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散步说课稿》,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散步说课稿 篇一

一、 说教材: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它是由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这个方面相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这个对本的要求,还有所欠缺。在这里希望通过此活动能使幼儿在这一方面有所进步。结合《纲要》强调尊重幼儿自主性,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我在实施这个活动时,则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阅读出发,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幼儿感兴趣的标志入手,带幼儿在有趣的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熟悉读本。

根据《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将有关标志的故事制作成课件,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愉快的接受和积极的参与,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说目标和重难点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能力、认知、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其目标为:

1、大胆猜测标志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运用故事中的标志图案,认识常见符号的意思。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根据活动的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故事内容,认识常见符号的意思。我在这里用标志来做整个故事的主线,用不同的标志来把这个故事串连起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用一个个小的图案,来帮助幼儿记忆故事。

难点定位于:大胆猜测书中标志的意义。我并不是直接出示一个标志,就让幼儿来猜其中的意义。而是用课件的方式,让幼儿结合故事来猜测标志的意义。

三、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通过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作了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视机。

2、和故事中相应的小标志。

3、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社区标志的资料。

四、 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美好的意境,在操作中得到充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提问法: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倾听和理解故事和歌曲中的内容。提问法中我主要是运用了启发性问题和假设性问题,同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如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组织语言能力不是很好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课件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生动的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3、讨论法: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更何况诗歌是语言的范畴。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

五、 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且 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我主要采用了:

1、观察法:使幼儿通过视觉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认识到我们故事中所出示的标记。

2、讲述法:幼儿观察后大胆、清楚的讲述自己的观点。

3、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去探索寻找标志来认识标志的意思 ,并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六、 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通过课件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提问: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

播放课件:

兔子先生从家里出来,要到外面去走走。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我们好象有点知道的,但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有点难了,你猜是什么?这个形状象什么?(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

小结:标志上弯弯的形状代表拱形的桥洞,上面是平坦的桥面。

师:我们小朋友平时过桥要注意些什么呢?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对,要慢慢走,小心摔跤。

2、接着播放课件:

他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个也看不懂!你们看得懂吗?这是什么标志?

小朋友快帮他看看,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能猜出来吗?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互相帮助。可是,兔子先生没有看懂,他继续往前走。

⑴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

⑵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掉进了洞里,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⑶这是谁啊?

咦!小老鼠来帮忙了,这又是什么标志啊?

你们猜,他和小老鼠会怎么样?

小老鼠邀请兔子先生到他家里做客,成了好朋友。他想有一个“好朋友”的标志要请小朋友帮忙来设计好吗?(幼儿自由讲)

三、教师总结,加深幼儿对标志的理解。

1、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总结:这个故事确实很好听,还很有趣,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看来呀,这个标志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我们的小朋友生活的小区里或小区周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呢?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2、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社区标志等介绍给同伴。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讲到了很多标志,这些人行横道标志、红绿灯标志等我们把它们称为交通标志,这些……称为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四、游戏活动。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幼儿园里也有一些标志,那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马路上的标志、设计标志等等)

散步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散步说课稿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生活情境,感受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意识。(多角度解读课文,注意“责任”的维度。)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由此,切实地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熏陶。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台湾作家张文亮有一首有趣的诗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诗中写道到:“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和蜗牛散步,真是突发奇想啊!和蜗牛散步,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下面,让我们从童话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一对中年夫妻和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儿子一起散步,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前后都是妈妈和儿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教师播放情境课文“田野生命”并设计相关问题:

(1)说说有关散步的时间(季节)、地点、人物。

(2)你印象中的“初春”是什么样子呢?你见过“初春的田野”吗?

