办公用纸作草稿纸;有的学生临时从别处撕张纸作草稿纸;有的学生甚至干脆不用草稿纸,直接在橡皮上、课本或作业本的空白处、课桌上等地方打草稿。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强化学生对打草稿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打草稿的兴趣。

二、规范学生打草稿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的草稿本和打草稿提出规范要求,并在执行中建立检查制度。以笔者的具体教学实践为例,具体做法:

1.为学生提供免费草稿本

每学期开始,笔者在为全班同学发放课堂作业本的同时,也一并为其发放一本草稿本。并告之学生凡认真打草稿的,用完草稿本之后可以旧换新。

2.提出具体书写要求

在草稿本上,草稿的书写应突出其规范性与条理性。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端正,保持草稿本的整洁。要特别注意容易混淆的字,防止“因草出错”。书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按顺序进行,必要时还可注名题号和顺序号,以此帮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核查。

3.坚持画批分格

笔者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后,在当天所用的草稿的下面坚持画批分格。如此规范要求,可以清楚地分出学生每天草稿的内容,教者也可以对学生打草稿的情况在所画的批分格中进行评价。同时,在讲评作业时,学生如果发生了错误,也能通过草稿轻松地查找原始错因所在。

三、评价学生草稿本的价值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草稿本的价值,突出评价的发展性,练就学生发展的眼光,促成学生的发展。进行发展性评价,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在打草稿方面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草稿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并非只是简单地对学生所用的草稿情况打个分数或等级。具体举措:

1.借助有形的草稿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如此则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会打草稿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草稿行为的自我反思,以及独立性、自主性能力的发展。

2.借助有形草稿实施对他人的评价

如此评价则能实现学生间关于打草稿的学习与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打草稿方面的不足与优势。

3.借助有形草稿实现多主体间的评价

可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此评价则能充分挖掘草稿本的应用价值,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在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草稿本的价值进行评价时,应将定期的正规评价如小测验、表现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打草稿习惯的养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教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应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需要老师的精心培养,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继续加大这一方面的思考探究力度,从平时学习的点滴抓起,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打草稿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五

一、这节课给我的感觉

1、杨老师的谈话引入做得挺好,她首先是通过创设情景,出示三位航天员,并说明神舟7号发射成功,圆了几代中国人漫步太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科学家要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迅速准确地找到返回的航天员的位置,首先要确定好什么?由此引出学习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用数对写出小青的位置,根据领到的数对找到自己的新位置,这些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利用实物数学,让学生动手、动眼,利用小组工作,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整个课堂还是很活跃的。

二、三个方面可以肯定

1、目标定位准确,能很好的根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合理,能充分考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整节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的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实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能恰倒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

4、学生知道细致、学法深入,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变了。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的学生学习,使她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整节课特色

1、能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年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2、构建合理。能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构建、营造出新颖,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3、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失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四、提几点建议

1、要重视课堂评价,在课中对学生应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

2、教学语言不太规范,有些惯用语言应尽量少出现。

数学评课稿 篇六

近几年,很多中学生被电脑、手机吸引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主动性日益下降。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值得我们数学老师深思。2011年秋,我教七年级两个普通班(4、5班)数学,第一次段考,这两个班成绩跟同年级6个平行班一样令人郁闷。5班56人,数学成绩80分以上只有12人,40分以下却有24人,有6位同学连乘法口诀都不会。我痛苦反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我每天这样正常的上完课,改完作业,可是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灌输的知识他们听不进或者听了很快又忘得干干净净。那次段考之后,我开始使用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激情保持升温。

指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近两年,我在教学中坚持使用“评价”激励法,果然,多用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了一批好学生。

一. 数学学习组委是评价的好助手

通过慎重考虑,挑选九位数学领悟力较强、责任心较强、表达能力也较强的同学担任组委会员。其中一位是科代表,另八位分任八个学习小组组长。每个小组7人,优差生搭配均衡。小组长是自己学习小组的引领者,负责关注本组同学学习动态,对每位同学每天数学多次评比得分进行记录。科代表负责收集各小组长上交的评价结果,尽快向老师汇报,同时负责登记对8个小组的评价分值。

