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精选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生物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是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是通过逻辑顺序来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生物入侵相关的生态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3、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表达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说明顺序,讨论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2、把握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生物入侵这种现象。

二、说学情

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了解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根据我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我觉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等方面有条不紊,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体现了本班学生的素质很高,完成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出一种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采用了朗读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要想获取文中的信息,必须通过朗读对课文的感知来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学生没见过,通过演示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学生可把疑难问题解决,通过探究发现一些真理,获取更多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学法

这节课中主要以自学与合作探究这两种方式为主,在上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本课的内容,生字词的音、形、义,我也调查一下学生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这节课,我没有检查文中的生字词,我重点安排学生独立勾画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好处或作用,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分别是什么?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1)通过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说明方法。

2)可用 文中“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 的特点。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1、文中哪些词、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六.质疑问难,领悟主旨 。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

2、师提出问题突破文中的难点。

3、师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开辩论,表明观点。

针对“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态度,你赞同谁的观点?

1,学生分甲,乙两组展开讨论。

2、师生点评,归纳小结学生的态度和观点。

八,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或看到过?说说他们有没有给人们带来危害。

2、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

九、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让我们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

让我们用心关爱我们的大自然。

十、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好,归纳能力也很强,教学环节的展开还算流畅,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是: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把文本挖掘更透彻些。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二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 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 教学难点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 教学方法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准备笔、本、放大镜、照相机等。

* 导入:

一 个好的导言是决定学生能否上好课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解说:“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种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 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鸡;看家护院的爱犬;阳台上五颜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调查。” 通过身边熟悉的生物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还没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目标引领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调查?然后让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出调查表。

* 自主学习

带着目标,小组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明确什么是调查。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出调查表并与书上的方法步骤相比较,确定本组的调查目标和方法。

这种学生自己选择调查方案,并设计实施的做法,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 实地调查

各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学生注意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学生注意对生物资源的爱护。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学生注意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4、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5、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资料,对生物进行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进行反馈。

1、各组制作出PPT课件进行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选择2—3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没有原本常见的生物现在不见了?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保护生物资源的教育。

* 总结调查的意义

通过调查,学生学会了调查的一般方法,会做调查记录;对所知道的生物能够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 技能训练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马与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马与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一篇校园(或社区、农田)生物的调查报告

这篇初一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说课稿范文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生物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 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6)狮子追捕斑马,

(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

(10)种子的萌发,

(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 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 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 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在辩论时, 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 25 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 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

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 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 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 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四

1、说教学目标

根据“花的结构和类型”这一节在本书中、本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通过本章的教学,首先要掌握花的基本结构,认识花的主要部位是花蕊;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的方法;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德。上述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2、说教学内容

“花”这个器官在植物的分类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被子植物的分类单位中,“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位,而每科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花和果实上。因此“花的结构和类型”不仅是第六章第三节的关键性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讲清楚花的结构,学生对后面学习“传粉和受精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在第十九章讲“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第二十章“植物的遗传和变异”与花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就是第二十二章中讲“植物的主要类群”时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花是生殖器官之一,与繁殖后代有关,花之所以属于生殖器官,是在于它具有进行生殖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即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花的传粉与受精就在这里完成,花的其他部分都是对花起保护作用或其它辅助作用的。因此,我认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雌蕊和雄蕊的组成和作用,讲课时一定要突出花的主要部分,即雌蕊和雄蕊,防止学生把花被——特别是花冠看成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学生一提到花,就联想到美丽的花冠,甚至认为没有美丽花被的花,就不是花。这一节内容中有许多学生比较陌生的名词,如花托,花柄、花萼、花药、子房等。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的掌握花的结构,认准各结构名称,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本安排了一个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桃花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分,以求获得感性认识。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在于有条不紊的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实验,在实验中,学生真正理解花的主要部分,至于有些植物的花,为什么能够吸引昆虫,为什么具有芳香的气味,学生也是感兴趣的,但根据《标准》要求,制作简单介绍。