2.教师播放情境课文“分歧选择”并设计相关问题: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要简洁明了。)

起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经过:“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疼爱孙子,决定走小路。结果:走小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指导明确记叙的“六要素”。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问题时,“我”最终选择了走小路,这样做,是不是不尊重老人呢?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这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谁?结合课文说说喜欢的理由。(不要忽视默默无言的“妻子”的形象。)

3.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触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责任感”“孝敬老人”等。

(四)语言探究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找出你认为很有意蕴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2)找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2.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的意蕴往往体现在“情”和“理”两方面。本文也不例外。

举例:“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重点分析:太迟、太迟了;总算;熬过。

(2)语言的对称美。

举例:“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引导观看微课“对称句的品味与应用”。

【设计意图】

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

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五)写法探究

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上述讨论中,很多同学注意到了景物描写的句子,我们来关注以下问题: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教师播放课文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并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暗示主题。

【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指导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晒晒我的“全家福”;给家人设计一张生日卡片并写上温馨的祝福语。

2.家庭幸福的秘诀──“爱与责任”。

可参考文本素材“散步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参考文本素材“散步同步检测”。

2.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设计意图】

1.基础检测练习。

2.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

散步说课稿 篇四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来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前两课重在写家庭矛盾、冲突给家庭成员造成的“精神虐杀”和心灵伤害,后三课重在展现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五课分别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来讴歌亲情,引导学生感悟建立怎样的家庭人际关系,才能实现和谐的家庭格局。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本课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揣摩本文的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二是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本文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依据:最后一段话较为抽象,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深刻理解的基础,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四、说教法学法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为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条件下,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首先是教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学生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其次是学法,主要有两种方法:

1、一是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二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最能表现亲情的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然后相互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教学重点。最后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莫怀戚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同学们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抒写对亲人的祝福,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

5、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文章写的是: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四口去散步,强壮的儿子背起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妈妈背着胖胖的儿子,走在阳光下,走在田野上,走在春光里。

这幅温馨亲情图,让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大为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莫先生这篇精美散文,也引领我们在亲情、人性、生命的原野上作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心灵散步……

本文选取家庭幸福小事表达浓浓亲情,以小见大地彰显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很好地落实了人文要求。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散步》正符合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尚未确立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有点自我中心,亲情观念比较淡薄,读《散步》就是接受一次心灵洗礼,能唤醒生活的体验、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关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思,获得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所以,教材地位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优美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3、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新课程改革倡导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与社会家庭相沟通。因此本节课创设“亲情互动”的情景,提供一个学生、家长互相倾诉的平台。

2、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抢答的形式,寓乐于教,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中学的效果。

(二)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主旨,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作协副主席。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①检查生字词。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1、识记下列生字

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2、听课文录音、抢答下列问题

故事发生的时间:初春

故事中人物:我、我的妻子、我的母亲、我的儿子

故事的起因:一起到野外散步

事情的经过:因为走大路、走小路发生分歧

文章的主题:尊老爱幼

★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讨论:

(1)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在解决分歧时,我的感觉是什么?

(2)分歧最终是怎样解决的?

(3)从散步这一小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家人怎样的关系?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然后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文中的四个人物:“我”、我的妻子、我的母亲、我的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语言赏析,美点寻踪

1、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写出了)。.。.。.”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八人小组合作探究,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做好记录)

精彩语句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传情的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

(3)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请同学们以“母爱是---父爱是---”为内容,试用对称句说话。

例:母爱是让你心烦却又离不开的唠叨,父爱是你做错事情时严厉的训斥。

★课文总结,感情升华

文章通过叙述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形,描绘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突出了中年人在生活中的责任重大。

附: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情趣盎然“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尊老

含义丰富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走小路(母亲)爱幼

言在意外“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儿子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课后作业——亲情互动

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

散步说课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

相传,孔鲤跑到父亲孔子的坟前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儿子孔汲面前说:“你父不如我父。”可见作为中间一代人孔鲤的沉重感与责任感。这与《散步》中的“我”不无相似之处。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字里行间流淌着沉淀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挚爱亲情,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以下,我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教学小结以及说作业的七个板块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本课正是通过一家四口的散步来体现浓浓亲情的,教材地位不可忽视。

2、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 因此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B.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

1、新课程改革强调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系统,倡导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与社会家庭相沟通。因此,本节课创设“亲情互动”的情境,提供一个学生家长互相倾诉的平台。

2、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抢答形式,寓乐于教,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中学的效果。