每周开一次组委会议,培训提高小组长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共同商议解决各小组长提出的存在问题。

二.评价内容的设计是评价作用的关键

要激励每位同学都参与学习,必须给每位同学每天都有多次的参与机会和评价结果。

1.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兵未动,粮草先行”,老师提前编写好讲学稿,每个课时的讲学稿分A、B两稿。

A稿内容包括:1)学生预习知识。要求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理解和初步应用。2)学生预习作业(精编5小题,2分/题)。3)授课示范题。4)课堂热点题----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策略多的题目(约3-4题,供学生课堂20分钟发言评比)。A卷在新授课前一天放晚学时发给学生。

B稿内容是“课堂10分钟测试”,2分/题,5个有梯度的小题,其中有3小题一定让学困生能拿下,有意让他们抢到一定的分数,另两小题的设计也要合理,让部分拔尖的学生做得出来。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时,第1小题是给出一对相似三角形一组对应边的长和小三角形的高,求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高?而第5题加深到“一块三角形材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2.精心设计作业。教师必须想学生所想,优化作业设计,尽量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运用知识的快乐,避免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

总之,每个环节的题目需要老师依据自己学生情况精挑细选,多则厌,少则荒,适量最好,针对个体差异设计,层次要分明。

三.尽可能多设置评价机会

设置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个人积分由本组组长用专本累计,小组积分由课代表累计。个人积分达一定标准则给予奖励(奖励面大)。小组分三个等级奖励。实行周周评奖,月月评奖,期末总评获大奖。小组积分,个人积分汇成条形统计图,在教室里张榜。

1.对每位同学预习作业的评价。早上一到教室,小组长先收讲学稿A,在老师指导下对每位同学的预习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统分、记录。预习评价一旦被忽略,学生就不自觉预习或者敷衍了事,这样,接受能力不够强又容易开小差的同学课堂上听不懂就会越拉越远。

2.课堂学习中的评价。(小组比拼)经过学生预习之后,老师精讲10分钟左右,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接着有20分钟给小组评比机会,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攻克讲学稿中的“课堂热点题”。采取点名、抽签或抢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讲解,为本组挣分,学生思维得到激活,课堂展示精彩纷呈!面对众多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要特别注意评价语言,不能粗略的说“对”“不对”“还是不懂”“太差了”,否则,被提问到的学生一站起来就干脆说“我不会”。几何题,只要解题思路合理、会将已知条件往前推进应用、计算题每做对一个步骤我都会予以肯定并适当加分。

课堂里,如果老师满堂灌,剥夺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的机会,学习积极性提不上来,效果肯定不会好。

3.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最后十分钟,发下讲学稿B卷,5题共10分,是“课堂热点”变式题,要求写步骤,每位同学争分夺秒地展示实力,为个人积分,同时也是为小组积分。各小组长收卷交换批改之后再交给老师审阅定分。测试结束,教室里热闹非凡,相互争辩,笑声、叹息声皆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师生皆大欢喜。

4.个别对待,特殊评价。每天为优等生出两道发展题,最快告诉老师的获加分。为最差几位后进生出3道趣味题,在老师面前做对的也得加分,并给予表扬。这样做,极为有效拉近我与这些特殊学生的距离。

四.评价的另一种方式

掌握技巧,情感激励,语言评价不可或缺。

1.每周在组委会上,对起到“传、帮、带”作用的每位组长必先肯定他们的功绩,再提供改进方法,他们毕竟是孩子,偶尔做得不好,老师也不能张口就批评。

2.班上学生按学情可分为A、B、C层,但一定不能从老师口中表现出来,否则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必定导致差者更差。所以,我设计的题目尽量要让差生也能做得一定的分数,让老师有更多的理由表扬他们。批改课后作业时,我不是单纯利用“优”“良”“合格”“不合格”评价,我多用评语激励,对错误之处,我巧妙引导;对精妙之解,我会写上“你与众不同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真棒!”。