3、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书的教学内容,教 chayi5.com 差异网…学重点和难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生物学科的实验性、直观性强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积极使用电教手段,我是这样选用教学方法的:(1)讲授与投影演示结合;(2)观察与实验结合;(3)讨论与综合归纳相结合。因为本节教材内容不算太多,课堂内容不是很大,整节内容就是围绕花的结构和分类来讲述,我认为有足够的时间来让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和实验。我首先采用第一种方法介绍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及讲花的分类;然后使用第二种方法指导学生边观察实物边解剖边认识其结构和功能,并区分花的类型,在解剖的时候强调花蕊的结构。

4、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设置悬念

首先复习与本节有关的内容,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组成,让后提问:花是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为什么呢?它是不是进行生殖、繁殖后代的作用呢?要了解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习花的结构(引入课题)。

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先放几张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花,同时强调各种植物的花形状各异,美丽芳香,五彩缤纷,装扮着大自然,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再向学生说明尽管这些花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可它们的结构和组成却基本相似,进而导入新课,这是在黑板上板书:“花的结构”

先布置学生熟悉教材2分钟,我认为,这一环节对生物课教学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根据目前的状况,学生不可能利用课后时间预习生物课,然后放ppt——花的基本结构,教师对照投影片边介绍结构名称,边讲述功能,边板书花的基本机构和功能一览表,尤其注重介绍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和功能,突出强调“一朵花中只有花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讲到种子,学生自然会想到繁殖后代!即与繁殖后代有关系。从而说明花是生殖器官,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接着介绍花的类型。可以结合ppt对学生说,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和桃花一样是完全花,各种花有属于各自不同的类型。同时板书:“花的分类”首先介绍向桃花一样的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称之为两性花,还有水稻花、月季花、郁金香等,同时板书:“两性花”,然后结合ppt介绍一朵花上只有一种花蕊的花称为单性花,如南瓜花、黄瓜花等,板书:“单性花”。最后介绍,有些花不能繁殖后代,花朵上没有花蕊,称为无性花,板书:“无性花”,举例:八仙花、向日葵的舌形花、马兰等。

三、巩固新课

1、利用图片或花的结构模型指定1—2名学生说出花的基本结构,主要部分和他们的功能,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部分及时指正!

2、观察与实验

每组指定一位小组长分发实验材料用具(花,小刀),再对照书本的实验步骤依次解剖,尤其是观察花蕊的结构。解剖子房观察里面的胚珠,并注意观察子房在花托的什么部位,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解剖,教师来回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讨论:为什么说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位?这时估计学生能很快回答出:因为一朵花中,只有花蕊与结出的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所以说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

3、随堂练习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改通常使用的口头小结,而是放放花的结构和分类的图片及文字解说,使学生深刻、牢固的掌握新课。作业:练习册相关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初一生物说课稿花的结构和分类,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初中生物说课稿 篇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x年级x册第x页第x章第x节的《x》,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下册开篇中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以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从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出发,去探讨人类的食物来源,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本节中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讨论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使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为以后的学

习奠定基础。(本节的前一节已学过,后面将学习内容,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学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 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学生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人类食物的奥秘。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勤于思考。提高自身的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学会合作。

四、 教学流程

包括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2、 10分钟,3、 分钟,

4、 分钟,机动教学5分钟。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五、 反思

以上就是本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没有。本节亮点在于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以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推理中领会知识,在思考中构建概念。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资料,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资料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资料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本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发散思维本事,分析问题的本事和语言表达的本事。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本事。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4、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本事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本事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料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本事。

四、说学习方法

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很多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齐,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本事。

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从上头的竞赛资料,順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经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的顺利进行。

3、举例和讨论突破重难点

经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本事,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我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既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本事,使学生在简便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终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经过学生的讨论,最终得出:生物都要排除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并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异常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最终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

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期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

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经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明白的告诉给其他同学。经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明白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经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一样意见而需要补充和提议的话,课后能够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小组间举出不一样的例子,相互提问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教师做裁判。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07 4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