3、充分发挥多媒体声色效应,不断渲染课堂气氛,力图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学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男女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朗诵、唱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致盎然的最佳状态,在情感的共鸣中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多媒体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乐在学中。)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引出“尊老爱幼”的主题;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在竞赛中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4、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走向家庭,学以致用。)

5、研讨与赏析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主题。)

6、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 设计意图:培养发散 思维,提高鉴赏能力。 )

7、家校合作,亲情互动。

(设计意图:发放张家长反馈表,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同时培养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8、美文朗诵,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在朗诵中升华情感,感动自己 )

9、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明朗并巩固教学重点 )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故设计如下:

母亲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à 我、妻子 承上启下(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六、说教学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低音播放《回家真好》,在歌声温馨时小结本课:“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它渗透到生活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七、说作业

根据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我决定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故布置作业如下:

1)为亲人做一件表达自己爱意的事。

(为他们洗一次脚、鞠个躬、真诚说声“我爱你”……)

2)交还家长反馈表

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指导。

散步说课稿 篇七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仪)波澜(第6段)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散步说课稿 篇八

西门圣

《散步》教学安排

一、(巡视)本师上课,有个习惯,就是要求学生面前摆四样东西:课本、字(词)典、作业本和笔。待会儿,老师要求写的东西,大家就写在作业本上,自己编个序号,算是作业。课一结束,作业也就完了,不留课外作业了。行吗?请检查,还不齐全的,请赶快准备。

(一边准备,一边提示学生接我下句)这是学语文的必备工具,我的说法是:读书不带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带枪,挖土不荷锄。

二、读书读书,一定要读。谁读?读书人自己读。读过了吗?读过一遍的,举手。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若读过,再读一遍好不好?读的过程中,使用手边的工具书,达到二个要求:念准字音,写对字形。完后老师检查。预备,开始——

三、检查:听写(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课作业先空二行)。先写课题、作者,再其他(如书上)。

四、字不离词,组词(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词不离句,造句(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导:先念几遍书上句子,争取记住,再替换,仿而造之。

六、默写。在刚才所留二空行处写上课文题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导“步”字别多写一“、”。“戚”字组词。

七、现代社会,阅读讲求速度。给五分钟时间,比赛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谁读的遍数最多。

完后适当统计,表扬肯定。

八、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长短不论,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语,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同桌互说,相互交流。

九、勾划出好词佳句,同学间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读1——自然段。注意语音语调。

生读时,师板书如下:

曾令锡

41岁

教师

南川市教科所

喜欢读书和旅游

十一、课上到此时刻,老师才想起一件事,刚才忘了做。请看黑板,老师这是做的什么事?请在作业本上写一句话,说明老师才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写好后交流一下,一个人展示。

现在老师就此提个新要求:仿照课文中的某句话,反老师所干的事情写出来。开始——

引导:

给这件事取个名:自我介绍。

介绍了些什么项目?也取个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兴趣爱好。

谁作自我介绍?加个主语:老师作了自我介绍

后面怎么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来,反复读几遍,师引导下对比读几遍,各种方式重复,意在加深印象,争取记住)

注意:

最后的二项内容间不用“、”,而要用连词“和”。

还可说具体一点,把句子变长:什么时间作的自我介绍?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还可再加点,交代一下背景,如: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新老师,他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大家看,我们截取“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他的姓名、性别、年龄……”这部分,是个句子,连上前边的,可以算一个段落。如果我们再增加点内容呢?比如,用上一个自然段写写老师的外貌、再一段写上几句老师说的话,甚或再用一段写写今天的天气、周围的环境,再安上个题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见,作文简单,若干句子的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又可见,造句是多么重要,只要会造句了,若干句子语意连贯语气畅通地连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见,一个意思千百万中表达,我们读别人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句子,丰富自己的表达,如英语句型一样,句子形式多了,写的时候选择余地就大,写出的文章表达形式多样,文章就避免了单调呆板。

请大家仿文中句式把这句话写在作业本上,与自己刚才的话比较:今天掌握了一个新鲜的表达句式,算不算个新收获?