老师所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赞美学生,善于欣赏学生。

五。评价的效果和意义

数学评课稿 篇七

追求“开放的数学教学”

--从“三个理解”说起

刘东升

陪同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听七年级数学课《不等式》(左起:施俊进、刘东升、李庾南、顾亚男)

0 说在前面

虽然到平潮实验初中现场学习是第一次,但是这里有师兄陆志强校长、研究型教师徐小建兄,还有师兄海南中学施俊进校长,感觉像在家一样,很亲切。今天活动材料上的标题有“对外”两字,这让想起了“开放”。所以我的发言就引郑毓信教授“开放的数学教学”来开场。今天的教研活动是开放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学形式是开放的,然而开放需要放开,背后应该是基于章建跃教授说的“三个理解”。

1 关于“三个理解”

章建跃教授指出的三个理解是: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

舒尔曼提出的PCK,本质上是我国教研传统中的三个话题,即“教什么”“教谁”“怎么教”。

在这个理解上开展教学预设,促进课堂生成。今天的课堂都体现了这一追求。

刚刚有老师在评课时提及板书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也可以看成是对教学预设的更高追求。

2 关于读书心得

我们都是李庾南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大家目前都在认真研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我研读的心得是,自学是独立自学,议论是群体议论,引导是相机引导。

我理解,自学在各个环节中都有,议论要注重时机,京剧大师裘盛戎曾说过“拢神”,大意是“京剧演员在唱重要的大段唱之前,先要铺平垫稳,造成一种非唱不可的气氛,然后再开始唱,这样观众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到这段唱上来。我们说的拢神就是这种意思。”(见《裘韵流芳》京剧演唱会开场录音)我想关于议论也要有这样的追求。引导妙在、难在相机,重在指向八方,我想,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也是这个意思。

3 关于平衡艺术

刚才我的师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海南中学副校长施俊进老师说到“平衡”,并且从很多视角进行了阐释,很受益。比如施兄说今天的课堂是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长课堂,提法很有创见,赏析也很到位。受施兄启发,我也想说两个平衡,在这意义上说,施兄帮助我打开了发言的思路,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吧!

3.1 多了些原题、陈题的简单呈现,少了些精心改编和自然生长

比如今天有个“矩形、菱形与正方形”课堂中,崔老师注意了问题的变式,这很好,但是变式问题仅仅是原题拼凑起来,如果能将变式问题进一步改编和自然生长,效果应该会更好。而另一节关于“不等式”的课堂上,沈老师对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就做了自然生长和变式,预设得到位。

当然,这个角度的思辨可以迁移到命题研究方向。

3.2 多了些抽象中的归纳概括,少了些形象(案例)中的观察、对话与思辨

追求“互慧共进”(李庾南 语)

数学追求抽象,训练抽象思想。但是帮助初中生理解抽象是困难的,因为抽象后往往要归纳和概括,而概括是很难的,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案例、情境,再引导学生在这个形象、生动过程中尝试归纳和概括,也许效果要好些。

数学评课稿范文 篇八

关键词:多维度;大学英语写作;动态评估;小组评价;网络在线评价;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83―02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评估现状

目前,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偏低,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写作能力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课堂教学活动多围绕词汇、语法、课文内容理解等客观内容展开,在有限的课时分配中,对于写作的涉及仅仅停留在语篇结构的分析上,写作实践多在课下完成。教师对于学生课后完成的写作任务的评价过于笼统,多以分数(等级)加评语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大学英语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力,而在写作任务等输出方面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词汇、语法等识记和理解方面,而对于口语和写作两大方面的输出重视程度和训练程度都远远不够。口语表达在课堂上跟随教师引导很容易完成,而写作这一需要课后完成的任务,从话题的分析、准备,到语篇的组织和词汇的选择都无法得到教师及时和个性化的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专门对教学评估内容进行了补充, 强调了评估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综上所述,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评估学生的写作任务,如何“多维度”地动态评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多维度”大学英语写作模式的实施和特点