变换句式,对比:谁好?有时不是谁好的问题,而是谁都可以,只因有一种与种不同,独到,别致,所以用了。一个意思,千百万种表达,掌握多种句式,按需选用,可以避免语言音调平淡,避免“学生腔”。

十二、“母亲很听我的话,就象当初我很听他的话一样……”:

引导诵读,读出其中韵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们个个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话都听,一种深深的亲子之爱。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话饱含深意,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好语言的标志。

仿写一句话,表达某种情味。

依前引导其他(类似地方还多,请自己找出来,作出勾划,仿着写话。因课是研究课,示范性,可只讲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读时,你的心情处于什么状态?

十四、读后,你想到什么?

十五、总结一下:本节课收获有哪些?

提示:多认了字,多写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动了一回,知道了一个道理,高兴地度过了45分钟,等等都算。可见,语文课有意思没有?愿不愿上?缺不缺习?专不专心?好,这样,你的收获就比什么都大了。

借《散步》说语文教学

一、关于“教什么”

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教语言。语文学科是帮助孩子习得本民族书面共同语工具的学科,不是文学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语文教学的任务直面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到语言为止。为什么要有语文课?就因要教导孩子掌握语言工具。不教语言教什么?说语文有人文性,这并说明不了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人文性又怎么样?教人文性吗?人文性能教吗?怎么教?驾车兜风是一大享受,这享受算是“人文”,车是工具,教人会驾车是教学。在这个“教学”里,是教人驾车这个“工具”呢,还是教“享受”这个“人文”?语文教学无语言,就是遗忘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任务。

教语言就是教字词句。识字是个永恒的任务。高年级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以为识字任务已经由小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完成了。这是个误解。小学,尤其小学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识字任务,识字不怕多,从这个意义讲,识字任务永远尽时。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中学生有把“寝室门”写成“寝室们”的,这绝不是笔误。20xx年本市初一抽考,作文中错别字:楣(眉)毛、来持(迟)了、公(工)人、太阳身(升)起、种(总)是让他生气、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里)、动作十分微(威)风。都说阅读题难,我曾做个一个调查,做试卷时抽读,题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个字认不得。字不识,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题?有个初三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坚固”。初一学生作文中的句子:“为社会主义黑暗而读书。”“我一定要用好成绩孝敬王老师”、“王老师和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还有:身体不当好、跑起回去、二回不要去踩人家的菜、饭煮几了、我的父亲在煮饭(是炊事员)。

再看一段学生作文:有一次,我听父亲在发火,发不起,就出去了,我就把他发起了,过了一会儿,就吃了饭,我去砣菜回来了,见了一只鸡在叫,好不好,我把一只大鸡1了,吃掉(简直象现代派作品的语言,可人家那是创造,是“系统破坏”)。每当我上学的时候都不停地说我的好儿子,你一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在我五彩斑澜的盒子里,装着一个高大慈祥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教语文,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乃至“人文”等一类“意思”,能解决吗?

语文不能象数理化一样教,以为文中有个答案,教学的任务是把这答案找出来,教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教语言,不只教“意思”。

这就是我的课中听写、练句等安排的道理。

教语言的课才是实在的课,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大多是空洞,无聊,没用。因而语文课逃课的最多,不听讲的最多。因为他觉得这课上不上无所谓,认真上了无益,不上也无损。我这样的处理,学生感觉应该不一样:来了有获,不来有失。

下面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多一点对自身经验的研究,少一点花里胡哨,少一点食洋不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

二、关于“怎么教”

用朗读的办法教。读书读书,硬要读。常常是,课文教完了,——讲完了,甚至一册书教完了,书还是暂新的,学生没读一遍。不读书,不直面文本,一切是架空的,一切是空的。

值得一提的是,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教法,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我们的教案中,“教法”一来几乎没人写个“朗读”。

很多东西只有朗读才能解决。很多东西,用朗读的办法去解决最好。

朗读跟唱歌类似,不唱,光是讲析,其艺术美是没法感受体验的。唱着舒服,听分析绝没味道。《邹忌》一课中妾的答语的读法。《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孔乙己》“你还欠我十九个钱呢”。