大学英语课的主要特征是集听、说、读、写、译教学于一体,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写作与听力、阅读、口语、翻译教学相结合,形成形式多样、不同渠道的写作任务输入,将大学英语课堂的作用发挥至极致。本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本为依托,结合各单元教学内容辅以一定的媒体材料,从以下方面开展:利用口试的形式,将阅读、口语与写作相结合;翻译、听力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将课文按照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口语作文练习。例如,在微观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且以作文总―分―总形式进行讨论结果汇报,将作文结构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既有逻辑,又有充实的内容。在宏观分析篇章结构和文章主题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以摘要或者大意的形式以总―分―总的结构在下次课的课堂上进行汇报,对学生概括和提炼的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课堂上进行的隐性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热点话题的关注,积极形成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模式。

三、动态评估体系构建

动态评价又称学习潜能评价,是运用交互法对个体的潜能进行评价,是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下,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总称。动态评估体系强调教师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发展状况来设计循序渐进的“支架”式介入手段,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应该以写作策略的指导者、写作参考资源的提供者、写作动力的维持者、写作问题的咨询专家的身份出现。大学英语课堂写作的动态评价分为课堂头脑风暴、句酷批改网提交初稿、个人修改、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自我反馈等几个阶段。以我校13级物流管理1-2班、通信工程1-2班以及软件工程A班学生,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4》第一单元Man and Nature为例,详细阐述整个动态评估过程及体系构建。

1.头脑风暴。教师根据单元主题设计讨论话题,如“nature-unfriendly behavior and your suggestions or possible solutions”,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5分钟后小组汇报,每组代表将关键词写到黑板上,要求用完整句子和具体例子进行阐述。教师根据小组的语言运用和思维广度情况给出ABCD等级。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思维广度,锻炼语言逻辑能力,并且避免写作文时的内容空洞和局限。

2.句酷批改网提交初稿。课堂的内容讨论为初稿完成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但是在课堂表达过程中难免有语法上的错误。所以为提高批改效率,学生需要当天课后提交初稿到句酷批改网上。对于网络自动批改,教师设定一系列的参数。如字数限定在120-180,打分公式按照CET-4标准,平均分80分,相似度低于30%,不允许粘贴复制等。学生要求多次即时修改作文,达到平均分80分。教师可随时查看修改动态,根据学生修改次数和分数情况给出ABCD等级。以第一单元作文为例,学生最高修改次数可达52次,最高分数89分。

3.学生需要打印最高分数的作文稿,下一次课带到课堂,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互评。4人一组两两互评,标记出批改痕迹和修改意见,每组内ABCD等级各一人,小组内商讨决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省能力。下课前教师收取互评后的作文稿。

4.教师评价。教师在组内互评基础之上,对文章结构、内容切题以及语法错误等批改网难以识别的错误进行最后修改,并给出ABCD等级。

5.自我评价。将教师批改后的最终稿和学生第一次提交网络的初稿比对,从内容、结构、句子、词汇等各个角度总结自己的进步,并记录到学习日志上,让一次作文练习从组织思维到提交终稿的整个过程细化并深刻。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进行的“多维度”作文训练和传统意义上的词汇、语法、口语等教学并不冲突,相反,它作为一个平台将语言训练的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综合输出。作文练习也未必要留在课后,教师也未必只充当批改者的角色。通过实施动态评估策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干预任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无话可说、思维局限、结构混乱、中式英语等;而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参与感、责任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有助于形成自觉、自主、自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动态评价体系的短期目标在于,通过一个完整的“介入”周期,学生能够在一项特定的写作任务上实现由教师的指导逐渐转向自我纠正的自主观摩学习。这样,经过多轮的“介入”周期之后,有望实现一个更为长期的目标: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步将外部知识(如各种写作知识和策略)“内化”并转变为意识控制的工具,将之逐步迁移运用到其他类似的写作活动中,不断超越当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丽。“多维度”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模式的效应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2]孙赛楠。动态评估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3]梁惠梅。“写”“译”结合,构建多维度的英语写作教学课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数学评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7 13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