用转换的办法教。一是“生活——语言”的转换;二是“方言土语——规范语”间的转换,如我教“蹲”。一个人的整个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质,就是这个人实现这二种转换的能力,这个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就不差了。

用比较的办法教。如我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和我的妻子”。比较是为了便于体验感受。比较就是了,不用“说出”。比较使得差异显性化,我们只要这点就够了,并非完全了然。

在运用中教。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提示运用的过程,直接从终级的意义上去学东西,意义最大。

最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我们要组词,要造句。

三、关于老师的作用:组织管理,引导,帮助(释疑解惑)。

教师的各项安排,要立足于促进:每项活动都是推着孩子去学习,更愿意今后努力学习。如结尾关于“收获”的总结就体现了这一点。

四、关于课文。在我眼里,课文不过是提供语言训练材料的材料。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不是教课文里的意思,是借课文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工具。课文与课文之间不成体系,哪篇文章作课文是很偶然的事,不是某篇文章非作课文不可,所以也不是每篇文章非教不可,更不是非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不可。什么进度之类是不要紧的,更是勿需统一的。

顺便就要说到备课。备课就是寻找“教学点”、“训练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寻找新感觉,新感受。教书其实是教备课时的感受。循着自己的理解教,不要看参考书,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备课和写备课簿是二回事,写备课簿是备课的记录和备忘。备课不能不有,备课簿不一定必写。

五、关于作业与训练:

1、课外作业课内化。别太天真了,以为布置就完事。孩子没那么自觉,更没那么多时间。

2、布置读书的作业,别只是布置习题的作业。

下面再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只要我们能“唤醒”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书香满身的人,他的语文素养还会不高吗?

曾令锡

散步说课稿 篇九

一、指导思想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我认为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结合我校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使学生充分的学习与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有机的巩固训练,以达到获取语文知识并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力求上出高效的语文课、精品的语文课。

二、教材定位

《散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中的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而又内涵丰富的散文精品,其构思精巧,遣词独特,内涵丰富,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本文无论从内容到主旨都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把握,所以我把赏析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作为重点,通过让学生找写景句、哲理句、句式工整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深刻体会这篇散文的人情美、构思美、语言美。

三、 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读文知意,搜索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听文悟情,让学生谈听后感受,了解这个家庭的和谐美。

(3)品文寻美,通过让学生圈画批注自己最欣赏的词或句,感受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触文话事,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平凡小事中孕育的浓浓亲情,并通过写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和语言的印象,达到学练结合。

四、教学亮点:

1、重难点突破。在赏析语言环节,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一词、一句中都可能有丰富的收获,引导学生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比如找哪些句子或巡视中肯定学生已有的发现等,学生能找出来、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多说。难点处(中心句的理解)也不要心急,让学生先谈,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中,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2、拓展训练。能将本节课学到的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比如说的训练围绕“以小见大”的构思,写的训练围绕“整齐句式”的运用。

五、教学不足:

1、教师的能力有欠缺。如声情并茂的朗读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语言的凝练度;教学激情等都有待提高。

2、课堂互动上做的还不够,师生、生生在课堂生成或思维碰撞的还是有点少。学生在文本感受与生活体验的衔接上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放开谈。

散步说课稿 篇十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语文l O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围绕这情和爱本单元一共编选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五年级学生正是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对他们感悟和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

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设计理念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以此作为情感的联结点,学生会倍感亲切,同时加以最能撞击心灵的音乐渲染,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入爱的氛围,激起学习本文的热情。】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习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抓住“责任…‘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并将自己内化的东西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给他们读书时进行圈点批注的方法,为他们一生爱读书、会读书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品味语言,学习借鉴

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散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文体的语言,语句优美,意境深邃。所以学习这篇散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个环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该环节设计,开阔了视野,升华了主题,还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用爱m来营造家园,用责任来回报社会!】

四、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了既传承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理念。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际操作中应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要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脱离文本,一切观点都要落实到对文本的朗读与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仅要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要努力营造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凝结到一个高度,真正感动身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散步说课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07 5677